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两颐肿盛者加丹皮三钱,柴胡一钱五分。
x普济消毒饮x 神治天行疫毒、大头诸病。
牛蒡子(炒) 连翘 桔梗 甘草 板蓝根 马屁勃 橘红 玄参 柴胡 僵蚕(炒,各二钱)
黄芩(酒炒) 黄连(酒炒,各五钱) 新升麻(七分) 人参(三钱)
为末。汤调服之或蜜丸嚼化,或有加
当归、川芎。如便闭加酒炒大黄一钱利之,肿热甚者砭法刺之。一方有薄荷一钱,无人参。
此方黄连、黄芩味苦,泻心肺热以为君;橘红、元参苦寒,生甘草甘寒,泻火
补气以为臣;连翘、鼠粘、薄荷味苦辛平,板蓝根味甘寒,马屁勃、僵蚕味苦平,散
肿消毒以为佐;升麻、柴胡苦平,行少阳、阳明不得伸之郁气,桔梗味辛温为舟楫,不
令下行。如是调治,方可保全。
耳边腮肿 五倍子湿纸包烧存性研末,鸡子白调糊遍敷,立消。
无风寒腮赤肿 安丝鱼煨汤吃自消。
敷法 如意金黄散用葱汁、黄蜜调敷,中留一孔透气,外用桑皮纸扯碎贴之,
如干,纸外以蜜水润之,自消。
时毒 腮 治风寒郁热,耳边腮颐结肿,恶寒发热, 赤口干,每年仲春小
阳时令,必多此症。有只肿一边者,有先肿一边,一二日又肿一边,亦有两边齐肿
者,名曰时毒。更有两颏硬肿颔下肿者,名曰蛤蟆毒。均宜疏寒散热,不得骤用寒凉冰伏。
葛根 荆芥 防风 桔梗 甘草 白芷 赤芍 连翘 泽泻
白水煎。二三剂后加贝母、牛蒡子、玄参、银花、夏枯草、丹皮、山栀、柴胡,按
症加减,七日自消。
头疼,耳边发肿,太阳 腮,俱疼不可忍(周鹤仙)
生大黄(一两) 青木香 姜黄 槟榔(各三钱)
共为细末,醋蜜调敷患处,中留一孔出气,干则换敷,二三次即愈。
又方 生大黄末葱汁调敷四围,中露一顶自消。
又方 醋调锻石,敷之即消。
又方
生大黄 黄柏 赤小豆 石膏 穿山甲(各等分)
共研细末,醋调敷。
卷十二颧脸部
伤寒瘥后碗头疮门主论
属性:冯鲁瞻曰∶碗头疮者,亦有汗下后余毒不尽,故瘥后而发碗头疮也。只以黄连、
甘草、归尾、红花、防风、苦参、荆芥、连翘、羌活、白芷之类煎服,外用芒硝、赤
小豆、青黛为末,以鸡子清和猪胆汁调敷疮上,最效。勿动其靥,待其自脱。
卷十二颧脸部
鼻部望色辨证门主论
属性:鼻色青,主腹中痛,苦冷者死。
鼻色微黑者,有水气。
鼻色黄,主小便难。
鼻色白,主气虚。
鼻色赤,属肺热。
鼻色鲜明者,有留饮。
鼻孔干燥者,必衄血。
鼻色燥如烟煤者,阳毒热极。
鼻孔冷滑色黑者,阴毒冷极。
鼻流浊涕者,属风热。
鼻流清涕者,是肺寒。
鼻孔癖胀者,肺热有风。
黑气入耳、目、鼻、舌者死。
卷十二颧脸部
过梁疔门主论
属性:申斗垣曰∶过梁疔,乃劳伤太甚,忧虑伤于肺经,致气血停滞,热毒内攻,穿
于心胸,缠于四肢,筋骨酸疼,六七日添恶心,八九日肿过耳目,至十一日命促。此
疔生于眉心鼻上,初起未见疔形,最难识认,五六日头破身寒,若痛甚冷汗出者,不
治。救治均同疔疮门施治。(《启玄》)
卷十二颧脸部
鼻疽门主论
属性:王肯堂曰∶鼻疽生于鼻柱,属手太阴肺经风热及上焦郁火所致。(《准绳》)
r鼻疽p04…a41a70。bmpr
澄曰∶鼻疽乃肺经蕴积热邪,或忧思损伤脾肺,或过食五辛,嗜饮炙 而成。初
起鼻柱壅肿,两窍不通, 痛难经。因蕴热嗜饮而成者,当用银花甘草汤加麦冬、花
粉、贝母、赤芍、当归,以清肺热,稍分其炎燔之势。如忧思内伤而成者,又当保
固肺脾为主。败毒清凉损气伤脾之药,均不可滥施也。治法于痈疽门中采择用之,毋庸另立主方。
卷十二颧脸部
鼻疔门主论
属性:申斗垣曰∶鼻疔乃忧郁太过,劳伤太重,脏腑毒瓦斯传于经脉而成。二三日神思
困倦,筋骨酸痛;四五日寒热交作,毒瓦斯攻心,头面肿大;八九日呕逆昏迷,痰升
气促,十难救一,医者不可不察。初起治法,从疔疮门施治。(《启玄》)
陈实功曰∶鼻疔生于鼻内,痛引脑户,不能运气,胀塞鼻窍。甚者唇腮俱肿,先
宜针刺,次照疔疮治法。(《正宗》)
澄曰∶鼻疔生于鼻窍之中,乃忧郁伤肺,或房欲传肾,火乘金位,燔灼而成。治
当悉按疔疮治法,毋庸另立主方。
卷十二颧脸部
鼻肿门主论
属性:岐天师曰∶鼻肿者,乃肺经火盛也。用皂角末吹入,打清嚏数十即愈。盖鼻因气
塞,今打嚏则壅塞之气尽开散,故不用甘桔汤清肺而鼻肿自消也。(《秘录》)
又曰∶有人鼻大如拳,疼痛欲死,此乃肺经之火,热壅于鼻而不得泻。法当清
其肺中之邪,去其鼻间之火可也,以解壅汤主之。此方全在群入肺经,以去其火邪,
又何壅肿之不消耶。
卷十二颧脸部
鼻疮门主论
属性:澄曰∶鼻乃肺之窍,肺有蕴热,或醇酒炙 ,胃热薰金,或肺火亢甚,是以鼻
窍生疮,燥裂作痛,多起赤靥。当用石斛麦冬汤清之,或六味地黄汤加麦冬治之。
陈实功曰∶鼻疮乃肺经实火郁热,故生疮也。(《正宗》)
卷十二颧脸部
鼻疮门主方
属性:x解郁汤x(岐天师)
桔梗 天门冬(各五钱) 黄芩 麦门冬 甘草 天花粉(各三钱) 紫菀(二钱) 紫苏叶
百部(各一钱)
水煎服。四剂鼻疮全消。
鼻疮
宫粉 血丹 松香(各一钱) 艾叶(五钱)
研细。纸卷香油浸透,火燃滴油,搽鼻内神效。
又方 杏仁研烂人乳和敷。
又方 乌牛耳垢敷。
鼻下生疮 牛鼻中旧木卷 研,敷之。
鼻头红肿破裂 皂矾和灰面研匀,水调贴之。
卷十二颧脸部
鼻疳门主论
属性:冯鲁瞻曰∶风邪客于皮毛,是以津液不收,致流清涕,头楚若锯者,名曰鼻鼽。
更有金不生水,则六阳虚火上升,而成鼻干者。更有风湿之气,壅成内热,或因气
疳,故鼻下两旁疮湿痒烂,是名鼻疳,俗呼鼻 疮。不甚痛,汁所流处即成烂疮。(《锦囊》)
又曰∶鼻下一道赤者,名曰 ,以黄连末敷之。
申斗垣曰∶鼻疳,鼻乃肺窍,鼻孔生疳,乃肺中有积热。若不早治,蚀其鼻内
关窍,令人言语不明。(《启玄》)
卷十二颧脸部
鼻疳门主方
属性:验方(《启玄》)
儿茶(五钱) 雄黄 轻粉(各一钱) 冰片(一分)
研细吹之。如臭加锅墨五分。
又方
杏仁(不拘多少,去皮、尖,捣碎,取连四纸压去油如白粉一样,只用二分) 轻粉(一钱)
吹患处。三四次自愈。
鼻疳烂通其孔者。
鹿角(锉碎,焙焦) 枯白矾(各一两) 头发(五钱,灯上烧灰)
共研极细末。先用椒水洗净疳孔,然后搽之。如不收口,可用瓦松烧存性,研末搽之。
卷十二颧脸部
鼻痔门主论
属性:陈实功曰∶肺气不清,风湿郁滞,而成鼻痔也。如鼻生息肉,结如榴子,渐大
下垂,闭塞孔窍,气不宣通,宜服辛夷清肺饮,外用点药,渐化为水,自愈。(《正宗》)
冯鲁瞻曰∶湿热之气,外郁皮毛,内应太阴,故三焦之火,得以上炎,为鼻生
赘,如灶火上炎,而成煤也。又有胃中食积,热痰流注,是以上燎而鼻生息肉,犹
湿地得热,而生菌也。治宜利膈去热,切勿因碍伤动,否则变成鼻痔矣。(《锦囊》)
又曰∶鼻为呼吸之门户,热气蒸于外,则为肺风赤鼻,不独因于酒也。热气壅于
内,则为息肉鼻疮,故息肉者,上焦积热,郁塞而生也。
窦汉卿曰∶鼻居面中为一生之血运,而鼻孔为肺之窍,其气上通于脑,下行于肺,
肺气壅盛,一有阻滞,诸病生焉,故有鼻痔之患。
又曰∶亦有热伏于脑,外寒侵袭,鼻流臭涕,所谓脑寒、脑漏、鼻渊,均由此成。
卷十二颧脸部
鼻痔门主方
属性:鼻痔鼻生息肉
砂(五分) 枯矾(二钱)
研细,每用少许点鼻痔上即消。
验法 先用麻油扫鼻孔四周,再以白降丹少许,清水调点其痔自落。
又方
明矾(一两) 甘遂(一钱,灰火煨) 白降丹(一分或二分) 明雄(五分)
共乳细,吹痔上自愈。
又方
明矾(一两) 萆麻仁(七粒) 盐梅(五枚,去核) 麝香(一分)
共研成丸如枣核大,绵包塞鼻内自化。
又方 枯矾末和猪脂绵包,塞数日自消。
又方 藕节有毛处烧存性为末,吹之。
脑崩鼻息 甘草四两煎汤,用有嘴壶贮,以鼻嗅之。
鼻中息肉下垂 冰片点之。
又方 黑牛耳垢敷之。
又方 雄黄塞之,十日自落。
又方 雄鸡肾塞之,十日落。
又方
黄连 白蒺藜
煎汁灌鼻中,涕出息落。
鼻漏、鼻孔中长出一块。
辛夷(去毛) 桑白皮(蜜炙,各四两) 栀子(一两) 枳实 桔梗 白芷(各二两)
共为细末,每服二钱,淡萝卜汤调服。
卷十二颧脸部
鼻渊门主论
属性:冯鲁瞻曰∶夫鼻为肺窍。经曰∶天气通于肺。若肠胃无痰火积热,则平常上升,
皆清气也。肺家有病,则鼻不利,如伤热之不散,或伤寒之久郁成热,皆能使塞而
不利。若平人而多涕,或黄或白,或带血如脓状者,皆肾虚所致,不可过用凉药。(《锦囊》)
又曰∶鼻渊者,谓其涕下不止,如淌水泉,故名之也。经曰∶是胆移热于脑。盖
胆脉起于目锐 ,上抵头角,入络于脑。然阳明之脉亦挟鼻,络目旁,约太阳之脉者
也。今因脑热,则足太阳逆,与阳明之脉俱盛,泊于额中,是以鼻额酸痛,涕下不止矣。
又曰∶更有寒邪未尽,虚热渐炽,是以脓涕结聚,香臭不闻,此名鼻 。
又曰∶更有热血入面,为寒所拂,是以污浊凝滞,则成鼻 。
又曰∶脑病有二∶若清水流出而不痛
者,为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