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执着,所以最后要用“止”字诀。所谓“听止于耳”,就是叫人不必着意于“听”了。此时的功夫已经逐渐人于混钝境界,心与照合为一体,心中酌知觉已不起作用,心已合炁,炁无知觉,故心仅合炁,所以说“心止于符” (符即符合,符合于炁)。此时心炁合一的状态,虽无知觉,还有自我,进一步做到忘记自我,皆归于“虚”,才是真正入静,筑基功夫到此完成。
1
庄子心斋法
庄子心斋法
最后一步, “炁也者,虚而持物者也。准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从“一。、“听”、“止”等境界,由强人深,一步一步经历过来,最后就达到了“虚”的高层次。进入这一层次, “心”与“秃”皆化为虚无,是从无知无觉,进入忘记自我,而后又从无我,进入空洞太虚的高炒境界。这个“虚”是从无知无觉以后自然得到的,不是有意识制造出来的,如果做功夫的时候,心里想着要达到“虚”的层次,反而离“虚”十万八千里了。全部“心斋”的义话,是由后天返还到先天,到此进入最高境界,已为先天。所以最后一步功夫,就要到先天境界之中去体悟,虚与道合,是为得道。然则庄子所谓“心斋”的义诲,在于直指大道,这已超出内丹筑基所要达到的目标了,修炼内丹的层次与此有所不同。因此筑基法中的静功,只求达到第四步“心杰合一”的境界,就是筑基的最高层次,已足够了。最后一步“心痛人虚”,俏无悟道功夫为基,恐入空亡境地,反为修炼之大碍。
“观光”的方法,在古代道书上面又叫“回光”;听息之法,在古代道书上面又称“调息”。因此此处所讲的静功修炼法,古人又称为“回光调息”。
《丘祖秘传大丹直指》论述“回光调息”说:自两眼角收心一处,收到两眼中间,以一身心神此处,所谓“乾坤大地一齐收来”是也。”
回光之法,还有另外的含义。是在观光之后,还要将此光照入下丹田,进一步再去做炼杰的功夫,这个须要和吐纳法结合炼习。
2
内丹术与现代生活
内丹术与现代生活
编者注:樊光春,陕西紫阳人,1952年四月生。现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自1979年从事地方史志编修和研究,1987年以后转入道教研究,先后进行陕西道教碑石整理、陕西道教历史及道教养生学的研究。担任《陕西省志·宗教志》(道教卷)主编,参与《中国道教宫观文化》、《丘处机与龙门洞》等书撰写,编辑《三秦道教》杂志,已出版《长安·终南山道教史略》、《陕南小武当∶凤凰山擂鼓台》两部道教专著。
近些年,许多江湖术士自封为“大师”,或招摇撞骗敛取钱财,或妖言惑众非法结社,无不打著健身气功的旗号。但这些健身气功并不都是单修命功的古代气法,大多宣称性命双修,而且大力宣扬神鬼怪异,以特异功能吸引大众。虽然大多数功法不说自己主要源自道教,但从诸多功法的宣传中我们看到,道教内丹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实是中国当代气功的核心。可是,大多数气功习炼者,并不明白当代气功与道教内丹术的关系,很多人以为是当代的气功“大师”们发明了这些方法,因此盲目地追随“师父”,将其奉为神明,糊里糊涂地加入各种以气功名义出现的准宗教团体,甚至卷入非法活动。无论古代气法或是内丹术,道教都是正宗。面对人们对健身气功的需求和少数人冒用气功进行非法活动的现实,道教应当正本清源,向社会公开内丹术之精髓,并对传承和修炼方法进行适当改革,以适应现代生活。
一、内丹术的成就与误区
道教内丹术有一个漫长的形成过程,它的渊源应当上溯至先秦的气法。内丹术之成熟,以北宋张伯端《悟真篇》为标志。张氏以三教合一观为认识前提,系统总结历代内丹修炼经验,形成了一整套性命双修、先命后性的理论和方法,尤其是所谓周天运行法,为世人修习内丹提供了操作性很强的范本。所以,很多人将他称作中国气功之父,实不为过。但是张氏的表述,通篇充斥了晦涩的隐语和费解的术语。考其本意,一则内丹之术为仙人所授,代代师徒秘传,不可见诸于文字,现在既然要写出来,就不能说得太明白,否则就会冒犯天条。二则世上学仙之人并非人人都是善良之辈,难免借学仙之名行苟且之事者——此等人多为胸无点墨、急功近利之徒,学仙亦只图简易速成,尽快自立门户,以售其奸;而过多的术语隐语,对他们无疑是大山一座。张氏在传写《悟真篇》时,回忆了自己曾经“三传非人”而三罹灾祸的经历,更使后人以此为鉴,不敢用直白语言论述内丹。三则内丹术强调形体锻炼和心性修养并重,认为必须经过一个很长的时间才能结丹,细心琢磨,体味术语和隐语,正是延长修炼时间的重要手段。
《悟真篇》借助隐语讲授内丹之术,是继承了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的传统。魏氏在书中究竟说什么,只有他自己明白。后人经过反复推敲,终于判定这是一部讲炼丹的书,并且有了外丹、内丹、内外丹兼说三种理解。人们站在各自不同的角度,发现这部著作无论从那一方面看,都能言之成理,因而尊其为“万古丹经王”。魏氏使用隐语,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据他自己讲,他的见解有某种神秘性,本来只适合于同“贤者”私下交谈,不敢“轻泄天符”;但又想让更多的人有所了解,于是就写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交由世人自己去揣摩。
在魏伯阳隐述内丹之前,早已有了用通俗语言讲述服气养生的著作。《老子》、《庄子》可称奠基之作。先于《周易参同契》出现的《太平经》中也介绍了许多服气类养生方法。但早期道家之书并不专讲养生,而是在阐述人生哲理的过程中涉及,所以没有系统的方法介绍。《周易参同契》诞生以后,通俗养生著作仍然大量涌现。生活在西元五世纪的道教上清派第九代宗师陶弘景,上承老庄,综合整理上清派历代所传经典,将各种文献中论及修身的精华汇聚于《养性延命录》中。他在这部书中不仅详细介绍了前人关于衣食住行和日常起居、思想行为各方面的一整套修持方法,还重点论述了服气方法,描述了长期服气产生的体内结丹现象。唐代的司马承祯撰著《天隐子》《坐忘论》,专门讲授服气方法,其理论建树并不亚于魏伯阳,其方法操作性很强。他的本意,是要使神秘的修炼技术尽量简化。他认为∶“天地在我首之上、足之下,开目尽见,无假繁巧而言,故曰易。”“简者,神仙之德。”①他运用这一套简便方法进行修炼,达于极高境界,不仅成为帝王之师,而且享寿89岁。
1
内丹术与现代生活
内丹术与现代生活
服气之法自远古至唐代,可算已经十分成熟。但由于一段时期外丹术的泛滥,使之蒙尘不显。宋元以后兴起的内丹学,实际是对古代服气法的继承,其修炼的技术核心,关键还是服气。内丹学在性命关系的探索方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其理论更加富于哲理性。但在具体方法上,由于过分依赖《周易参同契》的语言表述方法,将简单明了的服气过程繁琐化和神秘化,相沿至今,就出现了修习内丹术入门太难的障碍,也给冒用、滥用内丹术的旁门左道留下可乘之机。
二、内丹术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
在现代生活中,古老的内丹术完全可以走出宫观,融入社会生活之中。其作用大体有三方面∶
1∶健身。内丹术的命功部分,无论静功还是动功,去除神秘观念并加以通俗解说,都将像太极拳、八段锦、现代体操一样,简便易行。而且不假器械、场地,不拘时间,既节约,又有效。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推广气功健身的实际效果来看,证明它是完全可以同现代生活相结合的。
2∶ 调节心理情绪。调节心理情绪,既是修炼内丹术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命功修炼的必要前提。练功之前首先要“调心”,练功之后获得的生理心理效果则是心平气和。从“静”开始,复归于“静”,与老子所说一切事物从“无”开始,经过运动、回圈,复归于“无”,道理是相同的。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工作和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极易产生浮躁情绪,不必要的人际摩擦随时可能发生。对于内丹术修养有成的人来说,由于经常处于心平气和的状态之中,他就不容易受到因浮躁而产生的伤害,也不会因此对别人造成伤害。因此,内丹术完全可以成为人际摩擦的润滑剂。
3∶促成良性的生活方式。老子认为,慈、俭、不争(不为天下先),是为人处世的三大法宝。内丹术以老子思想为根本宗旨,在心性修养方面视“三宝”为基本原则。对现代生活来说,可以这样来解释“三宝”∶让世界充满爱,爱己、爱人、爱家、爱乡、爱国、爱人类,爱地球的一草一木;养成节俭的美德,珍惜一滴水、一粒米、一度电;顺应自然,不做无谓之争,当得则得,不当得不强求。以这样的心态推而广之,假如人人都如此,则荒山可绿、浊水可清、硝烟不起、天下太平。当然,对于国际大社会而言,这只是一厢情愿。可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从我做起,对于净化社会空气,培植一个个友善、节俭、生态协调的小环境,总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在当代气功热潮中,其所以出现许多社会弊端,正是由于多数功法没有掌握内丹术的精髓,为了迎合人们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制造出轰轰烈烈的现代迷信,结果使健身气功误入歧途。
三、现代内丹术的改革
内丹术是在我国古代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因而必然存在许多与现代社会生活不够协调的问题。如果不对它进行梳理和鉴别,并且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革,那么,要使它能在现代社会中存在下去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