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23-医旨绪余-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去上焦湿及热,须用黄芩,泻肺火故也。 
如去中焦湿与痛、热,用黄连,能泻心火故也。 
如去滞气,用青皮;勿多服,多则泻人真气。 
如渴者,用干葛、茯苓,禁半夏。 
如嗽,用五味子。 
如喘者,用阿胶。 
如宿食不消,须用黄连、枳实。 
如胸中烦热,须用栀子仁。 
如水泻,用白术、茯苓、芍药。 
如气刺痛,用枳壳,看何部分,以引经药导使之行则可。 
如血刺痛,用当归,详上下用根梢。 
如疮痛不可忍者,用寒苦药如黄柏、黄芩,详上下用根梢及引经药则可。 
如眼痛不可忍者,用黄连,当归根。以酒浸煎。 
如小便黄者,用黄柏;数者,涩者,或加泽泻。 
如腹中实热,用大黄、芒硝。 
如小腹痛,用青皮。 
如茎中痛,用生甘草梢。 
如惊悸恍惚,用茯神。 
如饮水多,致伤脾,用白术、茯苓、猪苓。 
如胃脘痛,用草豆蔻。 
凡用纯寒、纯热药,必用甘草,以缓其力也。寒热相杂,亦用甘草,调和其性也。中满者,禁用,经 
云∶中满勿食甘。 

下卷七十七、附李东垣药类法象
用药凡例
属性:凡解利伤风,以防风为君;甘草、白术为佐。《经》云∶“辛甘发散为阳”。风宜防风味辛,及治 
风通用,故防风为君,甘草、白术为佐。 
凡解利伤寒,以甘草为君;防风、白术为佐,是寒宜甘缓也。或有别证,于前随证治病药内选用,分 
两以君臣论。 
凡眼暴发赤肿,以防风、黄芩为君,以泻火;以黄连、当归根和血为佐,兼以各经药用之。 
凡眼久病昏暗,以熟地黄、当归根为君;以羌活、防风为臣,甘草、甘菊之类为佐。 
凡痢疾腹痛,以白芍药、甘草为君;当归、白术为佐。见血先后,以三焦热论。 
凡水泻,以茯苓、白木为君,芍药、甘草为佐。 
凡诸风,以防风为君,随治病为佐。 
凡嗽,以五味子为君;有痰者,以半夏为佐;喘 
者,以阿胶为佐;有热无热,以黄芩为佐,但分两多寡不同耳。 
凡小便不利,黄柏、知母为君;茯苓、泽泻为佐。 
凡下焦有湿,草龙胆、防己为君;甘草、黄柏为佐。 
凡痔漏,以苍术、防风为君;甘草、芍药为佐,详别证加减。 
凡诸疮,以黄连、当归为君;甘草、黄芩为佐。 
凡疟,以柴胡为君,随所发时所属经分用引经药佐之。 
以上皆用药之大要,更详别证,于前随证治病药内逐旋加减用之。 

下卷七十七、附李东垣药类法象
东垣报使
属性:太阳∶羌活 下黄柏 
阳明∶白芷 升麻 下石膏 
少阳∶柴胡 下青皮 
太阴∶白芍药 
少阴∶知母 
厥阴∶青皮 柴胡 
小肠、膀胱属太阳, 本、羌活是本方。 
三焦、胆与肝、包络,少阳、厥阴柴胡强。 
阳明大肠兼足胃,葛根、白芷、升麻当。 
太阴肺脉中焦起,白芷、升麻、葱白乡。 
脾经少与肺经异,升麻、芍药白者详。 
少阴心经独活主,肾经独活加桂良。 
通经用此药为主,更有何病到膏肓。 

下卷七十七、附李东垣药类法象
十二经向导
属性:手太阴肺∶南星 款冬花 升麻 桔梗 山药 檀香 五味子 粳米 白茯苓 阿胶 天门冬 
麦门冬 桑白皮 葱白 杏仁 麻黄 益智 丁香 白豆蔻 知母 砂仁(檀香、豆蔻为使) 栀子 黄芩 
石膏 
足太阴脾∶草豆蔻 茱萸 砂仁(人参、益智为使) 防风 当归 益智 黄 苍术 白术 胶饴 
代赭石 茯苓 麻子 甘草 半夏 
通入手足太阴肺脾∶升麻 芍药 木瓜 白芍药 藿香 延胡索 砂仁 
手阳明大肠∶升麻 白芷 麻子 秦艽 薤白 白石脂 砂仁(白石脂为使) 肉豆蔻 石膏 
足阳明胃∶丁香 草豆蔻 砂仁 防风 石膏 知母 白术 神曲 葛根 乌药 半夏 苍术 升麻 
白芷 葱白 
通入手足阳明∶麻黄(酒) 大黄(酒) 连翘 升麻 
白术 葛根 石膏 檀香(佐以他药) 白芷 
手少阳三焦∶川芎 大黄(酒) 柴胡 青皮 白术 熟地 黄 地骨皮 石膏 细辛 附子 
足少阳胆∶半夏 草龙胆 柴胡 
通入手足少阳∶青皮 川芎 柴胡 连翘 
手厥阴心包络∶沙参 白术 柴胡 熟地 牡丹皮 败酱 
足厥阴肝∶草龙胆 蔓荆子 阿胶 瞿麦 桃仁 山茱萸 代赭石 紫石英 当归 甘草 青皮 
羌活 吴茱萸 白术 
通入手足厥阴∶青皮 熟地 柴胡 川芎 皂角 苦茶 桃仁 
手太阳小肠∶白术 生地黄 羌活 赤茯苓 赤石脂 砂仁(赤石脂为使) 
足太阳膀胱∶蔓荆子 滑石 茵陈 白茯苓 猪苓 泽泻 桂枝 黄柏 羌活 麻黄 
通入手足太阳∶防风 羌活 本 蔓荆子 茴香 黄柏 白术 泽泻 防己 大黄(酒) 
手少阴心∶麻黄 桂心 当归 生地 黄连 代赭石 紫石英 栀子 独活 赤茯苓 
足少阴肾∶知母 黄柏 地骨皮 阿胶 猪肤 牡丹皮 玄参 败酱 牡蛎 乌药 山茱萸 
天门冬 猪苓 泽泻 白茯苓 檀香 甘草 五味子 吴茱萸 
益智 丁香 独活 桔梗(或用梢) 砂仁(黄柏、茯苓为使) 
通入手足少阴∶细辛 熟地 五味子 泽泻 地榆 附子 知母 白术 

下卷
七十八、本草攻克血积症瘕及胎产解毒并十八反药类
属性:(叙此以便立方采择虽不立方而方在其中矣) 
攻克血积 瘕类∶延胡索 三棱 蓬术 川芎 归尾 使君子 大戟 红花 苏木 黑丑 续随子 
麝香 雷丸 神曲 白芷 海螵蛸 桃仁 虻虫 水蛭 干漆 木香 通草 牛膝 山楂 大黄 瞿麦 
射干 麦芽 水银 KT 砂 鳖甲 
肉积类∶KT 砂 阿魏 山楂 甚者巴豆 
酒积类∶葛根 葛花 神曲 麦芽 黄连 青蒿 巴豆 甚者甘遂 牵牛 
鱼积类∶橄榄 芦根 草果 红曲 甚者巴豆 芫花 
血积类∶归尾 桃仁 红花 苏木 牛膝 干漆 丹参 大黄 甚者虻虫 水蛭 
气积类∶木香 槟榔 沉香 檀香 乌药 枳壳 青皮 枳实 甚者黑丑 
水积类∶黑丑 泽泻 猪苓 郁李仁 海藻 昆布 甚者芫花 大戟 甘遂 商陆 
涎积类∶雄黄 腻粉 枯矾 甚者礞石 巴豆 瓜蒂 甘遂 轻粉 
痰积类∶半夏 南星 竹沥 礞石 枳实 海石 蝎梢 皂荚 甚者瓜蒂 藜芦 巴豆 
食积类∶砂仁 香附 麦芽 青皮 枳实 神曲 谷芽 红曲 草果 甚者巴豆 
虫积类∶薏苡根 吴茱萸根 酸石榴根 使君子 雷丸 芜荑 干漆 槟榔 甚者苦楝根皮 锡灰 
轻粉 鹤虱 
诸瓜果积∶平胃散加健脾消导,倍加肉桂;加麝香尤妙。 
豆腐积∶萝卜子 
豆粉积∶杏仁 
诸骨鲠在喉中∶狸头骨 颅 骨 野苎根 紫玉 簪花根 威灵仙 蓬砂 
安胎类∶桑上寄生 川续断 杜仲 白术 条芩 葱白 阿胶 鲤鱼 地黄 艾叶 砂仁 人参 黄 
银乌骨雌鸡 家苎根皮 
堕胎类∶雄黄 雌黄 水银 粉锡 朴硝 大戟 
巴豆 牛黄 藜芦 丹皮 牛膝 桂心 皂荚 茹 槐子 薏苡 瞿麦 大附子 天 
雄乌头 蜈蚣 斑蝥 芫青 水蛭 虻虫 皮 蛇皮 蟹爪 半夏 黑丑 麝香 桃仁 芫花 
代赭石 羊踯躅 
难产∶槐子 桂心 滑石 贝母 皂荚 蛇蜕 头垢 麻油 牛膝 龟板 兔脑 柞木 丹参 海马 
益母草 猪脂酒 冬葵子 急性子 
通乳汁类∶石钟乳 土瓜根 狗四足 猪四足 王不留行 通草 猪胰 木通 葵子 芝麻 
内外吹∶蒲公英 金鸡瓜草 鹿角 贝母 栝蒌 青皮 白芷 芭蕉根 
蛇虺百虫毒∶雄黄 巴豆 麝香 丹砂 干姜 甘草 白芷 
蜈蚣毒∶桑皮汁及煮桑根汁 沥清 
蜘蛛毒∶蓝青汁 麝香 
蜂趸毒∶蜂房 蓝青汁 薄荷汁 
狗毒∶杏仁 矾石 韭根 人屎汁 虎骨 
风狗毒∶斑蝥 

下卷七十八、本草攻克血积症瘕及胎产解毒并十八反药类
十八反
属性:甘草反诸药类∶大戟 芫花 甘遂 海藻 
乌头反诸药类∶半夏 栝蒌 贝母 白蔹 白芨 
藜芦反诸药类∶人参 玄参 丹参 沙参 苦参 细辛 芍药 


上卷
属性:八、或问、七节之傍、中有小心或指下第七节命门穴为小心者有以小心为志心者、有以小心为少火、以少火为相火者、 
何纷纷之不一耶、请为悉之 
生生子曰∶此出《内经·刺禁论》,启玄子注曰∶“小心者,真心神灵之宫室也。”又注《阴阳类论 
篇》。有曰新校正云∶按《太素》小心作志心,杨上善以志心为肾神,故乃倒数脊骨下七节认为小心,顾命 
门穴乃十四椎间,即以下逆数之,亦在第八节矣,非第七节也。又不思《经》曰∶“伏鼓不浮,上空志心” 
(此阴脉盛而阳气弱,故上控于心,如奔豚积气瘕疝之类是也)。启玄子注曰∶“脉伏鼓击,而不上浮,是 
心气不足,故上控引于心而为病也。”此注良是。设为肾而言,则当无“上空”二字 
矣。此杨上善之误,故后人即以命门为小心,认小心为少火,认少火为相火,颠倒无限,皆由此一 
误也。或曰∶然则小心果为何物?余曰∶滑伯仁经度篇心经注下有云∶心系有二∶其一上与肺相连 
,入肺两大叶间;其一由肺系而下,曲折向后,并脊膂细络相连,贯脊髓,正当七节之间,下与肾 
相通。盖五脏系皆通于心,心通五脏系也。又按五内图,心系果如所云。据此观之,小心即心包络 
也。何一阳亦谓手厥阴心包络发原正在心五椎下二节,七节之傍,正与膻中平对,井不可紊。设如 
彼逆数之,则心当在十五椎,肺在十九椎下,自《素问》以来,未尝闻此倒数法也。《灵枢经》曰∶ 
“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此与启玄子注真心神灵之宫室相孚,以心系并脊膂贯脊髓,正当七节之 
间也。彼倒数下七节,始于杨上善,继而何一阳《医学统宗》已辩其非,余不复赘。 


上卷
属性:十七、又问右肾既为六脏之一矣何十二经中不以右肾之有形者足其数固乃以手心主当之此其故何哉 
生生子曰∶详乎哉问也。《难经》虽有右肾命门为一脏之说,然外无经络所属,且又云“其气与肾通 
”,则亦皆肾而已矣,其习坎之谓欤。《黄庭经》曰∶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左肾为壬, 
右肾为癸(壬癸皆水也)。《内经·六节藏象论篇》曰∶“肾者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