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注意事项' 忌猪肉、生葱、生菜、苋菜。
'资料来源' 唐·《外台秘要》、唐·《千金要方》
按:这是—个治疗疟疾的良方,主药常山,为治疟特效药;鳖甲治久疟、疟母、胸胁疼痛,合乌贼骨能减少常山恶心呕吐的副作用。本方特点在于用酒提取,有助于常山生物碱的溶解,而且采用了低温加热的提取方法,即“小令近火转之,一宿成”,对药剂学发展史的研究,有一定的价值。
乌贼骨酒
'药物组成' 乌贼骨粉30g 白酒10ml
'功能主治' 疟疾。
'用法用量' 一次服完。
'制备方法' 取乌贼骨放入水中浸泡二日,然后晒干辗碎过筛后备用。现配现服,混合后一次服完。
'资料来源' 《江苏中医》1962,(10):27
龙骨酒
'药物组成' 末龙骨方寸匕
'功能主治' 各种疟疾。
'用法用量' 待发热一次服完,温服取汗即效。
'制备方法' 发作前一小时,用酒一升煮三沸。
'资料来源' 晋·《肘后备急方》
肘后疗疟酒——原名“肘后疗诸疟方”
'药物组成' 牛膝茎叶(切)二把
'功能主治' 各种疟疾。
'用法用量' 分三次服,使微有酒气。
'制备方法' 用酒三升浸一宿,分三次服。
'资料来源' 晋·《肘后备急方》、唐·《外台秘要》
南斗酒
'药物组成' 常山(制) 白芷 南星(生)各等份
'功能主治' 痰疟。
'用法用量' 临发五更服。
'制备方法' 酒煎。
'资料来源' 明·《赤水玄珠》
酒煎饮方
'药物组成' 常山—两 鳖甲(去裙谰,醋炙金黄)—两 知母三分 白头翁三分 桂(去粗皮)半两 青蒿—握 甘草(生)三分桃李枝头心各七枚 葱薤白各七茎
柴胡(去苗)三分
'功能主治' 疟疾,腰痛头重,寒热互作。
'用法用量' 空腹—次服完,应当吐出痰,再煎渣服。
'制备方法' 上药十二味,细锉如麻豆大小,每次服五钱匕,用酒一盏牛,浸一宿,早晨煎取一盏,去药渣。
'资料来源' 宋·《圣济总录》
柴胡饮
'药物组成' 柴胡(去苗)半两 常山三分 甘草(生)半两
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 干姜(炮制)—分
'功能主治' 治久疟痰不愈,将成骨蒸痨,时寒时热。
'用法用量' 分二次服,空腹未发时服,饭后第二服。
'制备方法' 上药判如麻豆,每次用五钱,酒—盏半,煎至—盏去渣。
'资料来源' 明·《普济方》
秦艽除疟酒——原名“秦艽酒”
'药物组成' 秦艽(去苗土) 柴胡(去苗) 甘草(炙) 鳖甲(去裙澜,醋炙)各半两 常山 葱白各二两 豉一分
'功能主治' 治劳疟
'用法用量' 每次服一盏,未发时不拘时服,服完再添酒一盏,如此共添至三升为止。
'制备方法' 上药锉如麻豆大,用无灰酒三升浸一宿,放在近火处,保持微温。
'资料来源' 宋·《圣济总录》黄疸药酒 药酒 栀子茵陈酒——原名“栀子酒”
'药物组成' 栀子 茵陈各一束
'功能主治' 治黄疸。
'用法用量' 三更时分服饮之。
'制备方法' 上药用无灰酒二大碗、蒸至八分。
'注意事项' 忌油腻、湿面、豆腐、生冷等物。
'资料来源' 明·《普济方》
按:本方栀子、茵陈均有清热利胆的作用,尤其茵陈为退黄要药。《本草纲目》中也有用茵陈蒿四根,栀子七个,大田螺一个,连壳捣烂,以百沸花齐放白酒—大盏,冲汁饮之,治疗男子酒疸。此类方剂在应用时尤要注意,必须通过长时间的煎煮。这种方法使药物中有效成分被充分利用,而乙醇却大量挥发,保证了服用的安全。至于疗效的提高方面,需再作进—步研究。
艾豆二黄酒—原名深师酒疸艾汤方
'药物组成' 生艾叶一把 麻黄(去节)—二两 大黄六分 大豆一升
'功能主治' 酒疸
'用法用量' 分三次服。
'制备方法' 上药切碎,清酒五升,煮取二升。
'资料来源' 唐·《外台秘要》
麻草酒
'药物组成' 麻草
'功能主治' 治黄疸。
'用法用量' 适量饮服。
'制备方法' 以麻草一把,去节,以美酒五升煮取牛升,去渣。
'注意事项' 冬月用酒,春宜用水,煮之良。
'资料来源' 明·《普济方》
麻黄醇酒
'药物组成'麻黄(去节)三两
'功能主治'治伤寒瘀血不解,郁发于表,发为黄疽。
'用法用量'每次温服一盏,汗出愈。
'制备方法'上药用醇酒五升,煮取二升。
'注意事项'秋冬用酒煮,春夏用水煮。
'资料来源'唐·《外台秘要》
黑矾红糖酒——原名“白酒黑矾红糖汤”
'药物组成' 白酒(或黄酒)黑矾60g 红糖各90g
'功能主治' 虚黄,多见于钩虫病(“黄胖病”)。
'用法用量' 每饭后服匙余。
'制备方法' 后二味入酒内搅匀。
'资料来源' 《浙江中医药杂志》19,9(2):4 疝酒 药酒 茱萸婪豉酒
'药物组成'吴茱萸三两 生姜四两 豉二合。
'功能主治'治寒疝来去,每发绞痛。
'用法用量'分为二服。
'制备方法'上药及酒四升,煮二升。
'资料来源'晋·《肘后备急方》、唐·《外台秘要》。
降椒酒
'药物组成' 降真香(细锉)二两 川椒(去合口者)一两
'功能主治' 预防外邪侵犯,兼治风湿脚气,疝气,冷气,及背面恶寒。
'用法用量' 每日饮数杯。
'制备方法' 上药用绢布贮,浸无灰酒中约二斗许。
'资料来源' 明·《景岳全书》
茴香酒
'药物组成' 茴香 茴尤
'功能主治' 治疝气痛,偏坠牵引及心腹痛。
'用法用量' 煮饮。
'制备方法' 茴香浸酒。
'资料来源' 明·《本草纲目》
灯笼草根酒——原名“茴香酒”
'药物组成' 灯笼草根
'功能主治' 治疝气偏坠,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 将茴香炒后碾细,用本酒调服。
'制备方法' 用灯笼草根浸酒。
'资料来源' 明·《普济方》
香楝酒
'药物组成' 南木香 小茴香 大茴香 川楝肉各三钱
'功能主治' 疝气因劳累而发者,其脉沉紧,豁大无力,是夹虚也,其痛亦轻,治偏坠气。
'用法用量' 空腹热服,极痛者,一服立愈。
'制备方法' 上药合作一服,锅内炒至香,入葱白连须五根,用水一碗,淬人锅内,以碗罩住,候煎至半碗取出去渣,加好酒半碗合和,入炒盐一茶匙。
'资料来源' 明·《万病回春》
桂姜萸酒
'药物组成' 桂心四两 生姜三两 吴茱萸二两
'功能主治' 腹股沟疝,腹痛。
'用法用量' 分三次温服。
'制备方法' 上药切细,用酒一大升煎成二合。
'注意事项' 忌吃生姜。
'资料来源' 唐·《外台秘要》
鼠李子酒
'药物组成' 鼠李子
'功能主治' 治疗疝气
'用法用量' 每日二服,渐加至三服,每次饮服三合。
'制备方法' 将新鲜鼠李子晒干,九蒸九曝,酒浸即成。
'资料来源' 明·《普济方》
橘核药酒
'药物组成' 橘核9g 荔枝核9g 川楝子(盐炒)9g 小茴香15g 牡蛎粉15g 胡芦巴9g 肉桂6g 青皮9g
'功能主治' 温阳散寒、行气散结,适用于肝肾阴寒、疝气偏坠、阴囊肿大,起消无常,痛引脐腹,因劳累或受冷即发等症。
'用法用量' 视个人的体质,耐受情况,酌量饮用,每日二次。
'制备方法' 将上述药物粉碎,装入瓶中,用高粱酒500ml左右浸泡三四月,过滤去渣。
'注意事项' 儿童禁用。
'资料来源'《中医验方汇选》头痛、眩晕酒 药酒 延年薯蓣酒
'药物组成' 薯蓣 白术 五味子(碎) 丹参各八两 防风十两 山茱萸(碎)二升 人参二两 生姜(屑)六两
'功能主治' 头晕不能食,补益气力。
'用法用量' 每次温服七合,每日二次,逐渐增加剂量。
'制备方法' 上八味药切细,以绢袋盛。酒二斗五升浸五日。
'注意事项' 忌桃李、雀肉等。
'资料来源' 唐·《外台秘要》、明·《普济方》
按:本方适应于脾胃虚寒,运化无力引起的消化不良,不能食,虚证眩晕。由于方中人参、薯蓣、白术都有补益功能,故本方名为延年薯蓣酒。
黄牛脑子酒
'药物组成' 黄牛脑子(切片)—个 白芷 川芎末各三钱
'功能主治' 治远年近日,偏正头痛。
'用法用量' 乘热食之,尽量而醉,醉后即卧,卧醒疾若消。
'制备方法' 同入瓷器内,加酒煮沸。
'资料来源' 清·《寿世青编》
按:本方原载《寿世青编》“病后调理食服法”中,以黄牛脑子治头部疾病,也是中医脏器疗法的一种,再加白芷、川芎祛风活血止头痛,酒能升阳,所以是一张祛邪与扶正兼顾的方剂。
独活风眩酒
'药物组成' 独活六枳实三两一方用松实 石膏 蒴藿各四两
'功能主治' 治疗风眩翻倒不定。
'用法用量' 一次服完,以药渣熨头覆眠取汗,觉冷,又内铛炒令热,熨之。
'制备方法' 上药四味切细,以清酒八升,煮取四升即可。
'资料来源'唐·《千金要方》
当归酒
'药物组成' 大当归二三两
'功能主治' 和血脉、坚筋骨、止诸痛、调经血,治血虚头痛欲裂,月经不调等。
'用法用量' 每日一剂,分三至五次服。
'制备方法' 用好酒煎服,将当归切薄片,酒浸三日,也可用好酒煎服。
'资料来源' 明·《普济方》
'附'
《历代名医良方注释》:当归有活血化瘀、养血生血的药理作用,今血虚头痛,用当归制为酒剂,既能发挥当归的药效作用,又可借酒力加速循环,扩张毛细血管,全方药虽仅一味,但疗效可靠。应用时如配合川芎、白芷,疗效更好。
复方蔓荆子酒
'药物组成' 蔓荆子120g 菊花60g 川芎40g 防风60g 薄荷60g
'功能主治' 风热性头痛,头昏、偏头痛。
'用法用量' 每日三次,每次饮15ml,渐加至20ml。
'制备方法' 上五味药,共捣碎,用黄酒浸于净瓶中,经七日后,开封去渣备用。
'资料来源' 《药酒验方选》
大豆蚕沙酒
'药物组成' 大豆150g 云茯苓126g 蚕沙126g
'功能主治' 头痛烦热,肌疫体重,身痒,背强口噤及女子产后风湿。
'用法用量' 每日五至七次,每次温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