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派接了过去,他们有的盲目地跟着喊叫,有的公然断言,教
会的领导人指使并领导了这次出于宗教狂热的谋杀活动。尤
利安死去十六、七年以后,利巴纽斯还在他呈提奥多西乌斯
皇帝的一篇公开文告中,严肃而激烈地提出这项指控。他的
怀疑并没有事实根据或理论根据,我们也只能因这位安条克
的诡辩家对他的死去已久的朋友所表现的一片赤诚表示钦佩
而已。
按照古老的习俗,罗马人在举行葬礼以及祝捷大会时,赞
美声应用一些讽刺和嘲笑声加以冲淡,在盛大的表现生者或
死者荣耀的庆典上,也应将他们的缺点暴露于世人眼前。这
一习俗在尤利安的葬礼上可是充分体现出来了。那些对他向
来轻视和厌恶戏剧表演十分痛恨的喜剧演员们在基督教教徒
观众的掌声中,生动而夸张地表演了这位已死的皇帝的种种
错误和愚蠢行为,他的多变的性格和独特的处世态度,为滑
稽和讽刺性的表演提供了大量素材。在施展他的超人的才能
方面,他常常忘了自己的高贵地位和尊严。亚历山大一变而
为狄奥根尼斯——从哲学家又降而为传教士。他的纯真的
品德被极度的虚荣心所玷污;他的迷信思想扰乱了伟大帝国
的平静并危及其安全;他那动辄大发脾气的作法,看上去似
乎是费尽心机有意装出,甚至是一种病态的表现,实在应该
尽力收敛。尤利安的遗体被埋葬在西利西亚的塔尔苏斯;但
他的位于该城中寒冷而荒凉的库努斯河畔的庄严的墓地却为
那些对这位故去的特殊人物十分爱戴的忠诚的朋友们所不
善。那位哲学家曾表明他们合情合理的愿望,柏拉图的门徒
可能应该安息在学院的园林之中,而那位军人却又用更响亮
的声音喊道,尤利安的骨灰应该在战神的土地上,在古罗马
高尚品德的丰碑中,与恺撒的骨灰混合在一起。在全部帝王
史中像他这样具有多方面成就的皇帝实不多见。
基督教的再度受宠
第二十五章
约维安统治下的基督教徒
尤利安的死使帝国公共事务陷入无所适从的危险境地。
罗马军队靠一个屈辱性的,但也许是必要的和约得到了挽
救;虔诚的约维安把最初的一段和平时期用以恢复教会和
国家的内部安宁。由于他的前代皇帝的冒失,他非但不曾使
各派和解,反倒有意酝酿了宗教战争;他似曾致力于在两个
敌对教派之间寻求的平衡只不过更使得双方的争斗,在得胜
的希望和失败的恐惧瞬息变化中,在争得自己的权势和皇帝
的实惠的恩宠中,无休止地进行下去。基督教教徒忘记了福
音的教义,异教徒吸收了教会的精神。在各自的家庭内部,天
生的人的感情被盲目的宗教狂热和复仇心理所消灭;法律被
践踏或滥用;东部的城市到处血迹斑斑;罗马人的最为势不
两立的敌人却就在国家内部。约维安在开始受教育时便已公
开表示信仰基督教;在他从尼西比斯向安条克进发的时候,在
罗马军团的最前边高举起的十字架旗帜,那君士坦丁的拉伯
兰军旗,便已向人民表明了他们的新皇帝的宗教信仰。等到
他一登上皇帝宝座,他立即向各省的总督发出通知,宣告上
帝的存在,确立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尤利安的居心叵测的
敕令被废止,基督教的各种特权得到了恢复,并有所扩大,约
维安还关切地抱歉说,由于时局动乱,他不得不削减对慈善
事业的拨款。基督教教徒们在对尤利安的这位虔诚的继位者
发出热烈而由衷的赞美声时大家的心情是完全相同的;但是,
他们还不了解他将选定哪一种教义或哪一次宗教会议作为正
统基督教教会的标准,于是教会内部的和平立即使得在教会
受迫害期间搁置下来的激烈争论又复活起来了。这时各教派
彼此竞争的领导人物,根据过去的经验,相信自己的前途完
全取决于在这位稚嫩的军人的头脑中形成的最早的第一印
象,全都急匆匆奔向埃德萨的朝廷或安条克。东部的大道上
挤满了持本体同一论的阿里乌斯派和半阿里乌斯派,和优诺
米派的主教,在这场神圣的赛跑中尽全力你追我赶;皇宫的
各个房间都回响着他们的乱哄哄的叫喊声,皇帝的耳朵已充
满了形而上学的争论与无情的咒骂离奇地混杂在一起的叫
嚣,也许使他不免感到很惊诧。约维安要求彼此和睦、互相
谅解,以及等待召开一次宗教大会,来最后解决他们的争端
的温和的建议被理解为一种漠不关心的表现;但他对伟大的
阿塔纳西乌斯的天神般的美德所表示的敬仰则终于让世人看
到,也表明,他完全忠于尼西亚教义。这位坚韧不拔的老信
徒已是70高龄,一得到暴君已死去的消息便立即从他的隐居
地走出来,在人民的热烈欢呼声中,他又一次登上了大主教
的宝座,并且明智地接受了,或者说预先准备接受了,约维
安的邀请。阿塔纳西乌斯的可敬的形象,冷峻的勇气和令人
信服的辩才都使他始终保持住在以往四代皇帝时期早已赢得
的名望。在他一得到这位基督教皇帝的信任,并肯定了他的
信仰以后,他便立即返回自己的教区,以老练的手法和毫不
衰减的精力在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和正统基督教教会的管理
部门继续执政达10年之久。在他离开安条克之前,他曾向约
维安保证说,他这样皈依正统基督教,必将为他的统治带来
长治久安的盛世。阿塔纳西乌斯有理由希望,后人或者会称
赞他作了一次成功的预言,或者会原谅他不过作了一次虽然
无效但却表示了他的感激心情的祷告。
约维安仅仅当政8个月便死去。在约维安之后,瓦
伦提尼安当了皇帝,并与他的兄弟瓦伦斯共同执政。这
时西部和东部诸省已正式划分开。瓦伦提尼安在西部继
续执行他的宽容政策。瓦伦斯则在东部奉行阿里乌斯主
义。
在不同的边界地区野蛮人的压力日益增大,在高卢
有阿勒曼人和勃艮第人,在不列颠有皮克特人和苏格兰
人,在多瑙河畔有哥特人和萨尔马提亚人。这些民族现
在都受到匈奴人的驱赶。在这种压力之下,哥特人已被
允许在多瑙河河岸定居。但他们在这里进行叛乱,威胁
着君士坦丁堡。瓦伦斯在阿德里安堡与他们交战,在一
次决战中战败而被杀;这一战役在战术上肯定了骑兵对
于步兵的优越性,这优越性一直保持到克雷西一战,使
罗马军队在人员和财物方面遭受重大损失,它的声威也
因而从此一蹶不振。在随之而来的大灾难中,提奥多西
在东部登上皇帝宝座,形成了世俗和基督教政府的一
388 个转折点。他击败了高卢人,并与他们签定和约,
但条约内容仍牵涉到容许他们在帝国内定居问题。提奥
多西由于他进一步加强了正统基督教的正统性而得到了
大帝的称号。在格拉喜安、瓦伦提尼安二世和篡位者尤
金尼乌斯死去之后,提奥多西便成了最后一个独自统治
着西部和东部罗马帝国的皇帝。本章的后半部和第26章
讲述了这一部分历史。
第二十七章
米兰大主教安布罗斯。
提奥多西的功与过。
安条克的叛乱和塞萨洛尼卡的大屠杀。
提奥多西的悔罪。
瓦伦提尼安其人及其死亡。
提奥多西之死。
君士坦丁堡在40年间一直是阿里乌斯派的据点。
提奥多西是按三位一体的正教信念受洗的第一位皇
帝。公元380年,格列戈里·纳齐安岑被选为君士坦
丁堡的正教大主教,阿里乌斯便被赶出了东部地区。在
381年于君士坦丁堡召开的宗教大会上,在尼西亚会
议上提出的三位一体的神学体系终于圆满完成了。在
公元380到394年间,提奥多西颁布了一系列反对异
端邪说的严格敕令。
与此同时,西部皇帝格拉喜安的无所作为的统治
一直使罗马军队极为不满。马克西穆斯领导一支在不
列颠发难的叛军在提奥多西还没来得及前来救援之前
在里昂附近一举将他击败。格拉喜安被刺杀了,提奥
多西与马克西穆斯结成联盟,言定由马克西穆斯统治
阿尔卑斯山以西地区,并确定了格拉喜安的兄弟瓦伦
提尼安在意大利的统治权。
米兰大主教安布罗斯
在为提奥多西的统治增添光采的基督教人士中,格列
戈里·纳齐安岑是一位以其才干著称的善辩的牧师;图尔的
马丁以其非凡天赋的名声更增加了他凭教士的美德赢得的威
望;但教士中精力最充沛、才能过人的锦标仍非坚韧不拔的
安布罗斯莫属。他出身于一罗马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曾担任
过高卢的禁卫军卫队长要职;这位儿子在经过一段自由教育
的学习之后,通过几次正常的提升,获得了利古里亚省的总
督职位,该省包括了皇宫所在地米兰。在他34岁正式接受洗
礼之前,出乎他自己以及所有人的意料,安布罗斯突然从总
督改任为大主教。正像一般人所说,其中丝毫不掺杂任何手
腕或阴谋,全体人民异口同声加给他那一宗教头衔;他们这
种统一的经久不变的态度,人们认为是出于某种超自然力量
的影响;于是这位文职官员只得勉强接受了这个在他过去的
生活中,从习惯和职务方面说,毫无准备的宗教职位。但尽
管如此,他的积极进取的才智很快就使他完全能够以充满热
情和谨慎的态度,行使他所负担的基督教司法大权;他一方
面欣然抛弃掉华而不实的世俗的种种高贵的排场,一方面心
甘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