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用超阅读来看你所选择的段落,用手指在各页的中间移动,快速地扫过一遍。以直排的中文书来说,文章是从右到左展开的,这时就把手指放在选择段落的中间,从右到左移动,眼睛随着手指看下去。
如果是英文书或中文横排的书,文章就是由上而下的,这时也是把手指放在段落的中间,从上往下移动,眼睛随着手指在文字上跑。使用手指是为了让视觉的移动更顺畅。
眼睛沿着段落的中间移动时,其中会有某部分忽然引起你的注意。这就是直觉给你的信号,告诉你“这里很重要”。
一出现这个信号,就不要违忤直觉,马上挑读这个部分。换句话说,针对那里的一两段文字以能够了解的速度大致看一遍。如果觉得已经得到想要的信息,就继续进行超阅读。
在影像阅读研习会上,为了说明这种超阅读,我常借用美国文学的神圣磐石——“漫画书”的图像。
请先想像你是第一次来到地球的超人。
从距离10万英里的远方向地球眺望时,地球宛如一粒旋转着的蓝色圆球。而你是以直线朝地球飞来的超人。
来到距离地球一万英里的地方,开始看得到各大洲的轮廓,也发现这个星球大部分覆盖着水。再接近一点,陆地就出现了沙漠、热带雨林、大草原、山脉等极富变化的外表。
突然,有一个为美丽大海和沙滩所包围、绿意盎然的小岛吸引了你的注意力。
你在那里着陆,用少许时间在岛上到处探索,还潜到海底去看。觉得探索够了之后,你再度飞到空中,寻找着陆的地方。这是最容易让人了解超阅读和挑读的说明方式。
超阅读是从上方眺望整篇文章,而挑读则是在能让你满足需求的地方登陆。
进行超阅读时,我们不必去探寻具体的信息,只要保持宽广的视野即可。让视线保持弹性,眼睛就能在文字上更顺畅地游移。一开始也许你很难放大视野,但是只要努力去认识视线中的内容,就能慢慢让视野扩展开来。
第六章(2)
更新时间:2009…9…29 17:16:36 字数:4230
以下这个方法也请试试看。
在阅读本文的这个瞬间,请注意视线的周边部分。也许你的眼睛会暂时离开这个段落,不过你不必在意。一放宽视觉上的认知范围,你就会松弛投注于眼前文字的焦点,而缓和一下紧张的心情,去注意吸引你目光的部分,那就是你要进行挑读的地方。
要选择在哪里挑读?要如何得知?
你只需顺从你的直觉。
你的头脑已经在影像阅读时看过整篇文章,所以你要去倾听在意识层次中察觉的信号。
有关挑读的着陆地点,并不需要一一去找出理由,因为信号是超乎逻辑的。
那些在意识的层次中察觉的信号是由位于潜意识的数据库中发射出来的,你大可听从直觉,由它来引导你去探寻。
话说回来,这个技巧不仅可用来探查挑读的所在,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东西时也派得上用场。你可以在各式各样的状况下,随时引用头脑所贮存的庞大信息。
内人有一次去看一个家庭拍卖会,那里有一个房间的旧书要出让。一进去这个从天花板到墙壁都摆满书的房间,她的视线就呈摄像焦点的状态,她问自己:“这里有保罗要的书吗?”就在这个瞬间,她的眼睛被一本书所吸引。她走到书架前面,伸手去拿,那正是我想要的书。她心里明白其他的书都不适合,但为了避免遗漏,她还是花了20分钟查看所有书的书名,但终究没有发现第二本适合的书。
在超阅读和挑读方面,请务必听从直觉。那可能纯粹是你的目光不经意落下的所在,也可能是你的手正巧翻开的书页。你要仔细去注意,不要错过了意识送来的信号。
经过超阅读和挑读的步骤之后,你就要取得充分的信息,以便做出以下重要的结论:
“这篇文章的重点整理或结论写在哪里?”
“这篇文章的内容和我所设定的阅读目的有多大程度的关联?”
“这篇文章是否需要继续看下去,还是应该改阅读别的资料?”
挑读时,你也许和很多人一样,会为一个问题感到困扰,那是长年受学校教育的影响而产生的问题:“很想挑读全部”。
如果这么做,你会连和目的无关的细节也一并阅读。譬如你挑读了作者说明其重要主张的部分,到这里为止还没有问题,但是接下来的几个段落都是多余的解说,如果连这些多余的段落也一起阅读,那就是时间上的浪费了。而且你也可能会陷在细节的泥沼中,甚至脱离正轨,朝无关紧要的方向走去。
你的脑部就是在这个时候再度为旧式的读书方法所束缚,而你的意识也会受到罪恶感的驱迫,让你回忆起小学二三年级时遭老师责骂的那种心情。
“停!你跳了一行,倒回去重看。怎么可以这么随便,给我好好地看书!”
如果你的心中出现这样的声音,就对那位老师感怀一点敬意,但是绝对不要去理会。
进行超阅读时,你根本不必去担心可能看漏了什么。你的意识经过了小学时期的训练,会在你阅读时要求你去理解、记忆和批评。可是阅读的专家早在五十多年前就断定那是最差劲的阅读方法。请不要忘了,理解是要经历各个阶段才会逐渐地加深的。每重复一次超阅读和挑读,你就能揭开一层“未知”的面纱,让需要的信息显露出来。
所以你要相信自己的直觉,一旦遇到有强烈感觉的段落,就毫不迟疑地挑读。如果你看的是没有必要的信息,就再次想想你阅读那篇文章的目的,然后告诉自己,你要找寻符合你所需的段落,重新进行挑读。只要有明确的目的。你的脑部就会自然地发挥潜能,引导你去到所需信息的段落所在。
如同法兰克。史密斯在其著作《有意义的阅读》(ReadingwithoutNonsense)中所指出的,边看边努力记忆其实可能会妨碍到理解,而害怕忘记所产生的不安就是妨碍理解的主因。
如果你觉得不安,就请想起拉塞尔。史多佛在其著作《视阅读为思考过程的教学》(TeachingReadingasaThinkingProcess)中所提到的调查结果,据他指出,在一篇文章中,牵涉到重点的部分只不过占了4%~11%。
实际上,要看出一篇文章写得是否适当,一般的方法是把文章中的单字每隔五个就消去四个,再去猜测文章的内容。如果那篇文章有相当的水准,大部分都能从这个方法正确地猜出。
理想的挑读
以下是进行超阅读和挑读时的依循方针。
挑读时,如果看的是报导,每次要看一两个段落,如果是书,就看一两页。再举前面的漫画为例,对于你这个超人来说,仔细欣赏风景,或是和当地人的交往,大可以留到日后再做,目前最优先的事项是探索整个地球,而不是在一个岛上落脚,在那里度过余生。
以10倍速影像阅读法来说,每重复一次超阅读和挑读,你对文章的了解就越深入。而提出问题之后,借着超阅读和挑读来寻找答案,你就能和作者进行非常密切的对话。这可以说是影像阅读中最愉快的步骤之一。
身为一个影像阅读者,是为了解决问题、追求更美好的人生,而正走在探寻的旅途上。这趟戏剧化的探寻之旅并不输给任何英雄的冒险经历。
习惯了超阅读和挑读后,你也能把这些技巧应用在阅读文章外的日常生活中。
某个宝石商人每年都会去参加展示会,以补充库存。有一年,他为了让工作更有效率,决定利用10倍速影像阅读法。
他首先站在会场的角落,眺望所有展示品,接着将视线定在摄像焦点的状态,快速走过每一条通道,用影像阅读浏览全场。然后他在脑中想清楚要增加库存的宝石类型,接着在每条通道再走一次,同时进行“影像阅读”。一有某个柜位让他产生直觉上的灵感,他就听从那个指示,在那个地方进行“挑读”。
这个方法让他只用了两个小时就找到所有需要的商品,而以前他要获得同样的成果,通常要花上五天的时间仔细查看展示品。
在生活中养成影像阅读的习惯之后,我们就能像这个宝石商人一样,自然而然地加以灵活应用。如此一来,影像阅读就成了万能工具,而不只是从书本搜集信息的技巧而已。
阅读作者的思考流程
要使超阅读和挑读更有效果,可以挑选文章中的重要部分进行。我们通常在中学毕业时,就已经颇具相当程度地能够猜中一篇文章的重点所在,以及拥有掌握信息的诀窍。
例如,找到了主题句,就会发现这个句子所提供的信息比同一段的其他部分多。而在有五个段落组成的论文里,可以从第一段和最后一段里找到最多信息。
进行书本或报导文章的活化时,用以下的方法寻找信息会更有效率。
首先思考文章的架构,掌握作者推论的方式,也就是写作时的设计图。然后配合其设计形式,进行超阅读和挑读。
这也就是说,看到文章的结构,就可以判断作者会先在开头点出问题,然后在较后面的地方提出解决对策。想要知道问题的解决对策时,既然已经知道文章的结构,就可以跳过不必要的部分,直接去到应该挑读的地方,迅速达成目的。
我用“追循作者的思考列车”来表现这个做法。在影像阅读研习会上,我会用下面的方式说明:
●作者提出来的问题是使列车前进的动力。
●探讨问题成因的推论等于是主要的“货物”。这批货物是以作者想向读者推销的点子或提案为基础,由关键语所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