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椤伽大义今释(1965)-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性空缘起。由此渐次进入无相境界。由菩萨初地开始,逐步依次上进,最后证得圆满菩萨十地境界的各个三昧。既然证得了三界唯心,诸法如幻,依此修行,也就自然能够善于分别观察,到达如幻三昧的境界,而度到自心湛然寂净,智慧实相的彼岸,舍离流浪生死海中的苦趣,到达究竟无生的境界。证得坚固不变如金刚似的能断微细无明的正定,得入如来如如不动的千百万亿化身的境界。神通自在,与慈悲方便等,都能够庄严具足,可以自由出入于一切诸佛的刹土,也可以自由出入一切外道的境地。这些都是由于真能合离心意识的功用,而转身证得菩萨境界的妙有之身,然后终于达到如来果地的妙色身了。”

大慧,是故欲得如来随入身者。当远离阴界入心,因缘所作方便,生住灭妄想虚伪。唯心直进。观察无始虚伪过,妄想习气因,三有。思惟无所有,佛地无生,到自觉圣趣。自心自在,到无开发行。如随众色摩尼。随入众生微细之心,而以化身随心量度。诸地渐次,相续建立。是故大慧,自悉檀善,应当修学。

佛说:“如果要证得如来境界的法界一身者,应当放下这个身心所生起的妄心作用,和依他而起的因缘会聚所生的妄心现象。舍离由心所造的——生起、存在、消灭等虚幻的境界。只要彻底了解万法唯心;也就是说要认清宇宙万有,无非是一个真心全体的大用。由此观察心理妄想,无始以来都是虚妄习气的力量;才能解脱三界万有的系缚。由此寂静思惟,达用归体,证得万物原是一无所有。如此自能渐次达到佛地寂静圆满、本自无生的圣境,证得自身本具彻底自觉的圣智。不久当得一心自在的能力,自然开发究竟的无功用行,正像如意宝珠之在盘中,随众生业力观察角度的不同,发现各种不同的色相,而宝珠自身,却自依然无相。所以才能顺应众生各种微妙之心,以种种形态的化身,随顺众生心理和心量,使他惭次进入菩萨的各地境界,最后度到寂静的彼岸。所以我说:你们应当修学各自悉檀(注见前十四)内明此心本具三昧的善法。”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所说心意意识五法自性相。一切诸佛菩萨所行。自心见等所缘境界。不和合。显示一切说,成真实相,一切佛语心。为楞伽国摩罗耶山,海中住处诸大菩萨,说如来所叹,海浪藏识境界法身。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言:四因缘故,眼识转。何等为四?谓自心现摄受不觉。无始虚伪过色习气,计著识性自性。欲见种种色相。大慧。是名四种因缘。水流处,藏识转识浪生。

心理状态为形成五法的根源

佛说到这里,大慧大士又问:“希望您再说心、意、识的五法——名、相、分别、正智、如如——的自性现状。也就是诸佛和大士们所依此修行的,而使自心不再执著混和于外缘的各种情况,所谓廓然朗照,显示真心自体的圆成实相,切实证到一切佛所说三界唯心的真实境界。这也就是您这次在楞伽国摩罗耶山的海岛中.为同来集会的大士们连声赞叹如来法身、似无边大海的藏识(阿赖耶)和现行的心理状态。”佛说:“眼识所生观看的作用,简说是由四种因缘,才形成眼识随境而转的现象。哪四种因缘呢:①自心现识的本能活动,于不知不觉间,具有吸收外境的性能。②无始以来,就赋有色相习气所熏习的虚妄作用。③心识自性分别的习惯。④现行心理,随时随地要见种种色相的缘故。有此四种因缘,就使平静无波似的藏识海中,掀起波涛汹涌的洪流。当此全海既已生波,那平静的如来藏识,也就统统变为洪涛巨浪了。”

(佛在这里只说眼识者。因为这个世界的众生,最重是色相的诱惑,眼为心的枢机,所以只略说眼识,依此就可以类推了。)

大慧,如眼识,一切诸根微尘毛孔俱生。随次境界生,亦复如是。譬如明镜,现众色像。大慧,犹如猛风,吹大海水。外境界风,飘荡心海,识浪不断。因所作相,异不异。合业生相,深入计著。不能了知色等自性,故五识身转。大慧,即彼五识身俱。因差别分段相知。当知是意识因。彼身转,彼不作是念,我展转相因。自心现,妄想计著转。而彼各各坏相俱转。分别境界,分段差别,谓彼转。如修行者入禅三昧,微细习气转而不觉知。而作是念,识灭然后入禅正受。实不识灭而入正受。以习气种子不灭,故不灭。以境界转,摄受不具,故灭。

意识生起作用的境界现象

佛说:“又例如眼识作用发生时,所有眼睛的生理机能,所有神经和细胞,以及所有的毛孔,都同时产生作用。而且眼识一生起了作用,其他心理境界,就会依次跟着引发。至于引发的情形,就像眼眨眉毛动一样,几乎是同时并生的。譬如一个大的明镜照见了外界物象,无论巨细,都能同时照见。犹如猛风吹动了海水,整个的大海,就一变为波浪滔天了。当平静的心识海中,为外界境象之风所吹动时,心中也就顿时生起了万象,由此洪涛巨浪,就汹涌不断了。‘外境界风,飘荡心海,识浪不断。’虽然心理的浪潮,都是由于身心内外的境风所引起的,粗看起来,似乎都是心波动荡的一种心理现象,但细加分析,却各有不同的性质。也就是说:心波同是识浪所生,作用却有不同的区别。而见其中相辅相成,互为因果,配合心量和业力,以及时间和空间而发生各种不同的现象,愈入愈深,愈缠愈紧,自心偏要执着虚妄的境象,不肯放舍。因为人们不能彻底了知外物的色相,都无自性,所以五识身——眼、耳、鼻、舌、身——就都随着外境色相的作用而转了。大慧啊!所谓意识,也就是和前五识同时俱生,因为它有识别各种事物的作用,就名为意识。它对于前五识,有时或起差别分段的了知作用,有时也可以全体同时了知。不过五识身和意识,尽管随时在轮转不休,可是都不能自知自身便和意识互为因果的,只是各自在微细生灭的现象中辗转不休,执著各种差别的境界,和分段的现象,觉得它各自在转,都不能到达无分别的境界,各了自境的边际。例如许多有修行功力的人,进入禅定三昧的时候,并不觉知自心无始以来微细熏染的习气还在流转,意谓自己已经灭了诸识的作用,所以现在才得到了禅定境界的正受。其实,他不知道,所谓禅定三昧的正受境界,实在并不是灭了真如自相而入正受。因为无始以来能熏习种子的真如功能是不灭的,所以在禅定三昧之中,真如藏识固自不灭,只是境界转时,诸识没有执著摄取外境的因缘,所以好像觉得是意识等完全灭了似的。”

大慧,如是微细藏识究竟边际。除诸如来,及住地菩萨。诸声闻缘觉外道修行,所得三昧智慧之力,一切不能测量决了。余地相智慧,巧便分别,决断句义。最胜无边,善根成熟。离自心现妄想虚伪。宴坐山林,下中上修。能见自心妄想流注。无量刹土,诸佛灌顶。得自在力,神通三昧,诸善知识,佛子眷属。彼心意意识,自心所现自性境界虚妄之想,生死有海,业爱无知。如是等因,悉已超度。是故大慧,诸修行者,应当亲近最胜知识。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譬如巨海浪 斯由猛风起 洪波鼓冥壑 无有断绝时

藏识海常住 境界风所动 种种诸识浪 腾跃而转生

青赤种种色 珂乳及石蜜 淡味众华果 日月与光明

非异非不异 海水起波浪 七识亦如是 心俱和合生

譬如海水变 种种波浪转 七识亦如是 心俱和合生

谓彼藏识处 种种诸识转 谓以彼意识 思惟诸相义

不坏相有八 无相亦无相

譬如海波浪 是则无差别 诸识心如是 异亦不可得

心名采集业 意名广采集 诸识识所识 现等境说五

尔时,大慧菩萨以偈问曰:

青赤诸色像 众生发诸识 如浪种种法 云何唯愿说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青赤诸杂色 波浪悉无有 采集业说心 开悟诸凡夫

彼业悉无有 自心所摄离 所摄无所摄 与彼波浪同

受用建立身 是众生现识 于彼现诸业 譬如水波浪

尔时,大慧菩萨复说偈言:

大海波浪性 鼓跃可分别 藏与业如是 何故不觉知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凡夫无智慧 藏识如巨海 业相犹波浪 依彼譬类通

尔时,大慧菩萨复说偈言:

日出光等照 下中上众生 如来照世间 为愚说真实

已分部诸法 何故不说实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若说真实者 彼心无真实 譬如海波浪 镜中像及梦

一切俱时现 心境界亦然 境界不具故 次第业转生

识者识所识 意者意谓然 五则以显现 无有定次第

譬如工画师 及与画弟子 布彩图众形 我说亦如是

彩色本无文 非笔亦非素 为悦众生故 绮错绘众像

言说别施行 真实离名字 分别应初业 修行示真实

真实自悟处 觉想所觉离 此为佛子说 愚者广分别

种种皆如幻 虽现无真实 如是种种说 随事别施设

所说非所应 于彼为非说

彼彼诸病人 良医随处方 如来为众生 随心应量说

妄想非境界 声闻亦非分 哀愍者所说 自觉之境界

离心意识的修行重实征

佛说:“这个极其深细的藏织(阿赖耶)的究竟边际,除了已经到达如来果地,以及真实证入菩萨境地的大士们外,其他如声闻、缘觉、外道等修行人,他们所得的三昧智慧之力,决不可能推知它绝对性的义理和境界的。至于已证入菩萨诸地的大士们,有他的善巧智慧和方便法门,能够于先佛的圣教经文中,研究判断它的章句义理,能够信入藏识的境界;但如要切实了然明白它的究竟道理,必须要得最殊胜的、无量无边的善根因缘成熟,能摆脱自己心中现行的虚伪妄想,宴坐在寂静的山林中,由修习下土道(天人乘),渐次进入中士道(声闻和缘觉乘),再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