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按耐内心的惊讶策马慢慢地骑过去,一个个士兵仔细端瞧过去:每张面容都用欣喜和尊敬的目光望着我,显得那么端庄和坚毅。我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三位将军残留的部曲,那些遭到夏侯渊突袭而崩溃的部队么?就是我记忆中那些慌乱逃回离狐,满身血污,失魂落魄的乱兵么?
魏延从后面骑马跟上我,面对着士兵们大声道:“我等决心效忠将军,至死不虞!”“效忠将军,至死不虞!”“与将军在战场上同生共死!”“与将军在战场上同生共死!”千百人的同声大吼在空旷的校场里回荡,有一种令人血脉愤张的豪迈。
我不由得有些微微的失神,这种信任,是他们将身家性命全都寄托在了我的身上啊。望着这两千余条精神焕发的汉子,觉得好象有什么东西堵住了胸口,温暖而充实。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回想起书房中魏延请命,心里剩下的一点疑虑也一扫而空,不禁为自己的决定而感到心胸舒畅,又觉得肩膀上沉甸甸地:这两千余条命,以后就全靠我的掌握了。面对如此充满信任的性命相托,我又怎么可以辜负他们的期望?
我微微笑着向他们挥了挥手,眼角不觉湿润起来。
这一天、这一瞬间的景象将铭刻在自己的脑海里,我将永远不会忘怀。
第二天辰时,我们终于回到阔别已旧的濮阳,但迎接之人却出乎我的意料。
远远就看见陈宫一身儒衫装束,骑着一匹黄马矗立在城门前,宽大的衣衫随着朔风狂舞,衬托那瘦弱的身体愈加干瘪。他手搭凉棚,眯着细长的眼睛正向这边张望,忽然全身一震——显然是看见了我,于是陈宫右手用力加了一鞭,战马吃痛,快速奔驰过来。我一贯不喜欢和这个人打交道,但现在明显是他找上门来,避是避不开了,于是勒住了缰绳,冷冷地看着他的身影越来越近。曹性与魏延见状掉转马匹去约束部队,知机地让陈宫与我面对面单独交谈。
陈宫来到我的马前,长笑一声拱手道:“恭喜偏将军得胜归来,还望你我日后通力合作,共创主公霸业啊!”
我稍微欠一下身,平淡道:“先生太多礼了。只是真髓刚刚归来,着急觐见主公,就不多与先生寒暄了,无礼之处还望先生谅解。”
陈宫捋了捋稀疏的胡须,微笑道:“既是如此,你我便边走边说,如何?”
我一边心中暗骂这厮缠人,一边将表面文章依然做足,拱手微笑道:“原来先生也要去觐见主公,请!”
如此行了一程,彼此沉默无语。眼看着进了城门,陈宫忽然道:“将军,你我同殿为臣,所以有话不妨直说。以在下来看,将军对陈宫颇有偏见啊。”
这一句话突如其来,着实令我不易招架。当下干干一笑:“先生何出此言?真髓虽然愚鲁,但这公私还是能分得清的,既然同为主公效命,又怎能抱有偏见呢?”
陈宫嘿嘿一笑,拊掌点头道:“将军深明大义,不愧是主公的爱将,可当大任也!”面容一整,严肃道:“陈宫此来,是要先谢过将军仗义直谏,为陈宫点醒了主公不可轻易讨伐张邈之事。”
我淡淡道:“劝谏主公原本是我等这些部下份内的工作,怎么算为先生而做呢?先生不必谢了。”同时心中奇怪:这老儿素来与我不和,此番低三下四,究竟打得什么主意?
陈宫叹道:“唉,将军为何要处处拒人于千里之外呢?所谓一将不仕二主,将军莫非是由于在下背弃旧主而嫌弃在下?”
我一时手足无措,自己一向爱憎分明,感情激烈,的确是由于这一点不喜陈宫的为人。但是没料到他会这么直白地说出来,一时间自己没有什么好说的,想否认又觉得对不住自己的良心,所以只是默然以对。
看到我这副样子,陈宫大约猜到了我心中感想。他焦黄的面皮微红,打了两个哈哈,然后拉长脸皮凝重道,“将军误会在下啦,在下原本抱着拯救汉室的大义,才仕于曹操啊,谁想到……他根本没有将汉室放在眼里,屡次做出诸如驱赶朝廷命官、攻击他人州郡等大逆不道之事。还屠杀我兖州名士,滥杀徐州无辜百姓……我陈宫乃堂堂大丈夫,若仕于此贼,还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说到这里,语气转为沉痛,“将军,在下何尝不想侍奉明主,匡正乱世呢?就是有鉴于此,陈宫才冒天下之大不韪,弃暗投明啊!”
我冷冷笑了笑,依然一眨不眨地盯着他的眼睛。陈宫略微不自然起来,红着脸低头拱手道:“将军,在下对天下百姓一片赤诚,还望将军能够体察陈宫的苦衷。”
两人并骑再向前走了一程,转左便到了校场。
我点点头,神色和缓道:“原来如此。只是真髓一事不明,倒要向先生请教。”自己原本不打算和陈宫正面冲突,但他的砌词狡辩,实在令我感到恶心,忍无可忍之下于是打算戳戳这厮的脊梁骨。
陈宫忙道:“请教不敢当,陈宫知无不言。”
我做回忆状,缓缓道:“初平三年四月,青州黄巾兵号称百万,劫掠兖州,兖州刺史刘岱出阵为黄巾所破,战死。朝廷任命京兆人金尚为兖州刺史,有人对当时的东郡太守曹孟德劝谏说‘刺史已死,州中无主。与朝廷关系断绝,无法委任新刺史。只要说服州中主要官员同意您主持事务,并由此为资本进而夺取天下,就能成就霸王大业。’”一面说一面偷眼望向陈宫,发现他脸色变得极为难看,我故意摆出思索状继续缓缓道:“此人好象是先生罢?这个,这个……”接着发出一阵长笑,不再继续说下去。
陈宫听着听着,面皮由红转紫,尴尬万分。他赶忙以仰天长笑掩饰道:“看来将军对在下误会太深,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解释清楚啊!”手里马鞭向前一指,“这样如何?在下在前方酒楼摆下一桌酒席为将军接风,还请将军务必赏光。”
此番轮到我大感头痛,赶忙将话题岔开道:“不知先生此番专程从定陶前来觐见主公,又是为了什么紧要的事儿?”
陈宫长叹一声,颓然道:“唉,还不是为了日后我军发展的长久大计?如今曹操龟缩三县却偏偏久攻不下。因此主公失却了耐心,生出与曹操暂时罢兵,转向西进司隶以休养生息,夺取三辅之心。”
我失声道:“什么?”开始明白陈宫特地远迎我于城门之外的用意。
本书纵横中文网首发,欢迎读者登录。zongheng查看更多优秀作品。
11 阴谋
一阵寒风卷过,无论是由于身上衣衫单薄而铁甲冰冷的原因,还是由于奉先公西进夺取司隶的决定,都令我感到不舒服。
我呼出一口白气,骇然道:“这怎么行?兖州东面曹操以及北面袁绍犹如身侧的凶狼饿虎,任其坐大后患无穷啊!何况司隶西部弘农郡地处太华山脉,乃是扼守三辅的险要所在,资源与土地相对却严重不足;北部河东郡乃是匈奴内迁之地,民风凶悍,叛乱时有发生;东部富饶的河南尹地区数年前遭到董贼破坏,再加上连年灾害,百姓几乎死绝散尽……以此推算,纵然休养生息二十年也是枉然。如果不能平定关东,又怎么能将司隶作为夺取三辅的基地呢?”
陈宫注视前方的校场,眼神迷离难测,捋须沉声道:“自大将军何进召兵勤王,朝中变乱纷起。先有张让等诸常侍谋杀何进;紧接着逆贼董卓进京废立汉帝,横暴一时。关东诸州虽然联兵讨伐,但董贼以放火焚烧洛阳于先、以关西悍将精兵踞守函谷关天险于后,终令诸路勤王之师束手无策,无功而返。直到司徒王允大人与温侯大人联手诛杀董贼,终于可以重振朝纲。”
我知道陈宫说这些必定与此次奉先公战略的新动向有关,故而用心揣摩其中的含义。
只见他长叹一声,摇头惜道:“世事孰难预料。董贼虽死,但司徒大人骄傲自满终坏了大事。李傕、郭汜二贼回京沿途散布谣言、招揽旧部,以十万之众攻打长安造成了宣平门之变。从此朝政大权重新落到董贼余党手中,事到如今,也是一年又五个月了。”
他转过头深深望进我的眼睛,沉声道:“真将军,你可曾想过?为何这些枭雄豪杰争先恐后地渴望控制朝政大权?”
我已明白他言中之意,摇了摇头不认同道:“此一时彼一时,昔日大汉余威尚在,控制朝政就是夺取了天下。但如今各地群雄纷起,汉室威仪早已烟消云散——先有董卓冒天下大不韪擅自废立;后又有袁绍、韩馥曾经试想推立幽州刘虞为帝;此外益州刘焉生前纵容张鲁杀死汉中太守苏固,以断绝与朝廷的联系,企图建立个人小王朝;荆州刘表胆敢使用与皇帝同样规格的御器朝拜天地……汉室宗亲们固然有这样那样的野心,就更不要说私藏玉玺的袁术,攻伐盟友的袁绍这些诸侯了。还有那些起兵反汉自称天子、天公的,不也是大有人在么?”
陈宫哈哈一笑,胸有成竹道:“真将军,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自高祖斩白蛇而御大风,大汉已有八百年天下,岂是说亡就亡的?后又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忠君报国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士大夫们没有一个不是这种想法,”顿了顿,他又侃侃而谈,“所以灵帝败落亦有李膺、陈蕃这样铮铮铁骨的进谏之士;刘虞坚决辞让韩馥、袁绍等人的拥立;董贼虽然凶猖一时,但最终亦逃脱不了败亡的可耻下场。将军可曾记得初平四年之事否?徐州刺史陶谦与各郡国太守、国相联合署名,推举车骑将军朱俊为太师,号召讨伐李、郭等人,奉迎天子回归洛阳。结果李傕、郭汜运用尚书贾诩之计,以汉帝名义召朱俊入朝。一道诏书便轻而易举化解了陶谦所发起的倒李浪潮——朱俊辞谢陶谦的邀请,入朝做了太仆。”
我沉吟不语,陈宫所言极是,如果控制三辅、将朝廷纳入掌握,的确对奉先公的霸业大为有利。但隐隐又觉得有些不对,只是自己目前却说不出来。
马蹄的哒哒声回响在宽阔的道路上,一时间又是无语的沉默。
进入校场,我先下令让曹性和魏延各自整备部队,然后回头对陈宫说道:“先生所言,不无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