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代第一间谍奇书间书 作者:朱蓬甲-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一些老弱兵卒守卫。当夫差刚到黄池时,勾践率领五万大军攻打吴国,攻破吴都,吴军大败。夫差约合晋、卫、鲁等国在黄池匆匆会盟,只能与越讲和。
  公元前478年,范蠡、文种乘吴国多年灾荒之机,再次建议勾践攻吴。后来又经过多年征讨,到前473年,越王勾践终于将吴王夫差彻底打败,一举灭吴雪耻。
  子贡一出马,保存了鲁国,搞乱了齐国,灭了吴国,使晋国国力得以增强,越国得以称霸。
  子贡一介书生,竟凭三寸不烂之舌在列国中掀起轩然大波,令人叹为观止。子贡用间的逸事,《国语》、《越绝书》、《吴越春秋》、《史记》等都有记载,与《孔子家语》所描述的大致相同。子贡所充当的,即《孙子兵法》里〃五间〃中的〃生间〃。子贡离间齐、吴、越、晋四国的方法,即《李卫公兵法》里的〃间邻〃之法。他的计策尤为绝妙,辩术尤为精湛,展现了他卓越的战略眼光和高超的政治见解,堪称后世间谍之楷模。
  第8节:第一章 追根探底源远流长(7)
  子贡的间谍活动在中国谍报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他的活动标志着〃士〃这个阶层的人物登上了间谍活动的舞台,子贡代表了〃士〃这个阶层所具有的战略眼光、政治见解和较高的知识层次。春秋战国时期间谍活动的一个主要特点便是游士开始从事间谍活动。
  其次,我们可以看到子贡的间谍活动方式属于两面间谍,甚至可以说是多面间谍,他在列国间纵横捭阖,四面挑拨,使各国均陷入他的以齐攻吴、以吴攻齐、以晋攻吴、以越攻吴的连环套中,掀起了一阵阵腥风血雨,却达到了存鲁的目的。在向每一位君主进言时他都表现出是在为对方着想,都为另一位君主想好了应对之策,使每位君主都非常信任他。这表明子贡完全符合间谍所应该具备的〃上智〃的素质。
  战国时期的名将李牧、信陵君等都很重视用间。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就有记载说:〃赵国的优秀将领李牧,曾驻守在赵国的北部边界一代,抵御匈奴,谨慎地注意着烽火警报,而且多从间谍那里了解敌情。〃
  【趣味故事链接】名将李牧用间破匈奴
  赵国在公元前309年赵武灵王时期,进行了〃胡服骑射〃的改革,军事力量逐渐强大。但是,到了惠文王、孝成王时期,匈奴各部落军事力量逐步恢复强大起来,并不断骚扰赵国北部边境。赵王便派李牧带兵独当北部戍边之责。
  李牧常年驻守在北部代郡、雁门郡(今山西代县西北)等边境地区防御匈奴。他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有力措施加强军队的战斗力,有效地防备了匈奴的侵扰。他的措施是:首先,任用自己认为能干的人为官,同时把收来的货物、税款掌握在自己的驻军公署,充当士卒的日常开销。其次,每日宰杀数头牛来犒赏将士,优待士兵。最后,加紧练习骑马射箭,重视警报系统,增设侦察人员,刺探匈奴的情况。在军事上,严明法规,《史记·李牧列传》说:〃匈奴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所以匈奴每次入侵,严密的警报系统就发挥威力,士兵迅速退回营垒固守,不敢擅自出战。如此反复多次,匈奴掳掠无所得,赵国军队却因此保存了实力,多年来在人员、物资上没有多少损失,为以后的伺机反击奠定了物质基础。
  这是李牧麻痹敌人的计谋,匈奴人不久就上当了,认为李牧这是胆怯。就连赵国边境上的士兵也认为自己的将军是胆小鬼。赵王因此而责备了李牧,但李牧依然如故,我行我素。最后终于激怒了赵王,把他召回,另派将领替代他。新任将领到职一年多,每当匈奴兵来犯,他都命令部队出战,结果受挫失利,伤亡惨重,使边境地区不能按时耕种、放牧。于是赵王又请李牧复出,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自己有病,赵王一再恳请,李牧提出:〃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就是说允许他可以像以前那样我行我素。赵王答应了他。
  李牧再次到边境后,仍按原来的规约行事。几年当中,匈奴来犯一无所获,但始终认为李牧胆怯不敢出战。戍边的将士日日受到犒赏而不被使用,因此,都请求与匈奴决一死战。李牧看准了时机,准备了经过挑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精选的战马一万三千匹,获赏百金的勇士五万人,优秀射手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加以训练,并大纵牲畜,让人民漫山遍野地放牧。
  匈奴见此情景,先是派遣小股兵力入侵。接战后,李牧佯败,丢下几千人给匈奴。单于闻之,率大军入侵赵地,李牧则出奇兵,以两翼包抄战法出其不意包抄匈奴军,一举歼灭匈奴骑兵十余万人。接着又乘胜灭檐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被迫远远逃走。其后十多年,赵国北边稳固,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的城邑。李牧也因此成为继廉颇、赵奢之后赵国最重要的将领。
  由于李牧用计大败匈奴,确保了赵国边境的安全,使赵国君臣能无后顾之忧地对付强秦的兼并战争。实际上,蔺相如、廉颇、赵奢等人在政治军事斗争上的每一次胜利,都有李牧的协作支持在内。李牧不愧是战国后期赵国一位有头脑的名将。
  第9节:第一章 追根探底源远流长(8)
  魏国的信陵君利用手下的门客刺探他国情报,也能知晓千里之外的事情。《史记·魏公子列传》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次信陵君与魏王下棋,传报北方边境上升起了烽火,说是赵国入侵了,而且马上就快进入边界。魏王马上抛开棋盘,准备紧急召集众臣商议。信陵君却按住魏王说:〃赵王是出来打猎,并不会来犯。〃魏王将信将疑,于是又开始下棋,但魏王心里惧怕,棋下得心不在焉。一会儿,北方又传来消息说:〃赵王只是打猎而已,不是入侵。〃魏王听后大吃一惊,问信陵君为什么猜得这么准,信陵君就说:〃臣有门客能探听到赵王的秘密行动。赵王的一举一动,门客都会及时报告给臣,所以臣知道。〃
  行军打仗,最重要的就是知己知彼。而想要知道敌方的情况,就只有派间谍出去秘密打探消息。而且,了解敌方情况,最关键的时机是在战事发生之前。这样,敌人如果打来了,就有备无患;敌人如果还没打过来,也不用恐慌。《孙子兵法·用间》篇就说:〃贤君良将之所以一出兵就能战胜敌人,其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事先了解敌情。〃信陵君有门客充当间谍,就能事先知道赵王是打猎而不是入侵,即使是赵王入侵,而不是打猎,信陵君也会事先知道。
  春秋战国时期的间谍活动不但在各国的政客中相当活跃,而且还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六韬》中就记载了当时的一个间谍组织的构成,这个组织有:〃耳目七人,主管通过与外界的交往,听风声,观动静,查明天下形势,了解敌军情况;羽翼四人,主管宣扬将帅的威名声誉,以震骇远方、动摇邻国、削弱敌军;游士八人,主管察明敌方奸佞,刺探敌国变乱,操纵敌国民心,观察敌人意图,进行间谍活动。〃这些耳目、羽翼、游士皆由主帅统一管辖。这一情况反映了当时各国从军事、政治、情报等的要求出发,已有了初步分工的间谍组织,虽然这种分工还很粗陋。
  三、刘邦怒诛曹无伤秦汉三国时期的间谍活动
  秦、汉、三国时期,中国政局由分裂走向统一,又由统一走向分裂,动荡频仍,先后经历了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楚汉战争及三国鼎立等战乱。这一时期的间谍活动虽不及春秋战国时那么璀璨夺目,却也有其独特之处。汉初政治家张良招募刺客锥杀秦始皇事件为这一历史时期的谍报活动拉开了帷幕。虽然张良精心策划的这一间谍活动因秦始皇早有防备而没有成功,但是统治残酷的秦朝,只存在了十五年就在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中覆灭了。随后,中原大地群雄并起,逐鹿相争,几经厮杀后形成了楚汉相争的格局。
  这个时候,在刘邦手下有一些〃智囊人物〃为其出谋划策,这些智囊人物都很善于用间。而刘邦尤以其非凡的用人才能,笼络了张良、韩信、萧何、陈平、郦食其等人,并靠着这些有勇有谋而又善于用间的能人,成就了统一大业。这其间对〃间〃的运用,达到了高潮。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占咸阳,俘虏了秦朝末代皇帝子婴,驻军霸上,并派兵把住函谷关,阻止项羽入关。项羽听说刘邦先他一步得手,非常愤怒,于是挥师西向,直奔函谷关,驻军新丰鸿门,离霸上仅四十里。项羽军队号称四十万,而刘邦只有十万,力量悬殊。
  两军对峙之时,项羽的军师,被项羽尊称为〃亚父〃的范增向项羽谏
  言说:〃刘邦以前在山东时,一向是个贪财好色之人,如今进了关既不掠夺财物,也不沉溺于美女之中,看来其志不小,恐怕是要和大王您争夺天下,不如趁早灭了他。〃
  这时,刘邦手下的左司马曹无伤叛变,偷偷派人给项羽传来情报说:〃刘邦准备拜秦王子婴做相国,自己在关中称王,还要把秦朝皇宫里的金银美女、奇珍异宝都据为己有,慢慢享乐。〃听到这个消息,项羽恨不得立即将刘邦除之而后快,于是决定第二天一早就发兵攻打霸上。
  而刘邦手下的张良对项羽的叔父项伯有救命之恩,项伯怕天明打起仗来张良会受到伤害,于是连夜偷偷赶到刘邦军中,把这一情报密告张良,劝他赶快离开,以免受到殃及。张良却说:〃我这次就是专门侍奉刘邦进关,现在他处于危险之中,而我却这样不辞而别,我怎么能做这种懦夫和不义之举?!〃于是他急忙把这一情况告诉了刘邦。
  第10节:第一章 追根探底源远流长(9)
  刘邦惊慌失措,向张良讨教应急措施。张良说:〃大王的士兵能挡得住项羽的士兵吗?〃刘邦说:〃挡不住啊!该怎么办才好?!〃张良于是就把项伯引见给了刘邦。刘邦于是盛情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