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唯识学上的转依义-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唯识学上的转依义

戒 斌
 

  唯识学以严密的逻辑思维,用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引导人们依法修持,获得最高无漏果,离苦得乐,趣向自由解脱的境界。而这一过程,关键在于转依。如《成唯识论》说:  “由转烦恼,得大涅槃,转所知障,证无上觉,成立唯识,意为有情,证得如斯二转依果。”这里显示了唯识教施设目的所在。唯识的理论既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理,必须要我们悟证。如果说了却不付诸实践求证,又有什么用处?况且唯识的行证方法,大都是觉者经验之谈,只要依照方法去修学,一定能证得圆满菩提,所以转依在唯识学上是何等重要啊!
  转依,既是入唯识性的方法,亦是修观的过程。《摄大乘论》云:  “为转所依,为欲证得一切佛法,为欲证得一切智慧,入唯识性。”须知宇宙的现象界,天:堂地狱,皆离不开第八阿赖耶识,乃至出世间无漏果报,也舍识上之杂染转智而生。转舍阿赖耶识中烦恼所知二障,显现涅粱菩提,这一舍一得,就是转依的妙用。佛陀降生入世施设言教,无非就是为修证服务。为不负世尊入世的本怀,有必要对转依定义,方法、步骤和结果等加以论述。
  一、转依定义转依,是学佛到成佛的整个过程及方法,是否正确认识,必须关系到众生的生死与涅槃,流转和还灭,烦恼及菩提。可是涅槃,菩提,解脱、还灭,证果,无非以转依一词所涵摄的意义较为圆满。
  转依,依字面释,转即转变。窥基云;  “转,谓转舍、转得。”任何事物在转变过程中,都有两种对立体在不明显地发生着对抗排斥,当一方被遣除,则另一方就成立。从字面上讲,即转舍遍计,转得圆成。在思量能变识中,释‘转”有二义:  (1)流转义;第七识本身相续不断的流转,  (2)随转义c第七识跟着第八识转现。第七识在未转依前,唯取第八赖耶识能缘见分为我,因而舍去自我,得以悟契真理,即是转义。但转依一词,主要是谈转的对象,所以这里有必要对‘依’加以解释。依,凭字面解,是所依,凭仗义。《成唯识论》云:  “依谓一切有生灭法,仗因托缘而得生住,诸所依托,皆说为依。”依,便是指依他起,即遍计,圆成所依的依他。以依他为所依,便有转舍遍计,转得圆成的意思,是从依托不离义来说、依他起具有遍计圆成的两面。凡位以遍计占优势,圣位以圆成显露,能做转舍转得的所依止才立为名。按字义说,宇宙万法都不离识,一切染法以八识为本,即赖耶做依止,因此所依赖耶是因,万法为果,如无赖耶,一切法则无以生起。无著菩萨说:“因相者,谓即如是一切种子阿赖耶识,于一切时与彼杂染品类诸法,现前为因。”无性论师说:  “所依即阿赖耶识,是彼因故,能引彼故。”可见依也就是因。所依有三:①种子依(因缘依),②增上依(俱有依),⑧等无间缘依(开导依),在《成唯识论》上有详释。   
  再从转变后的所依还有二种;①持种依;第八阿赖耶能含藏有漏无漏种子,这二种子,平等恒有。凡位唯是强烈有漏种的熏习,有漏现行,全无无漏。当圣道生起,灭除染种便熏起无漏种,是名持种依。②迷悟依。因众生烦恼,隐覆真如,不达真理,而流转生死,为迷依,由圣道力遣惑显真,证无漏法,不为二障生死所盖覆,为悟依,以真如的未得和已得,说迷和悟。迷、悟以真如作所依而转,真如就是衡量迷悟约标准。
  转依就是转舍或转得的所依,转是一件事,依是一种法。二事相合便有转依的定义。二事究竟是什么?染净一切法的所依即指赖耶一法,要转变此法,应将阿赖耶识舍弃,换上一个新的所依,也就是说转舍藏识中染污有漏与烦恼所知相结合的法,唯以清净无漏的种子为依。一个人改恶从善时,也就转舍原有的不净依,换来善的清净依。便于趣向解脱。把握人生根本的价值。
  二、转依的种类
  大小乘所修证的果位不同,分别以阿罗汉果,和无上佛果。同样,转依位别,亦有广狭之分。以狭义说:真正的转依,只有到佛立才得以圆满。从广义议:“菩萨由资粮位乃至十地,与小乘圣者相雷同,各得一种转依。”因此,在唯识论典中说到转依时,列有六种,如《摄论讲记》说:  “究竟的转依,虽是无住涅槃,但从转舍转得的少分全分等建立六种。”前四种是大乘转依的层层深入,后二转依位,便显示了大小二乘的差别。此六转依位,现依次以二说相较,以显其种类差别:
  A、损力益能转;
  在唯识论上,此约资粮加行初二位而说,当菩萨进入资粮位,由于过去生中所熏多闻,即对佛法产生胜解,依此力阻挡恶业袭入,种诸净善,染污有漏法随即消灭,清净种子便得生起,当进入加行位,由在资粮位上多闻熏习,从而生起惭愧力量,对已所造染业及无诸佛妙德而羞耻。于:是能鼓起力量精进不懈,损减本识所藏的染种势力,增益本识内新增加的净种功能,但未能断除二障种子,要证得真正转依,才能伏种子现行。
  B、通达转
  《唯识论》,从第三通达位说,亦称见道位。此位能证得一分转依,由经过加行位的世第一法,从而悟入见道,通达法性理,断灭烦恼所知的粗重二障,见二空真理。因所断只是分别障,俱生障犹存,惟转依一分,因而尚未圆满。
  《摄论》以初见道一直到六地,此间皆可统称通达转。  《论》云:  “谓诸菩萨,巳入大地于真实非真实,显现不显现,现前住故,乃至十地。”此说,和唯识论的初地是通达,二地以上是修习有异。
  C、修习转
  《唯识论》此约第四修习位,说此位的菩萨,从初见道直到十地,即金刚道未入以前?在修证的过程中,以十波罗密行渐次在十地的每地中断一种障,证一真如,即断除初地见道所余的俱生烦恼,所知的二障粗重,渐次证得诸余真实的转依,此断舍断得便名修习转。
  《摄论》,修习转在后四地,以六地到十地,虽所修的无相,长期真实现前,并能勤策修习,为期待断未净尽的所知障,令非真实相不再现。《论》云:  “谓犹有障,一切相不显,真实现故。”这与唯识——每地属修习转有别。
  D、果圆满转(此转在《摄论》上见解同唯识论)
  《唯识论》,此约究竟佛果位说,这是经三大阿僧祗劫修习无量无边难行苦行诸波罗密多行,直到金刚喻定现前时,便永断无始以来的一切粗重障,顿得究竟佛果最极圆满的转依。于是三德具足(断、智、恩),功果圆满。
  E、下劣转(此转在《摄论》意同《唯识论》)
  此约声闻、缘觉二乘位的转依说。它是为针对下面的广大转,显示大小乘差别转而设立。由二乘的转依比及佛果,远远无法及得上,理由是二乘所证的转依有五短处;①唯自利;②欣乐厌苦,③唯达生空,④唯断恼烦障,⑤唯证真择灭,⑥无一切智无胜堪能。如此下劣绝非大乘转依。
  F、广大转
  《唯识论》:约诸大菩萨的大乘位转依说,此转为针对前下劣转特立,以显示大乘殊胜,此转亦是果圆满转,但果圆满转专为菩萨说,此转表现大乘有六胜·于小乘①唯利他,②不住涅槃,③双达二空,④双断二障,⑤证得无二转依,⑥具…‘切智有胜堪能。
  广大转指的是菩萨,并不是佛果。如《摄论》云;  “六广大转,谓诸菩萨,兼通达法空无我性,即于生死见为寂静、虽断杂染,而不舍故。”此说与《唯识论》有异。三、转依的方法与实践
  上述内容对转依义及种类,有了初步认识,至于如何步入转舍的所依,通过什么方法进行实践: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不能不详加以说明,转依即转染种得净种时历程,种,便是所依。《成唯识论》云:“种待众缘,谓此要待自众缘合,功能殊,胜,方成种子。”种子要等待缘才能现行。缘有四种,谓因缘,所缘缘,等无间缘,增上缘。因缘指的是种子(在狭义上对果而立),其余三缘是助种成现的条件。由此四缘,种生现决定无碍,而今有漏种的所缘境是有漏的,以赖耶为所依的一切法也是有漏,理所当然的,现行种也该为有漏的,但如果想把有漏现行种熏成无,漏种,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无漏种早巳寄存在阿赖耶识中尚未开发。众生要获得转依,就需要开发,至于如何挖掘有待于转依的方法与实践。
  本有的无漏种子,因为有漏现行的染法和有漏的所缘境,以及有漏种的遮蔽而隐覆,如金矿中的矿石夹杂的矿垢,杂质令金子无法显现,须有强烈的外缘加以引发。吾人本有的无漏种也是如此。以缺乏外缘,所以不能显现。
  因而转依的最好方法,便是培养无漏种的外缘,外缘必须具备强盛的能力,从中引发出赖耶中的无漏种。外缘得从增上缘上培养,只有此缘成熟了,其余都将易如反掌。
  应从两个方面来培植增上缘,即(1)·熏种:即熏习培养本有无漏种增长,(2)·断障:即断灭烦恼、所知二障,意谓无漏种的增盛一分,烦恼所知势力便减弱一分,·如何去熏习无漏种呢?
  (一)从广义来说,  《摄论》云;“佛世尊所证境界,永断烦恼,所知障故,以最清净法界所流经等教法,名最清净法界等流。”在熏无漏种的过程中,必定有能所互为相熏,即是有影响的一种势力去熏陶另一种正待接收的事物,现无漏种正等着开发,只有用最平等清净法界中流出的教法作为能熏,去熏发它,所谓依教奉行、如理作意,从而认识宇宙诸法实相,用四寻思至四实智证知、能所双亡,当下泯灭诸分别,实证诸法实体。蛔图:
  这时净种渐增,即趣还灭,由净种增长的缘故,染种减灭,染净对峙,便不能长久共存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