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在还有周六的约会可以期待,伊琳开始重新收拾心情。
周六下午,伊琳准时到了约会地点。在星巴克她找了两圈,终于发现在角落里专心看报纸的林峰,于是买了杯摩卡,走到了林峰的跟前。“我是冰清,”林峰赶紧站了起来,连说不好意思,看报入了神,没有注意到她的到来。这是一个斯文的男生,长相很一般,看上去是个老实的知识分子的样子。看到伊琳已经买了咖啡,他连忙问需不需要一些小点心,伊琳摇摇头说,“不用,我们坐下来聊聊就行了。”
林峰开始介绍自己,看得出他是一个内向的人,不善言辞,对自己的介绍就像在公司里做简报,江西人,在美国读的硕士,现在在一家IT公司做首席代表,讲完了他依照惯例地问伊琳有什么问题,看得出来,他有点紧张。
伊琳笑了,“我没问题。”
“那讲讲你自己吧。”
“我?在机关上班,父母退休,家里的独生女。”伊琳觉得像是在报户口。
林峰想了想问,“你以前谈过恋爱吗?”
伊琳觉得这个问题很可笑,这个年纪说没谈过可能吗?
“谈过。”
“那为什么到现在还单身呢?”
这个问题还用问吗?要是碰到合适的,谁还会和他坐在一起聊天?
“因为没有碰到合适的。”伊琳心里有些不耐,反问道,“你呢?”
“我没谈过恋爱,工作了几年就出国了,在外边除了读书就是打工,没时间也没条件谈恋爱,回来后工作很忙,所以到现在一直单身。”
“真的?”伊琳没想到现在还有这样的人,她觉得不可思议。
这以后的谈话渐渐自然了许多,林峰说已经38岁的他不想再过漂泊的日子,在北京他想尽快买房娶妻生子,过上安稳的家庭生活。老家的父母盼望抱孙子也望眼欲穿了。他说这些的时候,伊琳想起了天明,和天明在一起,完全没有生活的压力,无论是买房还是生子,这些好像完全不用考虑。
两个人聊了近两个小时,出来的时候林峰问伊琳要电话号码,因为他已经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给了伊琳,所以伊琳也没有理由不给他。
打开车门,伊琳客气地问他要不要顺路载他一程,他说好吧,这样我们可以多聊一会儿,于是就坐进了副驾驶,车开起来的时候,林峰说他觉得买车太浪费了,平时打车就足够了。伊琳没说什么。放下他以后,觉得下午的时间很浪费。
她终于发现,文字绝对不能代表一个人。怪不得有些人专门在网上聊天,却从不在生活中见面,因为文字和现实很有可能体现的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
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好在还有明天呢。
第二天伊琳提早十分钟到了竹凡约好的餐厅,她找了一张很容易找的台子坐下来,拿出一本杂志来看,过了约定的时间大约十分钟,有个人站在了她身边:“冰清吗?”伊琳抬起头,果然是竹凡。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迟到了,路上堵车。”这是一个很好的理由,用在北京时时刻刻都合理。“没关系,我也刚到。”伊琳说。这个人看起来很精明,可是不知怎的让人觉出他的一点点圆滑。两个人边吃东西边聊天,竹凡对伊琳的工作似乎很有兴趣,没完没了地问这问那,之后说了一句,要是有机会和你们合作就好了。伊琳没出声,只当做没听见。吃过饭结账的时候,伊琳说我们AA吧,竹凡没有反对,于是两个人各自付了各自的饭钱。
出门的时候,伊琳没有像对林峰那样客气,说了再见就直接离开了。如果伊琳对林峰只是没有兴趣的话,对于竹凡她简直有些厌倦。她讨厌世俗的男人,她可以提议AA制,但是内心里却期待着对方可以绅士般的拿出钱包,她并不喜欢占便宜,她可以在下一次买单,但是如果第一次的约会就AA的话她会觉得对方是个吝啬且计较的人。当然这样也好,因为就不会有第二次了。
她想再也不会见到竹凡了。
四
新的约会留言不断,搞得伊琳没有心思上班。33岁生日那天她还为自己的孤单而难过,而现在她发现原来这个城市里寂寞的人很多,只要她愿意,时间很容易被填满。
周一她收到了三条留言。
第一条留言,“我们认识一下,可以吗?”打开会员资料,一个长相一般的离异男人,看到他的照片,伊琳一点感觉也没有,说不出好与不好,只是觉得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个人。她选择放弃。
第二条留言,“我28岁,很想找一个善解人意的姐姐做女朋友。”伊琳心里笑道,我还想找个哥哥来照顾我呢,于是删掉了留言。
第三条的中文有些不同,“我好久没有拍拖,也许我们可以一起。”伊琳打开他的会员档案,原来是个香港人,怪不得中文说得别扭。香港人?伊琳以前没有想过,她不想把自己的恋爱复杂化。她不相信在这个上千万人口的城市里找不到她的缘分。她回了留言,很客气地说了NO。
对于伊琳,第一周的新鲜劲似乎减弱了不少,她不再有看到第一条留言的那种兴奋,加上新收到的留言一点特色也没有,至少至少,在留言的文字里应该有些吸引力吧。以她三次的经验来说,如果连文字都枯燥无味,那真实的人就更难说了。
这一天没有收到让伊琳动心的留言,她期待新留言的出现。
坦白地讲,按照现在男人选择老婆的条件来看,伊琳其实是个很不错的女人,除了外貌、身材、工作这些条件以外,她还是个喜欢厨务的人,她的西餐做得非常好,在这方面她的领悟力很不一般,简直可以说是有做菜的天赋,在外边餐厅吃过的菜她大都能在家里如法炮制,而且味道还相当不错,朋友们常常对她的菜品赞不绝口。
不止这些,她还是一个很有品位的人。学了十年的钢琴,歌唱得也极好,喜欢收藏字画古董,对于收藏她很有自己的见解。她还喜欢中国古文化,平时也交往一些另类中人。之所以她一直单身,没有碰到合适的人是理由之一,而她的条件好又不肯将就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伊琳是个有主见的人,她要是下决心做事情,就会立刻开始行动。就像这次征婚,她不想像一般人那样,或是等人介绍,或是听天由命,她要靠自己,她知道网络里有些东西未必真实,但仍然决定一试,她相信有像她一样的人存在。为了避免今后的麻烦,她买了一个新的手机号码,专门为了约会使用,平常她用的号码是决不会轻易给人的。
这件事情她告诉了明欣,两个人是无话不谈的朋友。她觉得一个人考虑事情总会有局限,而明欣总是能够给她一些有效的建议。对于明欣来讲,伊琳做什么她都不觉得意外,因为她知道伊琳做事从来都是有理由的,她只是再三叮嘱伊琳一定要小心谨慎,等都等到了三十几岁,不要因为寂寞把自己草率地嫁出去,这个年龄没有时间后悔。明欣表面上是一个大大咧咧的人,可实际上她很注意细节,她提醒伊琳,无论在哪里和谁约会,最好事先有个记录,以备不时之需。这让伊琳很感激,
这是伊琳人生第一次征婚。她仿佛看到自己站在河边,卷起裤脚,一边试探水的温度,一边慢慢地把脚放进水里,一点一点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她不知道,前边是浅浅的溪水,还是湍急的险滩,但没有办法,这是她走向婚姻的必经之路。她只能祈祷,上帝保佑她一切顺利。
又有新的留言了,现在每天都有新的留言。伊琳告诉自己不要每隔一个小时就去网上查看留言,但她还是心神不宁。
生活已经由原先简单平静变得波澜起伏,这不容易,伊琳的心情自从初恋结束后就再没这么起伏过。一时间她仿佛回到了十年前。
很好的感觉,起码知道自己还没老。伊琳心里想。
坐在她对桌的同事叫做陈君,四十几岁了,至今单身,公司里常有一些已婚的男人跟她打情骂俏,偶尔传起的绯闻也常常有她的名字。
伊琳可不想像她一样,这也是她为什么想要尽快结束单身生活的原因之一。虽说社会对于单身的舆论压力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大了,可是在同事们闲聊的时候,每每谈到她单身的问题,伊琳还是能够看到别人眼中的问号,没人觉得单身是一个自愿的选择,她的朋友同情她,她的对立面觉得幸灾乐祸,而伊琳,决心让他们羡慕。
留言继续增多,有了三次约会的经验,伊琳已经不再轻易回复留言。她要仔细筛选。
有人只写一句话,“我们联系好吗?”这样的留言,让伊琳没有兴趣。更可笑的是,一个25岁的年轻人给她的留言,“我能做你的情人吗?”想什么呢,养个情人还不如养条狗呢!伊琳心想,看起来网上确实是鱼龙混杂,就像明欣所说一定要加倍小心才是。
终于有一条让她动了心。
“感谢父母给了我健康的身心,让我能够感受美好的爱与被爱。阳光灿烂的天底下,一定有不容错过的精彩,我没有理由不期待,不等待。也许我们的相遇,就是人生新一幕的开始。网络给了我们无限的空间去想象,让我们也许有机会在现实的时空相识相知,即使没有成为最亲密的那位,多一个红颜知己也未尝不可。凯文”
很有文采!伊琳是个喜欢附庸风雅的人,看看她喜欢的钢琴、字画和古董就知道。所以这样的文字当然能够打动她。
她回复留言:“很多也许,也许代表很多可能;很多可能,也许可以变成现实。我不介意多一个蓝颜知己,也期待人生新的一幕。”很明白的表达,对方一定知道伊琳已经被文字所打动。回复了留言以后,伊琳才想起去看看凯文的资料,一个大她10岁的离婚男人,照片看上去有些文弱,拿了把扇子,坐在竹林里,谈不上风度翩翩,但看上去是个有文化有修养的人。
留言当天就回复了。“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