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生里,经里讲得很明白,花点力气去啃,不用通宿命就可以懂。
懂十二支因缘后才能于因果生正信。这就是正思维的用处了。懂
得深浅则不仅要看思维深浅,还要看于自己心念能体会到多细,
禅定的工夫与质量就成了重要因素。一般把逻辑思维用到这程度
已算不错,但还可以进一步。通常人说‘佛法就是因缘法’,仔
细点学十二支因缘可以发现这个说法不完全:十一支都是因果相
续,只这无明不由缘生,为什么?逻辑思维的用处到此为止,无
法再进。如习气不改,非用思维心在这点上死抠就只是枉费心机。
所以,正信,懂道理也还不够,须知佛法还有超越“道理”外的。
杂说“信愿行”
二麻子
信愿行的方法核心在行,浅点讲信愿是导入行的方便,深一
点点,则信愿行互摄,无法割裂。信愿行应用得极广泛,不只是
净土法门,整个佛教,其他宗教,以至生活,科学都离不了。小
偷要信偷钱比挣钱省力(未必),愿冒被逮风险,才有扒窃之行。
科学家要相信人类有进一步了解世界的能力,愿意为增进了解努
力,才有学习研究的行动。宗教就更不必说了。既然信愿行所涉
如此之广,不妨从信谈起(很老套啊)。
信和信不一样。一个极端例子是,麻子相信道兄您家里窝藏
了一架UFO!证据没有,论证谈不到,麻子愿意信,这是迷信的典
型:麻子对府上和UFO都缺乏了解,却信。另一相反极端例子是,
不知道兄一定相信自己生有鼻子,这也用不着证据,用不着论证,
但绝非迷信:道兄对自己鼻子有足够了解。其他各种信大致在两
者之间,换句话说,都有某些迷信成份在内。迷信未必不对,吃
阿司匹灵治头痛就是,谁知道这药理?但迷信很可能不对,所以
只能用在有限领域,且须十分小心。使情况更复杂的是,既使信
的目标对,信本身还可能错。例如数学定理本身对,人的理解还
可能错得离谱。
由此看来信得对、信得正并不容易,只要未能透彻了解,出
错的可能性就很难排除。对此,佛法要学人不妨带着迷信开始,
但要在修学中逐步清除迷信成份,终究彻底排除迷信:了解真理
如同自己鼻子──这点与其他宗教颇不相同。方法是修学正见:
不是把正见接过来就算了,而是在修学中校正错误,真的把正见
体会扎实──如同你的鼻子,禅宗叫“脚跟要点地”。
实际上学人不可能等彻底清除了迷信后才开始修行:那就永
无开始之日了。佛法对这些学人(占绝大多数)的第二个引导是菩
提愿,简说就是要利益一切众生(包括自己),而不是利益自己
(以及关系近的一部份众生)。菩提愿的伟大长远功德不是二麻子
说得完的。但它的眼前功效之一就是能使学人尽量避开自己迷信
成份可能带来的副作用。比方,一个有愿为一切众生的人,不会
为──至少知道不应该为──所得心驱动,所以神通、利益、名
望之类的东西就大大减少了诱惑力。于是,什么大法讲的某某比
佛高多少之类谬论马上就吸引不了人──反正你又不是为自己修
多高!
在正信和菩提愿下,学人可以学会正行,而解脱(自己与众
生,不二)是必然结果。佛法任何一门都离不开信愿行。
既使如此,现今能依信愿而入于佛法正行的人士并不多,说
明如上所述的方法也不容易。然而现今也没有更容易的办法了。
但佛陀正法时代不同,那时存在强大的以圣贤佛弟子为骨干的僧
团,僧团中人多数都在正行。一个新学者投身到僧团中后有样学
样(境),可以相当快进入某种正行,所以证果也很快。当然,从
来没人能担保个个学人都能一生修成。
轮回的证明?
好学:
《中论》用因明证明六道轮回了?
二麻子:
用逻辑证六道轮回的事麻子没做过,不知为不知,不敢评论。
麻子猜想,要这样证不是件容易事。例如,世界上有鸽子,要用
逻辑来证明,就算能也是舍近求远。鸽子满天飞着吗。
轮回可没鸽子那么容易“看到”,生死间经过深度昏迷(特
有所指,非一般意义的昏迷),致使浅的识无法保留记忆,但在
极深识中,记忆仍在。普通人只能调用浅的识,就没法记起来了。
故不知道。
对深有修行的人,深的识也能调动,调的程度与修的程度相
应。西藏生死书就是大成就者穿过生死障碍再将真况告诉我们。
其中之描述是人可以(至少部份可以)重复的。如果真成就了,
就能完全重复。麻子极近圈朋友就有在生死四阶段里,能重复进
出两阶段的。据其经历,确与书中所说几乎完全一样,可见此书
的价值。
这是些麻子知道的轮回旁证。但若用逻辑,部份一样不能保
证完全一样。一人有也不保证人人有,要人人都一样才行。要把
轮回证明给别人看,麻子没这能力。好学要想知道轮回到底如何,
一是自去找到大成就者问,二是自去依法实修。不愿意作,那就
没法。但你也无法将轮回证了伪。
回你牛皮糖这贴,少找我麻烦。
好学:
多谢麻兄讲了您朋友的经历,我早就想听听你们的经历,以
前在宗坛还问过您的经历,但您不肯说,很遗憾。
二麻子:
非也非也,麻子并不怎么喜欢用这类交流,因其事无大补:
并不能替人解决问题。上此贴也是不得已,为说明佛法中有许多
东西,若先用现代科学的模式框住,就无法给出按标准科学认可
的“证明”,但也绝不是全无证明。比如,科学要求“我能证给
你看──谁都能看”,能用到生死轮回上可就怪了。所以佛法的
证法是:“我能教你自己去证,按这方法,谁都能证”。可惜的
是,证的时间可能要比较长──不是人人都有这耐性。幸运(或
不幸)的是,不解脱则轮回无尽,人人都有充分时间去学。
离题远了。说到麻子上一贴,这类东东除非实在必要,麻子
不赞成交流,有不利面。若是麻子亲身经验,尤不便说,说了会
有很多坏处。幸而不是。别人经验麻子讲出来也对那人不利,但
轻些,同时也对麻子自己不太利。实在是为了这些佛友耶友们
(尤其好学)的好奇,麻子是舍命陪君子了。
科学认识方法有助学佛法的例子
关于有些近代、现代科学认识方法有助学佛人理解佛法的例
子,其实相当多。麻子谨举几例供善来兄用作参考:
1、普特嘎罗于轮回中相对独立。经历诸无心位时,是什么
保持业果不失?于中观,不说有什么来保持,只说相续。但因为
一般凡夫习惯认为要保持此业果不失,须有“载体”,有些中观
家就引入“业灭”。而唯识于此,用阿赖耶种子说。其实,这个
地方对现代人完全可以更简捷,就是相似相续本身就保持业果不
失,并非一定需要别有载体。实际上,业果的相似相续可以有相
对“别”有的载体,也可以没有。
科学史上有过极其相似的例子。最初人对光波也认为须和水
波一样,需要介质(载体)。但实际上,光/电磁波并不需要介质,
光波只是电磁场的一种相续而已,传播就是业果不失的一种表现。
2、大家学佛都知道见地的要紧,都希望趋入究竟见,这是
好事,并无什么不对。但因为我们大家都是凡夫,这种良好的追
求有时不免堕入误区。比如,希望寻到/学到一种永远正确的理
论。虽说依应成见决择,若有这样一种理论,则这理论就不依赖
因缘而成堪忍,但这种希冀心总是停不下来。
数学上的进展: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对破除这种想法提供一
个很好的参考:任意(无论那一个)公理化体系内,必存在一个
(从而无穷多个!)命题,在此体系内无法判断其真伪。这是用数
学证明,那种事做不到,就别折腾了。嘻嘻。
3、数学中建立公理化体系的方法:功能主义,曾被麻子借
来帮助大家了解空性:功能(显现)决定特征,就是因缘和合,其
中并无实体。这个因为太长,就不罗嗦在这里了。(善来兄若有
兴趣,可设法找老贴。)
4、有无、常断之间。这个是最热闹的问题之一了。许多人
喜欢对观察不到的,抽象的东西争来争去,说有说无。特别是把
不能观察到的,说为无有。这个实在不如看看量子力学的态度。
量子力学家们很明确地说明,对任何一个不能被观察的物理量,
不能谈有无。根本不应该谈。
关于哥德尔定理。。。
这个定理是典型的“破”。方法是,先接受前题,依之推论,
结果得出矛盾。这个方法不需要建立什么是对的。也不需要“普
适”。它只是说,在这个前提下就必然有矛盾。所以前提有错。
但哥得尔定理与过去的破法有所不同。它是接受前提下,结
果得出“不能判定对错”。所以,不是全面否定了前提。而是说,
这个前提不完备。更要命的是,这个定理用的前提是“任意公理
逻辑系统”,这就是说,随便一个,或说,所有的公理逻辑系统
都不可能是完备的。 说白了就是,不管什么样的逻辑系统,
里面都存在着某种“说法”,这个说法在系统里没法判断真伪。
也是说,完美的究竟的表达系统,是不可能找到的。
佛法并不仅仅是个“公理逻辑”系统。但,对倾向于只在逻
辑体系里的佛友,这个定理是个明确的警告,这样做,做不到所
期望的“完美究竟”的。
顺带说句,科学的方法轮,很少有专门抽象的说法。多数是
通过具体研究一块展现的。也就是,方法论与知识没法分开。而
且,方法论也是知识的一部分。
公理被认做不证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