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23-疡医大全-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谓脾脉也。在鱼腹上越筋间,直五里下,箕门之分,宽巩足单衣,沉取乃得之,而动应于手也。候胃气者,当 
取足跗之上,冲阳之分穴中。)故下部之天以候肝,(足厥阴之脉行其中。)地以候肾,(足少阴脉行其中也。) 
人以候脾胃之气。(足太阴脉行其中也。)中部之候奈何?亦有天,亦有地,亦有人。天以候 
肺,(手太阴脉当其处也。)地以候胸中之气,(手阳明脉当其处也。经云∶肠胃同候,故以候胸中也。)人以 
候心。(手少阴脉当其处也。)上部以何候之?亦有天,亦有地,亦有人。天以候头角之气,(位 
在头角之分,故以候头角之气也。)地以候口齿之气,(位近口齿,故以候之。)人以候耳目之气。(以 
位当耳前,脉抵于目外 ,故以候之。)三部者,各有天,各有地,各有人。三而成天,(详三而 
成天至合为九脏。)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分,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 
脏。(以是故应天地之至数。)故神脏五,形脏四,合为九脏。(神脏者,肝藏魂,心藏神,脾藏意,肺藏 
魄,肾藏志也。以其皆神气居之,故云神脏五也。形脏者,如器外张,虚而不屈,合藏于物,故云形脏也。一 
头角,二耳目,三口齿,四胸中也。)五脏已败,其色必夭,夭必死矣。(夭,谓死色,异常之候也。色 
者神之旗,脏者神之舍,故神去则脏败矣。脏败则见异常之色者,死候也。)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 
危。(形气相得,谓之可治。今脉气不足,形盛有余,证不相扶,故危者也。)形瘦脉大,胸中多气者死。 
(是则形气不足,脉气有余,形瘦脉大,胸中气多,形脏已伤,故死也。凡如是类,皆形气不相得也。)形气相 
得者生,参伍不调者病。(参,谓参校。伍,谓类 
伍。参校类伍,而有不调,谓不率其常,则病也。)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失,谓气候不相类也。相失 
之候,诊凡有七,七诊之状,如下文云。)上、下、左、右之脉相应如参舂者病甚。上、下、左、右相失 
不可数者死。(三部九候,上下左右,凡十八诊也。参春者,谓大数而鼓,如参舂杵之上、下也。大则病 
进。故病甚也。不可数也,谓一息十至已上了。死。)中部之候虽独调,与众脏相失者死。中部之候相减 
者死。(中部左、右,凡六诊也。上部下部已不相应,中部独调,故非其久,减于上下,是亦气衰,皆死 
者也。减,谓偏少也。)目内陷者死。(太阳之脉,起于目内 。目内陷者,太阳绝也,故死。所以言太 
阳者,太阳主诸阳之气,故独言之。)形肉已脱,九候虽调,犹死。(亦谓形气不相得也。经云∶脉气有 
余,形气不足生。盖不足,未至脱也,脱则大肉去尽,脾主肌肉,肉脱者脾绝矣。九候虽平调,犹必死也。) 
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相失之候,诊 
凡有七者,此也。然脉见七诊,谓参伍不调,随其独异,以言其病耳。此言九候之中,有七诊之法也。) 
脱肉身不去者死。(谷气外衰,则肉脱尽,天真内竭,故身不能行,真谷并衰,死之至矣。去,犹行去也。) 
九候之脉,皆沉细悬绝者为阴,主冬,故以夜半死。盛躁喘数者为阳,主夏,故以日中死。(位无常居, 
物极则反也。乾坤之义,阴极则龙战于野,阳极则亢龙有悔,是以阴阳极脉,死于夜半日中也。)寒热病 
者,以平旦死。(亦物极则变也,平晓木王,木气为风,故木王之时,寒热病死。)热中及热病者,以日 
中死。(阳之极也。)病风者,以日夕死。(卯酉冲也。)病水者,以夜半死。(水王故也。其脉乍疏、 
乍数、乍迟、乍疾者,日乘四季死。(辰戌丑未,土寄王之,脾气内绝,故脉无定,则日乘四季而死也。 
此详言诸病死期也矣。) 

卷一《内经》纂要
经脉别论篇
属性:《经脉别论》曰∶人之居处动静勇怯,脉亦为之变乎?凡人之惊、恐、恚、劳、动、静,皆为变也。 
(变,谓变易常候。)是以夜行则喘出于肾,(肾主于交,气合幽冥,故夜行则喘息内从肾出也。)淫气 
病肺。(夜行肾劳,因而喘息,气淫不次,则病肺也。)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恐生于肝,堕损筋血, 
因而奔喘,故出于肝也。)淫气害脾。(肝木妄 
淫,害脾土也。)有所惊恐,喘出于肺,(惊则心无所根据,神无所归,气乱胸中,故喘出于肺也。)淫气伤 
心。(惊则神越,故气淫反伤心也。)度水跌仆,喘出于肾与骨,(湿气通肾,骨,肾主之,故度水跌仆,喘 
出肾骨矣。跌,谓足跌。仆,谓身倒也。)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气有强弱, 
神有壮懦,故殊状也。)故曰∶诊病之道,观人勇怯骨肉皮肤,能知其情,以为诊法也。(通达 
性怀,得其情状,乃为深识,诊契物宜也。)饮食饱甚,汗出于胃。(饱甚胃满,故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 
出于心。(惊夺心精,神气浮越,阳内薄之,故其汗出于心也。)持重远行,汗出于肾。(骨劳气越,肾复 
过疲,故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暴役于筋,肝气罢极,故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 
体劳苦,汗出于脾。(摇体劳苦,谓动作施力,非疾走远行也。动作用力,则谷精四布,脾化水谷,故汗出 
于脾。)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肝养筋,故胃散谷精之气入于肝,则浸淫滋养于筋络矣。) 
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浊气,谷气也。心居胃上,故谷气归心,淫溢精微入于脉也。何者? 
心主脉故。)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脉气流运,乃为大经,经气归宗,上 
朝于肺,肺为华盖,位复居高,治节由之,故受百脉朝会。乃布化精气,输于皮毛也。)毛脉合精,行气于 
腑。(腑,谓气之所聚处也。是调气海,在两乳间,名曰膻中也。)腑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 
(膻中之布气者分为三隧∶其下者走于气街,上者走于息道,宗气留于海,积于胸中,命曰气海也。如是分化,乃 
四脏安定,三焦平均,中外上下各得其所。)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三世脉法,皆以三寸为关 
尺之分,故中外高下,气绪均平,则气口之脉而成寸也。气口者,脉之大要会也,百脉尽朝,故以其分决死生也。)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水饮流下,至于中焦,水化精微,上为云雾,云雾散变,乃注于脾 
也。上焦如雾,中焦如沤是也。)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土合化,上滋肺金, 
金气通肾,故调水道,转注下焦,膀胱禀化,乃为溲矣。下焦如渎,此之谓也。)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 
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水精布,经气行,筋骨成,血气顺,配合四时寒暑,证符五脏阴阳, 
揆度盈虚,用为常道。) 

卷一《内经》纂要
脏气法时论篇
属性:《脏气法时论》曰∶夫邪气之客于身也,以胜相加,(邪者,不正之目,风寒暑湿饥饱劳逸是也。) 
至其所生而愈,(谓至己所生也。)至其所不胜而甚,(谓至克己之气也。)至于所生而持,(谓至生己之 
气也。)自得其位而起。(居所主处,谓自得其位也。)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肝厥 
阴脉,自足而上,环阴器,抵少腹,又上贯肝鬲,布于胁肋,故两胁下痛引少腹,其气实则善怒。)虚则目KT 
KT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肝厥阴脉,自胁肋循喉咙入颃颡连目系。胆少阳脉,其支 
者,从耳后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 后。故病如是也。恐,谓恐惧,魂不安也。)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 
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心少阴脉,支别者,循胸出胁。又手心主厥阴之脉,起于胸中; 
其支别者,亦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下循 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循臂行两筋之间。又 
心少阴之脉,直行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上出腋下,下循 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后内廉抵 
掌后锐骨之端。又小肠太阳之脉,自臂 上绕肩甲,交肩上。故病如是。)虚则胸腹大,胁下与腰相引 
而痛。(手心主厥阴之脉,从胸中出属心包,下鬲历络三焦;其支别者,循胸出胁。心少阴之脉,自心系下鬲 
络小肠。故病如是。)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足不收行,善 脚下痛,( ,小儿病。脾象土而主 
肉,故身重肉痿也。脾太阴之脉,起于足大指之端,循指内侧上内踝前廉,上 内。肾少阴之脉,起于足小指 
之下,斜趋足心,上 内,出 内廉。故病如是,则足不收行,善 ,脚下痛也。)虚则腹满肠鸣,飧泄 
食不化。(脾太阴脉,从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故病如是。《灵枢经》曰∶中气不足,则腹为之善满,肠为之 
善鸣。)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汗出尻阴股膝髀 足皆痛,(肺藏气而主喘息,在变动 
为咳,故病则喘咳逆气也。背为胸中之府,肩接近之,故肩背痛也。肺养皮毛,邪盛则心液外泄,故汗出也。肾 
少阴之脉,从足下上循 内出 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今肺病则肾脉受邪,故尻阴股膝髀 
足皆痛。)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嗌干。(气虚少,故不足以报息也。肺太阴之络会于耳中,故聋也。肾 
少阴之脉,从肾上贯肝鬲入肺中,循喉咙侠舌本。今肺虚则肾气不足,不能上润于咽,故以嗌干也。)肾病者, 
腹大胫肿,喘咳身重,寝汗出憎风,(肾少阴 
脉,起于足面上循 ,复从横骨中侠脐循腹里上行而入肺,故腹大胫肿而喘咳也。肾病则骨不能用,故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