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93-审视瑶函-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谬之甚者也。愚观《内经》,黄帝少俞,论士勇怯,言勇士刚急,三焦肉横,怯士柔缓, 
三焦肉纵,夫肉则有状,此《难经》之颇误也。今八廓有位有形,故如三焦之比,八廓丝络 
比之三焦更为有据,三焦虽然有据,三焦在内而不见,尚有膈上膈下之分,八廓则明见于 
外,病发则有丝络之可验者,安得谓为无用哉! 

卷一
目为至宝论
属性:大哉目之为体,乃先天之空窍,肇始之元明,经络之精华,荣卫之膏液,故有金珠玉液 
之称,幽户神门之号。究其源,实阴阳蕴气之始,二五凝精之际,神哉空窍,列分左右,妙 
合先天,大玄既备,神物渐凝,精明其聚,普照无穷。稽诸古论,则曰∶肺之精腾,结而为 
气轮;肝之精腾,结而为风轮;心之精腾,结而为血轮;脾之精腾,结而为肉轮;肾之精腾 
结而为水轮。气轮者,白睛是也,内应乎肺,肺为华盖,部位至高,主气之升降,少有怫 
郁,诸病生焉,血随气行,气若怫郁,金受火克而亡血,血亡则病变不测,金包在水外,水 
来克金,故气轮先赤,金又克木,是以其病渐及于风轮也。金色宜白,故白而光泽者顺也。 
风轮者,白睛内之青睛是也。内应乎肝,肝在时为春,春生万卉,而肝开窍于目,肝木主风 
故曰风轮。此轮清脆,内包膏汁,有涵养瞳神之功,其色宜青,故青莹者顺也。目有黄浊 
者,乃湿热之害,惟小儿之色最正及长,食乎浓味,则泻其气,而色亦异矣。血轮者,两目 
角大小红 是也。内应于心,心主血,故曰血轮。夫火在目为神光,火衰则有昏瞑之患,火 
盛则有焚燥之殃。虽有两心,而无正轮。心君主也,通于大 ,故大 赤者,实火也。命门 
为小心,小心者相火也,相火行君之令,通于小 。小 赤者,虚火也。若心君之主拱默, 
则相火自然清宁矣。火色宜赤,惟红活为顺也。肉轮者,脾土是也。脾主肉,故曰肉轮。夫 
土为五行之主,故四轮皆脾之包含,土性主静其色宜黄,得血为润,故黄泽为顺也。华佗云 
目形类丸。瞳神居中而独前,如日月之丽东南,而晦西北也,内有大络者五,乃心肝脾肺 
肾,各主一络,中络者六,膀胱大小肠三焦胆包络,各主一络,外有旁枝细络,莫知其数, 
皆悬贯于脑,下达脏腑,通乎血气往来以滋于目。故凡病发,则目中有形色,丝络一一显见 
而可验,方知何脏何腑之受病。外有二窍,以通其气,内包诸液,液出则为泪,中有神膏、 
神水、神光。真血、真气、真精,皆滋目之液也。神膏者,目内包涵之膏液,膏液如破,则 
黑稠水出是也。此膏由胆中渗润精汁,升发于上,积而成者,方能涵养瞳神,此膏一衰,则 
瞳神有损。神水者,由三焦而发源,先天真一之气所化,在目之内,虽不可见,若被物触损 
伤,则见黑膏之外,有似稠痰出者是也。即目上润泽之水,水衰则有火盛燥暴之患,水竭则 
有目轮大小之疾,耗涩则有昏眇之危,亏者多,盈者少,是以世无全精之目。神光者,谓目 
中自然能视之精华也。夫神光原于命门,通于胆,发于心,皆火之用事,神之在人也大矣。 
在足能行,在手能握,在舌能言,在鼻能嗅,在耳能听,在目能见,有莫知其所以然而然者 
夫神源舍乎心,故发于心焉。神如游龙,变化不测,人能静之,抱元守一,岂独目之无病 
哉!真血者,即肝中升运于目,轻清之血乃滋目经络之血也。此血非比肌肉间混浊易行之血 
因其轻清上升于高而难得,故谓之真也。真气者,即目经络中往来生用之气,乃先天真一 
发生之元阳也。大宜和畅,少有郁滞,诸病生焉。真精者,乃先后二天元气所化之精汁,先 
起于肾,次施于胆,而后及乎瞳神也。凡此数者,一有所损,目病生矣。大概目圆而长,外 
有坚壳数重,中则清脆,内包黑稠神膏一函,膏外则白稠神水,水以滋膏,水外则皆血,血 
以滋水,膏中一点黑莹,乃是肾胆所聚之精华。惟此一点烛照鉴视,空阔无穷者,是曰瞳神 
此水轮也。其妙有三∶胆汁、肾气、心神也。五轮之中四轮不能视物,惟瞳神乃照物者, 
风轮则有包卫含养之功,故凡风轮有损,瞳神不久留矣。此即唇亡齿寒,辅车相根据之意也。 
或曰∶瞳神水乎?气乎?血乎?膏乎?曰非血,非气、非水、非膏,乃先天之气所生,后天之气 
所成,阴阳之妙蕴,水火之精华。血养水,水养膏,膏护瞳神。气为运用,神则维持,喻以 
日月,其理相同而午前则小,午后则大,亦随天地阴阳之运用也。大抵目窍于肝,生于肾, 
用于心,润于肺,藏于脾,有大有小,有圆有长,皆由人禀受之异也。男子右目不如左目之 
精华,女子左目不如右目之光彩,此各得其阴阳之定理也。然贤愚佞直,刚柔寿夭,皆验目而 
知之,物之丝发差别可以辨,物之毫忽轻重可以定,遇物即知,远射无遗,岂不为神哉之至 
宝乎!故古人曰∶天无二曜,一物无所生,人无两目,一物无所见。诚哉是言也,思之甚可 
惊畏。夫人之精血有限,岂可妄自斫丧真元,一旦疾成始悔,究其因皆从耽酒恋色,嗜 
欲无穷,或痰火头风,哭泣太伤,思虑过度,风沙烟障,不知避戒,竭视劳瞻,而不知养息 
或五味四气,六欲七情,不节之所致也。由微至着,而人不知省,及疾已成矣。仍仗血气 
之盛而不医,或泥巫祷灵而不治,遂成痼疾,悔怅无由,虽有金谷之富,台鼎之荣,即卢扁 
复生,亦不能疗。吁嗟!堂堂之躯,同于木之偶耳。经云∶欲无其患,先制其微。盖言疾之 
初起,即当疗治也。制之之法,岂独药哉!内则清心寡欲,外则惜视缄光,盖心清则火息, 
欲寡则水生,惜视则目不劳,缄光则膏常润,脏腑之疾不起,眼目之患即不生,何目疾之有 
哉!孔子曰∶目不视邪色。戒颜子曰∶非礼勿视。皆所以正其视,养心神也。而孟夫子亦曰 
胸中不正,则眸子 焉。又曰∶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岂非目由心之所使,心为目 
之所诱乎?故老子又曰∶含眼光,缄真气。还真子曰∶目不着于物,则心无所用,心无所用 
则神不驰,神不驰兮心自固。岂非心不正由目之妄视乎?故古之圣贤,保之有方,守之有 
道,缄舌含光,清心塞听,以养天真。则存德养身,不但目之无病,而寿亦延纪矣。 

卷一
开导之后宜补论
属性:夫目之有血,为养目之源,充和则有发生长养之功,而目不病,少有亏滞,目病生矣。 
犹水为生物之泽,雨露中和,则滋生之得宜,而草木秀,亢旱淫潦,则草木坏矣。皆一气之 
失中使然也。是故天之正气不和,则阴阳偏盛,旱潦乘之,水之盈亏不一,物之秀槁不齐, 
雨失时,而为物之害也,譬之山崩水涌,滂沛妄行,不循河道而流,不得已而疏塞决堤, 
以泄其泛滥,使无淹溢害物之患。人之六气不和,水火乖违,淫亢乘之,血之衰旺不 
一,气之升降不齐,荣卫失调,而为人害也。盖由其阴虚火盛,炎炽错乱,不遵经络而来, 
郁滞不能通畅,不得已而开滞导郁,以泄其瘀,使无胀溃损目之害,其理与战法同。而开导 
之要穴有六,谓迎香、内脾、上星、耳际、左右太阳穴也。内脾∶乃破贼正队之前锋也,其 
功虽迟,渐可收而平顺,两太阳,击其左右翼也,其功次之;上星∶绝其粮道也;迎香∶攻 
贼之巢穴也,成功虽速,乘险而征也;耳际∶乃击其游骑耳,道远功卑,智者所不取此六穴 
者,皆拯危之良术,挫敌之要机,与其闭门捉贼,不若开门待去之一法也。 
夫盗人岂所欲遇乎?倘不幸而遇之,若盗寡而势弱,我强而势盛,贼成擒矣。设或群盗 
猖獗,又不若开门逐之为愈也。资财虽损,竭力经营,犹可补其损也。若一闭门,必有激变 
焚杀之势。目人岂所欲患乎?倘不幸而患之,病浅而邪不胜者,攻其内而邪自退,目自明矣 
若六阳炽盛,不若开导以通之,则膏液虽损,随以药补之,犹无损也。不然,火邪瘀滞之 
极,目必有溃烂枯凸之害。虽然,但开导之一法,其中有利害二者存焉。有大功于目,而人 
不知,有隐祸于目,而人亦不知。若论其摧锋挫锐,拯祸勘乱,则其功之大者也。至于耗液 
伤膏,弱光华而损滋生,又其祸之隐者也。医人若能识病之轻重,察病之虚实,宜开导而开 
导之,既导之后,随即补之,使病目者,气血无伤害之弊,庶可称通权达变之良医矣。 

卷一
眼不医必瞎辩论
属性:世俗俚言,有眼不医不瞎之说,而愚人往往信之,蒙其害者亦多矣。夫神农尝百药,虑 
生民之病夭,华佗立眼科,忧后世之盲瞽,有是病必有是药,药而犹难于即愈,未有不药而 
愈者也。夫人疾病,皆由不能爱养真元,及至斫丧之后,邪气乘虚而入,一旦疾发,而又不 
能调治,反惑于愚人之言,岂爱身之人哉?譬如火发而不急救,委之于数者,夫不救有不尽 
焚者乎!救之少迟,仅免其半,倘不救未有全不焚者。患目者,治之少迟,即医治虽无全功 
亦可以免枯凸之害,岂有不医不瞎之理乎?发此言者,皆系愚人之疾,陷于沉 之地,其 
立心也不仁。听此言者,亦谓愚而不智甚矣。盖眼不医不瞎者,乃眼不医必瞎也。“不必” 
二字,音语相近之误。且目为窍至高,火性上炎,最易从窍而出,脉道幽深,经络微细,少 
犯禁戒,则必患之。且今人能知保护者少,损耗者多,是目之感病最易,而治之则难。故深 
言警惕之曰∶眼不医必瞎。必之一字意最重,实欲使人防微杜渐之意也。谓人目病若不早医 
病必日深,而眼必瞎矣。此理之最易明,智者不待辨而自知也。其曰不医不瞎者,愚人之 
妄言也。安可听诸! 

卷一
点服之药各有不同问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