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国位于欧洲的心脏地带,是欧洲活动的中心,法国是一个政局稳定,经济繁荣,面向未来的国家。
法国人民热爱体育,举国上下都在热切地期盼着奥运会的到来。
1、1政治体制
人权的乐土
‘法国是一个统一的,世俗的民主社会国家。所有公民,无论其种族或宗教信仰,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些原则明确地书写在法国宪法的第一条例,构成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政治体制的基础。这些原则是1789年的《人权宣言》的延伸,也是1946年《宪法》的序言的延伸。这部宪法界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并且阐述了国际合作的问题,支持按照正常程序批准或认可的国际条约和国际协议优先于法律。法国是欧洲联盟的成员之一,这一点也是具有宪法效力的。欧盟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这些国家自愿共同行使某些主权。”
如果说巴黎《申奥报告》一开始还有点“暧昧”的话(“自由,平等,友谊……。法国是一个政局稳定……”)那么在1。1里,就已经是公开针对中国北京了。“人权的乐土”这个标题,就是巴黎奥申委自己加上去的,国际奥委会并没有要求写这个内容。整个的这一段内容都是巴黎奥申委自己加上去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提醒国际奥委会和看《申奥报告》的人,不要忘了人权问题。
为击败北京,巴黎可谓煞费苦心。2000年上半年,巴黎奥申委和法国舆论界在兴奋剂问题上大作北京的文章。悉尼奥运会期间,法国媒体凡报道兴奋剂事件,必谈中国,有意制造舆论。但令他们大为失望的是,中国在悉尼奥运会上,不仅金牌拿了很多,运动员的表现也无可挑剔,没有发生一例兴奋剂问题。后来,法国人又开始打所谓“人权”牌,不过,就连法国媒体自己也承认,把政治扯进体育的做法,未免也太龌龊了。但现在,看到北京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又看到了中国《人民日报》文章的事,贝贝阿再也坐不住了,亲自操笔直接给北京奥申委主席刘淇写抗议信。这也看出巴黎奥申委志在必得和不惜一切手段达到目的的决心。也预示着下一步竞争将更加激烈、复杂。
巴黎加入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竞争,使北京又增加了一个强劲的对手。巴黎并不是头脑发热不顾实际,1998年世界杯足球赛的成功举办,不仅给法国带来了足球金杯和滚滚财源,而且激起了法兰西的民族热情,促使巴黎申办奥运,要继续大干一番。并且,巴黎本身确有不少优势:体育设施完善、交通便利、名胜古迹众多,又有组织大赛的经验,绝非等闲之辈。
2000年8月28日,国际奥委会对10个申请城市进行第一轮筛选时,在10项技术的评分中,巴黎有七项名列第一,居各城市之首。这更使北京感到了较大的压力。
但巴黎也并不是处处占优。一年多来,我们收集了大量资料,对几个对手城市做过许多分析。这次出来前,我们又用了几天的时间,全面、认真、系统地分析了巴黎、多伦多的特点,特别是他们的不利因素,比如巴黎的安全问题、民众支持率问题、兴奋剂问题、国内政治矛盾问题,等等。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将在巴黎进行一次实地考察。
火车上,我们四人还在继续讨论着。和我同行的是刘岩、杨采奕和张全力。张全力是外联部的,也是国家体育总局对外体育交流中心的处长。40多岁的他聪明而踏实,工作兢兢业业,从无怨言。他从事了多年的体育外事工作,有着丰富的经验,他是学法语专业出身的高材生,对法国体育情况很熟悉。所以,这次专门请他一起前往。
在我的手上,有一份今天得到的国际奥委会考察团将在巴黎考察的主要日程:
3月25日 星期天
17时30分 抵达巴黎罗瓦希戴高乐机场
3月26日 星期一
上午 听取巴黎奥申委的陈述报告
14时 视察巴黎地下交通指挥中心、未来的奥林匹克大道和国际新闻中心
17时30分 与摄影记者见面
18时 新闻发布会
3月27日 星期二
上午 听取巴黎奥申委陈述报告
14时 考察法兰西体育场,介绍奥运村规划设计
18时 体育场新闻发布会
3月28日 星期三
上午 听取巴黎奥申委陈述报告
14时15分 考察让步因体育场
15时 考察15区展览馆
18时30分 评估团与诺斯潘总理举行工作会议
会后 新闻发布会
3月29日 星期四
上午 听取巴黎奥申委陈述报告
14时30分 在大王宫观看击剑表演
17时15分 在爱丽舍宫与希拉克总统会谈
18时30分 评估团举行新闻发布会
3月30日 星期五
巴黎奥申委主席贝贝阿举行新闻发布会
火车在连接德法的铁道上快速奔驰着。伴随着窗外急闪而过的灯光和列车发出的轻轻的、有节奏的声音,我们四人一边研究考察团的日程,一边讨论着我们自己的日程。巴黎是考察团考察五个城市中的最后一个。我们看到的一个材料上写道:“巴黎一直外松内紧暗使劲,以恰逢市长选举为由,精心策划和有意要求最后一个接受评估团考察,目的在于静观别人而后动,占据天时、地利。这使巴黎又占到了一点小‘便宜’。”
一向聪明的法国人,不知这次会搞出什么花样来。
按照日程来看,26—29日的四个上午,评估团将分别听取《申奥报告》中18个主题的陈述报告,这是国际奥委会的“规定动作”。而每天下午的考察及晚上活动的安排,巴黎奥申委肯定是要精心设计的。
据说,巴黎奥申委组织了一个40多人的班子,经过了几个月的精心研究和策划,组织了450名各方面的专家准备在不同考察地点“随时回答考察团提出的问题”,其中包括在27个比赛场馆安排了60名获奥运会奖牌的著名运动员,还有大批青少年业余运动员欢迎考察团等,他们“已为国际奥委会考察团安排了丰富多彩的节目,将给考察团成员们一个又一个惊喜”。
另外,评估团抵达巴黎的时间,正好是巴黎新当选市长正式就职之时,这绝不会是一个偶然的巧合。因为法国人很明白,与一个即将卸任的市长相比,新市长的承诺会更具说服力,更能让人信服。
巴黎即将卸任的市长让·蒂贝里,几天前在法国电视台说:“我对巴黎获胜充满信心,因为北京的申办涉及了一个政治问题。”
巴黎新当选的市长是社会党人德拉诺埃。他是在3月18日举行的市长选举中,在第二轮投票中获胜的。
我手里的一张3月22日的《欧洲时报》报道:“将于25日就任的巴黎新市长贝·德拉诺埃今天在巴黎举行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为争取巴黎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是他就职后的首要任务。他将为争取巴黎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一切机会,而做出自己的努力。他于25日参加市长就职仪式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前往戴高乐机场,迎接前来考察的国际奥委会考察团。德拉诺埃说,在他18日得知当选为巴黎市长后,就全力投入到熟悉巴黎申奥文件的工作中了。他还说,其实,在他还是巴黎议会中的反对派领导人的时候,就是坚决支持巴黎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并为此已经花了很多时间为巴黎申奥做过大量的工作。现在他要为巴黎申奥的成功进一步做出努力。德拉诺埃说,26日上午,他将向考察团做陈述报告,‘经受一次重大的口试,这是困难的,但是这是一次竞争,我将全力以赴,力争成功。’”
报道还说,巴黎新任市长德拉诺埃,巴黎奥申委主席贝贝阿,法国国家奥委会主席赛朗杜尔,法国国际奥委会成员达内、赫尔卓格和巴黎奥申委总裁圣·皮勒让等人员将在25日到机场迎接国际奥委会考察团。
据说,巴黎这次接待国际奥委会考察团的预算为300万法郎。
大家分析着、议论着,丝毫看不出倦意。但我知道,自从19日离开北京后,大家一直没有休息好。我们先到了柏林,又去了汉堡。在我国驻德国大使馆和驻汉堡总领事馆的积极支持下,我们连续开了几个座谈会,与几十位海外华人代表、在德工作的企业代表和我国国内一些媒体驻欧洲的记者们见了面。连日来,大家已经很疲劳了。
我看了一下手表,已经是下半夜两点多了,就说:“大家抓紧时间休息,还能睡几个小时。不管巴黎有什么新花样,我们以不变应万变,好好利用这几天的机会,充分了解巴黎的实情。”
躺在床上,熄了灯,可我一点睡意也没有。
早就听说,在欧洲乘火车旅行是很浪漫的,并且既经济实惠,又方便。“经济实惠”和“方便”我们都体会到了,上火车时在车站里,走的路不算很远,而且站台和车门地面一样高,拉着箱子就可以进入车厢。不像我们国内,很多火车站上下火车是件很辛苦的事。可是“浪漫”似乎还没体会到。
但躺在床上仔细想一想,还是挺浪漫的我们四人可以算得上是特殊旅客了。今天的中国已不是20年前了,我们正在参与一场当今的“世界大战”,并且已成为这场大战的主角之一。我们在这个时候来访问另一个主角,也可谓是21世纪之初的一大浪漫事件吧。
撩开窗帘,看着窗外欧洲大地的夜景……
远处那些点点灯光,还有天上那一闪一闪的、和中国一样的星星,我想到了北京,想到了祖国和亲人。脑海里全是以往那些难忘的经历和自从申办奥运会以来的一幕一幕。
听着上铺传来的翻身声,我想,他们脑海里也不会平静,肯定也想到了祖国和亲人,或者在思考今后的工作。也许和我一样,在回忆过去申奥工作中那些难忘的、刻骨铭心的往事……
这是我最难忘的一个旅途之夜。我失眠了,而且从此留下了一个毛病不愿意坐火车。因为只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