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13-本草纲目-第3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容:(《本经》上品) 
【校正】自草部移入此。 
【释名】薯 (音诸预)、土薯(音除)、山薯(《图经》)、山芋(《吴普》)、山药(《衍 
义》)、玉延。 
吴普曰∶薯蓣,一名 薯,一名儿草,一名修脆。齐、鲁名山芋,郑、越名土 ,秦、 
楚名玉延。 
颂曰∶江、闽人单呼为 (音若殊及韶),亦曰山 。《山海经》云∶景山北望少泽,其 
草多 (音同薯蓣)。 
则是一种,但字(或音殊,或音诸)不一,或语有轻重,或相传之讹耳。 
宗 曰∶薯蓣,因唐代宗名预,避讳改为薯药;又因宋英宗讳署,改为山药。尽失当日 
本名。恐岁久以山药为别物,故详着之。 
【集解】《别录》曰∶薯蓣生嵩高山谷。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普曰∶亦生临朐钟山。始生赤茎细蔓。五月开白花。七月结实青黄,八月熟落。其根内 
白外黄,类芋。 
弘景曰∶近道处处有之,江南、山东皆多。掘取食之以充粮。南康间最大而美,服食亦 
用之。 
恭曰∶此有两种∶一者白而且佳,晒干捣粉食大美,且愈疾而补;一者青黑,味殊不美 
。蜀道者尤良。 
颂曰∶处处有,以北都、四明者为佳。春生苗,蔓延篱援。茎紫,叶青,有三尖,似白 
牵牛叶,更浓而光泽。夏开细白花,大类枣花。秋生实于叶间,状如铃。今人冬春采根,刮 
之白色者为上,青黑者不堪。近汴洛人种之极有息。春取宿根头,以黄沙和牛粪作畦种之。 
苗生以竹梢作援,高一、二尺。夏月频溉之。当年可食,极肥美。南中一种生山中,根细如 
指,极紧实,刮磨入汤煮之,作块不散,味更珍美,云食之尤益人,过于家园种者。又江湖、 
闽中一种,根如姜、芋之类而皮紫。极有大者,一枚可重数斤。削去皮,煎、煮食俱美,但 
性冷于北地者耳。彼土人呼为薯。南北之产或有不同,故形类差别也。 
甄权曰∶按∶刘敬叔《异苑》云∶薯蓣,野人谓之土薯。根既入药,又复可食。人植之 
者,随所种之物而像之也。 
时珍曰∶薯蓣入药,野生者为胜;若供馔,则家种者为良。四月生苗延蔓,紫茎绿叶。 
叶有三尖,似白牵牛叶而更光润。五、六月开花成穗,淡红色。结荚成簇,荚凡三棱合成, 
坚而无仁。其子别结于一旁,状似雷丸,大小不一,皮色土黄而肉白,煮食甘滑,与其根同。 
王《山居录》云∶曾得山芋子如荆棘子者,食之更愈于根。即此也。霜后收子留种,或春 
月采根截种,皆生。 
【修治】颂曰∶采白根刮去黄皮,以水浸之,糁白矾末少许入水中,经宿净洗去涎,焙 
干用。 
宗 曰∶入药贵生干之,故古方皆用干山药。盖生则性滑,不可入药;熟则滞气,只堪 
啖耳。其法∶冬月以布裹手,用竹刀剐去皮,竹筛盛,置檐风处,不得见日,一夕干五分, 
候全干收之。或置焙笼中,微火烘干亦佳。 
曰∶凡使,勿用平田生二、三纪者,须要山中生经十纪者。皮赤,四面有须者妙。采 
得以铜刀刮去赤皮,洗去涎,蒸过曝干用。 
x根x 
【气味】甘,温、平,无毒。 
普曰∶神农∶甘,小温;桐君、雷公∶甘,凉,无毒。 
之才曰∶紫芝为之使。恶甘遂。 
【主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强阴。久服, 
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本经》)。主头面游风,头风眼眩,下气,止腰痛,治虚劳 
羸瘦,充五脏,除烦热(《别录》)。补五劳七 
伤,去冷风,镇心神,安魂魄,补心气不足,开达心孔,多记事(甄权)。 
强筋骨,主泄精健忘(大明)。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时珍)。生 
捣贴肿硬毒,能消散(震亨)。 
【发明】权曰∶凡患人体虚羸者,宜加而用之。 
诜曰∶利丈夫,助阴力。熟煮和蜜,或为汤煎,或为粉,并佳。干之入药更妙。惟和面 
作 则动气,为不能制面毒也。 
李杲曰∶山药入手太阴。张仲景八味丸用干山药,以其凉而能补也。亦治皮肤干燥,以 
此润之。 
时珍曰∶按∶吴绶云∶山药入手、足太阴二经,补其不足,清其虚热。又按∶王履《溯 
洄集》云∶山药虽入手太阴,然肺为肾之上源,源既有滋,流岂无益,此八味丸所以用其强 
阴也。又按∶曹毗《杜兰香传》云∶食薯蓣可以辟雾露。 
【附方】旧一,新十。 
补益虚损,益颜色,补下焦虚冷,小便频数,瘦损无力∶用薯蓣于沙盆中研细,入铫中, 
以酥一大匙熬令香,旋添酒一盏煎搅令匀,空心饮之。每旦一服。(《圣惠方》)。 
心腹虚胀,手足厥逆,或饮苦寒之剂多,未食先呕,不思饮食∶山药半生半炒,为末。 
米饮服二钱,一日二服,大有功效。忌铁器、生冷。(《普济方》)。 
小便数多∶山药(以矾水煮过)、白茯苓等分,为末。每水饮服二钱。(《儒门事亲》)。 
下痢禁口∶山药半生半炒,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卫生易简方》)。 
痰风喘急∶生山药捣烂半碗,入甘蔗汁半碗,和匀。顿热饮之,立止。(《简便单方》)。 
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山芋、白术各一两,人参七钱半,为末,水糊丸小豆大,每米饮 
下四、五十丸。(《普济方》) 
湿热虚泄∶山药、苍术等分。饭丸。米饮服。大人、小儿皆宜。(《濒湖经验方》) 
肿毒初起∶带泥山药、蓖麻子、糯米等分,水浸研,敷之即散也。(《普济方》) 
胯眼脊疡∶山药、沙糖同捣,涂上即消。先以面涂四围,乃上此。(《简便单方》) 
项后结核,或赤肿硬痛∶以生山药一挺(去皮),蓖麻子二个同研,贴之如神。(《救急 
易方》) 
手足冻疮∶山药一截,磨泥,敷之。(《儒门事亲》) 

菜部第二十七卷菜之二
零余子
内容:(《拾遗》) 
【校正】自草部移入此。 
【集解】藏器曰∶零余子,大者如鸡子,小者如弹丸,在叶下生。晒干,功用强于薯蓣。 
薯蓣有数种,此其一也。 
时珍曰∶此即山药藤上所结子也。长圆不一,皮黄肉白。煮熟去皮食之,胜于山药,美 
于芋子。霜后收之。坠落在地者,亦易生根。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补虚损,强腰脚,益肾,食之不饥(藏器)。 

菜部第二十七卷菜之二
甘薯
内容:(《纲目》) 
【集解】时珍曰∶按∶陈祈畅《异物志》云∶甘薯出交广南方。民家以二月种,十月收 
之。其根似芋,亦有巨魁。大者如鹅卵,小者如鸡、鸭卵。 
剥去紫皮,肌肉正白如脂肪。南人用当米谷、果食,蒸炙皆香美。初时甚甜,经久得风 
稍淡也。又按∶嵇含《草木状》云∶甘薯,薯蓣之类,或云芋类也。根、叶亦如芋。 
根大如拳、瓯,蒸煮食之,味同薯蓣,性不甚冷。珠崖之不业耕者惟种此,蒸切晒收, 
以充粮糗,名薯粮。海中之人多寿,亦由不食五谷,而食甘薯故也。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功同薯蓣(时珍)。 

菜部第二十七卷菜之二
百合
内容:(《本经》中品) 
【校正】自草部移入此。 
【释名】 (音藩)、强瞿(《别录》)、蒜脑薯。 
《别录》曰∶一名摩罗,一名重箱,一名中逢花。 
吴普曰∶一名重迈,一名中庭。 
弘景曰∶百合,俗人呼为强仇,仇即瞿也,声之讹耳。 
时珍曰∶百合之根,以众瓣合成也。或云专治百合病故名,亦通。其根如大蒜,其味如 
山薯,故俗称蒜脑薯。顾野王《玉篇》亦云∶ 乃百合蒜也。此物花、叶、根皆四向,故曰 
强瞿。凡物旁生谓之瞿,义出《韩诗外传》。 
【集解】《别录》曰∶百合生荆州山谷。二月、八月采根,阴干。 
弘景曰∶近道处处有之。根如葫蒜,数十斤相累。人亦蒸煮食之,乃云是蚯蚓相缠结变 
作之。亦堪服食。 
恭曰∶此有二种∶一种叶大茎长,根粗花白者,宜入药;一种细叶,花红色。 
颂曰∶百合三月生苗,高二、三尺。竿粗如箭,四面有叶如鸡距,又似柳叶,青色,近 
茎处微紫,茎端碧白。四、五月开红白花,如石榴嘴而大。根如葫蒜,重叠生二、三十瓣。 
又一种花红黄,有黑斑点,细叶,叶间有黑子者,不堪入药。按∶徐锴《岁时广记》∶二月 
种百合,法宜鸡粪。或云百合是蚯蚓化成,而反好鸡粪,理不可知也。 
时珍曰∶百合一茎直上,四向生叶。叶似短竹叶,不似柳叶。五、六月茎端开大白花 
,长五寸,六出,红蕊四垂向下,色亦不红。红者叶似柳,乃山丹也。百合结实略似马兜铃, 
其内子亦似之。其瓣种之,如种蒜法。山中者,宿根年年自生。未必尽是蚯蚓化成也。蚯蚓 
多处,不闻尽有百合,其说恐亦浪传耳。 
【正误】宗 曰∶百合茎高三尺许。叶如大柳叶,四向攒枝而上。 
其颠即开淡黄白花,四垂向下覆长蕊,花心有檀色。每一枝颠,须五、六花。子紫色, 
圆如 
梧子,生于枝叶间。每叶一子,不在花中,亦一异也。根即百合,白色,其形如松子壳 
,四向攒生,中间出苗。 
时珍曰∶寇氏所说,乃卷丹,非百合也,苏颂所传不堪入药者,今正其误。 
叶短而阔,微似竹叶,白花四垂者,百合也。叶长而狭,尖如柳叶,红花,不四垂者, 
山丹也。茎叶似山丹而高,红花带黄而四垂,上有黑斑点,其子先结在枝叶间者,卷丹也。 
卷丹以四月结子,秋时开花,根似百合。其山丹四月开花,根小少瓣。盖一类三种也。吴瑞 
《本草》言∶白花者名百合,红花者名强仇,不知何所据也? 
x根x 
【气味】甘,平,无毒。 
权曰∶有小毒。 
【主治】邪气腹胀心痛,利大小便,补中益气(《本经》)。 
除浮肿胪胀,痞满寒热,通身疼痛,及乳难喉痹,止涕泪(《别录》)。 
百邪鬼魅,涕泣不止,除心下急满痛,治香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