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48-素问识-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内着x 马云。着。着同。 
x不能久长x 张云。杀人冥冥之中。莫此为甚。欲遗阴德于子孙者。当以此为切戒。高云。不能使人 
久长于人世也。 
x因不知x 因。甲乙。作固。 
x因加相胜x 志云。不知六气之加临。五运之相胜。高同。简按盖谓不知五胜之理反补之。此则加相 
胜者。乃释邪攻正也。与运气之义迥别。 

卷三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属性:马云。评。论也。内论病有虚实之义。故名篇。吴云。通。普也。高云。犹言统论虚实也。 
x邪气盛则实精气守则虚x 张云。邪气有微甚。故邪盛则实。正气有强弱。故精夺则虚。夺。失也。二 
句为病治之大纲。其辞似显。其义甚微。最当详辨。(此以下。论说精确。医家所宜识。以文繁今省之。)李 
云。盛则实者。邪气方张。名为实证。夺则虚者。亡精失血。用力劳神。名为内夺。汗之下之。吐之清之。名 
为外夺。气怯神疲。名为虚证。简按邪气之客于人身。其始必乘精气之虚而入。已入而精气旺。与邪气俱盛则 
为实。如伤寒胃家实证。是也。若夫及邪入而客。精气不能与之相 
抗。为邪气所夺则为虚。如伤寒直中证。是也。马云。邪气盛者。外感也。正气虚者。内伤也。此说不可从。 
x气逆者足寒也x 张云。气逆不行。则无以及于四肢。阳虚于下。故足寒也。 
x余脏皆如此x 马云。此肺虚。而非相克之时则生。如春秋冬。是也。如遇相克之时则死。如夏时之火。 
是也。余脏虚者。其生死亦如此而已。夫帝问虚实。而伯先以虚为对。未及于实也。张云。一曰。肺王于秋。 
当秋而气虚。金衰甚也。故死。于义亦通。 
x寸脉急而尺缓x 简按王云。脉急。谓脉口也。而不解尺缓之义。诸家俱为尺中之脉。非也。论疾诊尺 
篇云。审尺之缓急小大滑涩。邪气脏腑病形篇云。脉缓者。尺之皮肤亦缓。尺缓。即尺肤缓纵之谓。此节以脉 
口诊经。以尺肤诊络。盖经为阴为里。乃脉道也。故以脉口诊之。络为阳为浮而浅。故以尺肤诊之。义为明晰。 
马以经与寸为阳。以络与尺为阴。此本于后世寸阳尺阴之说者。与经旨相畔。张则云。本节之义。重在经络。 
不在尺寸。俱不知尺是尺肤之谓也。下文脉口寒而尺寒。尺热满。脉口寒涩。义并同。吴。尺缓。改作尺脉紧。尤误。 
x故曰x 吴删二字。简按以下止可以长久也三十一字。疑是错简。若移于下文滑则生涩则死也之下。则 
文理顺接焉。 
x脉口热而尺寒也x 志云。寒热者。尺寸之肤寒热。而应于经络也。络脉外连皮肤。为阳主外。经脉内 
连脏腑。为阴主内。经云。荣出中焦。卫出下焦。卫气先行皮肤。先充络脉。络脉先盛。卫气已平。营气内满。 
而经脉大盛。经脉之虚实也。以气口知之。故以尺肤候络。而以寸候经。高云。经气有余。则脉口肤热。络气 
不足。而尺肤寒也。以寸肤候 
经。以尺肤候络。简按脉口热。根据下文寒涩而推之。谓脉滑也。志高以尺为尺肤。极是。然以脉口为寸肤者。 
经文中无明证。 
x秋冬为逆x 张云。阳虚者。畏阴胜之时。马云。秋冬属阴。合络与尺。简按马注误。 
x尺热满x 志本。热。作脉。误。 
x春夏死秋冬生也x 张云。阴虚者。畏阳胜之时。按王氏曰。春夏阳气高。故脉口热尺中寒为顺。秋冬 
阳气下。故尺中热脉口寒为顺。此说若为近理。而观内经论脉诸篇。则但言阴阳浮沉随气候。初未闻有以尺寸 
盛衰分四时也。学人于此不辨。恐反资多歧之惑。马云。春夏应经与寸。简按马注亦误。 
x灸阴刺阳刺阴灸阳x 张云。此正以络主阳。经主阴。灸所以补。刺所以泻也。简按王注阴阳经络。互 
误。吴马遂为灸泻刺补之解。太误。志高皆仍张义。今从之。高云。此以灸刺。通于上文。则上文治主病者。 
亦当通于此矣。 
x脉气上虚尺虚x 简按当从新校正。下文历举脉虚气虚尺虚之状。明是脱误。张志高仍旧文释之。义却晦矣。 
x言无常x 张云。脉要精微论曰。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也。志云。宗气虚。而语言无接续也。 
简按志本于杨上善。 
x尺虚x 简按谓尺肤脆弱。论疾诊尺篇云。尺肉弱者。解 安卧。乃与步行 然同义。诸家以尺为寸关 
尺之尺。误。 
x 然x 张云。 。音匡。 然。怯弱也。说文。 。怯也。 
x不象阴也x 吴云。脉者。血之府。脉虚者。亡血可知。故云不象阴也。张云。脉虚者。阴亏之象。高云。若脉 
虚者。 
浮泛于上。有阳无阴。不能效于阴也。 
x寒气暴上x 张云。此指伤寒之属也。 
x实而逆则死x 张云。邪盛者脉当实。实而兼滑。得阳脉也。故生。若见阴脉为逆。故死。按玉机真 
脏论云。脉弱以滑。是有胃气。命曰易治。脉逆四时。为不可治。 
x春秋则生冬夏则死x 张云。脉之实满。邪有余也。手足寒者。阴逆在下。头热者。阳邪在上。阴阳 
乖离。故为上实下虚之病。春秋为阴阳和平之候。得其和气。故可以生。冬夏乃阴阳偏胜之时。阳剧于夏。阴 
剧于冬。故死。 
x浮而涩x 吴云。涩为无血。浮而身热。为邪盛。为孤阳。此不必问其四时而皆死也。马云。此前后 
无问答之语。疑为错简欤。简按据新校正注。其为错简无疑焉。 
x其形尽满x 志云。形。谓皮肤肌腠。盖经脉之内。有有形之血。是以无形之气乘之。肌腠之间。主 
无形之气。是以有形之水乘之。而为肿胀也。高云。形。身也。满。犹实也。简按王吴以形为头角耳目口齿胸 
中之形藏。非也。 
x不应也x 简按尺肤涩。与脉急大坚。不相应也。邪气脏腑病形篇云。色脉与尺之相应也。如桴鼓影 
响之相应也。 
x从者手足温也x 张云。四肢为诸阳之本。故阳邪盛者。手足当温为顺。若手足寒冷。则以邪盛于外。 
气虚于内。正不胜邪。所以为逆。 
x乳子而病热x 吴云。乳下婴儿也。张云。此统言小儿之内外证也。病热脉悬小者。阳证阴脉。本为大禁。 
x寒则死x 简按论疾诊尺篇云。婴儿病。头毛皆逆上者必死。大便赤飧泄。脉小手足寒者。难已。温易已。 
x乳子中风x 张云。此言小儿之外感也。风热中于阳分。为喘鸣肩息者。脉当实大。但大而缓。则胃气 
存。邪渐退。 
故生。实而急。则真脏见。病曰进。故死。志云。肩息者。呼吸摇肩也。风热之邪。始伤皮毛。喘鸣肩息。是 
风热盛。而内干肺气宗气。故脉实大也。简按此后世所谓马脾风之属。卫生宝鉴云。风热喘促。闷乱不安。俗 
谓之马脾风。) 
x肠 便血x 吴云。肠 。滞下也。利而不利之谓。便血。赤利也。马云。肠 者。大小肠有所辟积。 
而生诸证。故肠 为总名。有等。俗名肠风下血。有粪前来者。为近血。粪后来者。为远血。今兹肠 便血。 
凡下血皆是。志云。肠 者。邪僻积于肠间。而为便利也。经言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 
内溢。血内溢则便血。肠胃之络伤。则血溢于肠外。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搏。则合并凝聚。而积成矣。是以 
肠便血者。阴络之血溢也。肠 下白沫者。肠外之寒汁沫也。肠 下脓血者。汁沫与血相搏。并合而下者也。 
夫便血。阴泄于内也。发热。阳脱于外也。本经曰。阴阳虚肠 死。此阴阳血气之相离也。张云。肠 一证。即 
今之所谓痢疾也。自仲景而后。又谓之滞下。(按滞下之称。范汪诸方己载之。见于外台秘要。仲景书无考。张 
言恐杜撰。) 
x身热则死寒则生x 简按病源候论血痢门。举此二句。知巢氏以肠 便血。为血痢也。 
x脉沉则生脉浮则死x 高云。泄 下白沫。寒汁下泄。脉沉则血气内守。故生。脉浮则血气外驰。故 
死。简按病源候论云。痢色白。食不消。谓之寒中也。诊其脉。沉则生。浮则死。知巢氏以下白沫。为寒痢也。 
x肠 下脓血x 吴云。赤白并下也。马云。邪气脏腑病形篇。谓之瘕泄。难经谓之大瘕泄。后世曰痢。 
x脉悬绝则死滑大则生x 高云。其脉悬绝则内脱。生阳不升。故死。脉滑大则阴阳和合。血气充盛。故 
生。简按病源 
候论脓血痢门。引此二句。知巢氏以下脓血。为脓血痢也。 
x身不热脉不悬绝x 高云。上文言身热则死。又言脉悬绝则死。帝承上文之意。而言身不热。脉不悬绝。何如。 
x悬涩x 高云。悬绝之渐也。简按病源候论。以身不热以下二十四字。载水谷痢门。 
x脉搏大滑x 吴云。搏。过于有力也。此为肝实。大为气有余。滑为血有余。故久自已。简按吴注似是。 
而至下文实则死穷矣。 
x虚则可治实则死x 汪云。愚按上文云。脉搏大滑。久自已。夫搏大滑。似属实也。下文云。虚则可治。 
实则死。上下文义。似相反戾。意恐搏大滑中。兼有虚豁状耶。徐云。虚则可治。实则死。与搏而滑大相反。 
搏而滑。非实也。正滑泛而跃也。故自已。马云。搏大。滑中带虚。可治。若带实则邪气有余。乃死候也。简 
按上文云坚急。乃实之谓。 
x消瘅x 张云。消瘅者。三消之总称。谓内热消中。而肌肤消瘦也。吴云。消瘅。消中而热。善饮善食。 
简按脉要精微论云。瘅成为消中。五变篇云。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皆可以证。 
x脉实大病久可治x 滑云。经言实大病久可治。注意谓久病血气衰。脉不当实。以为不可治。又巢氏曰。 
脉数大者生。细小浮者死。又云。沉小者生。实牢大者死。前后所论。甚相矛盾。可见脉难尽凭。必须参之以 
症。方可以决其死生也。徐云。脉当微弱者生。兹为实大者可治。似相反也。愚谓当时传刻者之误耳。吴云。 
脉实大。则真气未漓。虽久可治。脉悬小坚。则胃气已绝。病久则死。志云。消瘅。五脏之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