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⑨美国在研究阻断肿瘤血管的药物试验中,在接受试验的1100名结肠癌患者中,有6名受试者出现了肠道穿孔现象。如果这种药物能表现出良好抗癌功效,那么结肠癌患者就不会出现肠穿孔的危险。而且该公司曾对这种药物进行了抗乳腺癌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并不能延长乳腺癌患者生命。
⑩实际上,美国有数千名临床试验的死亡人数,从未公开报道过;而那些接受临床试验而导致病情加重的数万起病例更是隐瞒不报。美国人类研究保护咨询委员会指出,在到2000年为止的10年当中,有878宗因自愿者接受临床试验而引起的事故,其中包括8起死亡案。但是有更强的证据表明,这些数字被大大压低了。实际上,有几千名死亡病例从来没有报告过,而数万起试验引起的事故也没有上报过。也就是说,临床试验死亡人数被掩盖了。
总之,导致临床试验事故频增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西医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只是从理论上寻找化学物质,然后通过动物试验确定它可能的疗效。也就是说,这是没谱的事,西医却异想天开,要把它变为现实。这就叫科学,因此科学未必是真理。
也就是说,寻找新的药物,必须有一定的经验;不能从理论到理论。英国著名医生爱德华·琴纳发明了天花接种,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爱德华·琴纳,于1749年5月17日,出生于英国乡村的一个牧师家庭,他13岁就开始了求医的生涯,经过7年的刻苦学习,20岁获得了医学学士。随后他回故乡当了一名乡村医生。
有一天,一位少女来到琴纳的诊所看病,琴纳根据少女的症状诊断她患的是天花。但是少女解释说:“我这不是天花。我在奶牛场挤牛奶时,手指上的皮肤不慎被装牛奶的铁桶碰破了,当时没在意。后来,碰破的手指又接触到奶牛常患的痘疮上,第三天,我手上就生出了几颗小痘疮。这不是天花,几十年来,在我们奶牛场所有挤奶的姑娘中,没有一个患天花的,只是差不多都患过这种小痘疮。”听了少女的话,琴纳仿佛意识到了什么,然而又有点半信半疑。一个星期后,少女再也没来过,琴纳带着疑问来到奶牛场,只见那位少女正和她的同伴们谈笑风生,手上痘疮全好了。这次门诊的意外收获点燃了他灵感的火花:“挤牛奶的姑娘为什么能幸免于天花之难?是不是因为她们染上了牛痘呢?牛痘与天花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呢?”一连串的问号,无休止的思索,琴纳发誓从对牛痘的研究开始。
在此后近20年的时间中,琴纳一边行医,一边经常到奶牛场,仔细观察奶牛生痘疮,牛痘怎样感染到人的身上,人感染了牛痘后又有哪些症状。在经过细心的观察之后,他做了详细的记载,接着便开始在动物身上接种牛痘,然后再接种天花的试验。动物身上的试验成功了,凡是接种了牛痘的动物,就能抵御天花的感染。琴纳并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试验成功,他进而又想到:“能不能给人接种牛痘呢?如果人也能接种牛痘,那么,人类就可找到预防天花的秘方了。”当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他的亲友时,他的亲友大多数都奉劝他不要去冒这个风险,还是安心行医可靠。然而,琴纳是一个为了事业而奋不顾身的人,他决心要去冒这个风险。
1796年5月17日,琴纳选择了自己47岁生日的这一天,作为给人类接种牛痘的试验日。被试验的对象,是一位活泼聪明的8岁男孩。试验开始了,实验室里气氛格外紧张,当琴纳将小男孩手臂上的皮肤划开,然后将一位挤奶姑娘痘里的淡黄色浓浆涂抹在男孩的伤口上时,在场的人们都深深地为琴纳捏了一把汗。然而,琴纳却相信自己的试验会得到满意的结果。随后几天,琴纳对接种的男孩进行了周密的观察,一个星期后,事实终于证明:人接种牛痘的试验成功了。但是,接种了牛痘的人是否就肯定不患天花呢?一个更为严峻的考验摆在琴纳的面前。经过周密的准备之后,给接种了牛痘的男孩再接种天花的试验又开始了。人们为琴纳的大胆而悬着一颗心,琴纳也度日如年,急切地期待着试验的结果。半个月过去了,被接种天花的那个小男孩安然无恙。事实终于向世界宣告,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试验成功了,被称为死神帮凶的天花,从此被人类征服了。
▲化学药物砷制剂。如新胂凡纳明、亚砷酸钾、卡古地钠等,主要用于梅毒。这些药物的毒性如下:
①胃肠反应。常见的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食欲不振等,偶发口腔炎或结肠溃疡。
②治疗性休克。就是在静脉注射之后,病人的血压突然下降,出现昏迷现象,得赶紧抢救。
③血管性反应。有两种表现:一是亚硝酸样危象;即在砷剂注射时或刚注射完后不久,患者发觉热、心跳和胸部压迫感,旋即发生面部充血、发晕和窒息感,继以不省人事、虚脱、偶有死亡者。发生原因可能为注射太快,或血管内红细胞凝聚形成多数小血栓或其他原因。二是休克样反应,常发生在注射刚要完毕时,患者面色苍白、虚弱、皮肤冷潮、恶心、呕吐、腹泻、晕厥、血压非常低、脉搏极微弱。发生的原因可能与急性肾上腺损伤有关。
④造血系统反应。主要为血小板缺乏,粒性白细胞缺乏和再生障碍性贫血三种类型。有时伴发黄疸和药疹,病情可恶化,以至死亡。
⑤神经精神性反应。神经性反应有两种:一是周围神经炎,在长期及大量砷剂治疗后发生,停药后迅速消失。二是出血性脑炎,病情较严重。
⑥肝反应。分早期和晚期两种。其表现从无症状至急性黄色肝萎缩,重者预后不良,尤以晚发者为然;其原因可能系砷剂的毒性作用。
⑦皮肤反应。有寻常型和全身剥脱性皮炎型两种。其表现为:在注射后,当日全身发痒、发冷发热、在皮肤皱褶处、面、颈、胸、腹或股部,出现对称性点状或片状红斑;眼睑肿胀、大片皮下淤斑等。如此时不停药而继续注射,则常会发生严重的全身剥脱性皮炎,或发展成大疱性表皮松懈形药疹而死亡。
▲化学药物磺胺制剂。磺胺制剂由于对许多感染性疾病有效,且应用方便、价值低廉,故至今仍被广泛应用。因此,它产生的反应亦很多。这种反应,与其结构式有关。一般认为,氨苯磺胺含有一个苯胺核心,即在苯环的对位上有一个氨基结构,与其他磺胺制剂如磺胺嘧啶、磺胺吡啶等,不但含有苯胺核心,还含有嘧啶核心,是具有高度致敏作用、感光作用和交叉过敏的。推而言之,其他含有苯胺核心的药物如普鲁卡因、对氨水嘧啶、美索因等,亦均具有同样反应性。磺胺制剂毒性如下:
①胃肠道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纳差等。
②造血系统反应。有血小板缺乏、粒性白细胞缺乏、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可导致死亡。由水杨酰偶氮磺胺吡啶引起的粒性白细胞缺乏症,屡有报告;由长效磺胺引起的血小板缺乏、溶血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均有发生。
③循环系统反应。由长效磺胺引起的心肌炎可导致死亡,尸解发现心肌,特别在血管外围,充满以组织细胞和嗜酸粒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另外,紫癜也较多见。
④呼吸系统反应。在制造磺胺制剂工厂中,参加生产者可发生皮炎,同时患气喘,亦有只发气喘者。因用磺胺噻唑喷雾剂引起的支气管气喘者,亦屡有报告。
⑤肝脏反应。由磺胺引起的肝炎伴有黄疸或药疹者,一部分系毒性反应,一部分则系变态反应。长效磺胺可引起肝炎伴发药疹和白细胞减少,或伴发药疹和阻塞性黄疸,均有所见。其他尚有胆红素血症,尿胆素原血症,凝血酶原减少或肝功能减退等。
⑥肾脏反应。磺胺在正常肾脏内可浓缩50倍,其乙酰化物溶解度低,很易产生结晶,阻塞肾小管、肾盂和输尿管而产生疼痛、血尿、蛋白尿、管型、尿少甚至尿闭,引起死亡。一部分则由于毒性或变态反应引起。宜在用药期中多检查尿常规以求早发现,利于防治。凡肾脏功能不良或对磺胺过敏者忌用。
⑦神经系统反应。在长效磺胺引起的124例大叶性肺炎患者中,有8例发生急性精神病。视神经炎偶有发生,周围神经炎则屡有报道。虽可发于治疗时期,但常见于停药1周或更久以后。有人认为磺胺甲基噻唑,是产生周围神经炎的主要药物,其他磺胺制剂产生者少见。
⑧皮肤黏膜反应。在磺胺制剂中,以药疹占第一位。在文献中尚有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的报告。在外用磺胺制剂当中,也有发生过敏的报道,还有因为头皮擦破以后,扑磺胺粉而死亡的报道。
▲化学药物青霉素。青霉素系广谱抗菌素,对许多感染性疾病有效,其价值低廉,应用甚广,并发展了一些新制剂,因此由其产生的反应亦很多。其次,青霉素反应在抗菌素中有其突出的代表性,虽然每种抗菌素都各有一定的特异性,但在产生反应上,它们与青霉素也有不少共性。因此,青霉素所产生的反应,也反映了大部分其他抗菌素的一般反应情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①胃肠系统反应。在使用青霉素之后,可发生呕吐、腹泻、胃痛、黑便,或大量胃肠出血。
②治疗休克型反应。与砷剂产生的反应类似,在注射第一针后发生。这种反应,在复发性梅毒治疗中,可以引起偏瘫;在心血管梅毒中,可引起死亡。可能是注射青霉素之后,在局部梅毒病灶发生了治疗休克型反应。
③心血管系统反应。青霉素注射可引起脉管炎、小动脉炎、心肌炎或心肌梗塞。尸解发现局部坏死性血管球性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