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23-疡医大全-第1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汤服之。(《全书》) 
冯鲁瞻曰∶盖齿属肾,肾气一虚则虚火壅于上焦,故乃口臭,名曰臭息。 

卷十四唇口部
口臭门主方
属性:验方(朱丹溪) 香薷治口臭如神,煎浓汤含之。 
又方(内府) 连翘为末糊丸。如食韭、蒜后,用茶吞二三钱,口中浊气即化为清气,神效。 
口臭秽及 齿肿痛 北细辛一两煎浓汁热嗽,冷即吐去。 
又方 川芎泡汤,日漱五七次,半月愈。 
口气热臭 干甜瓜子去壳研细,蜜少许,调丸如枣核大,食后含化,敷牙齿上。 

卷十四唇口部
剪口疮门主论
属性:《心法》曰∶脾胃积热,口角生疮。 
俗云∶小儿误用剪刀剪饮食瓜果,食之即生剪口疮。 
胡公弼曰∶小儿口角生疮,名夹口疮,又名燕口疮。 
澄曰∶剪口疮又名夹口疮,脾热者多患此。亦有父母遗毒,小儿口角色白生疮, 
久而不愈,又当以真蟾酥磨汁调白降丹,涂之自愈。否则必发疮毒,又当分别,不可只以脾热治之。 

卷十四唇口部
剪口疮门主方
属性:口角烂疮 乱头发洗净 存性,研 
细,猪油调搽。 
又方 蒸笼上或锅盖上气汗水,涂之。 
小儿燕口疮 青布烧灰涂之,或用蜜调亦可。 
燕口疮 头发烧灰存性,米饮调服并敷。 

卷十四唇口部
鹅口疮门主论
属性:陈实功曰∶鹅口疮,乃心脾二经胎热上攻所致。其证满口皆生白斑雪片,甚则 
咽间叠叠肿起,致难乳哺,哺时必多啼叫。急用青纱一条裹箸头上,蘸新汲水揩去白 
苔,以净为度,重手出血不妨,随以冰硼散搽之。(《正宗》) 
冯鲁瞻曰∶鹅口者,乃胎热蕴蓄心脾,上蒸于口,舌上遍生白屑,如鹅之口。(《锦囊》) 
汤氏曰∶初生,口内白屑满舌上,不能吮乳,谓之鹅口。急以乱发缠指头,蘸 
薄荷汁或井华水拭净。如不脱,用四宝丹掺之。 
若初生百日内,口中生白点无数,拭之则去,少刻复有,口角流涎,日夜啼哭 
不乳,又名鹅口白屑。皆由胎热或母贪嗜酒面,遗热于儿,用甘草、黄连各一钱煎 
浓,以帛裹手指,口中拭去再不复发。(《赤水玄珠》) 
奎光曰∶鹅口一名雪口,先须搅去白衣,用口疳药(方载咽喉门)吹。频搅频吹,内服 
犀角汁或犀角解毒丸。 
骆潜庵曰∶小儿胎火攻心,上 有白点,状如粟米,名曰乳鹅;或口内白沫满 
口,上 戴碍,状如鹅口,开而不合,语声不出,服食多艰。皆由热毒上攻也,宜 
延寿丹。(《推拿秘书》) 

卷十四唇口部
鹅口疮门主方
属性:x青液散x(《锦囊》) 治鹅口疮及舌疮、 
舌菌、重舌。 
青黛 朴硝(各一钱) 龙脑(一字) 
研细。鹅翎挑少许扫上。 
又方(《正传》) 白杨树枝烧取沥,涂之神效。 
x四宝丹x(《汤氏》) 
雄黄(三钱) 硼砂(二钱) 甘草(一钱) 冰片(三分五厘) 
上为末。蜜水调涂或干掺。 
又方 黄丹研细,竹沥调涂口中,洗之其白点即落。一日涂三次,再用辰砂益 
元散,灯心汤调下,神效。 
x驱腐丹x(奎光秘方) 
五倍子(去蛀,打碎,炒黑色) 硼砂(各二钱) 
共研细末。凡口糜鹅口略吹少许,不可过多。 
小儿心有客热满口生疮 天南星末,米醋调敷脚心。 
又方 吴茱萸末,米醋调,涂足心。 
又方 鹅粪泡汤,拭洗口内,即愈。 

卷十四唇口部
口内肉球门主论
属性:窦汉卿曰∶口内生肉球,有根线长五寸余,吐球出,方可饮食,以手轻捻,痛 
彻至心。服凉血疏风泻火煎药,再用麝香二钱,分二次,水调服,吹麝香散,根化 
而愈。(《全书》) 

卷十四唇口部
口内肉球门主方
属性:x麝香散x(窦氏) 
直麝香(一钱) 梅花片(三分) 真川连(一钱) 
研极细,芦管吹入。一日夜五六次,三日其根自化而愈。 

卷十四唇口部
口中飞疡门主论
属性:窦汉卿曰∶口中卒然有肿,转胀转大,此名飞疡也。渐至杀人,用小刀点出血,鼠 
粘子解毒汤加红花、丹皮。恶心腹胀满者难生。(《全书》) 

卷十四唇口部
重门主论
属性:冯鲁瞻曰∶重 者,初生上 有物胀起,宛如悬痈者是也。是脾胃挟热,气血 
不能收敛。治法速宜绵缠长针露锋,刺肿之处,去其恶血则消。若再生再刺,否则 
有妨乳食。总缘小儿出胎之后,血气收敛成血,则口内舌上喉颊皆净;若血气不敛, 
胎毒上攻,则乃成矣。(《锦囊》) 
又曰∶儿初生,次日即看口中上 ,如有白泡子,即以银挖耳轻轻刮破,其泡子 
须刮出,勿令落入喉中,仍以京墨搽之。此泡一老,非惟难刮,且儿不乳,变生撮口诸证。 
初生下地即不啼哭,不能吞乳,奄奄如死者,急看喉间,悬痈前 上有一泡,用 
指摘破,以帛拭去恶血,勿令咽下,即能通声吞乳。(《保生碎事》) 

卷十四唇口部
上生疮门主论
属性:窦梦麟曰∶上 生疮如黄粟,口中腥臭,外证手怕冷,脚怯寒,此脾经积热也。 
上属脾,脾气通于口,故脾经受热,则上 生疮也。先用蚌水,布蘸绞净患处,宜 
服清脾降火汤,再吹冰片散,无不效矣。宜戒酒色。(《全书》) 
附取蚌水法∶用蚌洗净打碎取水。另用湿棉布滤清,若夏布孔遇水即疏滑,倘 
蚌中蚂蝗虫竟滤在水碗中矣,偶入口中将何处之?其棉布孔遇水即紧密,则蚂蝗虫 
不能下,故用之口喉之证,属太阳之火,然蚌乃河中之物,属太阴之精,故借水以济火事。 
又曰∶上 生疮,其因乃上焦积热,脾之气凝也。然上 属脾,故脾经受热,则 
上生疮也。务须服清上膈、去风痰之药。 

卷十四唇口部
上痈门主论
属性:王肯堂曰∶上 痈,状如紫葡萄,又名悬痈,属手太阴、手厥阴心包络。令人 
寒热大作,舌不能伸缩,口不能开阖,惟欲仰面而卧,鼻中时出红涕,乃手足少阴 
经及三焦积热所致。过时不治,饮食不下,神昏脉乱者死。(《准绳》) 
陈实功曰∶上 红肿胀痛,成脓为痈,脓出自愈。其病虽凶,却是标病无妨。脓 
胀痛者开之,损而痛者益之,其患自安。(《正宗》) 
经曰∶不放脓,非法也。 
冯鲁瞻曰∶上 痈即垂痈,宛如芦箨盛水之状。治宜刺之,令泄去青黄赤血,盐 
汤洗拭,蜜调一字散少许敷之。再生再刺可也。(《锦囊》) 
《医论选要》曰∶悬痈生于上 ,虽不关于咽喉,所以暴肿者,亦热气使然也。不急疗则杀人。 
窦汉卿曰∶悬痈生于上 ,形如紫李,坠下抵舌,其人口不能言,舌不能伸,头 
不能低,仰面而立,鼻中时出红涕。若不速治,毒入于脑即死。用铜箸排开口,竹 
披针破痈头,用盐汤搅净,血出尽,用冰片散吹入患处,闭口以待,药化自然咽下, 
连吹三五次。(《全书》) 
奎光曰,悬痈生口内上 ,紫泡如豆大者是也。 

卷十四唇口部
上痈门主方
属性:上 痈日久肿硬下垂不溃者。 
食盐( ) 枯矾(各等分) 
研细汤调,以箸头蘸点患上。 

卷十四唇口部
含腮疮门主论
属性:申斗垣曰∶小儿初生时,腮内如米豆大一小疮,次日渐大,蚀破腮颊,故名含 
腮疮。若不早治,破透难疗。宜二金散。(《启玄》) 

卷十四唇口部
含腮疮门主方
属性:x二金散x(《启玄》) 
鸡内金 郁金 
各等分研细,先用盐汤洗净,吹之。 

卷十四唇口部
呵欠门主论
属性:呵欠者,脾胃中气不足,精神劳倦所致也。经曰∶足阳明之脉,是动则病振寒, 
善伸数欠,欠者阳引而上,阴引而下,乃精与神不相根据,而阴与阳不相守也。 

卷十五
舌部
属性:凡一切舌疽疮痹,皆汇于此部中,以便检阅参治。 

卷十五舌部
察舌苔辨证法
属性:舌为心苗,应南方火。邪在表,则未生苔;邪入里,津液搏结,则生苔而滑。苔 
白者,丹田有热,胸中有寒,邪在半表半里也。热入渐深则燥而涩,热聚于胃矣,宜 
承气、白虎。若热病口干舌黑,乃肾水刑于心火,热益深而病笃矣。(然有苔黑属寒者,必 
舌无芒刺,口有津液也、即小便之赤白,口中之润燥,舌苔之滑涩,亦皆因乎津液之荣枯,未足凭以遽断寒热 
也,故尤宜以脉之有力无力细辨之。总之,医家治病,须随机应变,活泼泼地,不可胶执一方,不可泥滞一 
药,不必以药治病,惟以药治脉可也。古今气运不同,旧方新病,何能符合,只可读其书,广其义,考其方, 
得其理,潜心默究,自得其神,即罗氏譬之拆旧料而改新房,务必工稳耳。) 
白苔是热聚丹田,寒留胸膈,湿气薰蒸所致。治宜燥湿和中。 
滑白色者,邪未入腑,半表半里也,宜和解之。热入渐深,则燥而涩矣。 
黄苔者,胃腑有邪热也,宜下之。 
舌上有黑苔生芒刺者,其因有二∶非水来克火为寒极,即火极似水为热极,以 
脉迟数无力有力辨之。一宜大承气,一宜理中汤。然十有九死之证也。 
舌上黑苔生芒刺,刮不去易生者死。 
舌卷囊缩,爪甲青黑,不知人事,面青作搐者,肝绝也。 

卷十五舌部
舌出不入门主论
属性:岐天师曰∶人舌吐出,不肯收进,乃阳火盛强之故。(《秘录》) 
窦汉卿曰∶伤寒舌出寸余,连日不收。用梅花冰片五钱掺舌上,即收。(《全书》) 
张仲景曰∶伤寒舌出者死。 

卷十五舌部
舌出不入门主方
属性:舌退场门数寸,冰片为末敷。 
人舌吐出,不能收进,乃阳火盛强之故。冰片点过,服。 
黄连 人参 白芍药(各三钱) 柴胡 石菖蒲(各一钱) 
水煎服,二剂愈。 
又方 萆麻子为末,装纸条内烧烟熏之。鼻孔有涎流出,即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