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论述唯识学三能变思想-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同缘意识

五俱意识… 明了意识

                                不同缘意识

第六意识               

             五后意识

不俱意识                 定中意识 

                         独头意识    独散意识

                                     梦中意识

 

据《宗镜录》卷五十所说,第六意识有六识、意识、攀缘识、巡旧识、波浪识、分别事识、人我识、四住识、烦恼障识、分段死识十种不同的名称:

 

一、六识;谓从根得名;二、意识;谓能筹量是非;三、攀缘识;

谓能应涉尘境;四、巡旧识;谓遍缘五尘;五、波浪识;谓念念流散;

六、分别事识;谓能辨前境;七、人我识;谓所在坏地;八、四住识;

谓爱业牵生;九、烦恼障识;谓令正解不生;十、分段死识;谓感报

终尽心境别。'148'

 

3、了别境能变的自性行相和三性分别
前六识以什么为它的自性行相呢?前六识都是以了别境界为它的自性,以了别境界为它的行相。在谈到前六识的自性行相和三性时,在《唯识三十论颂》卷一说:

 

了境为性相,善、不善俱非。'149'

 

颂文中的“了境为”三字应重读,即了境为性,了境为相。性者体性,指识体的自证分;相者行相,即是作用,指能缘的见分。本来了别外境只是前六识的行相,以其体性微细难知,故以用显体,故双云了境为相,了境为性。

这六个识,通于善、恶、无记三性。此六识生起,与十一个善心所相应者,就是善;与二十六个烦恼心所相应者,就是恶;与善或烦恼心所均不相应者,就是无记。本来前五识只是感觉器官,没有善恶的分别,但以第六识的五俱意识与之俱起,五俱意识随着前五识缘境而了解分别,这时前五识随着第六识的引导,亦就通于三性了。

4、了别境能变相应的心所和受俱分别
在诸心所当中,与前六识相应的心所有多少呢?在谈到前六识的相应的心所和前六识的苦、乐、舍三受的受俱分别时《唯识三十论颂》卷一说:

 

此心所遍行、别境、善、烦恼,随烦恼不定。皆三受。'150'

 

前六识与五个遍行心所、五个别境心所、十一个善心所、六个根本烦恼心所、四个不定心所,共三十一个心所相应,现分别叙述如下:

(1)、遍行心所

遍行心所,在上述“异熟能变”相应的心所里面已经说明,在此略过。

(2)、 别境(Viniyata)心所

别境心所,六位心所的第二位,所谓别境,以此五心所所缘之境,各别不同,非如遍行同缘一境。欲所缘者为所乐境,胜解所缘者为决定境,念所缘者为曾所习境,定所缘者为所观境,慧则于四境拣择为性。此五种心所,乃必作之心,善恶皆然。此五心所,具一切性(善恶无记)、一切地(三界九地),而不缘一切境,亦非相续。非心有即有,故无一切时; 非与一切心相应,故无一切俱。别境是不遍心王八识,各别缘境所引起的心理活动。《大乘百法明门论解》卷一说:

 

言别境者,别别缘境而得生故。所缘之境则有四:乃所乐之境,

决定境,曾习境,所观境,各缘不同,故云别境。'151'

 

这个别境心所总共有五个,下面分别说明:

a、欲(Chandas和Rajas),欲是希望,即欲望追求。就是对可爱的事物怀有希望之心,产生努力追求的举动。《大乘广五蕴论》卷一称:

 

云何欲?谓于可爱乐事,希望为性。爱乐事者,所谓可爱见闻等

事,是愿乐希求之义,能与精进所依为业。'152'

 

又《成唯识论》卷五说: 

 

云何为欲?于所缘境,希望为性,勤依为业。'153'

 

欲的自性就是希望,对于所爱境希望必合,于所恶境希望必离;勤依为业是说,因为希望,方勤劬精进,故欲为勤之所依,能为勤所依,即是其业用。唯所谓精进,系指对善欲而言,若不善欲,就不是精进了。

b、胜解(Adhimoksa);胜者殊胜,解者见解,即是殊胜的见解。胜解是对所接触的外境起决定性的理解。《大乘广五蕴论》卷一称:

 

云何胜解?谓于决定境,如所了知,印可为性。决定境者,谓五

蕴等,如世亲说,色如聚沫,受如水泡,想如阳炎,行如芭蕉,识如

幻境,如是决定,或如诸法所住自相,谓即如是而生决定。言决定者,

即印持义,余无引转为业,此增胜故,余所不能引。'154'

 

又《成唯识论》卷五说:

 

云何胜解?于决定境,印持为性,不可引转为业。'155'

 

 所谓决定境,即于所缘实境、或义理境,无所犹豫。如缘青色,计此为青,不疑为红为蓝; 如受某种学说影响,对其义理承受无疑,均名决定境。心识于缘虑决定境时,有审决印持的作用,此即胜解的自性。既经审决印可,即不可引转,即其业用。于犹豫境,则不起胜解。胜解,就是对所接触的事物作出判断,就象世亲所说的“五蕴皆空”一样,毫不犹豫。

c、念(Smrit),念是记忆,于所经历过的事物铭记不忘,就称为念。《大乘广五蕴论》卷一称:

 

云何念?谓于惯习事,心不忘失,铭记为性。惯习事者,谓曾所

习行,与不散乱所依为业。'156'

 

又《成唯识论》卷五说: 

 

云何念?于曾习境,令心明记,不忘为性,定依为业。'157'

 

凡是感官接触过的境界,或思维过的义理,都是曾习境,于曾习境的记忆作用,就是念的自性; 定依为业者,由忆念曾习正理,念兹在兹,而生正定,即是其业用。但于未曾经历的境是,则不起忆念。

d、定(Samadhi),译为“正定”,心专注一境而不散乱谓之“定”。《大乘广五蕴论》卷一称:

 

云何三摩地(定)?谓于所观事,心一境性,所观事者,谓五蕴

等,及无常苦空无我等。心一境者,是专注义,与智所依为业。由心

定故,如实了知。'158'

 

又《成唯识论》卷五说:

 

云何定?于所观境,令心专注,不散为性,智依为业。'159'

 

令心专注是心力恒时凝聚,不随所缘流散,故心力专注是其自性,由心定之故,明智即生,此即其业用。散乱之心,不能生定,亦无所依之智。佛教认为,修习禅定可以获得智慧。

e、慧(Mati),慧即智能,是明白拣择,即断除疑惑,取得决定性认识的智能。《大乘广五蕴论》卷一称:

 

云何慧?谓即于彼法为性,或如理所引,或不如理所引,或俱非所引。即于彼者,谓所观事,择法者,谓于诸法自相,共相,由慧简择,得决定故。如理所引者,谓佛弟子。不如理所引者,谓诸外道。俱非所引者,谓余众生。断疑为业,慧能简择。于诸法中,得决定故。'160'

 

又《成唯识论》卷五说:

 

云何慧?于所观境,简择为性,断疑为业。'161'

 

简择是比量智,于一切所知境界,简择其得失,而推度决定,故简择即慧之自性,由拣择而除掉疑惑,即是慧的业用。在愚昧心中,疑惑心中,则不能起慧。再者,邪见之流,以其痴增上故,不能简择,亦不起慧。

 (3)、善(Kusala)心所

善心所,六位心所的第三位。何谓善,随顺法理,于此世他世顺益于自他者,谓之善; 反之,于此世他世损害于自他者,名不善。故以上十一种善心所,赅括世出世间一切善法,其自体远离一切秽恶,而聚集一切功德。“善”与“恶”相对,一切符合佛教义理的思想和行为都被佛教称之为“善”。“善”心所共有十一种:

a、信(Sraddha),信是对佛教义理坚定的信仰。《大乘广五蕴论》称:

 

云何信?谓业,果,诸谛,宝等,深正符顺,心静为性。于业者,谓福,非福,不动业。于果者,谓须陀恒,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果。于谛者,谓苦,集,灭,道谛。于宝者,谓佛,法,僧宝。于如是业果等,极其符顺,亦名清净,及希求义,舆欲所依为业。'162'

 

须陀恒,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都是小乘佛教修行的果位。须陀恒,意译“预流”,意为刚刚参预圣流的无漏道;斯陀含意译“一来”意思是在欲界人间再往来一次;阿那含意译“不还”意谓不再还生欲界人间;阿罗汉意译“应供”,意为应受天神和人的供养。《成唯识论》卷五说:

 

云何为信,于实德能深忍乐欲,心净为性,对治不信乐善为业。'163'

 

 信有三种,一者于诸法实事实理深信不疑; 二者于三宝净德深为信乐; 三者于一切善法深信有力,能得成就。

b、惭(Hri),惭者羞恶之心,是自我人格的尊重,做了坏事内心感到羞耻,曰惭。对作过的“错事”感到羞耻,决心不再重犯。《大乘广五蕴论》卷一称:

 

云何惭?谓自增上,及法增上,于所作罪,羞耻为胜。罪谓过失,

智者所厌患故。羞耻者,谓不作重罪。防臭恶行所依为业。'164'

 

由于本身所具有的自我尊重的促进力量,由于学习佛法所产生的促进力量,对于自己所犯的过失感到羞耻,本身自我尊重的促进之力,决心不再重犯。“惭”可以防止,熄灭恶行。《成唯识论》卷六说:

 

云何为惭?依自法力,崇重贤善为性,对治无惭,止息恶行为业。'165'

 

c、愧(Apatrapa),愧者廉耻之心,尊重世间舆论,耻于自己过失。即做了坏事无颜见人曰愧。由于违犯过失在别人面前感到羞愧,惧怕惩罚,决心不再重犯。《大乘广五蕴论》卷一称:

 

云何愧?于所作罪,羞耻为性。他增上者,谓怖谓责罚,及议论

等,所有罪失,羞耻于他。业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