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五千年事物由来总集--名胜分册-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100年亨利一世与玛蒂尔达。现在的母后1923年与英王乔治六世结婚,在 

位的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与菲利普亲王的结婚,安妮公主1973年结婚,都是在 

西敏寺举行婚礼。该寺可容纳  1200多人。 



                           格尔利茨塔钟的由来 



     在德国的格尔利茨市,议事堂钟塔上的钟,自1353年以来,600多年间 

一直比当地标准时间快7分钟,为什么让这座代表市容的钟表快出7分钟呢? 

1353年,格尔利茨市有一伙反叛者,企图趁市议会会议员们列队从议事堂出 

来吃午饭的时候,把议员们全部杀死。这种滥杀无辜的恐怖行动向来是不得 

人心的,在约定谋事的前一天,他们中的一个人或许是出于良心发现,向市 

政当局密告了这一阴谋。于是当局将计就计,在反叛者准备谋事的一天,悄 

悄地将议事堂的塔钟拔快了7分钟。使蒙在鼓里的反叛者门比预订的计划早 

了7分钟,集合到议事堂前,埋伏在四周的保安人员,立即将他们一网打尽 

了。因此,市议会议员们都平安无事,为了纪念这件事的胜利,格尔利茨市 

议会决定:以法律规定的方式,将议事堂钟塔上的钟,拔快7分钟,一直延 

续到如今。 



                         犹太区英雄纪念碑的由来 



     犹太区英雄纪念碑是波兰为纪念1943年4月19日爆发的犹太人武装起 

义,在首都华沙前犹太区遗址柴门霍夫大街竖立犹太区英雄纪念碑,1948年 

4月19日揭幕。这是一块下宽上窄的墙式碑:正面为精细青铜雕刻,象征“战 

斗的犹太区”;背面为大理石雕刻“死亡进军”,由纳丹拉巴特雕塑。第二 

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军占领华沙后,把波兰几十个城市和地区的50多万犹 

太人,集中到华沙一条街,围墙筑堡,强迫他们佩戴着黄色标记,过着穷困、 

饥饿和被侮辱的生活,企图消灭犹太人。  1942年 7月  22日至9月21日, 

又将40万犹太人从华沙犹太区运往德列布林克死亡营。华沙地区党卫军司令 

和警察总长预定于1943年4月20日,以“重新定居”为名清除华沙的犹太 

人,作为对希特勒54岁生日的“献礼”。4月 19日,当纳粹党卫军、国防 

军和警察等部队进入犹太区时,犹太人进行了有组织的,有准备的武装反抗。 

犹太战士高举白红两色旗帜,以寡敌众,英勇奋战,坚持2个月,成千上万 

的犹太人壮烈牺牲,顽强战斗到最后一个人。最后,纳粹疯狂轰炸,并调动 

工兵用汽油焚烧,整个犹太区被夷为平地。这就是震惊欧洲的“死亡进军”, 

即1943年4月19日犹太人武装起义。领导这次斗争的是犹太抵抗组织,领 

导者是23岁的莫尔德哈伊·安涅列维奇。 



                          民族大战纪念碑的由来 



     民族大战纪念碑也叫作“战胜拿破仑纪念碑”,坐落在德国莱比锡市近 

郊。1813年10月,在莱比锡,普鲁士、俄国和瑞典三国联军大败拿破仑军 


… Page 31…

队。据说,同年普鲁士王曾倡议为在这次战争中战死的1。2万普军、2。2万 

俄军和300多名瑞典军人树立纪念碑,但由于当时国库匮乏,修建计划一直 

拖了85年。直到1898年才开始动工,1913年竣工揭幕。 



                           大火纪念碑的由来 



     1666年9月2日至5日,英国首都伦敦发生一场大火,由一间面包房焙 

烘面包而引起,共烧毁1。3万幢房屋,伦敦城4/5的建筑被毁。火灾后,议 

会通过法律,所有新建筑必须是砖石结构,禁止再用木料造屋。1677年,在 

伦敦市大火起始地附近的布丁巷,建立了一座大火纪念碑,由著名建筑师克 

里斯托弗·雷恩设计,采用波克兰石的多丽克式柱形建筑。总高度为203英 

尺,底座高40英尺、柱身高  120英尺,碑柱顶端设有一个四边形了望台, 

了望台中央的圆柱托着镀铜的葫芦状火苗柱头,象征着当年的火灾之源,希 

望人们永远牢记伦敦建城史上这次大灾难。 



                               红场的由来 



     莫斯科红场位于克里姆林宫东墙的一侧,占地73000平方米。路面用方 

石块砌成。青光发亮,显得整洁而古朴。红场源于500年前,它的前身是15 

世纪末伊凡三世下令在城东开拓的“城外工商区”,叫“商业广场”。1517 

年,广场发生火灾,一切设施全部焚毁,从此广场更名为“火灾广场”。后 

来,广场又多次易名,直到  17世纪下半叶,才称之为“红场”。在俄语中, 

 “红”字含有“美丽”的意思。“红场”的“红”字便是取这一层意思,直 

译应为“美丽的广场”。但是,许多国家在翻译时,都只取了“红色”这一 

层意思。红场的大规模建设在1812年以后。那年,拿破仑军队中了俄国统帅 

库图佐夫的“空城计”,在仓惶出逃时,纵火焚烧了莫斯科。此后,莫斯科 

人民重新兴建了城市。在这个过程中,红场被拓宽,沟壑被填平。广场四周 

栽种起花木。一座座纪念性设施和建筑物在附近纷纷落成。到本世纪 20年 

代,莫斯科人又把红场与邻近的瓦西列斯夫广场合二为一,把红场扩建成现 

在的规模。 



                     以弗所的阿苔密斯神殿的由来 



     阿苔密斯是希腊神话中的月神。供奉她的神庙很多,其中最大的一处位 

于土耳其的以弗所,建于公元前4世纪。神庙用白色大理石建成,可惜早已 

荡然无存。但 1893年发掘的几根残柱,至今仍保存在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馆 

中。 



                       奥林匹亚的宙斯神像的由来 



    宙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王。这座神像是古希腊著名雕塑家菲狄亚斯 

所造,建于公元前457年。像高约14米,采用木头雕成,原安置在奥林匹亚 

的宙斯大殿中,后移往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公元475年 

毁于大火。至今人们还可以在奥运会的发祥地奥林匹亚,见到这座神像的原 


… Page 32…

底座。 



                           华盛顿纪念碑的由来 



     美国为纪念开国元勋华盛顿,于 1884年在首都建立了华盛顿纪念碑。 

纪念碑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有名的草坪大道中段。草坪大道至波托马克河一 

带,环境优美,草木葱郁,空气清醇,洁静安谧,是华盛顿市有名的纪念性 

建筑群集聚地。一座座风格各异、色彩淡雅、造型精美、构思传神的建筑, 

掩映在绿树繁花间。华盛顿纪念碑从1848年奠基直到1884年才建成,整整 

用了36年。碑体为方形,出地面即向上收分,顶端束起以埃及金字塔式样收 

尾成尖,故又名“方尖塔”。碑顶包一层铝板防蚀。碑体为白色大理石,通 

身皆白,神态潇洒,雄姿英发。整个造型简洁明快,建筑手法运用娴熟,造 

诣颇深,不愧为丰碑之首。碑重90854吨,高169。 16米,笔直而坚挺,远 

远望去天随碑高,穹宇无际。巨碑巍巍屹立,如依天之剑直劈九霄,大有“剑 

光照空天自碧”之势。碑内空腹,历经897级铁梯和50个平台可达碑顶,后 

来又安装了电梯,只需70秒钟直抵碑巅。纪念碑建造时,世界各国纷纷予以 

赠石,中国也远涉重洋送去了赠石,表达了对华盛顿总统的敬仰心情。 



                        厄尔布鲁士山名称的由来 



     厄尔布鲁士山是高加索山脉的最高峰,海拔5634米。在自然地理上,目 

前通常把大高加山脉的脊线作为亚欧两洲的分界,这座山峰恰好坐落在主脉 

的北侧,前苏联卡巴尔达一巴尔卡尔自治共和国境内,所以已经取代勃朗峰 

被认为是欧洲的最高峰。 

     这座山峰的名称,一般认为来自伊朗语,但具体说究竟来自哪一个词、 

含义如何,学者们的意见便有分歧了。有的认为来自“Aitibares”一词,意 

为“高山”。有的人根据这座山的名称和伊朗北部的厄尔布尔士小山名非常 

相象,认为都是“闪耀”、“熠熠发光”的意思,表示山巅上的永久积雪在 

阳光照耀下反射亮光的景象。在格鲁吉亚词中有个词“ Yalbruz”,意为“冰”; 

亚美尼亚语中有个词“Alberis”,也是这个意思。所以有些学者认为,山名 

可能与这两个词有语源和词义上的联系。 



                               富士山的由来 



     富士山位于东京西南96公里,是日本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它是日 

本人民心目中的一座“圣山”。古时候,富士山地区曾是虾夷族居住的地区, 

 “富士”一词原出于虾夷族语,含有“司火女神”之意。富士山是圆锥形, 

山顶终年白雪皑皑,日本人称之为“万年雪”。一年当中有一半时间,它被 

笼罩在朦胧的云雾里,好象披上一层又轻又薄的白纱。只有在空气干燥的秋、 

冬两季,人们才可以览它的全貌。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从8世纪末起,有 

过18次火山爆发记录。最近一次大的火山活动发生在公元 1707年,现在仍 

有喷气的现象。因为它在日本人民的心目中是一座神圣无比的山,所以过去 

一般日本男人认为人生一世,总得朝拜富士山一次,至少也要爬上一半山腰 

的浅间神社去朝圣,才算男子好汉。在1868年明治维新以前,攀登富士山要 


… Page 33…

举行非常严肃的宗教仪式。那时日本的女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