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烧鸡金6克
上方服三剂后,改用香砂六君汤调理而病愈出院。
'按'惠者虽年高症重邪实,乃取“留者攻之”遂“通”而痊愈。
放射病
杨××,男,四十二岁,某专区职工医院工作人员。
1970年4月。
初诊:患者在我省某专区职工医院任放射科工作十六年,平日体力强健,虽常在暗室中工作,而食眠均佳,未患过任何重病。自去冬以来,常感头眩神昏,夜寐不宁,失眠多梦,渐至胸闷气短,痰凝呕逆,面目及四肢皆现浮肿,两足尤甚。眼皮及手指有时发抖,溺短便溏,体重减轻。至今春已不能支持工作,经医院检查,血压偏低,兼有贫血现象,白血球低至2800——3000,血红球300Z——320万,血小板7万,血色素8克。曾用过大量维生素葡萄糖溶液和氯化钙等西药治疗,症状未见改善。至今夏浮肿胸闷加剧,起床则头眩,呕吐痰延,食欲不振.夜卧烦躁,乃专程来昆进住我院治疗。脉象濡滑沉细,舌白腻,苔润滑。此乃心阳不足,脾肾两虚,湿滞中焦,痰凝胸痹。
治法拟分三步,先宣胸豁痰,理肺止呕;继可温脾健运,消肿利尿,最后养心固肾,益气补血。拟方如下:
全瓜萎1枚 薤白9克 法半夏9克 桂枝木9克 广陈
皮6克茯苓12克细枳实9克 净秫米12克 生姜3片
大枣5枚
二诊:上方服五剂后,患者胸膈渐感宽畅,气短痰凝有所减轻。夜卧未宁,起床仍感头眩欲呕,眼睑四肢尚有轻度浮肿,手指及双目不时颤抖。便溏薄,溺短。饮食不思,精神倦怠,行动迟缓。此胸痹较舒,痰凝渐化,湿滞中焦日久脾失健运,水湿有泛滥之虞,脉濡滑而缓,唇白舌润,苔淡薄。拟采第二步疗法,,以温脾健运利水消肿。处方:
川附片30克(开水先煨透) 炒白术1 2克茯苓24克砂仁6克
(冲) 法半夏9克 桂枝木9克 猪苓9克 泽泻6克
川干姜9克 大枣5枚
三诊:患者连服上方六剂后,小便渐利,大便溏薄已少,面部浮肿有明显消退,能进少量饮食。可以起床缓步行走,虽数百步亦不觉头眩。呕逆已止,只夜间睡卧多梦。脉濡缓,舌白润。此病久心肾阳虚,心神不宁,续用下方调理:
川附片30克(开水先煨透) 白术12克 茯神15克 枣仁16克
(炒) 炙远志6克 法夏9克 砂仁6克(冲) 甘草3克
川干姜9克 莲子lsE(去心) 大枣3枚
四诊:患者住院月余,又将上方连服十余剂,病情日趋好转,面目四肢浮肿消退。小便清长,大便微溏,日一行。
食量增加,夜梦已少,能静卧。肤色转红润,体力精神渐好,虽日行数里亦不觉头目昏眩。咏调和,舌红润。拟用第三步疗法,养心固肾,益气补血。处方;
上党参18克 川附片30克(开水先煨透) 茯神15克 当归
身15克 白术12克 果杞15克 西砂仁6克 生黄芪15克
炙甘草3克 莲子15克(去心) 生姜2片 大枣3枚 桂圆
10枚(去壳)
上方服二十余剂,病愈出院。
'姚按'放射病是现代医学科学中的一种职业病,祖国医学文献,没有这种记载。余在诊治时,只依据患者之临床体征如脉、舌、色等证状。由于患者在暗室中工作多年,阳虚体弱,肺气不宣,有胸痹证状,兼之脾弱胃寒、湿邪凝滞,故常呕吐头眩。日久未愈,食少眠差,引起面目浮肿,精神萎顿。根据辨证施冶,给予对证治疗,取得初步疗效,还不能肯定对本病有确切疗效,观提出来,仅供参考。
阴虚络燥——紫斑
周××,女,五岁,住昆明市某医院。
初诊:患儿发热潮烧二月不退,已住院月余。咳嗽,口鼻衄血,烦躁思饮。大便稀溏,色黑。发现紫斑,以胸背较多,时叫腹痛,病情日渐严重。1960年8月,医院给予输血补液,并邀余会诊。诊脉虚数无力,舌质红降,苔淡黄少津。此系阴虚络燥,血热妄行,而脾弱肝旺肺燥,正虚邪盛。治宜凉血养阴,清热化燥,调肝健脾,舒络益气。处方:
白元参6克白人参6克(另煨兑服) 沙参6克 广桔络6克
白茅根12克 赤芍6克 侧柏叶6克 紫草茸4.5克 苡
仁9克 甘草3克 莲子9克 棕炭6克 桑叶6克
二诊:上方服三剂后,患儿发热较退,口鼻衄血渐止,腹中疼痛轻减,微烦思饮。咳少,溺赤,大便黄褐。紫斑渐消。舌红绛,苔薄黄,脉细数。此血热较化,阴虚肺燥,络脉瘀滞,肝脾未调,续拟下方:
细生地12克 元参9克 麦冬9克 藏红花2.1克 赤芍6克
丹皮4.5克 白茅根0克 紫草3克 桔络6克 冬桑叶6克
莲子12克 藕节3个
三诊:上方服三剂,腹痛消失,大便转黄,溺清,热退衄止,咳稀、烦渴已除。能进食,自呼身痒,紫斑靥散。此血热清化,络脉瘀滞渐散,肝脾调和。脉细徽弦,舌红润有津。续拟下方:
细生地9克 连召6克生淮药9克赤茯苓9克苡仁9克
广桔络6克 金银花6克 绿豆6克 生甘草3克
四诊:上方连进五剂,诸症全消。脉和舌润,食眠均佳,正气汤复。再以下方巩固数剂,痊愈出院。处方:
生地9克 麦冬9克 淮药9克 苡仁9克 茯苓9克 绿
豆9克(冲) 杭芍9克 桔络6克 生甘草3克 丝瓜
络4.5克杷叶2片
'姚按'本案是阴虚络燥,血热妄行导致的小儿紫斑,我采取一面凉血养阴、清热化燥,一面调肝健脾,舒络益气,兼加止血药如白茅根、紫草茸、侧柏叶、红花及棕炭之搦,使病症逐步由稳定而趋向痊愈。
湿毒窜络——紫斑
张××,男,二十八岁,人民解放军战士。1969年5月。
初诊:周身发现散在性紫斑,膝以下斑点密布,日晡足心潮热,遍体骚痒,夜间烦躁尤甚,头昏体困。行走时两足酸胀疼痛无力,且有轻度浮肿。经治疗无效,渐至需人搀扶。面色萎黄,饮食尚可,便秘,溺赤。脉象沉弦而数,舌质紫红,苔黄。症属脾虚血燥,风热湿毒伤络,血不归经,窜于肌表。法当凉血祛风,除湿通络,清热解毒。处方:
苦参9克 防己6克 秦艽12克 粉丹皮6克 赤芍药9克
川红花4.5克 紫草茸6克 金银花9克 广蛇床e克地
夫子9克生甘草3克
外用绣防风二两煎汤早晚薰洗。
二诊:上方连续服八剂,周身散在性紫斑渐散,但两膝下斑点仍密,骚痒未止,它症如前。续用原方,量加重,
细生地15克 木防己6克 细秦艽12克 桑枝15克 苦参
9克 粉丹皮6克 赤芍药9克 木通9克 金银花9克
广连翘9克 川红花4.5克 紫草茸9克 通草3克 丝瓜
络9克 海风藤9克 浙贝母9克(冲) 牛夕9克
外治法同前。
三诊:上方连服十五剂,紫斑逐渐稀少,骚痒、潮热、疼痛、浮肿亦渐消失。能单独活动,行走数公里不感疲乏,夜可安卧。饮食增加,面色转润。大便畅通,溺色清淡。脉现缓和,舌苔薄润。此内伏风热湿毒渐化,络脉气机疏通。
续为拟凉血清络,化湿解毒之方常服。
细生地12克 淮山药12克 云茯苓12克 粉丹皮6克 川红
花4.5克 金银花6克 紫地丁9克 生苡仁12克 生甘
草3克冲绿豆9克丝瓜络9克
七一年来信,经服上方三十余剂,病症痊愈。
'按'因风热湿毒浸瑶血络,发为紫斑,治用凉血苦寒解毒寓轻淡清通法。
阻塞性脉管炎
赵××,男,五十三岁,工程技术人员。1968年7月。
初诊:患者平素热爱体育锻炼,经常参加球类比赛。发病前因足部外伤,继则双下肢脉管发炎,色紫红,肿胀疼痛,行动困难。西医诊断:阻塞性脉管炎。言须“截肢”始有希望,而患者拒作手术。遂改服中药附片、姜、桂、及注射川乌、红花等药,症状有增无减,体虚乏力,转余诊治。
脉象六部皆涩,舌红、苔薄腻。症属肝脾肾经不足,风湿凝滞,气不行血,瘀血阻络,经脉损伤。处方:
生口芪15克 当归尾12克炒杭芍9克川芎6克茯苓15克 紫丹参15克 怀牛夕9克 川红花3克 忍冬藤12克 伸筋草15克 桑枝木15克生苡仁15克红饭豆15克豨莶草9克
千年健9克 生三七3克(冲细调服)
上方连服数十剂后,症情大减,患者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后即行动自如,恢复工作。
'按'“脉管炎”相当于祖国医学之“脱疽”,本书共三例。此案赵××为“阻塞性脉管炎”,另二案王××及苏××为“血栓性脉管炎”。 (见下页)姚老医师辨证:王案特.占’是热胜于湿,苏案特点是湿胜于热,本案特点是气不行血。
王案采用清热解毒,活血消瘀,兼化湿邪。苏案采用祛湿舒筋,活血化热。本案采用助气行血,去瘀除湿,强健筋络。
可见“病同症异”,治则及方药,应灵活变化。
血栓性脉管炎(一)
王××,男,三十五岁,解放军。1968年。
初诊:病经数年,双下肢筋脉曲张变形,红肿疼痛,兼弥漫隐疹,行动困难,便秘溺赤。诊断:血栓性脉管炎。后因治疗无效,约余会诊。脉象弦数有力,舌红,尖赤,苔黄。是属血燥阴虚,风热湿毒滞塞,下肢筋脉受损,瘀血不化,热胜于湿。拟用下方:
细生地15克赤芍药9克土茯苓15克金银花9克忍冬
藤12克焦黄柏3克 木通9克 桑枝木15克 当归尾12克 藏红花3克 紫草茸6克生甘草3克芦根15克苡仁15克 生三七3克(冲细调服)
上方嘱患者在病情无其它变化时连续服用。约服二十剂后,脉转调和,舌赤苔黄退净,患处红肿疼痛及隐疹诸症皆消失。
按语见前案。
血栓性脉管炎(二)
苏××,男,约三十岁,某县缝纫工。1970年夏。
初诊:患者病经三年,症见双下肢足面青紫,筋脉肿胀,疼痛不止。每当气候炎热,病情加剧。曾经数医院中西医诊断治疗,及自服草药,也曾注射针水,均无明显效果。
据西医诊断:血栓性脉管炎。脉象细而濡滞,舌红苔腻,中医辨症:此属肝肾失调,下肢湿热不化,湿胜予热,筋脉气血受损。拟用下方:
霜苍术6克怀牛夕9克 焦黄柏4.5克 当归尾12克 云茯苓15克 桑枝木15克 青木香4.5克 稀莶草9克 伸筋草12克 甘草梢3克 生苡仁15克 红饭豆15克(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