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毛泽东瞩目的着名将帅(三)-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各省纷起响应。消息传到山西后,太原和晋南、晋北的革命党人积极准备发动起义,山西巡抚陆钟琦和督练公所总办姚鸿法看到这种情势,大为惊骇,立即调动兵马加强防备。10月25日,陆钟琦又在太原召集军政大员会议,决定将分驻各地的巡防队调集太原,将倾向革命士兵比较多的第85标黄国梁部调离太原,以防意外。
  阎锡山也参加了这次会议,了解内情。会后,他立即召集黄国梁、温寿泉、赵戴文等革命党人开秘密会议,决定部队不离开太原,领到子弹后即发动起义。10月29日,太原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攻占巡抚署,击毙巡抚陆钟琦,取得胜利。在太原起义成功当天,阎锡山、温寿泉、张树帜等曾在阎锡山的标本部开会,商讨过都督人选。阎锡山主张选姚鸿法为大都督,理由是:一、姚鸿法原任第43混成协协统,是自己原来的直接长官,办事较方便;二、如起义失败,姚的父亲任清庭陆军部侍郎,事情好缓和。大家一致同意,并推温寿泉与姚接洽,但姚坚辞不允。温寿泉回报后,大家主张选阎锡山为大都督。
  选举大会由咨议局长梁善济主持。阎锡山、温寿泉相继讲话说:“清政黑暗,专制已久,国是日非,民不聊生。我们早有革命思想,因为时机未到,所以没有行动。现在武汉、西安已经起义,全国震动,良机难得,不可失去,因有这次的山西起义。”演说完毕,就发票选举都督。选举中,张树帜发觉有选立宪派首领梁善济的倾向,便立持手枪跳到主席台上,将梁善济挤到身后,大声号召说:“选阎锡山为大都督,赞成的举手!”全体议员在惊愕中,相顾举手,一致通过。粱善济见势不佳,从后门溜走。张树帜又大声号召说:“应当推选温寿泉为副都督。”大家也一致通过。这样,阎锡山当上了山西大都督,年仅28岁。
  阎锡山任山西大都督以后,立即组织山西执政政府,委派各部负责人,发布安民告示。他将部队整编为四个标,设东、南、北三路总司令,另建一个前敌委员会。令一部扼守娘子关,把守要冲,又令一部攻打雁门、大同、临汾、运城等地。同时一面派人前往北京与清庭联络通融,以期缓和局势;一面派人到武昌联络义军,争取军事援助,以防备清军兴兵讨伐。果然,清庭派第六镇统制吴禄贞为山西巡抚,带兵入晋,以图镇压革命。不料吴禄贞早已是革命党人,乘此机会与阎锡山会晤于娘子关,商定成立了“燕晋革命联军”,吴禄贞任大都督兼总司令,阎锡山和张绍为副。两军相联,公然打出反清旗号,并决定会师北京,推翻清朝。此时正在湖北指挥清兵与革命军作战的新任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闻此讯,气急败坏,对二人恨之入骨,以重金收买吴的旧部周符麟将吴刺杀。联军一时群龙无首,立即瓦解,不久,阎锡山则率部撤回娘子关。不久袁世凯回京后派兵进攻山西,娘子关失守,阎锡山率部撤出太原,一路攻入包头。
  1912年2月,清帝退位,袁世凯窃据临时大总统之位。阎锡山见大势已定,便率部返晋。谁知袁世凯仍记前嫌,说他在清军进攻山西时弃城出走,不承认山西是起义省份,电令其部队不准擅自行动。阎锡山又开始了他最擅长的钻营活动,他找到和袁世凯拜过把子的定襄县董崇仁,邀其随员入京星夜拜见袁世凯,表达自己竭诚拥护袁世凯之意;同时派人到上海找孙中山求援。经两方面的努力,袁世凯才同意阎锡山为革命党人,并任其为山西都督。阎锡山才得以重返太原,坐上第一把交椅。当时,山西的新旧两派倾轧较烈,阎锡山玩弄两面三
刀,对同盟会则拥护共和,对袁世凯则支持立宪。同年8月,同盟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阎锡山被选为参议,可是他表面上应付孙中山,暗地里向袁世凯周围的亲信行贿,还不惜将自己的父亲阎书堂送往北京长住,表示向袁世凯送押了人质,以取得袁世凯对他的信任,并巩固了他在山西的地位。1913年国民党发动的第二次革命失败以后,袁世凯把各省由原同盟会会员任都督的人大都撤换了,只留下山西的阎锡山和云南省的唐继尧未动。同年10月,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11月4日下令解散国民党,阎锡山马上执行,三个月内将山西全省的国民党党部一律解散了,自己也声明脱离国民党。第二年夏,袁世凯改各省的都督为将军,阎锡山被任为同武将军,管理山西军务。从此他完全投靠了袁世凯,残酷镇压革命党人,并在全省军政机关中安排自己的同乡和亲信,以巩固自己的统治。
  袁世凯的称帝心理此时无限膨胀,一时各省劝进之风弥漫,阎锡山争先请愿,三次致电北平,说什么“诚以中国之情,决不宜沿用共和制度”,“今日改定君主国体,正全国人民希望诞登彼岸之机会,其关系中国前途治安更巨且大。我大总统为4万万人所托命,以大有为之才,乘大有为之势,毅然以救国救民自任,无所用其谦让。”并指示山西商务总会和各处票号,假借山西公民等名义分电请愿,早废共和,而立君主。果然袁世凯称帝后封阎锡山为一等侯。不料袁世凯称帝后引起全国一片讨伐声,83天的皇帝梦很快就被粉碎了,袁世凯在惊恐中一命呜呼。这时阎锡山又开始其残酷的排斥异己的活动:逼迫曾一同革命过的旅长黄国良交出军权,离开山西;撤掉原来曾为他在袁世凯前大力周旋的董崇仁的晋南镇守使之职;又逼迫早年他弃城而逃远走包头时,为他出过大力的孔庚交出晋北镇守使之职。同时将旅长以下的军官均换成自己的亲信。此外,他又策划夺取山西省行政大权,赶走了前后两任省长,自己以护理(即代理)名义擅刻印信,兼任了山西省省长。这时已是1917年的9月了。当时在北京的中央政府由段祺瑞任总理,他是北洋军阀中的核心人物,实权在握。阎锡山立刻遣员入京活动,并拜段祺瑞为师。当时北京政府内部分裂加剧,总统黎元洪与总理段祺瑞矛盾日益加深,阎锡山第一个拥戴段反对国会。不久段祺瑞的总理被撤,他又紧随安徽省长倪嗣冲,宣布脱离北京政府。张勋搞复辟带兵入京,他又和段祺瑞一起声讨张勋。
  1917年9月,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护法战争爆发,阎锡山按段祺瑞的旨意,派旅长商震率部赴湖南参战,反对护法战争,不料全军覆没。自此他接受教训,提出“保境安民”的口号,标榜“三不二要主义”,即不入党,不问外省事,不为个人权利用兵;要服从中央命令,要保卫地方治安。这样,他把力量集中用于本省的经营治理上,提倡以军国主义为内容的“用民政治”。他说:“无论帝国主义、国家主义或军国主义国家的政治,都是用民政治,非用民不足以图强。”“政府政策是军国政策,人民教育是军国教育,社会组织是军国组织。”这是他“用民政治”的思想基础,其内容则为推行六政三事:六政者,水利、种树、蚕桑、禁烟、天足、剪发(男人剪辫子);三事者,种棉、造林、畜牧。在行政区划的管理上,他借用日本的“村本政治”,建立了行政网,编定村制,五户为邻,有邻长,二十五户为闾,设有闾长,选举地主豪绅为村长和村副,成立保卫团对青年进行军事训练。阎锡山的一系列政治措施,主观上是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客观上对山西省的经济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又由于山西所处的地理位置关系,使其摆脱了南北之争,暂时出现了社会比较安定、生产有所发展的景象。加上他大力宣传,以金钱名位拉拢名流和政客为他吹嘘,北洋政府遂授予山西“模范省”称号。
  1924年,直奉战争爆发,直系和奉系军阀双方先后都派人和阎锡山联系,争取支援。阎锡山是何等样的人物?一见此场战争前途未卜,便借口力量薄弱,保持中立,并派人入京探查消息。不久,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曹锟和吴佩孚大势已去,政局了然,他即刻联合冯玉祥,拥护段祺瑞出山。两年后,直奉军阀联合发起反对冯玉祥的战争,阎锡山又借机扩张势力,一面拉拢冯玉祥,一面应付吴佩孚,最后又公开与张作霖、吴佩孚合作,夹击冯玉祥,使冯玉祥部败北,退守西北地区。阎锡山乘机将地盘扩大到绥远,收编了冯军诸部,部队扩充为十七个师又八个炮兵团,并改名为晋绥军。
  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后不久,阎锡山曾派兵支援刘镇华围攻西安的杨虎城,而对全国战局持观察态度,不轻易出兵。北伐军占领武汉后,他应邀派代表赵丕廉去武汉研讨北伐事宜。赵丕廉到武汉后转至南昌与蒋介石会面,蒋说阎是老前辈,又是丈夫团里的人,盼他能早日举事。国民军委会并授予阎锡山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之职,以促其出兵。但当赵丕廉返晋向阎锡山详述后,他仍不表明态度,也不就任总司令一职。直到次年6月,才以国民党山西省党部提议的名义,自任为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开始悬挂青天白日旗。此举使张作霖十分不满,派员来晋与阎好言相劝,要其与张合作,并以军政府副元帅相许,阎锡山未允。不久,张作霖派人来以检查部队为名,前往山西布置军事,此时阎锡山觉察到此棋是针对自己来的,于是公开与张作霖决裂,通电声讨张作霖,并兵分两路,分别沿京汉线、京绥线攻击奉军,意图从南北两侧袭击北京。刚开始,他的部队迅速占领了石家庄和新乐,后来却在战争中连连失利,被迫兵退山西,据固关、娘子关和雁门关死守。张作霖一时怒气冲天,调集几十万对人马山西大举进攻,但关塞险恶,久攻不克,部队伤亡惨重,最后也只好退出关外。此时冯玉祥部队受到奉军的威胁;阎锡山于是和冯玉祥联名请求下野后留居日本的蒋介石回国;主持北伐战争;共同对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