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23-医旨绪余-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属肾与膀胱,故附膀胱而言,非为三 
焦有物如是也。《论勇篇》之纵横及诸篇言有形者多类此。彼陈无择之脂膜,果有理疏理密直结纵 
横也乎哉?无择之好异,而故为之辞也。 
泰来曰∶观五腑皆有合有应,惟三焦无合无应,因下焦为 
足太阳所管摄,故称足三焦。足三焦者,足太阳之别络也,非另有一个足三焦也。据云中渎之府,水 
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府等语,即知诸言有形者,皆是言膀胱,以膀胱乃下焦之地位,膀胱主水, 
三焦职司决水,故并言之。 
或曰∶三焦既无形如此,何《气府篇》有少阳脉气所发者三十二穴,《缪刺篇》有少阳之络,《经 
脉篇》有三焦少阳之脉,《经别篇》有少阳心主之正,《经筋篇》有少阳心主之筋,《卫气篇》有少阳 
心主之本,《阴阳二十五人篇》言手少阳之上,血气盛则眉美而长等语,似涉有形,今曰无形,然则彼皆 
非耶?余曰∶所谓有形者,指其经根据附各属经络而流贯者言也,盖手少阳乃十二经中之一经,其动脉原有 
起止,亦有脉络经筋俞穴出入相应。以经络乎上中下一身也,非谓无其经脉而虚作一气看也。因有此经, 
故有此病。云无形者,指其府也,以其无特形,故称外府,非若五府称赤肠白肠黄肠青肠黑肠,长若干, 
重若干,受盛若干云云。若 
独指其经脉起止俞穴主病等语,便谓是有形之府,不思奇经中如冲、任、督等脉,皆有起止, 
亦皆主病,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亦可指冲任等脉如有形府例看否耶?!有形之说,不必辩而 
其谬自明矣。 
马氏曰,东垣《此事难知》问三焦有几,似尝究心于此者,惜乎谓三焦有二者,不及上中下 
之三焦,则误矣,是欲阐《内经》而《内经》之义未融,欲正《难经》而《难经》之言仍在也。 
余曰∶《此事难知》乃王好古所着,好古为东垣高弟,问三焦有几者,非为手少阳三焦当分上中 
下为二也,是欲人知三焦有手足之分尔。手少阳三焦主持于上,足三焦主持于下。足三焦者,足 
太阳膀胱之别也,若将手少阳三焦又分出一个上中下三焦,合足三焦观之,得无有三个三焦耶? 
则凿矣。好古此篇,分三焦甚有功,但谓命门包络于右尺同诊,又谓包络亦有三焦之称,为命门之 
火游行于五脏六腑之间,主持于内也云云,似亦未究相火命门之义。《难经》虽有命门之说,未 
尝言其为火,观“男子以藏精”一句,则知右肾非火矣。矧《经》曰∶精者,水也。又曰∶“其 
气与肾通”,水与火可相混耶?都缘惑于高阳生《脉诀》,以三焦配命门,而张世贤图难经脉诀, 
又以心包络皆混配命门三焦于右尺,故有命门属火之说。何一阳《医 
学统宗》极劾其盗袭讹言,紊陈图局,诬世钓誉。夫命门,乃两肾中间动气,人之生命所司,故 
曰“精神之所舍,原气之所系”。观铜人图图命门穴于两肾俞中间,深为得旨。 
泰来曰∶三焦总只一而已,言手三焦者,以其经属手少阳,又其治在膻中,缘手经经乎上也。 
言足三焦者,以其经即足太阳之别络,又其治在气冲,缘足经经乎下也。《灵》、《素》以下焦备六 
腑之数,即知手、少阳三焦与下焦之三焦总只一而已。 
马玄台曰∶命门之脉不必拘于右尺,以其气与肾通也。顾肾间动气,人之生命,左肾亦可以诊之。据 
其将右肾入左尺同诊者,是要出右尺部位,庶三焦包络始有诊地也。又欲使人知是前人之意,故托言 
王叔和《脉诀》歌云∶“右肺大肠脾胃命”,由是以三焦包络寓诊于右尺也。愚谓玄台博究如此,岂有 
不识《脉诀》非叔和书哉!正若三焦、包络二脉无所归着,不得已而引《脉诀》歌为证,仍称王叔和之 
名者,不过要使人尊信也。抑不思叔和《脉经》,寸关尺之诊,上部合于上焦,关部合于中焦,尺部合 
于下焦,两尺皆以肾为候,而无三焦、包络左右之分;《千金方》载列亦同。今人不体认《脉诀》之非, 
往往为其牵缚,又强扶而合之,亦大可叹也!戴同父《脉诀刊误》首篇辟之甚详,真千载断案,读之亥豕 
自见,毋用多喙。 
马氏谓心火面北,君道也,故居寸上;相火面南,臣道也,故居尺下;三焦、包络,皆属相火, 
故寓于右尺下部诊之。余曰∶此强合之辞也。人多不思相火命名之义,往往以阴火作相火看,故《溯洄 
集》辩之。包络乃护心之脂膜,不离于心,膻中、气海、三焦之所布,皆在膈上,与心相近,故称曰 
相火,以其为君火之相也。余窃谓相,犹宰相辅成君德,位必相近,今马氏以三焦、包络二脉诊法部位 
无所着落,是为诊法部位而言,非为君臣尊卑定南北也。论定分,则君臣尊卑有南北;论诊法,则部位 
之居有远近,势也,亦理也。包络之护心,与宰相之近君一也。若将包络居尺下,则与心远矣,世岂有远 
离于君而谓之相哉?此又可以例观矣。且《经》谓上以候上,下以候下者,均此理势也。按《洪范》五行 
,火曰炎上,水曰润下。《难经》亦曰∶火炎上而不能下,故在上部,水流下行而不能上,故在下部。今 
以南北尊卑之势紊而使居下部,岂不背经义哉!徒拘拘以君臣尊卑而言,则肺亦臣也,《经》曰∶“肺者 
,心之盖也”,抑何反加于心之上耶?盖肺相傅之官,位近心君,故治节由之,是以同处于膈上也。观 
《素问》三焦、包络,皆处膻中,盖“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以近心君,故喜乐由之。又三 
焦为气父,包络为血母,从心肺而言也,以心主血,肺主气,皆居膈上,故曰膻中之分,父母居之 
,气之海也,是故不得而居于右尺下部也。谢坚白《难经本旨》,亦推宗《脉经》,谓手厥阴即手 
少阴心脉,同部三焦脉,上见寸口,中见于关,下焦与肾同诊。此其说殊合经旨,千古不易之定论也。 
或曰∶三焦下合右肾,子以其说然欤否欤?余曰∶此启玄子引《正理论》之言,不知何所据, 
遍考《灵》、《素》,只有“上合手心主”一句,无下合右肾之说。或曰∶然则与手心主配合为表里者 
何也?余曰∶手少阳三焦之脉,布膻中,散络心包。手厥阴心主之脉,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 
因其脉上下交络故也。又俱属手经,均为相火,以类相从,虽为表里,终非五脏五腑比也。此何以故? 
余曰∶为是非也,盖藏有声色臭味,府有出纳受盛,二经无声色臭味、出纳受盛,虽是表里,实非脏腑 
比也。《素问》运气篇曰∶“心包非脏也,三焦非腑也”。余故曰以类相从也。 
或曰∶马氏谓上中下之三焦,行脉道以通十二经,手少阳之三焦,惟司决渎之职而已,予以为非耶 
?余曰∶噫嘻!人之好异也,经书岂容易言哉!圭斋欧阳公曰∶ 
《难经》先秦古文,盖为医式之祖也。东坡苏公曰∶医之《难经》,句句皆理,字字皆法,后世达 
者,神而明之,如珠走 ,如 走珠,无不可者,若出新意,而弃旧学,以为无用,非愚无知,则 
狂而已。看书之法,当以意会其理而融其辞,不可执己见以害其意。夫所谓三焦者,乃上焦、中焦、 
下焦三处地位合而名之也,以手少阳经统而属之,以合十二经之数。人之有十二经,犹日之有十二时 
,岁之有十二月也。上焦主纳而不出,其治在膻中;中焦主腐熟水谷,其治在脐旁;下焦分别清浊, 
主出而不纳,其治在脐下。滑伯仁曰∶治,犹司也,犹郡县治之治,言三焦所治之地方在斯也。有以 
呼上焦为三焦者,如云“三焦为气之父”,指上焦之气海而言也(是上焦亦可以三焦称也)。有以呼中 
焦为三焦者,如云“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饮食,比皆聚于胃,关于肺”者是也(是中焦亦可以 
三焦称也)。有以下焦呼为三焦者,如云“决渎之官”,“中渎之府”者是也(是下焦亦可以三焦称也) 
。此三焦者,外有经而内无形,故曰外府,明非五脏五腑之有合应也;又曰孤府。袁淳甫《难经本旨》 
曰∶所谓三焦者,于膈膜脂膏之内,五脏五腑之隙,水谷流化之关,其气融会于其间,熏蒸膈膜,发达 
皮肤分肉,营运四旁,曰上中下各随部分所属而名之,实元气之别使也。是故虽无其形,倚内外之形而得名 
;虽无其实,合内外之实而为位者也。 
《灵枢经》曰∶“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阴之分而行,还至阳 
明,上至舌下,足阳明常与营俱,行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亦二十五度,一周也,故五十度而复大 
会于手太阴。”观此,则秦越人谓作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者,为不诬矣。“中焦亦并胃中,而 
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下焦者, 
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渗而 
俱下,济泌别汁,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焉”。观此,下焦之文,则纯是决渎之事,马氏乃谓上中下之 
三焦以气看,手少阳之三焦作有形府看,谓其惟司决渎之职而已,分三焦为二,何其谬哉!《灵兰 
秘典》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渎,犹江、河、淮、济之渎。《尔雅》曰∶“渎者, 
独也,各独出其所而入海也。”夫决渎本下焦之事,决渎之官,犹今之总督河道之职也。今以三焦之 
名,而独任下焦之职,此其故何哉?盖以水渎在下,非气莫导,膀胱所藏之水,必待气海之气施化, 
乃为泄便注泄,是故以三焦治之,谓赖其气而为之前导也,故曰“气化则能出矣”。若曰不必下焦之 
气施化,而手少阳自能决而 
出焉,则经不当复缴“气化则能出矣”之句。或曰∶三焦是六腑之一,故决渎由之,恐不可作下焦看 
也。余曰∶此正是马氏所疑之处,马氏以手少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