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五千年事物由来总集--用品分册-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部与他的发明方向不同,他认为不会获得成功。他确定了两个研究方向: 

一是“光电效应”;二是“电解效应”。后者困难较大,因为要用很多电力。 

卡尔森吸收了过去的一切技术成果,到 1937年,他提出了电子摄影法的基本 

方案,在美国获得了三项专利,可是要做成实际上复印机械还必须经过漫长 

的岁月和艰苦的努力。因此他把自己的方案委托巴特尔研究所去实现。结果 

巴特尔研究所产生了两项重大发明:涂硒的高真空技术和电晕放电线,为静 

电复制的实现开辟了道路。1946年哈罗德公司注意到了这个新复制方法,从 

卡尔森和巴特尔研究所接收了一切专利,继续研究,1960年终于制成了商 

品。 


… Page 31…

                               磁带的由来 



     世界上开始设想研制磁性录音带可追溯到1888年,当时美国工程师奥伯 

林·史密斯用含有钢粉的纤维丝带记录和重播声音。12年后,丹麦物理学家 

瓦尔德马·波尔林用钢丝进行了同样的尝试,但效果均不佳。 

     1928年,法国工程师弗勒梅尔用铁粉涂在纸带上进行了试验,因纸带太 

脆也未获得成功。 

     到1932年,德国的BASF公司自行研制乙酰纤维带,首次将纯铁作为乙 

酰纤维带的磁化敷层,而后又采用氧化铁作为磁化敷层。于是,在1934年, 

世界上第一条录音磁带宣告问世。 

     1945年,德国的应用技术开始崛起,同年大型盘式录音机问世。到了1963 

年,盒式录音磁带设计宣告完成。1966年,BASF公司开始生产盒式录音磁带。 



                         迷你型激光唱机的由来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准的提高,消费者对音响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 

高,盒式磁带收录机已远不能满足音乐爱好者对高品质音质的要求。激光唱 

机(CD)应时而生。1987年,日本索尼公司开发便携式数码音响技术产品— 

—迷你型激光唱机 (MD),作为袖珍式盒式磁带收录机的换代产品。MD为防 

止意外碰撞或震动,设计了一种电子防震系统,防止唱头跳音,使放音过程 

保持完整;并设置了储存记忆功能。唱头读入数码信息到唱机释放声音之间 

有3秒间隔,使移位后的激光唱头有时间找到正确位置,使音乐连续播放。 

    MD唱片的放音时间与CD唱片同为74分钟,为将直径12厘米的CD唱片 

中数码信息存放到直径为6。35厘米的MD唱片上,技术人员实施了数码剪辑 

技术,除掉了人耳难以辨别的和一些次要数码信息。经测定,只有不到 2% 

的欣赏者能够感受到这种细微的差别。 



                           立体声音响的由来 



     听立体的音响是1881年法国人奥斯匹达利埃开始设想的。他使用双耳型 

受话器,在巴黎歌剧院进行了各种实验,但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没有获得 

大的成果。 

     后来,美国库克研究所研究了同时把两个声道刻到唱片的问题,发明了 

双声道双耳收听唱片。1957年,英国德克尔唱片公司发明了V/L型唱片,这 

种唱片与库克的双声道双耳收听方式不同,音沟始终只有一条,但由于上下 

振动与左右振动完全不同,结果左右的音质发生变异,于是美国韦斯特雷克 

斯公司又发明了现在的45/45方式,正好对于水平各倾斜45度就能把左右的 

音响录进一条音沟里。1958年唱片开始出售,现在所有的立体唱片都采用这 

种方式。 



                              机器人的由来 



     在世界范围新的技术革命浪潮中,随着电脑的惊人发展,工业发达国家 


… Page 32…

普遍重视机器人产业。据估计,全世界现有机器人10万台,其中日本最多, 

4。4万台,其次是美国,1。3万台。 

     人们对机器人的幻想,已持续 2000多年,至少  1000多年前,我国就 

有“木牛流马”的传说。13世纪,德国科学家曾试制过能替主人开门的机器 

人。16世纪,捷克斯洛伐克有人试制过帮助人劈柴打水的机器人。不过,这 

种种幻想、传说和试验,当时都不叫机器人,而机器人这一名词,最早见于 

1920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卡雷尔·恰培克写的寓言剧《罗松的万能机器人》。 

     这一幻想真正变为现实,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1954年,美国工程师乔 

治·迪波尔成为世界上第一家机器人制造公司的创办人,并且经过7年努力, 

于1961年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实用的工业机器人。1969年,日本川崎公司 

制造出日本第一批机器人。从那以后,其他国家竞相效法,一个制造、使用 

机器人的热潮席卷全球。机器人产量的急剧增加和广泛使用是从1979年开始 

的,因此,这一年被称为“机器人元年”。 



                                铅笔的由来 



     铅笔的产生已有近200年的历史。1564年的一天,英国昆布兰那包罗达 

尔一带遇到了暴风雨,狂风拔起了一棵大树。人们在树根底下发现了一种黑 

色矿物质,那是一处石墨 (又称“墨铅”)有矿脉。起初,它只被当地的牧 

民用来给羊群做记号,不久,有人把它切割成细条,运往伦敦出售,称作“标 

记石”,供商人在篮子或柳条箱上作标志用。 

     早期的石墨“标记石”,既把手弄得污秽不堪,又很容易折断。后来有 

人用绳将石墨棒缠绕起来,随用随解,解决了脏手的问题。而易碎的缺点一 

直到1761年才由一位巴伐利亚匠人兼化学家卡斯帕尔·费伯才加以解决:他 

将石墨粉与硫磺、锑、松香混合,制成粘糊状再压成条,这就比纯石墨的韧 

性大多了,这就是铅笔的雏形。 

     18世纪末,只有英、德两国生产铅笔。当拿破仑在欧洲发动战争时,法 

国的铅笔来源被切断。拿破仑命令著名的法国化学家尼古拉斯·康德就地取 

材,研制本国铅笔。康德不负所托,终于用劣质法国石墨掺入粘土置于窑内 

烘烧的办法,制成了当时世界上质量最佳的“打号棍”。这种新笔芯,不仅 

不易折断,而且可通过控制粘土与石墨的比例,产生质地软硬、颜色深浅各 

异的多样品种,可供各种不同用途。 

     1812年6月,爆发了美国反对英国的独立战争,美国无法从英国进口铅 

笔。美国在试制铅笔时,遇到了笔芯无法固定的困难,马萨诸塞州的一名木 

匠兼补锅匠威廉·门罗发明了一种机器,可用来加工6。7英寸长的带槽木头 

狭条板。门罗将两条板胶在一起,笔芯紧紧裹在中间,现代铅笔制造工艺就 

这样萌芽了。 

     铅笔,从来名不符实。人们用的各种铅笔,没有一种是铅做的。现在制 

造铅笔的原料约需40多种。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铅笔的新品种也相继问 

世。目前,铅笔家族的成员已达300多个。 



                              自来水笔的由来 



     自来水笔,又称钢笔,是我们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书写工具。 


… Page 33…

     自来水笔的发明还不到100年的历史。我们知道,古代罗马人是用细小 

的刷子或芦苇杆蘸着粗制的墨水来写字的。罗马人称这样的“笔”为 

Penlcillus(意为“小尾巴”)。直到6世纪,欧洲人才转而采用鹅毛笔, 

从此便延续千年之久。 

     那么是谁发明了自来水笔,从而结束了欧洲人使用鹅毛笔的历史呢?他 

就是英国人沃特曼。 

     据说,自来水笔纯粹是沃特曼在一次盛怒之余发明出来的东西。 

     1884年沃特曼担任一个保险公司的营业员,好不容易才在几位同行业的 

竞争之下赢得一大笔生意。签约时,沃特曼递给他的顾客一支精美的羽毛笔 

和一瓶墨水,请顾客签字。不料,那支笔漏了一滩墨水,把那份文件弄脏了, 

当他急急忙忙走去拿一份新合约纸的时候,一位竞争对手乘虚而入,抢走了 

那一笔生意。 

     这件事使沃特曼深受刺激,立志要设计一种能控制墨水、使用方便的自 

来水笔。他利用毛细管作用,用一条长长的硬橡皮,连接笔嘴和笔内的墨水 

储管,又钻了一条细如毛发的通管,这条通管可容少量空气进入墨水储管, 

使里面的气压保持平衡,因此只有在笔嘴受到压力时,墨水才会慢慢流出来。 

     最初期的沃特曼自来水笔,加墨水时要用滴眼药水的滴管,但这种方法 

很快就被弃置不用,进而改用有弹性的橡皮囊,只要把里面的空气挤出去, 

插进墨水中,就能自动把墨水吸进去。 



                               圆珠笔的由来 



     圆珠笔,在国外人们普遍称它为比克(bic)。有人认为,圆珠笔是美国 

人发明的,因为它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从美国传入我国的,那时,美国 

成功地制造了原子弹。所以,人们把“原子”之名加在这种笔上。 

     还有认为,圆珠笔的发明者不是美国人,而是匈牙利人。此人名叫拉兹 

罗·约瑟夫·比洛,是一个印刷厂的校对员。由于机器上刚印好的清样,含 

有很多水份,用钢笔改上去,会发生浸润模糊现象,比洛经过长时间的摸索, 

找来一支圆管,装上油质颜料,又把笔尖改成钢珠,在各种物质上划,能留 

下抹不掉的印记,笔管内的颜料又不易溢出。这样,世界上第一支圆珠笔就 

制成了。后来,比洛把他的发明提供给了英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