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纪之坝--一部关于三峡工程纪实文学-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着李鹏总理在会上点将:我看有三个项目可以办。一个是长江沿岸天然气丰富,广东万家乐可来办燃气热水器的厂;第二个是河南春都火腿肠在全国很有名气,万县市生猪资源丰富,春都可以来这里办厂,四川市场很大;第三个是广东格力空调也可以考察到万县市办厂,这里以后电力供应是有保证的。

        会议结束时,李鹏总理遇见河南省政府副秘书长侯国富,对他讲:回去对春都老总说,四川的市场很大,要动员他们来,四川人喜欢吃麻辣,春都火腿肠可以开发新产品。

        在李鹏总理深切关怀库区经济发展的精神感召下,“春都”、“万家乐”、“格力”三家集团,在省市领导大力支持下,很快与万县市有关企业攀亲,落实了合资合作项目。三家企业中,春都的气魄最大:春都万县股份有限公司一期共同投资3000万元,年生产火腿肠系列产品1000~2000吨,于1997年5月1日批量上市;二期双方再共同投资9000万元,规划修建新厂房,设计年生产能力30000~50000吨。合作期限暂定为20年;春都万县肉联厂注册资金为3000万元,建成万吨分割肉、熟肉制品项目,并合作开发生化制药项目……

        对口支援,地阔天宽。有党的开发性移民好政策,有全国各省市合资合作的造血型支援,三峡库区的开放开发必将取得丰硕的成果。伴随三峡工程的兴建,三峡库区的人民一定能迎来幸福美好的明天!




  欢迎您访问流行小说网popbook
        ——三峡移民村见闻

        “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在于移民”。这话从李鹏总理嘴里说出,便显得沉甸甸了。伴随三峡工程的开工礼炮,坝区红线范围内和库区一线水位移民工作相继拉开序幕。截止目前,坝区近万移民已被宜昌县就地“消化”;库首第一县秭归,除就地后靠部份移民外,1996年先后分十批成建制将90米水位线下4000多移民外迁至枝江、当阳、宜昌市有关乡村。为了验证国家移民局制定的“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九字方针,记者赶在大江截流前走访了秭归、兴山、枝江和宜昌市县,对众多移民村庄进行了实地考察。

        总体说来,移民们感念党的开发性移民好政策,搬迁后都陆陆续续住上了新房,既能安居,亦还乐业。在走访过程中,记者做梦也没想到会发现两个不同类型的移民新村:一个是坝区所在地的朱家湾,另一个则是枝江县董市镇的平湖村。朱家湾人凭借天时地利,靠转变观念致富;平湖村移民则是仰仗人和条件“借鸡下蛋”,靠勤劳智慧适应生存方式的改变,在他乡的土地上创造奇迹!

        三峡移民第一村

        夏日傍晚,记者象土包子进城模样出现在朱家湾,东逛逛,西走走,听得目瞪口呆,逛得流连忘返,看得热泪盈眶:这里,整齐划一的街区,道路宽阔,游人如织;造型各异的别墅型楼房,鳞次栉比,显得雍容华贵,艳丽非常;商店餐馆比赛似地遍布街区,分明是一座颇具规模的城市风采。入夜,坝区十里江峡大道耀眼的街灯与朱家湾的霓虹交相辉映,路上的行人少了,喧闹的歌声却从幢幢秀楼的歌舞厅飞出窗外,凝成浓烈的现代化都市气氛,置身其间,着实令人亢奋和惊叹!

        朱家湾小康社会的迷人风景是近几年创造的奇迹,其机遇是三峡工程赐予的。这个背依青山,面临长江,座落在西陵峡左岸隶属于宜昌县乐天溪镇的小村庄,有三个村民小组,共286户749人。92年人均纯收入不足500元。如同三峡库区许许多多的城镇和村庄一样,朱家湾人世代与贫穷作伴,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全村除农业外,唯一的副业便是一个固定资产不足4万元的水上运输队。

        1993年初,三峡工程前期准备工程大干快上,坝区一片沸腾。朱家湾红线范围内需征地987亩,移民162人。业主单位和本县移民部门领导原以为朱家湾移民不易,没料到刚与村干部接触,便得到爽快的答复:“搬,叫什么时候搬就什么时候搬!”“想三峡,盼大坝,我们几代人就等着三峡开工哩”。“别的不敢说,征地移民,朱家湾绝不拖后腿!”

        地让了,让出的全是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柑桔园啊,朱家湾人眼含热泪脸带笑;

        家搬了,搬到临时搭建的居民棚,冬难御寒夏难抗热,朱家湾人苦在心里嘴不吭。

        面对困境,选择艰辛,朱家湾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干部统一认识,决心“下海”,在市场经济的大海里练习“游泳”。

        支书黎祥杰说:“要想脱贫致富,我们要抓机遇,做”三边“文章。这就是:江边、路边、大坝边。”

        村主任黎开芹表态:“占天时、地利,人和得靠脑子!”

        别小看这个拉家常似的诸葛亮会,朱家湾的发迹史在此萌芽。几年来,他们兴办企业,借地生财、筑巢引凤,迅速地走上了富裕之路。

        1993年,第一个闯市场的建筑队诞生;

        1994年,预制厂和农贸市场相继组建;

        1995年,土建队,福利加工厂开张……三年内,安置移民200人就业,村办七个小摊子年纯收入居然达到122万元。

        这是兴办企业的实绩。而借地生财、筑巢引凤的实践,更显出朱家湾人的精明,尤其是思想观念的难能可贵的变化。

        1993年,朱家湾人只会卖地收取薄利,外单位征用土地每亩只给二三万元;从1994年开始,他们就学精了,自已动手搞“三通一平”,使生地变成熟地,每亩地价涨到20万甚至30万元;到1995年,朱家湾人更是精明了,他们利用黄金地段的二亩地入股,与中国三峡经济发展公司联合开发“三峡广场”项目,一举获利600万元。

        说到改善投资环境、筑巢引凤的举措,更令人钦佩朱家湾人的谋略和胆识。由百余个摊位构成的弘乐市场,商贾云集,生意兴隆;短短几年间,来朱家湾洽谈合资合作项目的客人不断,使数百名外来“打工仔”、“打工妹”在此“落户”生根。1996年底,这个村先后开发的三峡广场、三峡坝区建材专业市场、弘乐商业城等大型项目,形成了坝区目前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的市场群,日客流量近万人。

        黎祥杰不无得意地告诉我:“自93年以来,我们通过内引外联各种方式,已吸纳资金1。8亿元。先后共引进客商200多家,其中固定资产投资者35家,个体工商户110家,餐饮业主55家。他们为什么进得来,而且又呆得住呢,就一条,我们共同遵守一个原则:”机遇大家抓,利益大家得,困难大家解,我们的任务是搞好服务,使客人来了有舒适感、安全感、温暖感“!

        据了解,该村投资280万元兴建的设施齐全的中心小学,在校230名学生中,半数以上是外来客商子女。记者进一步调查:全村人平住房面积在100平米以上,最高的私人楼房有七层,最矮的也有三层;家家户户装有电话且拥有彩电和供娱乐的歌舞厅,摩托车的比例比自行车大,全村140名50岁以上的老人已有100人参加了养老保险。村里还主动腾房请公安、银行、邮局等部门来此办公、

        营业、社会治安状况良好。

        纵观朱家湾村集体经济,黎祥杰满面春风报给我一串数据:1996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6646万元,人平纯收入5880元,村级集体积累1700万元;与搬迁前的93年相比,总产值增长3。2倍,人平纯收入增长6。8倍,集体积累增长42。5倍。

        站在黎祥杰面前,我觉得自己矮了许多。与他和朱家湾的生存环境相比,我这个城里人成了乡里人。在他的办公室,墙上挂满了各种奖状奖牌,尤以“1996年度宜昌市双文明建设红旗单位”最引人注目。

        黎祥杰今年的奋斗目标很明确:人均纯收入突破7000元,力争成为亿元村。

        事业是秤,人心即碑。黎祥杰,黎开芹领导着朱家湾人自力更生,靠观念转换创造出骄人的成绩,为三峡库区开发性移民闯出了新路,多么令人敬佩啊!

        告别朱家湾这座繁华“都市”,走出弘乐广场大门,我发现这儿没有牌楼,也没有朱家湾的村名,遂萌发一种心愿,想为这里竖一块碑,将其镶嵌在弘乐大厦的正面墙上,书写这样七个大字:

        “三峡移民第一村”!

        新老移民聚“平湖”

        座落在湖北枝江县董市镇附近的平湖村,原先既无耕地,亦无村落。24年前,葛洲坝水库移民——秭归县茅坪镇的部分乡民响应党的号召,举家外迁来到这里安家落户,成了第一代拓荒者。他们取毛泽东诗词“高峡出平湖”之意,以“平湖”作了村名。

        暑往寒来,24个春秋过去了。葛洲坝移民以勤劳和勇敢与河滩荒野相伴,演绎出一部战天斗地的英雄史诗。199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成为董市镇的首富村。

        1996年,平湖村出现了少有的喧闹。按照宜昌市政府移民安置统一规划,平湖村要接纳安置老家秭归县移民50户188人。土地资源有限,500人的平湖村一下子承受得了么?老移民在这里生活了20多年,早已成了道地的枝江人了;而新老乡们过去住在长江边上的屈原镇西陵村,靠种柑桔过日子,陡然来到江汉平源的棉花之乡,要从头开始学习种麦子种棉花,行么?

        怀揣疑问,记者于七月中旬驱车来到了平湖村。

        想象中的平湖村并非眼帘的景象,车到岔路口便不敢冒然左右了:浓浓的林荫大道旁,整齐划一的小洋楼矗成了一个威武壮观的人字型街市,令人叹为观止。半信半疑地下车打听,果然是目的地,岔道口竖着一块石牌:“平湖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