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佛顶首愣严经卷一浅释-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忍苦而劳,受点委屈都可以,这种利他的心就是菩萨心,菩萨心就是‘众善奉行’。

我们不要只愿盘算着这一回我有没有吃亏?有没有上当?看看自己有没有占着便宜?一切事情总要算算自己的利益,总想要占便宜,但是到头来却发现自己吃亏了,所以我们应该为人家打算,不应该为自己打算,持戒的目的,也就是要做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那么,戒有多少种呢?戒有很多种,基本的有五戒,在家学佛的皈依三宝之后,若想往前进一步,就要受五戒,受了五戒之后再前进是受八戒、十戒;受十戒就是沙弥了,受了沙弥戒后要正式做出家人,就必须受二百五十条比丘戒,比丘尼则要受三百四十八条戒。菩萨也有戒,菩萨戒有十重、四十八轻,重的犯了不能自行忏悔,轻的犯了还可以改过自新。

佛将入涅槃的时候,阿难向佛请示:‘佛在世的时候,佛是我们的师父;佛入涅槃之后,我们以谁为师呢?’佛陀便告诉他们说:‘我入涅槃之后,应以戒为师。’

所以,在家人要受戒,一定要向师长求,授戒也是一定从比丘受,在佛的戒律上比丘尼是不能授戒的。戒也有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等很多的名称,任何人要想修道就一定要受戒,守护清净的戒体就好像守护摩尼宝珠一样,例如终南山道宣律师,因为持戒持得精严,便有天人来送供,可见持戒是最要紧的。学佛的人如果不守戒,就等于一个瓶子底下有了洞,水一装进去就漏掉了,要是能守戒,久而久之就会成为无漏。

这个楞严法会是一个最苦的法会,也是最难的法会——由清早六点到晚上九点钟,有人说:‘到学校里也没有这么多的课程呀!’可是,我们是个了生脱死、行解相应的学校,讲楞严经就是解,坐禅叫行,解行并进,这才叫脚踏实地。我们要躬行实践的去做,一点也不能马虎,一点也不能骗自己,你若骗人也就是骗自己。为了将来能有最大的功力来解决个人的生死问题,所以,一定要解行并进。

现在我举个比喻:一个盲人和一个瘫子,两个人住在一起,另外还有很多人都来帮他们的忙,于是便有很多人住在这间房子里,有一天,其他的人都出去游玩了,他们不是去学楞严经,而是去钓鱼、买东西……等等,凡是世界上所有的事,他们都想去做,只留下那个瞎子和瘫子在家里。

说来真巧,有天这房子着火了,怎么办呢?瞎子看不见,不知往哪儿跑;瘫子虽看得见,却是有腿走不得,你说这不是很危险吗?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善知识来告诉他们说:‘你们两个都可以逃离这个火宅,只要瞎子的腿借给瘫子用,而瘫子的眼睛借给瞎子用,怎么借法呢?就是瞎子背起瘫子,由瘫子为瞎子指示方向。’经善知识这么指点,于是两个人都逃出这座火宅了。

我举这个比喻,大家可不要误会我的意思,其实不是说你们是瞎子、瘫子,连我也是瞎子、瘫子,我们都是瞎子、瘫子的,因此,这也不是说你,也不是说我,但也说的是你,也说的是我。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要自满:以为自己已明白很多了,以为自己智慧大了,既然如此,请问你为什么又还没有成佛呢?就因为太自满了,以为已学得了许多的知识,其实学什么就被什么障碍,有了障碍,也就成不了道了。

现在,诸位把你我他的思想放下,把这个思想平静下来,把自己的心念空了,要做什么呢?装无上的妙法呀!如果每一个人能把自己心头的杂念渣滓清除了,然后听经,这样便会一闻千悟,容易明白了。

诸菩萨所修的六度万行,上面已经说过布施与持戒,再来是忍辱,忍辱有生忍、法忍和无生法忍。第四是精进波罗蜜。

所谓‘精进’是往前去精进,不是后退。在妙法莲华经里药王菩萨本事品中,说得很详细,为什么药王菩萨要焚身供佛呢?因为他觉得佛恩太深厚、太浩大了,无以报答这个恩德,所以把他自己的身心性命,整个烧了来供佛,那么,究竟烧了多长的时间呢?这段时间非常之长,有数不过来那么长。所以,天台智者大师阅读妙法莲华经,到药王菩萨这品中:‘……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的时候,智者大师便入定了,在定中看见灵山法会,看见释迦牟尼佛仍然在那儿说法,转大法轮,教化众生,于是乎他就豁然证入法华三昧,得到第一旋陀罗尼。他出定之后,便大开智慧,后来建立天台宗,成为天台宗的三祖。这是药王菩萨焚身供佛这种功德所感,这才是真正的境界。

第五是禅定波罗蜜,说到禅定,有四禅八定,而在楞严经上也讲到九次第定,这个等到讲那段经文时再来详细说明,现在先讲四禅天的境界。在初禅的境界时,你的脉搏便会停止;到二禅的程度时,你的气息就会停止,是不是死了呢?不是的;到三禅呢?你的识也断了,就是念也断了。

初禅的境界是离生喜乐地,脉停止了,但是自己觉得非常的快乐,因为是初禅,所以定力还不够;等到二禅的定生喜乐地,定力比初禅时更加坚固,气息也断了,外边的呼吸断了,内里的呼吸气便活起来,一般人平常都是靠外在的呼吸,内里是不会呼吸的,如果里面的呼吸会呼吸了,那个人就不会死,愿意活多少年都可以,可是活得久了就变成一个守尸鬼,这也没有用!光看守着这个臭皮囊,又有什么用呢?三禅叫离喜妙乐地;第四禅叫舍念清净地,把念识都放下了,入四禅天这种定才是在修道上迈进了一步。

但是,不要以为证了四禅就不得了,这只不过是向佛的果位上走了第一步,还不是证得阿罗汉果,这个时候,天上人间的事情你都可以知道,但是知道了也不要执着于这种境界上,这是四禅的大概情形。

第六种是般若波罗蜜。‘般若’是梵语,中译为‘智慧’,什么叫智慧?一般人都以为世人的聪明就是智慧,其实不然,聪明是世间智,智慧是出世间智,好像一般的科学、哲学、声光、电化……等等,所有的这些科学都叫世间智慧。那么什么是出世间的智慧呢?那就是成佛的智慧!

成佛的智慧也不止一种,而是三种,为什么这个‘般若’没有翻译过来呢?因为它有三种含意的关系,这在五种不翻的译规中,属‘多含不翻’的缘故。那么这三种含意是什么呢?第一是文字般若,所有一切经典都是文字般若。第二是观照般若,是用观照的智慧来反闻自性,这叫‘回光返照’,观是观察,照是光明普照,你能以观察所得的光明智慧,来照破自己里面的黑暗,照得干干净净,这便是观照般若。另外,还有一种最不可思议的般若,便是实相般若,什么叫实相呢?实相就是本经所讲的‘了义’,了义就是实相,实相无相,可是无所不相,这种的境界你若明白了,就和佛做邻居,离佛只有一步了。不过这种境界说是很容易的,要去证得却是不容易的,虽然不容易,便我们也要想办法往这条路上走,不然就永远不能到达;成佛说复如是,需要勉为其难,中国有一句话说‘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中国的梅花是十分芬芳的,不像美国的不香,为什么会这么香呢?因为它受得住冻,所以非常之香。

说到实相般若,是不是有些人有,有些人没有呢?不是的!每一个众生都有这种般若,都有实相智慧,只是像本经中所说的‘密因’——没有把它显现出来而已,因此,原是自己本有的家珍,还不知道。自性的般若,乃是本具的实相,但因自己不了解,以致变成一个世间上的平凡人了。

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可见所有一切相,都是假的,你若能在这有相上而知道它是无相的,就是见到佛了,亦即你明白了这个法的本体,寻到了法的根源,便等于见到佛一样。所以,这个般若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固有的智慧,我们要把智慧的宝藏打开,才能显现出我们的本来面目,这好比金矿里藏着金子没有人知道,有些人虽知道了金矿却不去开采,还是等于不知道一样。那么应该怎样做呢?必须动用人工努力去开采!而这个每人都有的金矿就是实相般若,如果我们不发勇猛心去精进修行,就等于知道了金矿不去开采一样,如此焉能取得金子呢?必定是得不到的。

以上说的是六度。那么,什么叫做波罗蜜呢?事情成功圆满了叫波罗蜜,你要学佛,终于成佛了叫波罗蜜,譬如你肚子饿想要吃饭,吃饱了叫波罗蜜;你想要睡觉,躺着就睡着了也叫波罗蜜。忍辱也是波罗蜜,持戒、精进也叫波罗蜜,禅定是波罗蜜,布施、般若都是波罗蜜。中国有一种水果叫波罗,也称波罗蜜,是甜的,因此,什么事情做圆满了,得到甜的果,就叫‘波罗蜜’,因此菩萨所修的六度,也叫六度波罗蜜。

每一个人都可以学菩萨发心,行菩萨行,做菩萨事,那就是初发心的菩萨,菩萨是不自私的,并不是我做菩萨你不能做,你不能和我相比,不是的!我们不但可以做菩萨,而且还可以做佛,‘一切众生,皆堪作佛’这句话,相信现在大家都明白了。

‘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现在讲‘首楞严’,首就是第一的意思,即是头一件事,那是什么呢?是楞严,楞严这两个字是梵语,翻为中文就是:一切事究竟坚固。

一切事就是什么事都包括在内:所有的山河大地、房廊屋舍,所有的人物、楼台室画……等等,都叫做一切事,这一切事能彻底坚固,得到定的本体,得到这个‘密因’的定才能证得了义的果,证到了义这种程度,再修菩萨六度万行,则得大行,然后成就一切事究竟坚固这种定,即是大果。

一切事究竟坚固是个定,和不定就两样了,什么叫做不定呢?好像做事情犹疑不定,想向前走,腿又不听话,于是就向后走了;想往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