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20-推求师意-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四脏所动之本气,各欲安之。且火不惟伤肺之阴。甚则亦害元阳,又必辨其所伤之阴阳孰轻孰重。此条止 
论虚者用参、术,其于益阴,如天麦门冬之属无有也。至若治寒加细辛、干姜之属,亦无有也。是皆要者, 
尚且不备,况分经之剂乎? 

卷之上杂病门
疮疡瘾疹疥癣
属性:《内经》有谓汗之则疮已者,谓温胜皮肤为疥癣者也。治当饮以凉肌、和血、散湿热怫郁在皮肤之药; 
外以杀虫、润燥、解痰涎凝结腠理之药敷之。仲景谓∶疮不可汗,汗之则作 。此热郁肌肉,血腐为疮, 
宜解郁热也。或饮食之积所致,皆不宜汗,热有浅深故也。疡即头疮,乃火热上炎,当治火于上,内使 
之降,外令其散,亦敷以杀虫,退热之剂。世方皆得以治,不足深论。 

卷之上杂病门
酒鼻
属性:酒热所致乎?曰∶不然。不饮者,亦病此。盖鼻者肺窍,而足阳明侠鼻上至目内 ,其位居面 
之中,属土,为呼吸气息出入之门户,气血之精明者,皆上注于面,入于其窍。故胃中湿热与中焦热 
所化之血,上输于肺,随呼吸之息,熏蒸鼻端,凝结皮肤,遂成红赤、甚则盈面,不独在鼻也。予尝 
以凌霄花为末,和密陀僧,唾调敷,甚妙。 

卷之上杂病门
健忘
属性:安神之外,犹可论否?曰∶方论虽言怵惕思虑所伤,忧欲过损,惊恐伤心,心伤则健忘也。予尝 
思之,人生气禀不同,得气之清,则心之知觉者灵;得气之浊,则心之知觉者昏。心之灵者,无有限量, 
虽千百世已往之事,一过目则终身记之而不忘;心之昏者,虽无所伤,而目前事亦不能记矣。刘河间谓 
水清明,火昏浊。故上善若水,下愚若火,此禀质使然。设禀清浊混者,则不能耐事烦扰,烦扰则失其 
灵而健忘。盖 
血与气,人之神也。经曰∶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静乃水之体,躁乃火之用,故性静则心存于中,动 
则心忘于外,动不已则忘不已,忘不已则存于中者几希,故语后便忘,不俟终日。所以老人多忘,盖由 
役役扰扰纷纭交错,气血之阴于斯将竭,求其清明有所守。而不为事物所乱者,百无一人焉!由是言之, 
药固有安心养血之功,不若平心易气,养其在己而已。设使因痰健忘,乃一时之病,亦非独痰也。凡心 
有所寄与诸火热伤乱,其心皆健忘也。《灵枢》谓盛恐伤志,志喜忘。《内经》谓血并于下,气并于上, 
乱而喜忘。可不各从所由以治之哉? 

卷之上杂病门
痨瘵
属性:《内经》无痨瘵之名,而有痨瘵之因。凡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其邪展转乘于五脏,遂至大骨枯槁, 
大肉陷下,各见所合衰惫之症,真脏脉见则有死期。二阳之病,则为风消、息贲。三阳为病,其传为索泽 
瘅,成为消中。大肠移热于胃,胃移热于膀胱,胆则体养 
而瘦。尝贵后贱,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暴乐后苦,皆伤精气,精气竭尽,形体 
毁沮。离绝菀结,忧恐喜怒,五脏空虚,血气离守。《灵枢》曰∶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 
破脱肉,毛瘁色夭,死于冬。又诸在肤肉脉筋骨之间者,各索所合之本脏,不得索于所不胜。后世张仲景 
立虚劳门,本于此也。巢元方有虚劳,有蒸病,有注病,皆推于此也。虚劳者,五劳六极七伤是也。五劳 
者,志劳,思劳,忧劳,心劳,瘦劳;六极者,气极,血极,筋极,骨极,肌极,精极也;七伤者,曰阴寒, 
曰阴萎,曰里急,曰精连,曰精少阴下湿,曰精滑,曰小便苦数,临事不举。又曰∶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 
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大恐惧不节伤志。又五蒸病 
者,骨蒸,脉蒸,皮蒸,肉蒸,内蒸。遍身热多,又因热病愈后,食牛肉,或饮酒,或房欲而成。诸注候者, 
谓邪气居住人身之内,故名为注。此由阴阳失守,经络空虚,风寒暑湿劳役之所致也。或伤寒传诸阴不时 
除,瘥而留滞,或宿食冷热不调而流注,或乍感生死之气,卒犯鬼物之精,皆能成病,变状多端。凡此注 
之为言住也,言其连滞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以上虚劳蒸注等候,近世方论所列之药众矣,未有一言以 
归其要者。盖人之生气与形耳,气为阳,形为阴,偏于阳则热,偏于阴则寒,况消万物莫甚于火。夫痨瘵未 
有形不瘠肉不消也,皆由精血不胜气之热火,当用寒凉以和之,益水以济之耳!乃谓形不足须温之以气,岂 
知,“温”乃“温存”。非温热也。气本阳而复得温则成亢阳矣,已涸之精血而加之以温热,天真何由而生 
耶?又有一等胎生骨细质弱者,精血必亏,此天癸已至而阴不能全盛与阳为配,及情欲动中,或劳役所使, 
则君、相二火相扇而起,其亏少之阴水莫能制之,故内蒸五脏,外连四属,如是者,以禀赋夭短,岂药所能 
治哉! 

卷之上杂病门
咳血
属性:止从肺出,他无可言耶?曰∶肺不独咳血,而亦唾血。盖肺主气,气逆为咳;肾主水,水化液为唾。肾 
脉上入肺,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故二脏相连,病则俱病,于是皆有咳唾血也。亦 
有可分别者,涎唾中有少血散漫者,此肾从相火炎上之血也。若血如红缕在痰中,咳而出者,此肺络受热 
伤之血也,其病难已。若咳白血,必死。白血浅红色,似肉似肺也。然肝亦唾血,肝藏血,肺藏气,肝 
血不藏,乱气自两胁逆上,唾而出之。《内经》有血枯症,先唾血,为气竭伤肝也。又有咯血,咯与唾 
少异。唾出于气,上无所阻;咯出于痰,气郁喉咙之下,上不得出,咯而乃出。求病所属之脏,咯、唾同 
出于肾也。余尝治三人,不咳唾而血见口中,从齿缝舌下来者,每用滋肾水、泻相火治之,不旬日而愈。 
又治一人,因忧病咳唾血,面黧黑色,药之不效。曰∶此必得喜可解。其兄求一足衣食地处之,于是大喜, 
实时色退,不药而瘳。经曰∶治病必求其本。又曰∶无失气宜。是知药之治病,必得其病之气宜,苟不察 
其得病之情,虽药亦不愈也。 

卷之上杂病门
肺痿
属性:出《金匮要略》,谓热在上焦,因咳为肺痿。痿得之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 
从便难,或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寸口脉数,而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原其意从《内经》痿条扩广, 
在脏气不得布荣卫行津液,反怫郁为热,聚结涎沫浊唾而后 
咳也。故附方或用炙甘草汤,或用生姜人参大枣汤主之,所治大意似之矣!至若又谓肺痿吐涎沫而不咳, 
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咳多涎唾,甘草生姜汤以温之。若服汤 
已,渴者,属消渴,则此所治便与前条上焦热者不同矣。上焦热则怫郁,而肺之玄府燥涩,气不利则咳, 
津不布则渴;此云肺中冷者,非形寒饮冷之邪在其中,由上焦无阳故曰冷,阳气不足则不成热,不热则不咳 
亦不渴,惟气虚不能制约其水道之行也。肺与肾连脏,肺虚则肾亦虚,故水入咽直达于肾,肾亦不以水精 
四布于五脏,而径出于溺矣。 

卷之上杂病门

属性:血气劣弱,力不任用而名也,故名。《内经·痿论》叙其皮肉筋骨痿弱于四属之外者,然而有诸外必 
本诸内。至若五脏精神气血,性情魂魄,司动静之机于内者,而经亦尝举其端,所谓肾风而不能食,善惊, 
惊已心气痿者死。又太阴司天,湿气下临,肾气上从,阴痿气大衰而不起,此非各从其所司之内症者欤!今 
仲景更明肺脏所生气之虚实者又如此,脾、肝二脏虽无 
明文,观此例则可知矣。六腑、九窍皆然。是故刘河间论气血者人之神,若气血或郁结,或衰虚。 
不能宣通,则神无所用,而不遂其机,故劣弱也。当随其虚实补泻之,使气血宣行,则神自清利,而应机 
能为用矣。 

卷之上杂病门

属性:《内经》无有,始于《金匮要略》,奔豚条有惊怖,继云惊恐,可见惊怖即惊恐怖惧也。恐亦惧也, 
凡连称惊恐者,以一阴一阳对待而言。如喜怒并称者,喜出于心,心居在阳;怒出于肝,肝居在阴。志意 
并称者,志是静而不移,意是动而不定。静阴也,动阳也。惊恐并称者,惊因触于外事,内动其心,心动则 
神摇;恐因惑于外事,内慊而精怯。《内经》谓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恐则精怯, 
怯则上焦闭,闭则气外,外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又谓尝贵后贱,尝富后贫,悲忧内结。至于脱营失精, 
病深无气,则洒然而惊,此类皆病后,从外事所动内之心神者也。若夫在身之阴阳盛衰而致其惊恐者,则惊 
是火热躁动其心,心动则神乱,神用无方故惊之。变状亦不一,为惊骇,为惊妄,为惊狂,为惊悸等。病恐 
则热伤其肾,肾伤则精虚,虚则志不足,志本一定而不移,故恐亦无他状。《内经》有惊病之邪,有火、 
热二淫,司天在泉,胜复之气,有各经热病所致,有三阳积并,有气并于阳,皆为诸惊等病,故病机统而 
言曰∶诸病惊骇,皆属于火也。于恐病之邪者,有精气并于肾则恐,有血不足则恐,有少阳入阴,阴阳相 
搏则恐,有胃热肾气微弱则恐,有肾是动者恐。然于肝之惊恐互作者,以其脏气属阳,居阴纳血藏魂,魂不 
安则神动,神动则惊;血不足则志慊,志慊则恐。故二者肝脏兼而有之。似此之类,于火、热二淫并湿 
属感邪之外,其余惊恐皆因气之阴阳所动而内生也。惊恐二病与内外所因治法同乎?异乎?曰∶惊则安其神, 
恐则定其志,治当分阴阳也。心为离火,内阴而外阳;肾为坎水,内阳而外阴。内者是主,外者是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