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不散。亦令胸胁作痛。须详别之。 腰痛戴氏云∶久痛不已者。肾虚也。日轻夜重者。瘀
血也。遇天阴雨而痛。或久坐而痛者湿也。四肢缓。足寒逆。腰冷如冰。冷汗精滑扇痛。是
湿热也。大抵因于房室过伤而肾虚者为多。盖肾虚则火旺。火旺则阴愈消。不能营养。故作
痛也。久而不治。则成骨痿。盖腰者。肾之府。乃一身之大关节。故经曰转摇不能。肾将惫
矣。又或六气乘虚而外入。七情感触而内伤。如恣志伤肾。郁怒伤肝。或负重损伤或行走
脞闪。瘀血蓄而不行。皆使气停血滞。着而成病矣。 肩背痛因风热乘肺太阴经。肺气郁甚
不行。病则颊颔肿。颈项肩 肘臂外后 痛。汗出。小便数而欠者。皆风湿乘肺也。小便遗失
者。皆肺金虚也。痛不可回顾者。此太阳经气郁而不行。以风药散之。脊背项强。腰似折。项似
拔。此是太阳经不通。如身重沉沉然。此寒湿也。宜疏风
。胜湿。泻火。和血。顺气。若伤湿流于关节。遍身尽痛者。治如上法。
治 按东垣治法云∶头痛之候。惟多以风药治效者何。盖高巅之上。惟风可到。故味之薄者
。乃阴中之阳。自地升天者也。然亦有三阴三阳之异。故太阳头痛恶风。脉浮紧。川芎、羌
活、独活、麻黄为主。少阳经头痛。脉弦细往来寒热。小柴胡为主。阳明头痛。自汗。发
热恶寒。脉浮缓长实者。升麻、葛根、石膏、白芷为主。太阴头痛。必有痰体重。或腹痛
为痰癖。其脉沉缓。苍术、半夏、南星为主。少阴头痛。三阴三阳。经不流行而足寒气逆
而寒厥。其脉沉细。麻黄、附子、细辛为主。厥阳头项痛。或吐痰沫。厥冷。其脉浮缓。
吴茱汤主之。血虚头痛。川芎、当归为主。气虚头痛。人参、黄 为主。气
血俱虚。调中益气。少加川芎、蔓荆子、细辛、之类。又白术、半夏、天麻汤、治痰厥头
痛药也。清空膏、乃风热头药也。羌活附子汤、厥阴药也。如湿气在上者。以苦药吐之。全
在活法。不可执方而治。 心痛丹溪云∶须分新久。若明知身犯寒气。口食冷物。于初得之
时。便宜温散。如草豆蔻丸之类。稍久。则成郁热。原病式中论之详矣。若欲行温散。宁无
助火为病乎。故古方多以山栀为主。加热药为向导。则邪易伏。病易退。正气复而愈矣。以
二陈,加川芎、苍术、干姜、焙栀子、煎服。予曾试验极妙。大实心痛者。金花丸主之。
或煮雄丸下之。死血痛者。桃仁承气汤下。食积痛者。备急丸主之。痰者吐之。梨芦末一
钱、入暇汁半碗、探吐得痰尽为妙、属痛者。理中汤加乌梅主之。或苦楝根、锡灰、槟榔、鹤风
草之类。为丸治之。脾疼者。制肝扶脾为主。越鞠二陈汤。加海石丸服效。 腹痛属寒者
宜温。吴茱萸、干姜之类。甚者四逆汤。属热者。清痰降火。二陈、芩连山栀、白芍药、顺气。木香槟榔、枳壳、香附、
或越鞠丸,加木香、槟榔、
亦可。死血者行血。川芎、当归、桃仁、红花、木香、玄胡索、甚者。桃仁承气汤、下之。
食积痛。宜消导之。白术白芍药、木香、砂仁、青皮、煎汤吞下保和丸。甚者。木香槟榔丸
下之。痰者、二陈加枳实山栀。属痛者。苦楝根槟榔、鹤风之类。或理中汤。加乌梅亦佳。
其余风寒暑湿泻痢。时气。五脏攻刺。疝瘕淋秘等腹痛。自有本条。大抵腹痛宜分三阴部
而治。中脘太阴。脐腹少阴。小腹厥阴。初起必推荡之。虚与久病。宜升宜消。 胁痛肝木
气实火盛。白芍药、当归、山栀、川芎、龙胆草、柴胡、青皮、或泻青丸、死血宜行血为主。
润血为佐。桃仁、红花牡丹皮、川芎、当归、香附、青皮、玄明粉、大黄润而下之。痰者。
二陈,加南星、白芥子、枳实、香附、川芎郁。用越鞠丸,加青皮、咳而痛。二陈加青黛、
栝蒌、姜汁、右胁痛。二陈,加枳壳、片芩、贝母、两胁痛。发寒热者。小柴胡汤,加青皮
、诸胁痛。必以柴胡、枳壳、青皮为主。 腰痛肾虚者最多。大补阴丸。加杜仲、牛膝、
枸杞子、五味子、猪脊髓丸、服。或用青娥煨肾丸、房劳精不足者。斑龙丸、痰者行痰。香
附、半夏、贝母、湿者。燥湿。杜仲、苍术桑寄生、川独活、黄柏、之类。瘀血者。顺而消
之。当归、杜仲、木香、桃仁、郁怒忧思而痛者。当归、贝母、香附、侧柏叶、杜仲、黄柏
、大抵诸腰痛。不宜补气药。及寒凉药。亦有外感因虚而袭。如太阳少阴多中寒。阳明太阴
多燥湿。少阳厥阴多风热。临症尤宜详审。腰胯痛。多是湿痰流注经络。故气不和而痛。宜
苍术、黄柏、木瓜主之。肾着者。体重腰冷如冰。饮食如故。小便自利。此下伤寒湿所致
。宜渗湿。兼温散理中。去人参,加苍术、茯苓主之。 肩背痛或一身尽痛。皆风寒湿热
乘肺也。宜通经络。益元气。散风泻火。宜羌活胜湿汤。加附子、防己主之。或粘痛汤亦
好。
方 加味芎归汤治诸头痛。根据后加减。
川芎(一钱) 当归(一钱五分) 柴胡(一钱) 半夏(一钱五分) 甘草(三分) 防风(八分)
羌活(八分) 黄芩 黄连(各一钱酒浸炒)
上作一服。姜三片。煎。食后服。
太阳经头痛。加麻黄(一钱五分)、葱白(五根)、倍羌活,去黄连、少阳经头痛。倍柴胡,去
羌活、黄连。
阳明经头痛。加升麻(五分)、石膏(一钱五分)、白芷(八分)
太阴头痛。加苍术、白术(各一钱□分)、南星(一钱)、天麻(八分)
少阴头痛。加细辛(七分)、蔓荆子(一钱),去黄连。
厥阴头痛。加干姜(七分)、吴茱萸(八分),去羌活、芩连
血虚头痛。加天麻、白芍药、生地黄(各一钱),去羌活、柴胡、黄连
气虚头痛。加人参、黄 (各一钱),去羌活、柴胡、芩连
气血俱虚。加参 、白术、天麻(各一钱五分)、熟附(五分)、蔓荆子(八分)、细辛(五分)、
去羌活、柴胡黄连。
火盛头痛。根据本方。加石膏(二钱)、酒蒸大黄(三钱)。
痰厥头痛。加南星、石膏(各一钱五分)、倍半夏、甚者。吐法效。
诸头痛。加入川芎、 本、蔓荆子、白芷、细辛、并用此五味足矣。
又方 越鞠二陈汤治心痛。胃脘痛。脾疼。腹痛。胁痛。并宜加减用之。
川芎(一钱) 苍术(一钱二分) 香附(醋浸炒) 山栀(炒半黑各一钱五分) 半夏(一钱二分)
陈皮(一钱) 甘草(三分) 干姜(炒黑一钱)
上作一服。水一钟半。姜三片。煎。不拘时服。
属寒而痛者。加丁香、草豆蔻(各一钱)、甚者。再加熟附子(一钱)
属热而痛者。加吴萸(炒)、黄连(一钱)、酒炒黄芩(一钱)、甚者。宜加大黄(三钱)、白芍药、
(一钱五分)、桂枝、五分
属痰者。加枳实(一钱五分)、倍半夏、或用吐法。尤妙。
郁怒痛。加桂枝、青皮(各七分)、白芍药(一钱五分)。
食积痛。加枳实、山楂(各一钱五分)、萝卜子、砂仁(各八分)、神曲(一钱)。
气不顺而痛。加木香(七分)、槟榔、乌药(各一钱)。
死血痛。加枳壳、当归尾、桃仁(各一钱五分)、大黄(三钱)、浓朴(一钱),去川芎、半夏、陈
皮、干姜。
妇人产后痛。加桃仁、牡丹皮、当归(各一钱五分)红花、玄胡索(各八分)、木香(五分)
属痛。加槟榔、雷丸(各一钱)、或用苦楝丸、或理中汤加乌梅。
脾痛。加海石(一钱五分)、青皮(一钱)、桂(五分)、或丸或散皆可。
腹痛。亦宜分三阴部分加减。中脘属太阴。加浓朴、半夏、脐腹少阴。加桂、木香、玄胡索
、小腹厥阴。加吴茱萸、官桂、白芍药。各随症轻重。度而用之。
虚者理中汤。实者桂枝大黄汤。寒热相并。大痛脉沉。
细实者。附子理中汤。合大承气汤。温而下之。
其余寒热。气血。郁怒。食积。痰蠹。治法皆与心痛同。胁痛左属肝木盛。加白芍药、龙胆
草、柴胡(各一钱二分)、青皮(七分)。
右胁痛。属肺火与痰。加贝母、枳壳、白芥子(各一钱)。
咳而胁痛。加贝母、白茯苓(各一钱)、白芥子、青黛(各八分)、姜汁(半盏)。
瘀血攻注胁痛。桃仁承气汤。加桂枝芍药、青皮、润而下之。
气郁胁痛。加木香(七分)、枳壳、青皮(各一钱)。
胁前发寒热者。本方去干姜,加柴胡、黄芩(各一钱五分)、青皮(八分)。
又方 当归羌活汤诸腰痛胯痛。香港脚及肩背身体痛。并宜加减用之。
当归 羌活 独活 柴胡 防风 杜仲 桑寄生(各等分) 桂(减半)
上作一服。姜枣煎。食远服。
如卧寒湿地腰痛。恐是太阳少阴血络中有凝血。加当归尾、苍术、桃仁、牛膝、防己(各
等分)。
湿热腰痛。加黄柏、木瓜、苍术、川芎(各等分)。
脞闪瘀血腰痛。凝滞在内。加桃仁、红花、苏木(各一钱五分)、木香(五分)、麝香(一分
临服下)、酒煎服。
肾虚腰痛。宜补阴丸,加胡桃肉、杜仲、破故纸、人参、天门冬(各一两五钱)、砂仁、五味
(各七钱)、蜜丸服。
腰胯痛。乃湿热流注下焦。加黄柏、苍术、黑丑(各一钱)。
肾着属湿伤下焦。加白术、茯苓、甘草、干姜,去防风、羌活、柴胡。
腰软。乃肾肝伏热。加黄柏、防己(各一钱五分)。
肩背痛。皆因风热乘肺。加 本、蔓荆子、黄芩、山栀(各一钱)。
肩背因寒湿而痛。加干姜、熟附子(各八分)、甘草(五分)。
郁火作痛。加贝母、黄芩、山栀、香附、青皮(各等分),去独活。桑寄生
风寒湿三气所伤。体重腰冷。一身尽痛。如被杖加苍术、白术、茯苓(各一钱二分)、干姜、
甘草(各五分)。
气血不和。身体痛。加术香(七分)、紫荆皮、五加皮(各一钱)。
湿流关节。一身尽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