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格言宝藏论释+索达吉堪布-第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涫滴掖有【陀猩洗笱У男脑福上Ъ依锴睿荒罟柑焓椋约旱拿侄疾换嵝矗胂胝婵闪:罄醋鲂”旧馑阕诵┣鹑巳拔野旃荆叶疾桓遥晃幕置恢腔劬团律系笔芷Γ」媚铮以贑城有笔生意,你能否花点时间帮我签订一个合同,你的费用我全包了。你若有意经商,我愿与你合伙,我出钱,你出智慧,我俩一定能成功。”大学生一听,暗自庆幸:我的命真好。她也不加思索便欣然应诺。列车行驶一半的路程于C城换车头,她俩下车了,妇女打了个电话,然后对姑娘说:“一路辛劳,先去我姨妈家休息。”乘坐公共汽车她们到达城郊一座村庄,跨入高墙内院,主人热情地将她们迎进屋。一个中年男子交给妇女一包东西,互相交谈了几句之后,妇女对姑娘说:“别客气,就象在你自己家一样。表哥说我姨妈身患恶疾,卧床不起,我先带孩子去看她,你在这休息,我一会儿就回来。”可这一等就是几年,原来妇女是个人贩子,已将姑娘卖给人家当老婆了。后来大学生逃了出去,向人们讲述了自己的悲惨遭遇。
  如果最初没作观察,在上当受骗、蒙受损失的时候,若还自称:“我是诚实的人,我嫉恶如仇,不懂也不愿搞骗人的把戏……”这样于己于他,于解决处理事情又有什么作用呢?事前谨慎远比事败后作无力的辩驳强多了。
  昔日褒文中宣说:狡者之前需狡诈,
  直者之前需真诚,动者之前需坚固。
  古人在褒文中是这样宣说的:对待狡诈的人要狡猾;对正直的人需要真诚;在动摇的人面前需要坚定稳固。
  “褒文”相当于现今的奖状。以前藏王松赞干布为手下得力的大臣写了六种褒文,其中几条如下:
  狡者之前需狡诈:狡者心术不正,贪图私利,常以骗人为乐,以欺蒙拐骗为业。在这样的人面前,自己不要老老实实地问什么答什么,对他们不需要待以真诚,机智狡猾一点反倒好。比如一些人说:“啊,上师,我和您的缘份很深,您经常在梦中给我灌顶传法。”上师也可以说:“对!对!我们的缘份确实不错,我昨晚好象也梦到了你,这不今天你就来了……”对待狡者就需要这样的方式。
  直者之前需真诚:一个真诚正直、老实忠厚的人所作所为从不弄虚作假,正如克雷洛夫所言:“真正的伟人常常是平凡的,他们的行为既不做作,也不虚饰。”与这样的人交往共事,他们会一心一意地跟你谈话,所以自己也应当真心诚意地对待他,说实话做实事。古语云:“以实待人,非惟益人,惟己尤大。”在正直的人面前有问不答或答非所问,耍小聪明、绕弯子就算不得智者。
  动者之前需坚固:前面对待狡者和真诚的人都是采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态度,但对待动者却不能一概而论。所谓动者,是指人格飘摇不定,极易随外境转变的那种人。别人说某上师好,他也说好;别人说某处妙,他也随声附和妙;今天皈依佛门,明天可能会去学外道。在这样的人面前就更需要表现稳重,若盲目跟随他们的言行,一日多变,只能是浪费时间精力而已。稳重在任何时候都是成事和积累资粮的基础,如麦彭仁波切所言:“如大地中不动摇,金刚铁围须弥山,君主稳重不越规,地上诸士中最胜。不为恶友波涛动,不随分别骤风飘,较此稳固之山王,无心之峰更殊胜。”
  智者恒时对怨敌,亦应和蔼如亲友,
  虽然不能得和解,定是息怨之良药。
  智者对待一切怨敌,恒时应如亲友一样和蔼地承侍。虽然不能与他和解,但必定是一种平息双方怨恨的良药。
  深信因果,了知佛法真义的智者,以大慈悲心的驱动,视一切众生如父母,怨亲平等,所以他们对待自己的怨敌或人民的公敌都会象对待自之亲友一样和蔼,且能以种种善巧方便息灭怨仇。此颂之义,前文已讲过许多理由和好处,这里作者又补充道:虽然这样做不一定马上与对方化敌为友,但至少可以控制住矛盾的继续恶化,对熄灭现有的仇恨火焰来说确实是一剂绝佳的清凉药。
  正如佛陀教化鬼子母的故事一样。鬼子母是老鬼神王般迦的妻子,她有一万个儿子,个个身强体壮,力大无比。最小的一个儿子名叫“嫔伽罗”,聪明活泼,深得鬼子母的宠爱。但鬼子母禀性凶残,脾气狠暴,常捉食人间的小孩,活生生地食用。四面八方的百姓连连失子,实在受不了这种痛苦,纷纷向佛求救。了知事情的起因后,佛就以神通把嫔伽罗抓来,扣在钵下。鬼子母不见爱子,心急如焚,上天入地,到处寻找。她整整找了七天,期间茶饭不思,夜不成眠,涕泪涟涟,发了疯似地四处乱窜,可连孩子的影子也没发现。后来听说佛是大慈大悲的圣人,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于是往诣佛所,打听爱子的下落。佛对焦急万分的鬼子母说:“你有一万个儿子,才丢了一个就伤心难过地四处寻找。人间百姓有的只有两三个儿子,甚至只有一个独子,将心比心,你想想人家的心情是怎样的?”鬼子母惭愧地说:“我错了,若能找回嫔伽罗,我发誓,从今以后再也不吃别人的孩子。”于是佛掀起钵,把嫔伽罗交还给了鬼子母。经过这番变故,鬼子母改邪归正,于佛前受了三皈五戒。佛即是以和蔼方式平息了鬼子母和百姓的怨仇,使双方都过上了幸福安乐的生活。
  若说恶言劣语者,此世不会成自愿,
  心中虽想为私利,言说亦应合世众。
  如果常说恶言劣语伤害他人,则此人今世不会圆满成办自己的所愿。心中虽然只想一己私利,但在讲话的时候也要注意尽量适合世人的心理。
  无垢光尊者曾说,在末法时代说恶语会伤害他人的心,所以修行人恒时应说温和的语言。此处恶言劣语可以解释为粗语,包括离间语、妄语、恶语、绮语及一切伤害他人的话语。《俱舍论》中云:凡不悦耳之言辞皆为粗语,彼乃引生仇恨之因。一般人一旦听到某人以恶语对待自己,便会随各自的能力进行反击,至少也要在心中记恨良久。如是之故,经常说粗语的人,即生必定会遭受各种违缘而无法成办自己心中的欲愿。即使想成办私利,在语言上也应重视,言语温和的人走到哪里都是受欢迎的。《佛子行三十七颂》中云:“粗语伤害他人心,失坏佛子之行仪,故于他人所不悦,断恶言是佛子行。”作为一个修行人不管当面,还是背面,无论直接或间接,自说或唆使别人说,凡是三毒所滋生的恶劣言辞皆应断除。故佛陀说法救渡迷情也是应机施教,随顺世间而行。宗喀巴大师在他所著的《入中论》讲义中就引用了很多教证说明这个道理,在此恐繁不述。
  可能是全民信教的原因,藏族人对内容不好的恶言粗语大都非常谨慎,尤其是出家人,除非上师有重大必要,出于调伏弟子的目的,一般人都羞于开口。对此,汉族人似乎比较“开放”,什么都敢说。通常几个人在一起谈天,说到自己过去如何的不清净,或攻击别人的短处便是眉飞色舞毫无羞愧之感,甚至沾沾自喜。其实说这些粗语对自己的修证全无助益,如果内心还对世间深怀眷恋,又何必出家修道呢?佛曾说:“汝等沙门,为何剃发?”若不舍弃世间法,不如蓄发留须做在家人好一点,也免损毁沙门的庄严形象。出家人如此,居士也同样要注意,应尽量断除不清净而且可能染污和扰乱自己道心的粗语。
  若对自他有利事,无论粗暴或温和,
  皆行善巧方便故,佛陀未说是谄诳。
  如果对自己和他人都有利益的事情,无论是粗暴还是温和方法都可以运用,因为行的都是善巧方便的作法,所以佛陀未说那是谄诳、狡猾。
  只要对众生有利益,无论什么方式的言行都可以使用,对此菩萨戒中亦有开许。尤其作为一个上师,如果观察到对弟子有利,不但可以呵斥责骂,即使与之拳打脚踢也没有过失。一位大德曾说,上师骂你是猛咒的加持,上师打你是殊胜的灌顶。所以,只要能利益众生,有时温和,有时忿怒,都属于善巧方便,因为对众生有利的缘故,佛陀也不会说这是虚伪的谄诳。
  比如那诺巴依止谛洛巴尊者,当他圆满大小不同的二十四次苦行后,一天,上师和颜悦色地对他说:“那诺巴,你去打点水来,我们生火烧茶。”他受宠若惊,拿着水器到清净水源处盛回水来。上师生好火,突然用左手抓住他的喉咙厉声说:“把头伸过来。”说完,右手扬起自己的鞋子狠命地打他的额头,那诺巴骤然昏厥过去,失去了知觉。当他苏醒之时,上师谛洛巴心相续中的一切功德即如印模印制小泥像一样,都在他的心相续中生起,此时上师和弟子的心意无二无别。
  虽然调化众生软硬兼施皆为功德,但末法时代,众生根机有别,在以粗暴方式作调伏时,有时是方便,有时也未必。若未把握好分寸,无有甚深的智慧去观察,往往适得其反。所以要谨慎地行持,视具体情况而定。
  最终有利之协议,智者暂苦亦履行。
  学者衰老又遭苦,亦将知识传后人。
  智者虽然会受到暂时的痛苦,但对于终究有利于众生的协议也要履行。见多识广的学者即使衰老又遭受诸苦,也要将知识留传给后人。
  世间诸事不可能一帆风顺,尤其是利益众生的广大善事,往往会遭到违缘,使承事者感受痛苦。但以殊胜的发心,绝处也能逢生,诸多困难也会迎刃而解。著名作家伏尔泰说过:“不经巨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列别捷夫也说过:“平静的湖面炼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智者深知此理,认定某件事能成办自他二利后,总是不厌其烦地协商探讨。在具体操办的过程中,无论遇到怎样的违缘都不会动摇他的志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