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京清凉山一岁半小孩发热,口渴喜饮,饮后仍吐,大便亦泻水,小便全无。医以五苓散为治不效,予用乌梅二大枚冰糖五钱,煮至极烂,取汤频频进之。不吐,忽然小便通畅,热退泻止。乌梅酸收,止吐宜矣。小便得利者,木气复其疏泄之能也。凡夏日小便不利,皆木气退化不能疏泄之过。乌梅补木气助疏泄。故服后小便利。木气衰则不能疏泄,或妄疏泄,乌梅补起木气,疏泄复其正常,故乌梅能平木气之疏泄,又能助木气的疏泄 。

南京燕子矶高星垣同学这戚某君病外感,发热,服麦冬石膏等药,热反加。辗转更医,不外苦寒之剂,病更重,热更增,有名医王用竹叶石膏汤甚坚,高某曰:热大而舌无胎,此正彭先生所谓乌梅汤证,非用乌梅收回相火不可。乃用乌梅二大枚冰糖二两,煮烂温服,服后安卧热睡两小时,热退病愈思食,行动照常,前后如两人。高某为中央国医馆特别研究班学员,盖学圆运动学而能明了原理者,乃遍告同学认为此病的效,乃乌梅能收相火解温热之证。于是同学乃有敢用乌梅退热者。特别研究班同学,皆多年医家,皆为新感伏邪之说所深锢者。新感二字的意义,盖谓今年所感受时令的温气,既由口鼻而入腹内,应该用药散之清之升之。伏气二字的意义,盖谓去年冬令感受的寒气,伏藏人身,交春变为温毒,更应该用药散之清之升也。原理错误,相习不察,盲从日久,认为当然。所以一闻乌梅汤,皆惊曰,将温气敛住,必烧心烂肺死也。

成都四川国医专校同学庞存厚,其弟夏日发热不退,精神不支,服药不效。用乌梅白糖汤,热退而安。

又同学张文焕,治一妇科,七十余岁。夏日发热气短,用乌梅白糖三豆饮同煎。服后满身出疹,热退而安。

上列数案之外,乌梅白糖汤治愈之温疹发热太多,载不胜载。本气自病四字,医家应当澈底研究。常谓欲学中医,先要养成能自辨别医书是非的眼力,方可读医书,方不为前人所误,于此可见。

学温病须先学伤寒。伤寒病表里分清,病伤寒者,里气不动。必荣卫表病,不得汗解,里气乃动。阴脏之气动,则病寒而用附子,阳腑之气动则病热而用大黄,荣卫表病则用桂枝汤麻黄汤以发汗。理路分明,易得办法。温病表里不分,荣卫未病,里气先病。里气不分腑脏,只分气血,皆热不寒,皆虚不实,荣卫不可发汗,此其难治者一也。何以荣卫未病,里气先病,只因温病之起,起于本身疏泄偏盛,收敛偏衰,相火不藏,中气不足。不感时气之疏泄,已有病了。一感时令疏泄之气,遂病起来,此其难治者二也。有此二点,故下药甚难。然按病在荣卫,病在气分,病在血分,病在肠胃的界限,去用心认定,自己总能想出办法。内伤外感,临证多后,方知此篇编法之妙。

以上十五条,病状不同,皆服乌梅白糖而愈。予常用乌梅白糖黄豆黑豆,治愈风温各证,亦由原则以求病理,由病理以立药方之意也。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上篇第三册彭子益着 李毓泾 刘运玟 校

古方中篇
古方下篇
脉法篇
舌胎篇
药性提纲篇

古方中篇
  导言
先入为主,学医通弊。不独学从前无原则无系统的医书如此,即学本书亦如此。欲除此弊,惟有对待的学法。古方上篇的编法,五行对待并学,六气对待并学。本篇的编法,又与古方上篇对待并学。前六方为上篇前六方的对待学法,后五方则为形质病的学法,后二方则为妇人病的纲领学法。  著者识

目录
炙甘草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茯苓杏仁甘草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酸枣仁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白头翁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薯蓣丸证治本位的意义
生姜泻心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黄芪五物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大黄蟅虫丸证治本位的意义
大黄牡丹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薏苡附子败酱散证治本位的意义
葶苈大枣泻肺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甘麦大枣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温经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炙甘草汤证冶本位的意义
炙草四钱、人参三钱、大枣四钱劈、生地四钱、麦冬三钱、阿胶三钱、麻仁六钱、生姜二钱、桂枝二钱  治津液损伤、脉结代心动悸者。
此滋养津液以运中气之方法也。血脉,心之所主。津液流通,中气旋转,心气下行,心不动悸,脉不结代,是为平人。津液损伤,脉络枯滞,中气不能旋转,故心气不能下行而跳动作悸。悸者,似惊非惊,所谓心跳是也。脉来迟缓,停止一至为结。停而复来,来而又停为代。此津液被医药损伤,经脉枯滞,中气因以不运之病也。
方用炙草党参大枣以补中气,生地麦冬阿胶麻仁以滋养津液。桂枝生姜升降肝肺之气,使生地麦冬阿胶麻仁阴润之性,运动不滞也。此方滋养津液,而重用炙甘草并用党参红枣,且以炙甘草名方。非中气运化津液不能复生,却非津液滋润,中气不能运化之意也。中气如轴,四维如轮。轴轮相辅,运动流通,故结代动悸俱愈。此方与理中丸为对待的治法。一则病湿寒而中气不运,一则病燥热而中气不运。一则温补中气以运动湿寒,一则清润燥热以运动中气。

茯苓杏仁甘草汤证冶本位的意义
茯苓  杏仁各三钱  甘草一钱  治胸中痞塞短气,脉象濡短者。此润肺金以降气除湿之法也。肺金下行为顺。肺气下行,胸中宽舒,故不痞塞。短气者,气不下行,呼吸上迫,非短少之短。
此病乃湿伤肺家津液,气不下行。方用茯苓去湿,杏仁润肺行气以除湿,甘草养中也。
此方与麦门冬汤证为对待的冶法。一则病燥,一则病湿。燥乃金气之本气病,湿乃金气之兼气病,此方中气药仅用生甘草一钱,甘草生用,其性清凉。较之麦门冬汤之补中药,不及四分之一。因湿之为病,已至痞塞,已成有形之物。不可重用补中药以增其滞塞也。此方妙处,全在杏仁润肺之功。如无杏仁,肺家津液被茯苓伤耗,湿不能去也。麦门冬汤证,燥伤肺家津液,中气大虚。此证湿伤肺家津液,中气难虚,却不可大补。
理中汤治胸痞,中气不运,无形之痞也。此方治胸痞,湿气填塞,有形之痞也。麦门冬汤证之上气,中虚不降而气逆。此证之短气,乃湿凝而吸不能深也。脉象濡短,濡为湿象,短为肺气不降之象。去湿补津液的意义,详古方下篇本方推论的意义中。

酸枣仁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酸枣仁四钱,川芎三钱,知母二钱,炙甘草三钱,茯苓三钱  治虚劳虚烦不得眠,脉象虚浮者。
此升肝经以降胆经之法也。人身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阳入于阴者,相火下行也。相火下行,须得胆经右降,胆经不降,多由于热。此病之胆经不降,则由于胆经之寒。肝胆升降,互为其根。胆经降则肝经升,肝经升则胆经降。肝阳弱而升气不足,胆经遂寒而不降。
方用川芎温补肝阳以助上升,以培胆经下降之根源。酸枣仁补胆经相火,以助胆经下降之气。胆经不降,则生虚烦,烦者热也。知母以清虚热,使胆经易于下降。胆经不降,相火外泄,土气必湿。土湿则胆经更无降路,茯苓去土湿以通胆经降路。甘草培中气之旋转以降胆经。枣仁川芎,皆温补木气之热之药,知母则引木气之热下行之药。
此方与小建中汤证,为对待的治法。芍药性寒,川芎性热。胆木气热不降,故用芍药以降胆经。胆木气寒不降,故用川芎温升肝经以降胆经。肝经木气阳升,胆经木气自然不寒。此为治木气之对待治法中的互根治法。小建中汤清降胆经,肝经自升。此方温升肝经,胆经乃降也。脉象虚浮者,阳气不降之象。虚者,肝阳不足之象。
人身中气旋转,最密最速之时,惟在睡卧酣甜之候。如人一夜不眠,次早膝冷如冰,精神不振,饮食不甘,形成废人。一旦得睡,膝即温暖。醒来之后,精神健壮,饮食甘美,前后判若两人。中气增减的关系也。

白头翁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白头翁二钱,黄莲二钱,黄柏二钱,秦皮二钱  治肝经热利,后重,渴而饮水,脉象沉细数而有力者。
此治肝木因热不升之法也。阴升化阳,阳降化阴。不升则陷,不降则逆,逆则生热,陷则生寒,自然之理。惟木气之病,有陷而生寒者,有陷而生热者。当归生姜羊肉汤,木陷生寒之病。此方木陷生热之病。因木本生火,不郁不升,必生下热也。木主疏泄,热性本动,故病热利。疏泄不通,又欲疏泄,故病后重。木热伤津故渴而饮水。
方用白头翁秦皮专清木热,黄莲黄柏并清湿热。因疏泄不遂,必有湿气。湿与热合,阻碍木气上升之路,故病热利而又后重。湿热除去,木气乃升也。
此方与当归生姜羊肉汤证为对待的治法。一则肝经下陷病寒,一则肝经下陷病热。故一则用温,一则用清。脉象沉细数而有力,下热伤津之象。

薯蓣丸证治本位的意义
薯蓣五两即山药 麦冬 当归 阿胶 地黄 炙草 党参 白朮 茯苓 白敛 豆黄卷各二两 防风 杏仁 神曲 桔梗 干姜各五钱 大枣熬膏三两 蜜为丸,每服三钱,日二服,治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脉象弦濇小数者。
此概括治虚劳病之法也。此方所治之风,并非外来之风,乃本身木气失和之气。但看得见的,只有口眼歪斜,手足抽搐,筋肉润动,觉得是风,其余的风,都看不见了。风气百疾的虚劳,金气失收,风木肆动,风木一动,克土,耗水,煽火,侮金。经络因而滞塞,运动因而不圆之病也。
此方重用山药,补金气而助收敛。加桔梗杏仁以降肺金之滞,加麦冬以滋肺家津液,则金气收也。
用当归地黄阿胶养血润木,芍药清降甲木,川芎桂枝温升乙木。甲降乙升,运动复圆,则风息也。
金逆木动,全由中土旋转之衰。故用参、枣、炙草以补中气。中土气虚必生湿,故用白朮茯苓以补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