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74-普济方-第1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参(三 
分) 甘草(三分) 连翘(四分) 苏木(二分) 防己(五分) 泽泻(二分) 橘皮 
(二分) 上 
件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半。去滓温服。食后。一方加山栀子二分。五 
味子二分。麦门冬二分。枳壳二分。猪苓二分。名消毒溃坚汤。治人发痈肿、瘰 、乳 。 
随病患虚实。药剂轻重。用之无不作效。 

卷二百八十八痈疽门
发脑
属性:(附论) 
夫发脑者。六腑不和。经络痞涩。气血不行。壅结所成也。此皆脏腑蕴积热毒。或乳石 
发动。毒瓦斯上攻于脑。发于皮肤。头如黍米。四畔 赤肿硬。遍于耳项。寒热疼痛。若不急 
治。毒瓦斯伤于血肉。血肉腐坏化为脓水。从脑中出。血肉既竭。必致危殆。 
李氏云。凡脑疽及项以上。有痈疽疖毒。断不可用大蒜钱子。就疽顶上灸之。灸之则引 
其气一上。痰涎脓血。并起上攻。倾人性命。急于反掌。但当急灸足三里穴。并气海穴。乃 
渐渐服凉胸膈化血之药。人可小安。此论载通神方论。足三里二穴。在膝下三寸是穴。可灸 
五壮。气海一穴。在脐下一寸是穴。可灸二七壮。或三七壮。亦可以骑竹马穴法灸之。凡脑 
疽咽喉生疽。古法皆不治之证。用此灸法。引毒瓦斯归下。其理颇长。得此疾者。岂可坐以受 
毙。当信而用之。如五香连翘汤、漏芦汤、五香汤去大黄。加人参、黄 、犀角。国老膏万 
金散。皆可选用。 
x方x 
x沉香汤 治发脑。疮肿 赤。疼痛烦燥。x 
沉香(二分) 麦门冬(去心焙) 赤芍药 玄参 甘草(生锉) 枳实(熬炒) 升 
麻前胡 
(去芦头) 大黄(锉炒) 生干地黄(焙各一两) 犀角(镑三分) 麝香(研一分) 葳 
蕤黄 
(细锉各半两) 上除麝香外。粗捣筛。每服四钱。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入麝香 
少 
许。温服不拘时。 
x黄 散 治发脑。肿痛烦热不可忍。x 
黄 (一两半锉) 赤茯苓 地骨皮 麦门冬(去心) 生干地黄 黄芩 川升麻 射 
干 
玄参 赤芍药 甘草(生锉各一两) 上为散。每服四钱。用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 
不 
计时候温服。 
x葛根散 治发脑及痈肿。脏腑壅滞。心烦口干。脚冷寒噤。头痛呕哕。不能下食。x 
葛根(一两锉) 麦门冬(一两去心) 葳蕤(三分) 犀角屑(半两) 荠 (一两) 
赤芍药 
(三分) 石膏(二两) 甘草(三分生锉) 红雪(二两) 上为粗散。每服四钱。水一 
中盏。 
煎至六分。去滓。下竹沥半合。更煎一沸。不计时侯温服。一方有芦根。 
x犀角散 治发脑已穴。脓出后。痛闷转甚。热乱。脑中若车马走动。痛不可忍。x 
石膏(碎) 犀角(镑) 升麻 芍药(各一两) 甘草(炙一两) 黄 (细切二分) 
木通 
(锉一两半) 上粗捣筛。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七分。下朴硝一钱匕。滤去滓。空心温 
服。日晚再服。未愈更入玄参三分。去黄 。 
x发脑内消散 治发脑始结。疼痛妨闷。欲成痈疽。 之令内消。x 
硝石(研二两) 木通(锉) 紫檀香 甜葶苈(隔纸炒) 白蔹 莽草(各一两) 大 
黄(三 
两) 上为末。每用浆水旋调得所。涂于肿上。干即易。 
x大黄丸 治发脑及一切热毒瓦斯。结硬肿痛。通利脏腑壅滞。x 
大黄(三两锉醋浸一炊久慢火炒冷熟) 枳壳(去瓤麸炒一两) 牵牛子(二两半微炒 
一半 
生用一半) 木香(生锉) 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各一两) 皂荚(五挺不蛀者捶碎酒一升 
浸挪取 
汁绵滤过用) 上为末。取皂荚汁于银锅内。慢火煎成膏。入药末和捣百余杵。丸如梧桐子 
大。食前葱茶下三十丸。快利为度。一方有槟榔一两。甘草五钱。 
x羊桃根散 治痈发脑。拔去疮中毒。x 
羊桃根(锉) 硝石(研) 凝水石(碎各一两) 天灵盖(慢火烧烟绝) 木香 白 
蔹(各半 
两) 上为散。清水调如糊。摊于故帛上贴之。干即易。痒则瘥。 
x乳石散 治脑疽初生。如黄枳实。破后如盏底。深半寸许。x 
花乳石(研) 赤石脂(研) 滑石(研) 炉甘石(研) 密陀僧(研各半两) 乳 
香(研一分) 
上为细散。未破者醋调敷之。已破者即干贴。 
x黄连饼子 治发脑成痈。及热毒疮肿。x 
黄连 乳香 薰陆香(各一两) 雄雀粪(四十九粒尖细者是) 上为细散。用蔓荆根 
二 
两。洗净漉去水。细切捣如泥。若肿甚即更用蜀葵根三两。入前药四味合捣。调匀即取出。 
于瓷器中贮之。可肿头捻作饼子。浓三分许贴之。干即易之。 
x止痛散 治发脑结肿。x 
木香(二两) 紫葛(一两半锉) 檀香(三分) 川朴硝(二两) 上为细散。以温 
浆水调如 
面糊。在绢上摊。贴于肿痛处。候干。即再贴。以瘥为度。 
x朱砂膏 治发脑及乳痈。初结疼痛。x 
朱砂一两 乳香(半两) 上同研为末。以葱白四两。细切。合研成膏。每用生绢上涂 
贴。 
候干再上。以瘥为度。 
x治脑痈x 
用盐西瓜皮晒干。烧灰存性为末。香油调敷。 
x治发脑发背方x 
取鼠剥取热皮。中心开一孔子。用贴疮上。数数易之。无头者盒饭作头。脓出即愈。 
x治脑疽x 
用松节细研。用 猪胆汁和合麻油敷疮。亲见效。 

卷二百八十九痈疽门
发背
属性:(附论) 
夫发背者。热毒之气发于背俞。为痈疽是也。此内本于五脏。外传诸腑。热气攻发。必 
生于府俞之间。得之乳石发动。及肥甘滋味之过。脏腑壅热。经络为之不通。毒瓦斯凝滞。必 
因俞穴而出。是以服石之人。于居处衣食。嗜欲喜怒。尤宜节慎。一有过举。则毒瓦斯乘隙而 
发。初如芥粟。治之稍缓。则盈尺寸而难图。故始觉热搏于分肉。痛伤于经络。宜速治之。 
盖其脉不通。则肿毒增甚。经所谓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是也。血败肉腐。为患不 
一。实则为痈。浮则为肿。深则为疽。然发于背者两胛间。初起甚微。或痒或痛。往往忽之。 
数日遂致不救者。治之始则度其肿之正中而灸之。壮数逾百。使恶气外出。次以药疏利腑脏 
。决其邪毒。则有可治之理。 
凡发背皆因服食五石。寒食更生散所致。亦有单服钟乳而发者。又有平生不服。而自发 
者。此是上代有服之者。其候率多于背两胛间起。初如粟米大。或痛或痒。仍作赤色。人皆 
初不为事。日渐长大。不过十日。遂至于死。其临困之时。已阔三寸。高一寸。疮有数十孔。 
以手按之。诸孔中皆脓出。寻时大困。所以养生者。小觉背上痒痛有异。即火急取净土水和 
为泥。捻作饼子。浓二分。阔一寸半。以粗艾火作炷。灸泥饼上。贴着疮上灸之。一炷一易 
饼子。若粟米大时。可灸七饼子即瘥。如榆荚大。灸七七饼炷即瘥。如钱大。可日夜灸之。 
不限炷数。仍服五香连翘汤。及铁浆诸药。攻之乃愈。又法诸发背未作大脓。可以冷水射之。 
浸石令冷熨之。日夜莫住。瘥乃止。此病忌面酒五辛等。亦有当两肩上发者。 
凡服石人。皆须劳役四体。无令自安。如其不尔者。多有发动。亦不得逐。便恣意取暖。 
称已适情。必须遗欲以取寒冻。虽当时不宁。于后在身。多有所益。终无发动之虑耳。 
凡肿起背胛间。头白如黍粟。四边相连肿赤黑。令人闷乱。即名发背也。禁房室酒蒜肉 
面。若不灸治。即入内杀人。若灸当疮上。七八百壮。有人不识。多作杂肿治者、皆死。 
背疽其原有五。天行一。瘦弱气滞二。怒气三。肾气虚四。饮火酒。食炙爆物。服丹药。热 
毒五。盖治背疽。不可一概将为热毒。其治之难易。当自一而至五。 
病有至甚而生。有微而至死。病证难辨。死生何从决乎。盖发背透膜者死不治。(此言 
肝俞以上) 未溃肉陷、面青、唇黑、便污者死。(此言坏藏便下瘀血) 溃喉者不治。阴 
入 
腹者不治。入囊者死。鬓深及数月不治。(谓如及寸余者) 在颐后一寸三分。毒锐者不治。 
无此者生。流注虽多。疗之必愈。 
发背之人。虽云有热。未有不自肾虚而得之者。若疽疾减退五分之后。便合根据法五更初。 
服山药丸。或加减八味丸。 
背疽呕逆。乃是毒瓦斯冲心。非脾胃之冷。当服内托散。杨氏家藏方云。有人因鼻衄初愈。 
不曾表汗。余毒在经络。背发大疽。自肩下连腰胁肿甚。坚如石。色极紫黑。医以凉药服之。 
中夜大呕。乃连进此药。三四服呕遂止。既而疮溃。出赤水淋漓。四十日而愈。又有患瘰 
者。痛过即呕。服此药呕亦止。近见有人病疽。医者不肯用此药。为恐伤脾胃。愚故引杨氏 
之言。以解世人之惑。 
凡发背疽之后。不曾服内托散。致使热毒冲于心经。必使后来咽喉口舌生疮。甚至黑烂。 
合先服犀角散。以解散其毒。免有此证。 
凡有背疽之人。难于隐几。但用绿豆十斗。作一大袋隐伏。则自然心凉身体安稳。饮食 
居处。根据法戒忌。已安后。半年间血气未定。犹当谨之。不废药饵。方能保全。外科精要云。 
氏叙源幼时学举业。全不知医药。甲申年自太学归省。国医常颖土器之。适在府下。求为母 
氏一诊。云。有蓄热必渴。时母氏所饮。大略喜水。又云但防作疮。觉疮便着艾于上。热盛 
则五花灸之。谓中及四旁。随赤到处灸。非方停也。切记。至辛巳年六月望日。母氏忽言背 
胛间微痒。视之有赤半寸许方。有白粒如黍粟。记器之言。乃急着艾。其赤随消。至二十 
七壮而止。信宿复觉微痛。视之有赤下流。长二寸。阔如韭叶。举家不悉。皆以前灸为悔。 
亲戚交责。谓赤热如何用火。有诋器之者。遂呼外医用药膏覆之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