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总裁,不只是管理者-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处理各种关系不要负和博弈、零和博弈,要正和博弈;要利人利己、利人不损己、利己不损人,除非必要,可以损己利人,但最好不要损己利人,一定不要损人利己,更不要损人不利己。无论客户关系还是合作者关系都是这样。国美并购上海永乐,永乐的陈晓成为国美的股东和CEO;分众传媒并购聚众传媒,聚众的虞锋成为分众的股东和联席董事长;阿里巴巴集团并购雅虎中国,雅虎成为阿里巴巴集团的第一大股东;软银在阿里巴巴创立11个月时,也就是2000年1月,投资2 000万美元,后来又投资6 000万美元,在2005年阿里巴巴集团并购雅虎中国的时候,让软银出让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淘宝网的450万股套现35亿美元,同时,保留了软银第三大股东的地位,这个时代第一没有老大,第二没有傻瓜,要平等互利。




修炼之五:一个人有多大的能耐(3)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恩格斯说,看一个人的成长,看他直接地、间接地交往的一切人的成长。事实上,一个人有多大的能耐,取决于他交往的圈子;人的交往层面越高,活动半径越大,世界就越小,人的整合能力就越强。

  不需要告诉你该怎么做,而你却知道该怎么做

  此时此刻我所面对的人,是我最重要的人

  对人负责,其实是对己负责

  赏识别人的人,值得我们赏识

  不要去猜,而要去问企 业 文 化 篇




之一:不需要告诉你该怎么做(1)




  不需要告诉你该怎么做,而你却知道该怎么做

  什么是文化?文化是风俗、习惯、舆论,是环境与氛围,是一系列的规范与准则,它缓慢地发生、持久地作用,不断又有新的成分加入。

  社会心理学家编了一个故事,叫做“一阵风里见世界”:一位日本少女,一位美国少女,一位中国少女,穿着连衣裙,戴着遮阳帽。一阵风吹来,日本少女双手紧紧摁着裙子,帽子吹掉了顾不上;美国少女双手紧紧摁着帽子,裙子吹起来不在乎;中国少女一只手摁着裙子,一只手摁着帽子,上下都照顾到,这就是文化。

  在上海的公共汽车上,两个上海人因一点小事发生了争吵,越吵越厉害,吵得不可开交,剑拔弩张,充满着火药味。车厢里一位来自北方的乘客一直在边上观战,他很纳闷:怎么还不打?而同车厢的上海人却清楚明白:别看他们闹得那么凶,这架是绝对不会打起来的。

  《华尔街关系》一书的作者彼得·赛瑞斯说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一家美国的大公司计划在中国建设一个煤矿。谈判结束后,双方原计划在12月22日那天安排一个告别宴会。然而就在宴会开始前,中方告诉美国公司还需要再等三天的时间。这家公司的CEO生气了。“冷静一下,”我告诉他,“他们只是在考验一下你们的交情。他们只想知道你和你的团队对这个项目的关心程度,是否重视到了可以不回家过圣诞节。”“我们会再回来的,”当他带着他的团队去机场的时候,这样跟我说。三天之后,中方和一家日本公司签署了这份合同。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间的交流是非常困难的。虽然现在美国人和中国人之间的相互了解远远超过了30年前的程度,但是文化和语言的差异还是会影响到做生意。

  什么是文化?文化就是不需要告诉你该怎么做,而你却知道该怎么做。看一个企业的文化,不是看它说了些什么,而是看它做了些什么。当我们走进一个企业,我们就会有所感觉,甚至会彻底感觉这个企业的文化。当然,有经验的领导还会去看看这个企业的厕所,看看这个企业的食堂。

  老子早年向一个年纪更大的人请教学问,这个年纪更大的人张大了嘴巴,让老子往里面看。老子看了百思不得其解,他说:“弟子愚钝,请先生明示。”这位老先生看默化不行,只好点化。他说:“你看到了什么?”老子说:“我看到了舌头。”老先生问:“牙齿呢?”老子说:“牙齿已经没有了。”老先生问:“人体上最硬的是什么?”老子回答说:“最硬的是牙齿。”老先生说:“最硬的牙齿已荡然无存。”他接着问:“人体上最软的是什么?”老子回答说:“最软的是舌头。”老先生说:“最软的舌头却完好无损。”由此得出一个柔能克刚的道理,软的东西比硬的东西更重要,硬柴还是要用稻草来捆的。

  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内部成员所持有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它是企业主要领导者的个性、风格和特征,是企业历史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是企业全体员工的认同。企业文化是一以贯之、彻头彻尾、彻里彻外的,从企业家精神到高层团队一致的价值取向,到全体员工的认同,到管理思想,到制度体系,到运营模式。

  海尔的文化是张瑞敏的文化。张瑞敏是中国企业界的哲学家。海尔的文化充满着哲理,例如,“OEC管理法:每个人,每件事,每一天,清理和提高”,“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每天进步一个百分点,按照复利计算,70天翻一番”,“海尔,越来越高”。又如,“斜坡球体论:企业如同一个小球置于斜坡上,由于自身惰性和外部压力,随时可能下滑。为了不让其掉下来,需要一个止动力,这就是基础管理;为了让其不断提升,需要一个提升力,这就是企业创新”。

  张瑞敏说:“什么叫做不简单?能够把简单的事情坚持天天做好,那就叫做不简单;什么叫做不容易?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情,非常认真地做好它,就是不容易。”“部下的素质低,不是你的责任,但不能够提高部下的素质,是你的责任。”“借力论:你能利用多少资源就等于拥有了多少资源。” “海尔:只有创业,没有守业。”“没有居安思危,只有居危思危。”“海尔注重问题管理,而非危机管理,就是把企业出现的任何危机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之一:不需要告诉你该怎么做(2)




  联想的文化是柳传志的文化。柳传志是中国企业界的教父。联想认为“办公司就是办人”,以人为本。联想重视“定战略、建班子、带队伍”。联想的文化强调“入模子”教育,意思是说联想文化要形成一个模子,进入联想的员工必须进到联想的模子里,凝成联想的理想、目标、精神、情操、行为所要求的形状,这是一种解构和建构。

  联想的精神是求实、进取、创新、拼搏。联想的求实是:撒上一层土,夯实了,再撒上一层土,再夯实了。联想的进取是:当确认脚下是坚实的黄土地的时候,撒腿就跑。不为挫折而屈服,不为小胜而轻狂,坚定地、扎实地迈向预定的目标。联想的创新是:不拘泥于条条框框,不故步自封、僵化、教条,而要根据现实和环境的变化,大胆突破和超越,能不断地推陈出新,在思路上要大胆设想,在操作上小心求证,创新不是盲动,而是在充分讨论后的果敢行动。联想的拼搏是:把5%的希望变成100%的现实。

  万科的文化是王石的文化。王石是中国企业界的理想主义者。王石的经历也是万科“追求丰盛人生”、“建立无限生活”的体现。万科的企业愿景是“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持续领跑者”,正像《道路与梦想——我与万科二十年》一书所写的,万科以一种理想主义式的、诚实而坚实的态度对诸多看似简单的商业规则加以实践,并经受住了考验。做简单而不是复杂,做透明而不是封闭,做规范而不是权谋,追求公平回报而不是暴利。这些看似朴素而实则难行的语词,恰好可以用来总结万科二十余年来脚印的全部。

  万科的企业宗旨:“建筑无限生活的诠释:对客户,意味着了解你的生活,创造一个展现自我的理想空间;对投资者,意味着了解你的期望,回报一份令人满意的理想收益;对员工,意味着了解你的追求,提供一个成就自我的理想平台;对社会,意味着了解时代需求,树立一个现代企业的理想形象。”

  华为的文化是任正非的文化。任正非是中国企业界的军人。《华为的世界》一书中提到:华为创立于1987年的深圳,当时,人们如果要问,华为文化到底是什么,华为人可能会说是床垫文化、狼性文化、雷锋文化,或者还可能是校园文化。总之,华为的员工们似乎都知道华为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文化,但却无法准确、概括地表达出来。任正非说:“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理论基础。我们的激励机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不让雷锋、焦裕禄吃亏,不让焦裕禄累出肝病,不让雷锋穿破袜子;二是集体奋斗。”“华为文化是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公司为基调,是以国家文化为依托的企业文化。”这些回答虽然朴实、亲切,但却显得不够全面、不够系统。

  1996年1月,任正非布置制定《华为基本法》,他并没有详细说明《华为基本法》是什么东西,只是笼统地说,是华为公司在宏观上引导企业中长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通过它来提升胸襟和境界,提升对大事业和目标上的追求。最后用三年的时间完成了总共16万多字的《华为基本法》,不仅提出要成为世界级企业的目标,而且还阐述了达到这个目标的路径和需要遵循的规则等。《华为基本法》的第一章就是对企业的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的明确阐述,其他各部分都是制度体制设计的一些具体指导原则,如基本经营政策、组织政策、人力资源政策、控制政策等。任正非明确指出《华为基本法》通过之后,还有近百个子法要制定,在子法的基础上,还要制定若干实施细则,任正非将《华为基本法》看做企业的“宪法”,也就是今后制度体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