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椤伽大义今释(1965)-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自觉圣法趣。当得如来自在法身。见法无我故,是名法无我相。汝等诸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

人无我和法无我

佛说:“大乘菩萨们,还要善于谛观二种无我相,所谓人无我和法无我。

“什么是人无我呢?须知离了无始以来妄想自性所执著的我,和由我所引起的所作所为和所想等等;那些由五阴入聚所构成人我的身心作用,都是由无始以来的愚痴,和爱欲所起的业力所生。例如由眼和色尘等的摄取、领受和执著。便生起眼识的作用。其余诸根的所知和识,也部是如此。殊不知身心一切诸根,以及器世间的物质,和能藏一切种子的阿赖耶识,都是自心所显的现识,由于妄想的遍计所执之故,便显示出这种种的法相。寻其根本,都是在刹那不停地生灭灭生,犹如河流,如种子、如灯、如风、如云,刹那之间,辗转相续,似有而无,如此的变坏不停而无止境。无奈人们却于此中,自生执著,于是自心便躁动得犹如猿猴,喜欢逐臭如飞蝇,以及像风火一样的毫无厌足地吞灭一切和自己,其实这些都是由于无始以来的虚妄习气所形成。人们便于此中轮转生死,死生生死,而生出各种各类之身,和各种不同的色相,犹如幻术和神咒相似,机钮一动,形象便跟着生起了作用。如果善于观察这种实际情况,便了解根本上都无实在的我存在,这便是人无我的智慧了。

“什么是法无我呢?那既是说:如果觉知五阴、十八界(注二十四)、十二入(注二十五)等等的妄想情状,了解自性本来如如,而阴、界、入等本来就是远离我和我所的。其所以有阴、界、入的积聚而为身心,是因为被业爱绳索所缚,辗转相缠,互为诸缘,所以便生出诸相,实际上,其中就本来没有流动着生灭来去之相。一切诸法,也是如此,本来就远离自他诸相,没有实法可得。其所以形成虚妄不实的妄想之力,只是凡夫们习惯所生的作用,并非圣贤的境界。为什么呢?因为心意识和五法中的名、相、分别等等,它的自性本来远离于有无,并非真有实法可得。大慧啊!大乘菩萨们,应当善于分别了知法无我,若能如此,不久就进入初地(欢喜地)的菩萨之位,住于无所有之地而观一切法相,由此开发佛之知见,发起无量欢喜。再由此次第渐进,超过九地菩萨之位,最后进入第十法云地,在其令建立无量宝藏庄严的大宝莲花王似的大宝宫殿。其实这些境界,也都由于在自性如幻三昧的境界中修习所生。由此得种种胜相,为一切同行的最胜佛子们恭敬围绕着,而见十方的诸佛也都来为他灌顶。由此再超过佛子地,到达自觉圣智的境界,便得到如来自在法身,彻底了知法无我相,这便名为法无我,你们这些大菩萨们应当这样的修学。”

(注二十四)十八界:断六根六尘六识也。界有二种义:一者因义,谓根尘识,三和合造业,为生死因。二者限义,谓根尘识三,各有界限,不相紊乱也。

(注二十五)十二入:入乃涉入之义。六根六尘互相涉人,故名十二入。如眼根对色,即能见色,是名眼入。一切可见之色而对于眼是名色入等是也。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建立诽谤相,唯愿说之。令我及诸菩萨摩诃萨,离建立诽谤二边恶见,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觉已,离常建立,断诽谤见,不谤正法。尔时,世尊受大慧菩萨请已,而说偈言:

建立及诽谤 无有彼心量 身受用建立 及心不能知 愚痴无智慧 建立及诽谤

尔时世尊于此偈义,复重显示,告大慧言:有四种非有有建立。云何为四?谓非有相建立,非有见建立,非有因建立,非有性建立。是名四种建立。又诽谤者,谓于彼所立无所得,观察非分而起诽谤,是名建立诽谤相。

复次大慧,云何非有相建立相。谓阴界入,非有自共相,而起计着,此如是,此不异。是名非有相建立相。此非有相建立妄想,无始虚伪过,种种习气计着生。大慧,非有见建立相者。若彼如是阴界入,我人,众生,寿命,长养,士夫见建立,是名非有见建立相。大慧,非有因建立相者。谓初识无因生,后不实如幻,本不生。眼色眼界念前生,生已实已还坏。是名非有因建立相。大慧,非有性建立相者。谓虚空,灭,般涅槃,非作,计性建立,此离性非性。一切法如兔马等角。如垂发现。离有非有。是名非有性建立相。

建立及诽谤,愚夫妄想,不善观察自心现量,非贤圣也。是故离建立诽谤恶见,应当修学。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善知心意意识,五法自性,二无我相,趣究竟为安众生故,作种种类像。如妄想自性处,依于缘起。譬如众色如意宝珠,普现一切诸佛刹土,一切如来大众集会,悉于其中听受经法。所谓一切法,如幻如梦,光影水月。于一切法,离生灭断常,及离声闻缘觉之法。得百千三昧,乃至百千亿那由他三昧。得三昧已。游诸佛刹,供养诸佛。生诸天宫,宣扬三宝,示现佛身。声闻菩萨大众围绕。以自心现量度脱众生。分别演说外性无性。悉令远离有无等见。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心量世间 佛子观察 种类之身 离所作行 得力神通 自在成就

诽谤正法的原因

这时,大慧大士又问:“愚痴凡夫们诽谤正法,他们是基于什么原因和理由呢?恳请您为我辈解说。”佛就归纳其意,作了一首偈语说:

建立及诽谤。无有彼心量。身受用建立。及心不能知。恩痴无智慧。建立及诽谤。

(这是说:大凡诽谤正法的理由,不是执有的常见,便是执无的断见。殊不知有无断常等见的发生,也都是心量的作用。可是凡夫们只执著于身心感受的作用,不能自觉了知心量的圆通体相,于是便形成诽谤正法的邪见,这都是因为凡夫们愚痴无智的缘故。)

于是,佛重申此义,又说:“有四种无中生有的理念,那便是:①本无有相却建立其相,②本无有见却建立其见,③本无有因却建立其因,④本无有性却建立其性。再者,一般愚痴凡夫,其所以发生诽谤的原因,是因为他对于所立的至理实相,毫无所得,于其中观察,得不到究竟本际,便认为一切都是非分之说,因此就产生诽谤,这便名为建立诽谤相。

“再说,什么是①本无有相却建立其相呢?那便是说,对于身心的阴、界、入等,本来就无自他的实相,可是凡夫们却于此中执以为实,认为本来如此,而无不同,这便名为非有相建立相。这都是从无始以来,由虚幻妄想的习气及种种执著的染污熏习所生。什么是②本无有见却建立其见呢?那便是说,对于身心的阴、界、入,以及人、我、众生、寿命、造物主等,认为确有其存在的见解,这位名为非有见建立见相。什么是③本无有因却建立其因呢?那便是认为人在最初所生的分别识等作用,乃是无因而生的,以后又是不实如幻的,它本来就是无所谓有生的,目前只因为眼看到色,而有光明和轮廓等的情形,使产生了意念。前念虽生,生了还坏,这便名为非有因建立因。什么是④本无有性却建立其性呢?那便是对于虚空、寂灭、入涅槃、无所作为等法,都认为它们是有各别的自体,各各执以为实。殊不知这种法,是法也是非法,若是离了法性,便性自非性的,何况一切诸法,本来便如兔马等角,徒有名言而非实在的,这便名为非有性建立性相。

“总之,建立诽谤正法的理由,部是由于思痴凡夫们的妄想所生,因为他们不善于观察自心现量,所以不是圣贤的境界,因此你们对于远离诽谤邪见,应当修学。大乘菩萨们,虽然彻底了知心和意识等的五法、三自性、二种无我的实相,但为了安顿众生,便现出各种类的身相,以种种方便,令其进入究竟的道果。这种情形,也譬如妄想一样,都是依他而起,本无定法的。又譬如如意宝珠,随着十方刹土众生的业力观感不同,和观点角度的不同,而遍现各种不同的色要。所以菩萨应世化度,便于一切如来的法会中,现身随众听闻正法。如此,他们了知一切法,都是如梦、如幻、如水月、如光影一样,本来自离于生灭之相,断常之见,以及声闻缘觉之法的。他们‘得百千三昧,及至百千亿那由他三昧。得三昧已,游诸佛刹,供养诸佛。生诸天官,宣扬三宝。示现佛身,声闻菩萨大众围绕,以自心现量度脱众生,分别演说外性无性,悉令远离有无等见。’”这时,佛就归纳这些道理,作了一首偈语说:

心量世间。佛子观察。种类之身。离所作行。得力神通。自在成就。

(这个偈语的意义,是赞扬大乘菩萨的境界,大体都如上所说,就不必再加解释了。)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请佛言:唯愿世尊,为我等说一切法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我等及余诸菩萨众,觉悟是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已,离有无妄想,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谛听谛听,善思念之。今当为汝广分别说。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佛告大慧:空空者,即是妄想自性处。大慧,妄想自性计著者,说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大慧,彼略说七种空。谓相空,性自性空,行空,无行空,一切法离言说空,第一义圣智大空,彼彼空。

云何相空?谓一切性自共相空。观展转积聚故。分别无性自共相不生。自他俱性无性,故相不住。是故说一切性相空,是名相空。云何性自性空?谓自己性自性不生,是名一切法性自性空。是故说性自性空。云何行空?谓阴离我我所。因所,成所作业,方便生。是名行空。大惠,即此如是行空,展转缘起,自性无性,是名无行空。云何一切法离言说空?谓妄想自性无言说,故一切法离言说。是名一切法离言说空。云何一切法第一义圣智大空?谓得自觉圣智,一切见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