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饭厅、起居室、寝室、客厅、浴室、厕所、走廊几部分组成。明治以后,日
本的住宅建筑开始发生了明显的西欧式变化。例如,拉窗选用白纸糊窗的人
家增多了,接着开始用一两块玻璃镶在窗子上,到最后,整个窗户完全镶上
了玻璃,使房间通明透亮。厨房和正门的地面改铺水泥。草屋顶改用砖瓦等
等。住房内的照明从油灯变成了电灯。
但从总体的民房建筑形式来看,基本还是日本传统的,适合于跪坐的房
屋样式。这主要是因为,一改变住宅的样式,不象换衣和食品那样轻易地尝
试;二是从事建筑的工人还保持着传统的技术;三是舒适的传统跪坐姿式适
于日本高温多湿的气候,还不习惯于其他方式。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的公共建筑大多西欧化。例如学校、军队、政府机
关、工厂等的建筑中都出现了欧式的适于坐椅的新建筑。洋房在日本逐渐增
多了。
这种西式洋房在居民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些医生、律师的住宅上。他
们的住宅,采用了将生活用房和业务用房连在一起的洋式建筑形式。
茶道 茶是日本人的主要饮料,日本的茶多为绿茶。上等的为“玉露”;
中档的为“煎茶”,是日本人常喝的茶;次等的是“番茶”;茶道用的茶称
为“未茶”。
日本的饮茶时尚开始于我国的唐代。到16世纪出现了“融道于茶”的思
想。17世纪以后出现了“里4家”和“表4家”的茶道流派。
19世纪,日本明治维新以后,茶道受到大量流入日本的欧美思想的冲
击,一度陷于困境。为了保护日本这一传统文化,致力于茶道发展的里4家
的第13代传人圆能斋铁中,在女子中学开设茶道课,终于使茶道保存了下
… Page 70…
来。
1872年,在日本东京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为招待外宾,开创了能广泛
应用于现代社会的“立礼式”(又称“椅子式”)茶道,在传统的茶道中注
入了适应与外界交往的新时代的气息。
交通与通讯 从1872年第一条铁路通车到明治末年,日本从北海道至九
州的大部分地区都通了火车。
现代早期,日本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有人力车、电车、出租车等。
1872年,明治政府规定,车辆相逢时,互向右避,而在军事上则可在左
侧行驶,行人习惯上在右侧行走。
1871年,邮政事业刚刚开始,邮筒为黑色;从1901至1908年,各地邮
筒均改成了红色。邮车也为红色。4月14日至20日为邮筒保护周。
从1900年起,东京开始使用公共电话。
③社会礼仪 日本人在见面、分别、打招呼等场合,礼节繁多,主要的
有鞠躬礼、微笑礼、问询礼、进餐礼等等。
成年礼是日本礼仪中一种重要的礼仪。中世纪时,成年礼的年龄无论男
女均在13—17岁举行。女子以染黑牙齿为主要标志,男子以剃去中间的头发
为主要标志。到了明治时期,女子成年礼趋于绝迹,男子的成年礼,也因日
本政府规定的年满20岁的男性为征兵对象,人们便将成年礼延迟到20岁举
行。
继承制是日本礼仪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的继承制可分为长子继承制
(包括男长子继承制或不分男女的长子继承制)和幼子继承制。
日本农村有自己民间的惩罚制度,其形式有“逐出村庄”、“半边鬓发”
“头顶红盖头”等等。
“半边鬓发”是一种剃去半边鬓发的惩罚。这种惩罚直到明治初年各地
乡村似乎还很普遍。当时的民谣唱道:“不伐他人松、不淫他人妻,我自留
鬓发,何惧他人剃!”正说明了这种民间惩罚形式的流行。
“头顶红盖头”是乡村中处罚盗窃犯的办法。令偷盗者头顶红盖头,手
拿红蜡烛。如遇送葬的,便令受罚者走在棺材前面。这样的处罚从江户经明
治,直到大正年间仍然存在。
婚丧嫁娶
④婚俗 纳妾,在日本曾是一种法定的婚姻制度。此种制度在1880年就
依刑法公布废止,但在实际生活中仍然存在,到1883年,日本法律正式规定
一夫一妻制,纳妾制才衰落了。
日本的封建婚制是父母包办,1870年日本废除了这种封建婚制,从而产
生了由男女直接相亲决定终身大事的形式。相亲时,男方去女方家,女子以
待客之身份捧上茶果。届时相亲,如男方留下一把扇子后离去,就说明他对
女方中意,好事可成。如男方什么都没有留下扬长而去,说明他对女方不满
意,婚事无望。
随着相亲形式的出现,19世纪末在日本大阪,一位有先见之明的人,在
家门口挂起了“代为相亲”的牌子,很受青年男女的欢迎。几乎天天门庭若
市。青年男女可以在“代为相亲”者的协助下直接见面,情投意合便可结良
缘。“代为相亲”可以说是日本最早的婚姻介绍所。
明治维新以后,随着与国外交往的扩大,涉外婚姻增多,日本曾一度禁
止国际婚姻的规定被打破。1873年3月14日,日本政府发布公告,准许日
… Page 71…
本人与外国人通婚。
经相亲,情投意合的青年男女便可结婚,婚礼有两种形式,传统的和具
有西方特色的。
明治维新,使日本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在婚俗中的又一表现则是西式婚
礼的出现。例如凡接到请柬前来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男士一般穿黑色西服,
称之为“绅士服”,手持请柬,提着礼品或手捧鲜花。婚宴的坐次,按宾客
与新婚夫妇的关系排定,一般在举行婚礼的地方,其入口处可看到坐次的排
定情况。
离异是婚姻制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明治维新以前,日本的法律不承
认妻子有离婚的权利。到1873年,明治政府制定了法律,承认妻子对于丈夫
有要求离婚的权力。1896年至1899年的新民法公布,在离婚权利上,夫妻
双方是具有平等地位的。自1899年民法公布以后,日本的离婚率大减,1897
年离婚与结婚的比率为34%,1900年减到18。5%。
随着西方婚俗的影响,19世纪末起,日本出现了婚龄纪念日。1890年
10月25日,宫城县挑生郡牛津山有位叫千叶秦藏的人举行了结婚50周年金
婚的庆祝活动。明治27年3月9日,明治天皇庆祝与皇后结为伉俪25年,
举行了隆重的银婚庆祝仪式。
丧俗 1872年6月26日,明治政府规定,凡属殡仪事项,均应由神宫
和僧侣撑持,禁止家人自己安葬。
在日本农村,有邻里互助处理丧葬的习俗。例如广岛县山县郡的中野村,
在明治9、10年间曾实行如下的办法:村中的邻居按户分成组,也叫“同行”。
治理葬事以“同行”为单位共同帮助。治丧的主事人(代理主人治理丧事的
人),有时由区长担任,有时由邻里共同担任,但多是“同行”内部的人担
任。在治丧的过程中,死者的家属除给死者擦身以外,其他事务一概不过问,
统由主事人指挥同行内部的人各负其责,包括供饭食及处理一切善后工作都
是如此。同行内部的挖墓穴者,还要负责抬棺材和焚化工作。到了昭和年代,
棺材由市上购买,同行就只负责做各种纸花,绢花。馈赠奠仪,同行内部规
定送一升米,特殊情况下,也有送2至5升的。同行内部死了孩子时,由发
起人向每户征大米3合5勺,表示就只死这一个孩子。
服丧期之礼,举行各种追悼仪式,是丧俗中不可缺少的部分。1870年,
明治政府太政官公布《服忌令》,规定父母死后忌日50天,服丧13个月;
丈夫忌13天,服丧13个月,妻嫡忌20天,服丧3个月。
⑤文化娱乐。柔道柔道是日本历史悠久的民间二人徒手较量的一项体育
活动。在16世纪上半期形成体系,后逐步分成了许多流派。明治维新以后,
日本曾一度“崇洋媚外”,作为固有的体育项目的柔道也就无人问津了。后
来到1877年,嘉纳治五郎将柔术作为锻炼身心之术加以潜心研究。1882年,
他创立了讲道馆。柔道馆创立之初,学者寥寥无几,只有10来个人。到1883
年以后才逐渐有一些学校、如海军兵学校、东京大学、庆应义塾等学校将柔
道列为体育运动的内容。1898年,日本举行了第一次柔道比赛。由第一高等
学校与第二高等学校对抗。这以后柔道呼声高起,才有了较大的发展。嘉纳
治五郎在1911年任日本体协第一任会长,并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
嘉纳治五郎(1860—1938年)曾在东京下谷的永昌寺设柔道“讲道馆”,
广采博收日本柔术各名流派之长,在传统柔道的攻击和防御的技艺中又增加
了锻炼身体、修养精神的心技术之宗旨。柔道出现了新局面,迅速在全国传
… Page 72…
播开来。
相扑运动 相扑是日本的一项角力运动。这一运动开始于室町幕府时
期。在16世纪时,由于织田信长的推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到明治维新时
期,相继出现了梅谷、常陆山、太刀山、枥木山等著名的相扑力士,使相朴
技艺日臻成熟。成为深受日本人民崇尚与喜爱的具有浓厚民族色彩的职业性
竞技运动。
剑道 剑道又称“剑术”、“剑法”、“击剑”、“击刀”。在江户时
代剑术发展到盛期。明治维新废除了武士制度,禁止带刀,从而使剑道一度
濒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