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外科伤科补要-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声,恐有崩裂之患。初服舒肠活血汤,再服八珍汤,调理月余可愈。或阴囊皮破,肾子挂出 
,用温汤挪上,油线缝合,搽玉红膏,又盖长肉膏,服调理之剂可愈。或皮不破而肾子入小 
腹者,不治。 
凡皮肉穿破之症,失血过多,营卫已虚,或被风邪袭入经络,渐传入里,寒热交作,口 
噤切牙,角弓反张,口吐涎沫,身冷自汗,伤口反为底陷,其毒内攻,其危甚速。投万灵丹,或 
大神效活络丹,以玉真散敷于患处,得脓 肿、身温有汗为效。若前症不退,伤口不高,乍 
醒乍昏,时发时止,口噤不开,语声不出,终属死症。 


第十三则·手法论
属性:夫接骨入骱者,所赖其手法也。两手安置其筋骨,仍复于旧位也。其伤有轻重,而手法 
有所宜、失宜。其痊可之迟速及遗留之生理残障,皆关乎手法之所施也。人身有十二经,筋脉罗列, 
必知其体,识其部位。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或拽之离而复合,或推 
之就而复位。或正其斜,或完其阙。或骨有截断碎断斜断,骱 
有全脱半脱,筋有弛纵卷挛,翻转离合,在其肉内,以手扪之,自悉其情。法之所施,不知 
其苦,方为手法也。伤有关性命者,如七窍上通脑髓,膈近心君,四末受伤,痛苦入心。若 
元气素壮,败血易消,刻期可愈。元气素弱,一旦被伤,势必难支,若手法再误,万难挽回 
,尤当慎之。医者,心明手巧,知其病情,善用手法,治之多效。若草率不较,误入非浅。 
虽笔之于书,乃活法多端,难以尽述。须得口传心授,临症多而活法变,庶无误耳。 


第十四则·锁子骨
属性:(附胸胁) 
锁子骨,经名柱骨,横卧于两肩前缺盆之外,其两端外接肩解,或击打偏坠伤断者,用 
手法先按胸骨,将肩端向内合之,揉摩断骨令其复位,用带挂肩于项,勿使摇动,服接骨紫金丹 
,外敷定痛散,贴万灵膏,可愈。胸骨,即 骨,一名膺骨,又名臆骨,俗名胸膛。其两 
腋下至肋骨尽处名胁,胁下小肋名季胁,俗名软肋,统胁肋之总,名曰 。岐骨者,即两凫 
骨端相接之处,下即鸠尾骨也。蔽心骨,即鸠尾骨也。其质系脆骨,在胸下岐骨之间。凫骨 
者 
,用布缠缚数转,服接骨紫金丹,外用定痛散熨之,贴万灵膏。若内蓄瘀血肿痛,伛偻难仰 
者,服紫金丹。或大便实者,参黄散下之。若受伤日久,胸骨高起,肌肉削瘦,内有邪热瘀 
血,痞气膨闷,睛蓝体倦,痰喘咳嗽者,服紫金丹。若伤重,内干胸中心肺两脏之气,昏迷 
目闭,呕吐血水,呃逆战栗者,危在旦夕,不治。心坎上横骨,又名人字骨,从下而上,若 
第一节伤者一年死,第二节伤者二年死,第三节伤者三年死。此穴内应乎肺,伤必吐血咳嗽 
。凡胸前背后重伤,久则成痰火劳怯。左乳伤,发咳嗽。右乳伤,发呃逆。凡胸胁诸伤,黎 
洞丸、三黄宝蜡丸皆可酌用之,再服理肺之剂以收功。 


第十五则·背脊骨伤
属性:背者,自后身大椎骨以下,腰以上之通称也,一名脊骨,一名膂骨,俗呼脊梁骨,其形 
一条 
于前则为胸胁也。腰骨者,即脊骨之十四椎、十五椎、十六椎也。尾 骨,即尻骨也,其形 
上宽下窄,上承腰脊诸骨,两旁各有四孔,名曰八 。其末节名曰尾闾,一名 端,一名撅 
骨,一名穷骨,俗名尾椿也。或跌打伤者,瘀聚凝结,脊筋陇起,当先柔筋,令其和软,内 
服紫金丹,敷定痛散,烧红铁烙熨之,贴混元膏。若骨缝叠出,俯仰不能,疼痛难忍,腰筋 
僵硬,使患者两手攀索,两足踏砖上,每足下叠砖三块踏定,将后腰拿住,各抽去砖一块, 
令病患直身,又各去一块,如是者三,其足着地,使气舒瘀散,陷者能起,曲者可直。再将 
腰柱裹住,紧紧缚之,勿令窒碍,但宜仰卧,不可侧睡,膂骨正而患除,服接骨紫金丹。如 
胸陷不直者,亦用此法。或气门伤,则气塞不通,口噤反张,身强如死,过不得三个时辰, 
若气从大便出者立毙。凡遇此症,不可慌张,候其气息有无,如无气者,为倒插拳所伤,令 
患人盘坐,揪其发伏我膝上,敲击其背心,使气从口出得苏,服黎洞丸。尾闾,若蹲垫壅肿 
,必连腰胯,服黎洞丸,再服接骨紫金丹,贴万灵膏。踢伤海底穴,血必上冲,当时耳内响 
声大震,人必昏晕,先服护心丸,再服紫金丹。 


第十六则·接骨论治
属性:接骨者,使已断之骨合拢一处,复归于旧位也。凡骨之断而两分,或折而陷下,或破而 
散乱,或岐而傍突,相其情势,徐徐接之,使断者复续,陷者复起,碎者复完,突者复平,皆赖 
乎手法也。或皮肉不破者,骨若全断,动则辘辘有声。如骨损未断,动则无声。或有零星 
败骨在内,动则淅淅之声,后必溃烂流脓。其骨已无生气,脱离肌肉,其色必黑,小如米粒 
,大若指头,若不摘去,溃烂经年,急宜去净。如其骨尚未离肉,不可生割,恐伤其筋,俟 
其烂脱,然后去之。治法∶先用代痛散煎汤熏洗,将其断骨拔直相对,按摩平正如旧,先用 
布条缚紧,又将糕匣木板修圆绑之,又将布条缠缚,再将杉篱环抱外边,取其紧劲挺直,使 
骨 
,仍照前法。二、三月间,换绑数次,百日可痊。凡人断臂与断膊,断腿与断 ,绑法相同 
,治分上下。或用器具,与形体相得,随机变化可也。或筋断者,难续。盖筋因柔软,全断 
则缩于肉里,无用巧之处也;若断而未全,宜用续筋药敷之,内服壮筋养血汤可愈。 


第十七则·脱下颏
属性:(附失颈) 
下颏者,即牙车相交之骨也。若脱,则饮食言语不便,由肾虚所致。其骱曲如环形,与 
上颊 
推进,其骱有响声,齿能合者上也。服补肾壮筋汤。 
夫人之筋,赖气血充养,寒则筋挛,热则筋纵,筋失营养,伸舒不便。感冒风寒,以患 
失颈,头不能转,使患人低坐,用按摩法频频揉摩,一手按其头,一手扳其下颏,缓缓伸舒,令 
其正直,服疏风养血汤可也。 


第十八则·骨骱失
属性:骨者,肩端之骨,即肩胛骨也。其臼含纳 骨上端,其处名肩解,即肩HT 与 骨合缝 
处也。俗名吞口,一名肩头,其下附于脊骨成片如翅者。其骱若脱,手不能举。使患人低坐,一 
人抱住其身,将手拔直,用推拿法,酌其重轻,待其筋舒,一手捏其肩,抵住骱头,齐力拔 
出,骱内有响声者,乃复其位矣。用布带落其项下,服舒筋活血汤。凡上骱时,骱内必有响 
声活动,其骱以上;若无响声活动者,其骱未上也,不可误人。 


第十九则·曲骱
属性:肘骨者,胳膊中节上下支骨交接处也,俗名鹅鼻骨。上接 骨,其骱名曲 。自肘至腕 
,有正辅二根∶其在下而形体长大连肘尖者,为臂骨;其在上而形体短细者,为转骨。叠并相倚 
,下接于腕骨。其骱若出,一手捏住骱头,一手拿其脉窝,先令直拔下,骱内有声响,将手 
曲转,搭着肩头,肘骨合缝,其骱上矣。服生血补髓汤,或紫金丹。 


第二十则·手腕骱
属性:腕骨,即掌骨,乃五指之本节也,俗名虎骨。其大小六枚,凑以成掌,非块然一骨也。 
其上并接臂、辅两骨之端,其外侧高骨,俗名龙骨,能宛屈上下,故名腕。若手掌着地,只能伤 
腕。若手指着地,其指翻贴于臂者,腕缝必开,壅肿疼痛。先两手揉摩其腕,一手按住其骱 
,一手拔其指掌,掬转有声,活动,其骱复位。仍按摩其筋,必令调顺。然命脉之所,服宽 
筋散,须防着寒,得免酸疼之患。凡人手指有三节,其骱突出者,俱可拔直捏正,屈伸活动 
;服和营止痛汤。其法相同,不必逐骱论也。 


第二十一则·臀骱骨
属性:胯骨,即髋骨也,又名髁骨。其外向之凹,其形似臼,以纳髀骨之上端如杵者也,名 
曰机,又名髀枢,即环跳穴处也,俗呼臀骱。若出之,则难上,因其膀大肉浓,手捏不住故也。 
必得力大者三、四人,使患者侧卧,一人抱住其身,一人捏膝上拔下,一手揿其骱头迭进; 
一手将大膀曲转,使膝近其腹,再令舒直,其骱有响声者,以上。再将所翻之筋向前归之, 
服生血补髓汤,再服加味健步虎潜丸。若骱不上,则臀努斜行,终身之患也。慎之! 


第二十二则·大楗骨膝盖骨
属性:大楗骨,名髀骨。上端如杵,入于髀枢之臼,下端如锤,接于 骨,统名曰股,乃下体 
两大支之通称也,俗名大腿骨。其下有膝盖骨,即连骸,又名膑骨,形圆而扁,覆于楗 上下两 
骨之端,本活动物也。内面之筋,上过大腿至两胁,下过 骨至足背。《内经》曰∶膝乃筋 
之府。若伤之,上连腰屈疼痛,下移 骨 肿,或足腹冷硬,步履斜行,或膀子重伤,后成 
黄病。服紫金丹,再茵陈等汤治黄病之药收功。若膝盖离位,向外侧者,则内筋肿胀;向内 
侧者,则筋直 肿。须详视其骨,如何斜错,按法推拿,以复其位。服补筋汤。其骱出者, 
一手按住其膝,一手捏住其膀,上下拔直,将膝曲转,抵着豚 ,其骱有声者,上也;服生 
血补髓汤。若膝盖骨破两 者,用丝弦藤作箍,布条缚之,生线四根,如抱膝图法,将手挤 
圆,箍定其骨,膀下缚住,屈卧月余;服接骨紫金丹。若箍后仍两 ,一生跛足,不可治矣 
。 


第二十三则·骨脚踝跗骨
属性:骨,即膝下踝上下腿骨也,俗名 胫骨。其形二根;在前名成骨,其形粗;在后名辅 
骨,其形细,俗名劳堂骨。下至踝骨、 骨之下,足跗之上,两旁突出之高骨也。在内名内踝, 
俗名合骨;在外为外踝,俗名核骨。其骱出者,一手抬住其脚踝骨,一手扳住脚后根拔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