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劝发菩提心文讲记-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性处,这是最妙最上的忏悔处,是高出一切的忏悔处。忏悔业障的行人,假定
真了解这意思,先当求觅法性道理为忏悔处。觅得此处又当怎样?普贤观说:
“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我心自空,罪福无主,是名大忏悔,
是名庄严忏悔,是名无相忏悔”。依法性处行实相忏,则你所观的罪恶,就不复
成为罪恶,罪恶当下就是实相,而所观的福德,亦不复成为福德,福德当下就是
实相。观诸罪福纯是实相,离实相外更无罪福,是名真实忏悔。通常说的“罪从
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亦是这一
忏悔精神的表现。

    “经言:犯一吉罗,如四天王寿五百岁堕泥犁中”。讲到罪恶,不用说,是
有轻重之分的:最重的罪是四波罗夷罪,最轻的罪是突吉罗罪,亦即文中说的吉
罗。突吉罗是印度话,中国译为恶作恶说。恶作,是指身所犯的罪,恶说,是指
口所犯的罪,不论身犯口犯,只要是属吉罗之罪,都是极轻微的。以比丘言:当
披衣时,应小心的披上身去,如将衣缠在颈项上,或将衣覆在头面上,是即犯突
吉罗罪。又如行路不留意自己的威仪而显得轻浮时,是亦犯突吉罗罪。虽说行路
不致影响他人,但以比丘身份来说,是不能不顾及的。还有比丘坐的姿态不端庄,
同样是犯突吉罗罪。以上所说的,都属于身犯。至于口犯,例如比丘言谈,不可
轻浮戏笑,当进食时,不可含食而言,或以不如法的言语与人谈笑等,都犯突吉
罗罪。

    犯了突吉罗罪,是容易忏悔的,只要在犯后不久,立刻向人发露,表示忏悔
一下,其罪就可消除;如果犯了而不忏悔,即以所犯吉罗小罪,将于死后堕泥犁
地狱中。一旦堕入泥犁,时间是漫长的,不是短时期,出离得了的。前曾讲过,
四天王天的天人寿命,与人间的人寿相比较,真是难以计算。四天王天的一昼夜,
等于人间的五十年。照三十日为一月计算,四天王天的一月,等于人间一千五百
年。复以十二月为一年计算,四天王天的一年,等于人间一万八千年。四天王天
的寿命是五百岁,如是这样加上去,五百年即等于人间九百万年。诸位请想一想:
犯一突吉罗罪,要受这么长久的苦果,可不可怕?

    突吉罗罪是属轻罪,亦是平时容易忽略的,犯一“吉罗小罪,尚获”如此苦
“报”,“何况”是犯“重罪”?“其”所得的苦“报”,自是更加“难言”。

    讲到这里,有一问题,不妨提出讨论一下:犯了吉罗小罪可以忏悔,犯了波
罗重罪,是否亦可忏悔?关于这一问题,部派说法不同:有的部派认为犯了重罪
不可忏悔,因为犯了重罪已失戒体,失去戒体的比丘,已失比丘的资格。有的部
派认为虽犯重罪,亦可依法忏悔清净,而成为一如法比丘。这两种说法,在经中
亦可找到根据:有的经中说是不通忏悔的,有的经中说是可以忏悔的。前者是一
般所了解的,后者或不以为然。现在据经说明如下:一次,佛告舍利弗说:过去
有一比丘,名叫欣庆,曾犯四根本戒,后来到僧团中,向众发露忏悔,经过九十
九夜的不休不眠,至诚恳切的求哀忏悔,于是“戒根还生,如初受戒”时一样。
由此可以证明,犯了四根本戒,仍然是可忏除的,不过要至诚真切的发露忏悔,
才得忏悔清净,不是马马虎虎可以还生戒根的。

    另有一部经的说法,与上所说稍有出入。佛对比丘说:犯了四根本戒,固然
可以忏悔,但要在犯罪后,立刻发露忏悔,不可稍作覆藏,如覆藏所犯的罪行,
不但不可以忏除,而且还要加上一层覆藏罪。

    据上所说,可知任何罪行都可忏悔,问题只在罪的轻重以及所运用的不同忏
悔方法。忏悔的方式固须如法,而求忏悔的心,更须至诚恳切,如此,没有不忏
悔清净的。


      【今我等日用之中,一举一动,恒违戒律;一餐一水,频犯尸罗。】

    “如今我等”四众佛子,在“日”常杂“用”生活“之中”,不论“一举一
动”,总是“恒”常的“违”背如来所制的“戒律”。诸位不要以为这个说得太
过,事实的确是这样的,因为戒很微细,稍为一不留心,就与戒律相违。如有名
的紫柏大师,胁不着席者四十余年,仍然认为自己对微细戒,未能持得如法清净,
不敢为人授沙弥比丘戒,到了真的必不得已的时候,亦不过为人传授五戒而已。
又如藕益大师,虽已受了比丘戒,后来自觉自己不够资格做一如法比丘,而自动
的退居为三归人,后来精进勇猛的修占察忏,祈得菩萨阄,始自署为菩萨沙弥。
比丘戒是极微细的,在日常生活中,如不严加注意,是难以守持清净的。太虚大
师曾自谦的说:“比丘不是佛未成”;弘一律师也自谦的说:“就我自己而论,
对于菩萨戒是有名无实,沙弥戒及比丘戒决定未得;即以五戒而言,亦不敢说完
全,止可谓为出家多分优婆塞而已!这是实话。”可见如想当一如法比丘,是比
当一菩萨还要难的!

    不唯一举一动,恒违如来戒律;就是“一餐一水”亦“频”毁“犯尸罗”。
尸罗是印度话,中国译为清凉,亦即戒的别名。大乘义章说:“言尸罗者,此名
清凉,亦名为戒。三业之非,焚烧行人,事业如热,戒能防息,故名清凉。清凉
之名,正翻彼也。以能防禁,故名为戒”。大智度论解释尸罗说:“尸罗,秦言
性善。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是名尸罗。或受戒行善,或不受戒行善,皆名尸罗”。
这样说来,尸罗是通于一切善行的。为人能够离诸罪恶行诸善法,自然觉得心安
理得,俯仰无愧于人,当然心无热恼,而感清凉自在;远离秽恶,所以又名性善。

    在日常餐饭茶水中,为什么会常犯尸罗?这因在茶饭中,不能避免伤害很多
的微细生物。所谓:“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亦可作为于茶饭中易犯尸罗
的佐证。印顺导师曾说:“受戒容易守戒难”。受戒是何等的容易?只要在传戒
的众师前,一切应行的仪式照作一番,就算受了戒了。可是戒虽受了,要想守持
清净,却是相当困难。所以佛说:在这南阎浮提,如有五个如法清净比丘,正法
就可住世。在末法的今日,不说要找五个如法清净比丘是不可能,即使想找个把
青年发心出家都不容易。本来,在世俗上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佛法
上说:“人未证果,孰能不犯戒禁”?问题在于能不能改过和忏悔。“过而能改,
善莫大焉”,“犯罪当忏悔,忏悔则清净”。站在佛法的立场说:能不犯戒,当
然是最好的,一旦犯戒,就应生惭愧心,认为这是自己的业障,时刻要求忏悔清
净。如果犯了戒,还自以为是,那就罪不容诛了!


      【一日所犯,亦应无量,何况终身历劫!所起之罪,更不可言矣。】

    吾人的身心行为活动,从朝至暮的“一日”之中,“所犯”的各种不同罪恶,
已是“无量”无边的那么多,“何况”是“终身”所造的罪?更何况是“历劫”
所造的罪?总说一句,在生生世世中“所起之罪”,是不可说不可说的那么多,
所以说:“更不可言矣”。众生所造的罪,是没有体积的,假使有体积的,诚如
佛在普贤行愿品中说,尽虚空遍法界,亦容不了所造的罪,试想罪有多少?


      【且以五戒言之,十人九犯,少露多藏。五戒名为优婆塞戒,尚不
        具足,何况沙弥、比丘、菩萨等戒,又不必言矣。】

    佛为七众弟子制有各别不同的戒,现在“且以五戒言之”:所谓五戒,是指
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为在家佛子所受持的戒。受五戒的人,
尽管是为数不少,但“十”个受五戒的“人”,恐怕就有“九”个会毁“犯”的。
能守持清净的,真是少之又少,且对所犯的戒,“少”有发“露”出来,“多数
是覆“藏”起来。“五戒名为优婆塞近事男戒”,尚且“不”能圆满的“具足”
守持,“何况”比五戒更难守持的“沙弥、比丘、菩萨等戒”?自“又不必言矣”!
沙弥有十戒,比丘有二百五十戒,菩萨有三聚净戒,或如梵网经中所说十重四十
八轻戒,或如优婆塞戒经中所说六重二十八轻戒等。以上所说的种种戒,都是难
以守得如法清净的。尤其是菩萨戒,与比丘戒比较,大体上说,菩萨戒似不拘小
节,而实际上,比比丘戒更难守持,为的是比丘戒要通过身语才算犯戒,而菩萨
戒是论心的,只要心里动了一个不正当的念头,就算是犯戒了。以日常极平凡的
事说:一个受了菩萨戒的人,绝对不可说四众过,但放眼看去,今日受菩萨戒的
人很多,能守持这条戒的人又有几个?持戒的困难,于此可见,不过诸位不要因
持戒困难以致不敢受戒,须知受戒有受戒的功德,受而能持,其功德则更是无量。


      【问其名,则曰我比丘也;问其实,则尚不足为优婆塞也,岂不可
        愧哉!】

    这几句,又是针对出家比丘说的。“问其名”称,“则”必答“曰我”是比
丘;“问其实”际,“则尚不足为”在家修学佛法的“优婆塞”。如是有名无实,
名实不相符合,难道不感到羞愧吗?所以说:“岂不可愧哉”!这种现象,在佛
教中,一直是存在着,不过如今尤烈而已。佛教到了今天,可说衰败已极!推究
根本原因,实由于僧品的日趋低落,而僧品的所以日趋低落,实源于戒学的废弛。
长期这样下去,佛教前途,实在不堪设想!


      【当知佛戒不受则已,受则不可毁犯;不犯则已,犯则终必堕落。】

    璎珞本业经说:“一切众生,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