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明已上诸善似亦无功”,上面所讲的,亦信因果,不谤大乘,这个是经上讲的,这两句他修学并不是很认真,不是说他没有学,他也有学,用现代的话来说,他的功夫未必得力,是这样一个状况,可是他还有一个特长,这一点是非常之可贵。
“唯发一念厌苦,乐生诸佛境界,速满菩萨大悲愿行,还入生死普度众生,故名发菩提心也。”,这个难得,实在是不容易,他有这个心,这个心乍看好像是私心,但是后面有他成佛之后倒驾慈航,普度众生,那这就不是私心,这个是真正的大菩提心,这一念也是上品下生的条件,前面两条做的功夫不得力,这一条功夫得力也能往生,这也能往生,这个地方我们要特别注意到,唯发或说唯独,这一个心,非常非常的真诚恳切,念苦,这个娑婆世界很苦,苦不愿意受想离开,真正想离开娑婆世界,真正愿意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乐生诸佛境界,这个乐当喜欢讲,非常喜欢西方极乐世界,希望自己赶快往生,有这个强烈的意愿,那么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希望早一天圆满菩萨大悲行愿,也就是说,希望早一天能够证得,像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这些大菩萨们一样的境界,然后才有能力再回到娑婆世界来普度众生,他有这样的真实信愿,这就叫发菩提心,他有这种信愿。
“此义第三福中已明竟”,这个意思这三福,第三福,第一句就要发菩提心,前面讲得很透彻了,所以这一段是说明上品下生人,他必须具备的条件,在经文上这三句,我们翻开二百四十六面看经文,这倒数第四行,这经文后第二句看起,我们所讲的就是这两句,“亦信因果”,这上一次讲过了,“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这刚才我们所看到善导大师的注解,再往下看经文,“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这就是教给我们把前面,所修的这三个条件当中,只要有一个条件,真实具足都能往生,何况这三条统统具足,那哪有不生的道理呢,功是功夫,这一点也要清楚也要明白,德呢,你有一分功夫一定有一分收获,这个叫德,所以此地的德与得失的得是一个意思,这是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要你真正下功夫,这个功夫是在心行上,心是圆满的愿力,行要真正去做,一心一意去念佛这是功夫,所以功德跟福德不一样,我们在佛门出钱出力做这些好事,这是福德这不是功德,一定要搞清楚,功德能帮助我们超越三界,脱离轮回,往生不退成佛,福德不行,福德果报就是这个六道里面的福报,心行善的得人天福报,造作恶业的,那就是鬼畜生里面的福报,所以种种善行是属于福,这些都必须清楚,必须明了,功德里面一定有福德,福德里面未必有功德,怎么说功德里面一定有福德呢,功德里面必定与清净心有密切的关系,清净心,真心,这个真心本性里面,本来具足无量德能,所以心愈清净,这个人的福德也就愈往外面显露了,这个福德是自性的称性的福德,不是修来的,是自性里头本来有的,这个一分清净就有一分的受用,一分的享受,十分清净就有十分的享受,那个叫福德,功德里头有福德,福德里头不见得有功德,这是教给我们回向求生。
“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与诸菩萨,持金莲华,化作五百佛,来迎此人,五百化佛,一时授手,赞言法子,汝今清净,发无上道心,我来迎汝,见此事时,即自身坐金莲华,坐已华合,随世尊后,这个世尊是阿弥陀佛,即得往生七宝池中。”,这一段是叙述往生时候的盛况,佛菩萨大众来迎接,这个上三品从迎接的场面上来看,很明显的不相同,上品上生所看到的是无量诸佛来欢迎,没有讲数字,无量诸佛,上品中生的呢,有一千尊化佛,千佛来迎,上品下生的是五百佛来迎,在往生的时候,所看到来迎接的场面,就晓得自己是什么样的品位,当然这个庄严的盛况,别人见不到,他自己见到了,我们读了这些经文要努力,要力争上游,希望自己将来往生的这个场面壮观,这是真的,这世间都是假的,昙花一现,那个不需要争取的,这个是要认真争取的,如何争取呢,经上所讲的修学条件我们一定要有,要去做,这一段里头,善导大师把它分成九桩事情来给我们说明,大师的开示在,二百四十九面,第二行,我们从最后这一句看起。
“临终圣来迎接”,这个圣众来迎接,“去时迟疾”,就是你去的时候的快慢,迟疾就是快慢的意思,就这一段文里头有九桩事情,叙述这九桩事情,第一个呢,是说到命终的时候,这个境界现前,这个佛来接你是什么时候呢,命终的时候,诸位要知道,命终的时候他并没有断气,没有死,这经上说得很好,“命延不久”,这个就是他在断气之前不久,可见得他人很清醒,很明白看到这个境界,福报大的人,在这个地方我们讲福报,这个福报大的人,在临终的时候没有病苦,临终的时候没有痛苦神识清楚,态度从容没有恐惧,这个恐惧是一般人贪生怕死,听到死就非常恐怖了,这个人没有这个危险,态度神情非常安定,看到这些佛菩萨来迎了,他还会告诉旁边的人佛菩萨来了,我看到了,我要跟他去了,你就晓得往生是活着走的呀,不是死了走的呀,是跟着佛菩萨走了,这个身体臭皮囊不要了,他丢掉了不要了,所以这个法门真的是一生成就的法门,如果死了再去投胎,那是第二世了,这个没有这一生,所以往生是活着去的,这是福报大的人他清楚,他会告诉家人,他旁边身旁的人,会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这是决定往生,这个一点都错不了,这个福报差一点的人没有那么大的福报,临终的时候有病苦,这个精神体力非常衰弱,这有病苦,如果这个往生的缘成熟了,他在临终那一刹那,也没有恐怖,这你看他的表情,能看出来没有恐怖,临走之前看他嘴巴好像在动,好像有什么话要说,但是这个气,他中气不足没有声音,我们也听不出,这可能就是他见到佛菩萨来了,很欢喜想给你们讲,讲不出来,有这个情形,这是真正的往生,他说不出来,或者看看他嘴唇动没有声音,但是你看他那态度神情,一定是非常安详,非常的欢喜,绝对没有一丝毫恐怖,所以我们一生修福,希望临终不生病,临终时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走的时候走得自在,这个人才叫做真正会享福,走得自在,我们看古时候,和现在在台湾,在美国,在这个马来西亚,在香港我都见过听过,念佛往生的时候有站着走的,有坐着走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见得这个法门不骗人,在我们台湾预知时至,站着走的,坐着走的,不生病没有病苦的,这个四十年当中,至少有五十个人以上,这是讲他有能力站着走,坐着走不生病,那个念佛有瑞象往生的,要这样的估计的时候至少有五百人,所以这个岛真的叫宝岛,这么小的一个地方,四五十年之间有这么多人往生,真正不可思议,这个地方实在是太殊胜了,那么别人能做到,说实在话,我们为什么做不到,这是我们一定要认真去检点的,把我们自己做不到的那个因素,把它消除,我们也做到了,那些因素呢,经典所讲的,这就是标准,佛在经上所讲的这个修学的标准,我们衡量衡量我们有没有做到,有没有认真的做到,有没有圆满的做到,做到了要保持住,不能把它失掉,将来往生净土,佛菩萨来迎,我们就真有份。
这个第二桩事情就是,“阿弥陀佛与诸圣众持金莲华来应”,我们这里有感,佛就来应,感应道交,第三是说,五百尊化佛同时授手,这些佛都招手来迎接,都招手,第四是说,“圣众同声等赞”,来迎的诸佛菩萨,没有一个不赞叹的,确实值得赞叹,无量劫来生死轮回苦不堪言,修学任何一个法门,都不容易超越三界,唯独这个法门,这个法门在一切法门里面所谓的易行道,其他法门叫难行道,我们善根,福德都浅,业障深重,难行道对我们来说非常困难,真的难,出不去,像我们这类根基如果遇到易行道,那这个一生就成熟了,遇到易行道要缘份,这个缘份真的是可遇不可求,我们非常幸运,在这一生当中能够遇到,遇到了真正能够把它抓住,依教奉行,这一生满愿了,了生死出轮回,往生不退成佛,诸佛如来那有不赞叹的,第五点意思是说明,这一个往生的人罪障消灭了,所以说清净。
“五明行者罪灭,故云清净”,他在因地当中发的菩提心,这个时候逐渐逐渐能兑现,我们今天要发个大菩提心,心发得很圆满,像前面所说的,我们能力有限,我们很愿意帮助一些苦难的人,帮助人需要智慧,我们智慧不够,需要财力,我们没有钱,单单有这颗热心,这世上做不到,到西方极乐世界呢,这智慧神通德能都恢复了,你心圆满了,这事上样样也都能做得到,换句话说,行上也能圆满,在今天,我们现前虽然这个能力很有限,如果我们尽心尽力去做了,也等于圆满,所以要尽心尽力去做,但是我们讲善事,讲好事,了凡四训里头,把这个好事辨别得很清楚,这个好事到底是真的好事,还是假的好事呢,这个好事里头有真假,有偏圆,偏是偏在一边不圆满,所以说好事有的好事不是圆满的好事,有很圆满的好事,这个有要能力去辨别它,有半满,这半是指这事情只有一半的好处,还有一半是缺陷的,有满足的好处,所以这种有邪正有大小,差别可多,所以做好事也不容易呀,有福报是你前生修的,做好事那一定要有智慧,没有智慧,好事实在讲,表面上看到的好事,其实问题很多,不是真正能够种了善根,真正培了福报,好像我们种了一颗种子一样,种子种在肥沃的土壤上,将来开花结果,你要种在沙土,种在石头上不但没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