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29-本草思辨录-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麦门 

卷二
瞿麦
内容:瞿麦本淋药,而栝萎瞿麦丸之小便不利,与淋证有间,何以用瞿麦,乃是方之微旨,则 
有可窥见者在焉。小便不利而有水气,其为下焦阳虚,显然易见。阳虚于下而热浮于上,所 
以又渴。薯蓣附子能温肾补虚而不能止渴导水,故辅以栝蒌根之生津,茯苓之化气。然小便 
不利而用薯附,岂无封蛰之虞。栝苓又和缓有余而勇健不足。然则排决之任,自当属之瞿麦 
。此以淋药治小便不利而恰如其当,仲圣真神化无方矣。 

卷二
葶苈
内容:大黄泄血闭而下热,葶苈泄气闭而逐水。凡水气坚留一处有碍肺降者,葶苈悉主之。惟 
泄肺 
甘遂味苦甘,所治在中与下,能利水谷之道,故治留饮宿食,葶苈味苦辛,所治在上与 
表,但利水道,故主结气饮食寒热。试以大陷胸汤丸证之,大黄荡实涤热,上中下咸到,性 
极峻厉,故汤丸皆以为君,为陷胸之主药。陷胸汤加芒硝甘遂,而一则煮一两沸,一则内末 
者,以二物皆下趋极易,欲其回翔胸膈,化水食而软坚也。陷胸丸之证,曰项亦强如柔痉状 
。项强二字,实此证之主脑。按素问太阴在泉项似拔。项似拔者,湿上冲也。此强而非拔, 
为水结在肺无疑。曰如柔痉状,则与柔痉相似而不同可知。然则何以治之?夫结胸由于误下 
,误下故正虚邪入,水饮宿食,遂互结而不下,要其所入之邪,太阳病未解之阳邪也。阳邪 
劫液,故筋失所养而项强,是宜泄其为患之水,濡以柔筋之液,而大逐其心胃之热实,故用 
大黄硝遂无二致,而法则有变,药亦宜加矣。杏硝合研,所以润液而柔项;遂蜜同煮,所以 
安正而化结;葶苈泻肺水,为是方水结之专任,变汤为丸者,以项强不可以急图也。葶苈与 
甘遂, 

卷二
车前子
内容:车前即 莒,神仙服食经云∶善疗孕妇难产及令人有子。陆机云∶嫩苗作茹大滑,今人 
不复啖之。苗滑如是,其子治难产,自亦取其滑胎。惟令人有子,似未足信。不知虚弱之妇 
,无子贵补冲任,否则反是。车前子非他,盖为治难产之令人有子也。 
车前子为输泄膀胱湿热之药,本经主气癃、止痛、利水道、通小便,别录明目、疗赤痛 
,其 
昔人谓车前子利水窍而固精窍,似即补肾之谓。然茯苓利水不必有热,车前子则非热不 
治。茯苓尚伐肾邪,则车前子之固精窍,为何如之固精窍,可深思矣。 

卷二

内容:蓄叶绿茎赤,禀木火之气,而引蔓促节,气味苦平,能通利三焦,搜抉隐微湿热之病 
。故 
金匮要略云∶浸淫疮从口流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流入口者不可治。盖口为脾窍,流向 
四肢,则湿热不致侮脾,脾土有权而可治。 蓄引蔓促节,复节节开花,可不谓湿热流向四 
肢之象欤。 

卷二
大黄
内容:邹氏以大黄黄中通理,状如锦纹,质色深紫,为火贯土中,极服卢芷园行火用一语。窃 
思卢氏论素问承制生化之义固精,但浅学不易领悟。夫大黄火贯土中,或当能扶脾阳矣,然 
此其质耳。味则大苦,气则大寒,且于黄色中贯赤纹,则于脾中血分锢土之火,自当之辄息 
,锢土之火息,而心君生土之火,岂有不因之而行其用,此所以行君令戡祸乱拓土地而有将 
军之号也。 
大黄色黄臭香,性与土比,故用于脾胃病极合。其能行火用上下表里咸到,则人多忽之 
,然有一言可以蔽之者,曰荡实涤热而已。热与实兼者,如大小承气汤下燥屎,大陷胸汤丸 
治结胸,抵当汤丸下瘀血,大黄附子汤治胁下偏痛;其但热不实者,如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 
大黄汤治面热如醉,茵陈蒿汤治谷疸,泻心汤治心气不足;此二者之显有区别者。推是以求 
,则如鳖甲煎丸治症瘕,大黄 虫丸治虚劳羸瘦,大黄牡丹汤治肠痈,大黄黄连泻心汤治气 
痞,非热实而同于热实,亦惟假荡涤之性功,扩神奇之妙用。而仲圣制剂之道,抑更有进者 
焉。己椒苈黄丸,曰肠间有水气。水者虚软之物,大黄能荡实不能捣虚,且泻水已有己椒葶 
苈,更益以大黄何为?或谓泄血闭而下热,或谓从大便而分消,皆意为揣摩,未足征信。独 
近人唐容川云∶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三焦即膈膜油网,水从胃中四面微窍渗入油 
网,从油网入膀胱。若水走肠间则为停水,水停而不行于三焦,则水不化气而津不生,是以 
口舌干燥。治法宜将未入肠间之水,引之走三焦故道;既停肠间之水,从肠间而下夺。此据 
西医油网之说,征以内经三焦,核之是证是方,无不吻合,实胜旧解。盖防己纹如车辐,内 
黄外白,有从脾肺斡旋三焦水道之能;椒目温肾以蒸发其脾阳,除腹满而利水,犹肾气丸之 
有附桂,如是而三焦之故道可复矣。肠间之水,将遂施大黄以下夺乎,抑未也?夫大肠者糟 
粕所居,大肠有水,下即与糟粕俱下,虽非燥屎,大黄固与有责;特其所司全在肠胃,力不 
及肺。肺合大肠,非肺出治节,不能使水食俱下。葶苈为从肺至脾之药(本邹氏疏证),利 
水道兼破积聚,故加之以辅大黄之不逮。且椒得大黄,庶寒温相济,而肠胃之疾,亦必火用 
行而后 
夫大黄之为物有定,而用大黄之法无定。不得仲圣之法,则大黄不得尽其才而负大黄实 
多,否则为大黄所误而大黄之被诬亦多。素问至真要大论,论制方之法甚备。而其间缓急奇 
偶,复极之气味浓薄、制小、制大、数少、数多,参伍而错综之,实有无穷之用。仲圣则正 
本此旨以制方,而不容以一端测焉。大黄气味俱浓,本峻下之物,因其峻下而微变其性以用 
之,则如大承气抵当汤之大黄酒洗酒浸,以兼除太阳余邪也;大黄黄连泻心汤之大黄,以麻 
沸汤渍之而不煮,欲其留恋心下也;大黄附子汤大黄与附子并用,则变寒下为温下;茵陈蒿 
汤大黄与茵陈栀子并用,则不走大便而走小便;大黄用法之不同也如是。更以方剂言之,尤 
氏谓小承气无芒硝而但有枳朴,下趋之势缓,故曰小。不知小承气虽有枳朴无芒硝,而枳朴 
分两亦较大承气甚少,此制之大小,即承气大小所由名,岂在芒硝有无之别。且芒硝并不专 
取其下趋,调胃承气芒硝与甘草并用,则能调胃,大陷胸芒硝与甘遂并用,则能陷胸;大承 
气芒硝只三合,而调胃承气大陷胸转用至半升一升;调胃陷胸有芒硝,而抵当汤丸转无芒硝; 
芒硝之功,不专在下趋亦明矣。柯韵伯谓药之生者,气锐而先行,熟者气纯而和缓,故大承 
气以芒硝专化燥屎,大黄继通地道,而后枳朴除其痞满。邹氏韪之,其实似是而非也。芒硝 
之不取乎速下,上已言之。夫多煮者味浓,少煮者味薄;味浓则下之早,味薄则下之迟。枳 
朴先煮,欲其径下;消黄则兼资以涤热,非故操之不可。故大黄后纳,芒硝只一两沸。小承 
气所以同煮者,枳朴既少,又无芒硝。且大承气以水一斗煮枳朴取五升,纳大黄后尚取二升; 
小承气则仅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大黄虽与枳朴同煮,力亦不浓,何必再分先后。邹氏谓大 
陷胸汤用甘遂芒硝之锐,犹恐其暂通复闭,故大黄先煮,使当善后之任。置全方配合之道不 
讲,而但于先后煮讨消息。不知芒硝甘遂,专治胸间热结水结,故芒硝只一两沸,甘遂内末 
而不煮;大黄本肠胃药,用以为消遂前驱,故先煮之。邹氏又谓茵陈蒿汤,大黄栀子为前茅 
,茵陈为后劲。不知茵陈发扬芳郁,禀太阳寒水之气,善解肌表之湿热,欲其驱邪由小便而 
去,必得多煮以浓其力。与桂枝利小便非多用不可,正复相同。大黄只二两而又后煮,则与 
茵陈走肌表之气相浃,且能促之使下也。茵陈栀子皆走小便,大黄自亦不走大便矣。此仲圣 
制 

卷二
附子、天雄、乌头
内容:邹氏论附子天雄乌头之性用颇精,为节其说曰,乌头老阴之生育已竟者也,天雄孤阳之 
不能生育者也,附子即乌头天雄之种,含阴包阳者也。老阴生育已竟者,其中空,以气为用 
。孤阳不能生育者,其中实,以精为用。气主发散,精主敛藏。发散者能外达腠理,敛藏者 
能内入筋骨。附子则兼备二气,内充实,外强健,且其物不假系属,以气相贯而生,故上下 
表理无乎不到。惟其中蓄二物之精,斯能兼擅二物之长,其用较二物为广尔。 
本经附子主风寒咳逆邪气,后世缘此多以为治风之药,其实经文深奥,义别有在也。夫 
风有伤与中之分,伤者伤于营卫,中者中于经络脏腑。伤营卫者,寒郁于表而易化热,宜麻 
桂决不宜附子。中经络脏腑者,寒根于里而阳本虚,用麻桂又贵用附子。附子非风药,而本 
经之主风寒,盖指中风之风寒言,非指伤风之风寒言也。 
外台谓中风多从热起,故中风有寒亦有热。风引汤治热之方也,热不用附子,固不待言 
。小续命汤治寒之方也,若附子即以驱风,何以附子外不少风药。其有附子无风药,如近效 
术附汤治风虚者有之,未闻能散外入之邪风也。邹氏谓附子之治风寒,是阳气不荣,风寒侵 
侮,阳振而风寒自退。似非不知附子治风寒之理者。乃又谓仲圣用生附子之方,皆兼有表证 
,而其所引白通汤附子汤,则并无未解之表邪。夫白通所以用葱白者,因少阴下利一往不返 
,失地道上行之德,葱白能入少阴而升之,非以表汗。附子汤证,是少阴受寒,而阳气不能 
四周。表何尝有风,脉沉固不当汗,且其方伍以参术之补,苓芍之降,又岂足胜解表之任。 
至仲圣附子生用,非属汗后,即是下利脉沉,汗后宜补表阳,下利脉沉宜挽其气,生用自胜 
熟用, 
或难予曰∶恶风加附子,越婢汤非明证乎?何说之 也!曰∶大青龙汗出恶风者不可服 
,越婢汤加附子,则证为汗出恶风,若附子又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