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是药三分毒-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当初,他曾经与太医院院史商量此事,但是院史不以为然;认为前贤就是使用有毒药材治病的,这叫以毒攻毒。然而1412年,给权贵妃治病的主治太医被灭了三族;1421年,给王贵妃治病的主治太医也被灭了三族。锦衣卫还逮捕了御药房的全部人员,使得太医院里人心惶惶;甚至还造成了3000多人的死亡。院史也慌作一团,于是不知所措的院史经常找刘纯谈心。
  这一天,院史又找刘纯来了。谈到皇上错杀三千人之后,刘纯就说谁之罪?院史!因为这不是太监给王贵妃下毒。因为如果王贵妃喝了含有砒霜的茶水,其首先症状是呕吐,而不能若无其事;而慢性砒霜中毒的表现,是没有饥饿感、全身萎黄、爱掉头发、慢性贫血、疲乏无力、皮肤增厚、口鼻爱出血,而不是突然感寒发热并且肚子疼,然后又突然出现了四肢厥冷及紫绀。因此王贵妃的真正死因是急性的细辛、附子中毒,这是主治太医误用了毒药!也正是因为院史掩盖了事实真相,使得皇帝胡思乱想,而把一个简单问题变得复杂化,造成了3000多人的死亡。
  院史十分惶恐,因为他早就知道主治太医误用了毒药。不过,既然皇上已经把主治太医杀了,也灭了三族,那么他敷衍塞责就算了,事情到此也该结束了。但是院史万万没有想到,皇上又怀疑这是一个政治案件,竟然如此疯狂杀人。怎么办呢?立即向皇上说明这一切吗?不行,皇上不会原谅欺君之罪;而且如果皇上知道主治太医使用毒药治死了权妃,那么该杀的人就不只是三千。这要涉及太医院的许多职能部门。为了保护更多人的性命,院史只能欺上瞒下。
  不过,刘纯和院史回忆历代许多临床失败的病例,都是因为许多太医严格地按照书本去操作。但是为什么按照书本操作,反而把人治死了呢?要知道,许多疾病不是很难治疗的,像王贵妃这个病,使用清热发汗的菊花、麻黄就可以了,为什么一定要使用细辛、附子呢?于是,刘纯和院史越来越怀疑许多书本里的老处方,可能使用了有毒的药物。也正是因为许多太医规规矩矩地按照书本给皇族治病,因此不自觉地使用了毒药,而招来了杀身大祸。
7)不能迷信书本
  刘纯与院史细想起来,历史上有许多太医,都是严格按照书本去操作,而糊里糊涂地被革职、责打、流放、杀头、灭三族。例如:
  ①皇后不育,于是太医按照宋朝名医朱自明《校注妇人良方》的处方,给予妇女养血丸。结果呢,过了三年,皇后还是不育。于是皇帝震怒,就把这个太医杀了。难道说,处方里的艾叶不可疑吗?
  ②皇子感冒发热惊厥,于是太医按照宋朝《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处方,给予牛黄抱龙丸。结果呢,皇子痊愈之后,十分衰弱。于是皇帝震怒,就把这个太医责打80脊杖。难道说,处方里的雄黄、朱砂不可疑吗?
  ③皇妃拉稀了,于是太医按照汉朝名医张仲景的《伤寒论》的处方,给予附子理中丸。结果呢,过了十天,皇妃还是拉稀,而且越来越瘦。于是皇帝震怒,就把这个太医革职了。难道说,处方里的附子不可疑吗?
  ④老太妃得了子宫脱垂,于是太医按照宋朝名医吴克潜的《古今医方集成》的处方,给予滋补大力丸。结果呢,过了几天,老太妃突然驾崩了。于是皇帝震怒,就把这个太医杀了,并且抄家、灭三族。难道说,处方里的自然铜、乳香、没药不可疑吗?
  ⑤藩王得了肝病,于是太医按照元朝名医李东垣《兰室秘藏》的处方,给予龙胆泻肝丸。结果呢,过了半年,藩王死了。于是皇帝震怒,就把这个太医杀了。难道说,处方里的木通不可疑吗?
  ⑥皇帝的肚子胀,于是太医按照元朝名医罗天益的《卫生宝鉴》的处方,给予木香槟榔丸。结果呢,过了三天,皇帝的肚子还是胀。于是皇帝震怒,就把这个太医责打80脊杖。难道说,处方里的槟榔不可疑吗?
  ⑦皇帝心烦头疼,于是太医按照宋朝《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处方,给予局方至宝丹。结果呢,第二天,皇帝的头还是疼。于是皇帝震怒,就把这个太医革职了。难道说,处方里的朱砂、雄黄不可疑吗?
  ⑧皇太后腰腿疼,于是太医按照宋朝《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处方,给予独活寄生丸。结果呢,过了几天,皇太后疲惫不堪。于是皇帝震怒,就把这个太医责打80脊杖。难道说,处方里的细辛不可疑吗?
  ⑨公主咳嗽,于是太医按照宋朝名医吴克潜的《古今医方集成》的处方,给予鹭鸶咳丸。结果呢,过了几天,公主依然咳嗽。于是皇帝震怒,就把这个太医革职了。难道说,处方里的细辛不可疑吗?
  ⑩皇孙厌食,于是太医按照宋朝《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处方,给予肥儿丸。结果呢,过了几天,皇孙更不想吃饭了。于是皇帝震怒,就把这个太医革职了。难道说,处方里的肉豆蔻不可疑吗?
  也就是说,太医都是出身名门而饱读医书的人,都是按照历代名医的处方治病,不敢越雷池一步。应当指出,他们原先给老百姓看病,人家不见效就不找他了。后来他们考取了医官,在良医所、医官所、官医局当差伺候当官的,也是人家要什么药就开什么药,因此他们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大本事。再后来,太医院出缺,要求地方官保举太医,这些医官就到处走门路,于是当了太医;当然当了太医是名利双收的。可是真给皇族治病就出了问题。问题出在哪里呢?可能就在书本处方里。因为书本处方里可能隐蔽着许多毒药。
  因此刘纯在《药治通法补遗》里说:“保皇室而护自家,故前贤之论不可信之。”也就是说,保护了皇室的安全,也就是保护了自己的安全,不能迷信书本。
  请注意,没有一个医生敢于怀疑书本的知识,但是刘纯在1475年就提出了书本知识不可信的论调,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用现代语言就是刘纯怀疑一切。这是因为刘纯是佛教徒,而宗教不承认权威。是的,古今中外,凡是有出息的科学家,几乎都是宗教信徒。当然,怀疑一切不是瞎怀疑,而是要拿出证据。
  当院史要求刘纯指出书本中哪些药物是毒药的时候,刘纯笑了,因为他也不知道哪些药物是毒药。但是他已经开展了大规模的药物毒性试验,并且要求太医院密切合作。惶恐不安的院史当机立断,承诺一定配合试验。
  也就是说,因为在明朝永乐年间,发生了令太医胆战心惊的二吕惨案,这才迫使太医们重新检查书中所有药物的毒性。
8)治病需要以毒攻毒吗?
  自汉朝以来,中医就奉行投鼠忌器这句话。这是西汉初期著名的辞赋家和政论家贾谊说的。他在《陈政事疏》中提出,百姓犯了法,可用在脸上刺字、割鼻子、砍脚、鞭打等手段去惩治;但是皇帝身边的王侯大臣犯了法,不能采用这些活受罪的刑罚,要不就是劝告他们,要不就是赐他们一死了之,因为他们知道皇帝的私事太多了。
  为了说明自己主张的正确,贾谊引用一个谚语说:本来想用东西投掷老鼠,但顾忌会打坏它旁边的器物。这是一个很好的比喻。老鼠靠近器物,人不能用东西去投掷它,唯恐损伤器物;何况对贵臣的处置呢。他们是皇帝身边的人,对他们施用惩治老百姓的活受罪刑罚,他们就会胡说八道去损害皇帝的名声。
  因此自汉朝以来,中医称人的身体为玉体、称胳膊为玉臂、称脚趾为玉趾,甚至称阴茎为玉茎,而绝对不称阴茎为鸡巴。也就是说,玉石是宝贵的,身体也是宝贵的;而且玉石只是一点点,但是身体要比玉石大得多。谁比谁值钱?
  但是长期以来,在民间就流行着以毒攻毒的说法,这是非常错误的。它是提倡使用有毒的药物,去医治某些恶毒的疾病。例如使用蛇毒配制的药剂治疗毒蛇咬伤、镇痛、医治麻风病、关节炎和癫痫症等;使用蝎毒治疗神经系统和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现代医生也使用化疗、放疗治疗癌症等。
  有人说,以毒攻毒从基本原理上讲,是一种相生相克现象,这种对立统一规律无处不在。因此,当我们运用以毒攻毒的时候,就应当从医学领域跳出来,站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去思考相生相克法的应用,以获取更多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式的发明创造。也就是说,医生应当把疾病视为敌人,要不择手段地杀死它。可是疾病长在人的身上,如果强行杀死疾病,那么病人会不会也被杀死呢?答案是必定的!也正是因为许多人存在着这种错误观念,因此造成了大量的人财两空。
  其实,以毒攻毒,及其类似的方法只能用于杀死敌人。
  例如,以牙还牙,是军事领域内的惯用手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日军袭击了美国的珍珠港,于是美军袭击了日本的本土,甚至扔了两颗原子弹,把日本炸得一塌糊涂。
  又如,以虫治虫,便是农业领域内的一项发明。在甘蔗林里,活动着许多践踏甘蔗的蔗螟。人们想了许多方法来对付,都无济于事。然而,小小的红蚂蚁却能对付凶恶的蔗螟。于是,蔗农们在生产实践中,想出了一个以红蚂蚁杀死蔗螟的好办法。
  再如,以噪降噪,就是环保领域内的一项发明。随着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噪音早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害:它损伤人的听觉器官,造成积累性的心脏病、心血管疾病,使人心跳过速、心律不齐、头痛、头晕、耳鸣、记忆力衰退、全身无力等。长期以来,人们防治噪音的方法无济于事。于是有人提出了以噪降噪的发明新设想,并研制出一种技术装置,能发出与设备噪音强度相当、波长相等、峰谷相容但方向相反的特制噪音,从而势均力敌,相互中和抵消,使噪音污染的环境变得寂静。
  也就是说,杀死敌人的方法,只能用于杀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