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匡胤简阅诸军,原是当时要策,但匡胤之得受周禅,即伏于此。
人定不能胜天,令人徒唤奈何!此外马步各军,各命统将选择。
凡从前骄兵惰卒,一概汰去。宫廷内外,尽列熊罴,军务方有
起色了。
是年冬季,北汉主刘崇,忧愤成疾,竟至逝世。次子承钧
向辽告哀,辽册承钧为汉帝,呼他为儿。承钧亦奉表称男,易
名为钧。又在晋阳创立七庙,尊刘崇为世祖,改元天会,复向
辽乞师复雠。辽遣高勳为将,率兵助刘钧。刘钧即令部将李存
… Page 480…
五代史演义 ·478·
瓌,与勳同攻潞州,不克乃还。勳亦归国。刘钧知不能胜周,
乃罢兵息民,礼贤下士,境内粗安。只辽骑却屡窥周边,不免
骚扰。周主因大兵甫归,疮痍未复,但戒各边将固守边疆,不
得出战。
未几已是显德二年,周主仍遵旧时年号,不复改元。忽闻
夏州节度使李彝兴,不奉朝命,拒绝周使。周主与群臣商议,
群臣多说道 :“夏州地处偏隅,朝廷素来优待,此次不通周使,
无非因府州防御使杜德扆,厚沐国恩,得加旌节,彝兴耻与比
肩,所以有此变态。臣等以为府州褊小,无足重轻,不若抚谕
彝兴,善全大体。”周主怫然道:“朕至晋阳,德扆即率众来
朝,且为我力拒刘氏。朕授他节钺,不过报功,奈何一旦弃置!
夏州止产羊马,贸易百货,悉仰我国,我若与他断绝往来,他
便穷蹙,有何能为呢?”借周君臣口中补叙夏州府州事,笔墨
较省。乃遣供奉官驰诣夏州,赍诏诘责,果然李彝兴惶恐谢罪,
不敢抗违。
周主喜如所期,更下诏求言,详询内情,并及边事。边将
张藏英上书献策,谓深、冀二州交界,有葫芦河横亘数百里,
应改掘使深,足限胡马南来,以人力济天险,最为利便等语。
周主因遣许州节度使王彦超,曹州节度使韩通,起发兵夫,往
掘河道。一面令张藏英绘图立说,再行详闻。藏英奉诏,绘就
地形要害,请旨入朝,面陈图说,请俟葫芦河凿深后,即就河
岸大堰口,筑城置垒,募兵设戍,无事执耒,有事操戈,且愿
自为统率,随宜进止等语。周主喜道:“卿熟谙地势,悉心规
画,定能为朕控御边疆。朕准卿所请,可即前去调度,毋负朕
望!”
藏英立即拜辞,回镇月余,募得边民千余人,个个是身强
力壮,趫健不群。那辽主述律,闻周军筑城堰口,派兵来争。
… Page 481…
五代史演义 ·479·
王彦超、韩通分头堵御,却也敌得住辽兵。无如辽兵忽来忽去,
行止无常。周军进击,他即退去,周军退回,他又进来,害得
王、韩两将,日夕防备,不遑寝食。一班凿河筑城的民夫,也
是惊惶得很,旋作旋辍。可巧张藏英募齐兵丁,前来大堰口,
与王彦超、韩通会议,决计自作前驱,王、韩为后应,杀他一
个痛快,使不再来。当下引众驰击,横厉无前,辽兵已是披靡。
藏英又挺着长矛,左旋右舞,挑着处人人落马,刺着处个个洞
胸。任你辽兵如何刁狡,也逃不脱性命。再经王彦超、韩通,
从后追上,杀毙辽兵无数,剩得几个脚长的,抱头鼠窜,不知
去向。
藏英追赶至二十里外,远望不见辽兵,方才退归。于是葫
芦河疏凿得成,大堰口城垒渐竣。王彦超、韩通同时返镇,单
留张藏英保守城寨,已足抵制辽人。周廷改称大堰口为大宴口,
号屯军为静安军,即令藏英为静安军节度使。小子有诗赞道:
凿河筑垒费经营,扼要才堪却虏兵。
胡骑不来河北静,武夫原可作干城。
长城有靠,朔漠无惊,英武过人的周主荣,又想西征南讨
了。欲知后事,请看后文。
知进不知退,是英主好处,亦即英主坏处。高平之战,非
周主荣之决计进兵,则北汉炽张,长驱南下,河北必非周有矣。
至北汉主已败入晋阳,缮甲兵,完城堑,坚壁以待,志在决死,
加以辽兵为助,左右犄角,此固非可轻敌者,况以逸待劳,以
主待客,难易判然,安能必胜?周主知进而不知退,此其所以
损兵折将,弃械耗财,而卒致废然自返也。若张藏英之浚河筑
城,正以守为战之计,可进可退,绰有余裕,胡马不敢南来,
两河可以无患,谓非良将得乎!史彦超恃勇而死,张藏英好谋
… Page 482…
五代史演义 ·480·
而成。为将者于此觇休咎,为主者亦可于此判优劣焉。
… Page 483…
五代史演义 ·481·
第五十三回
宠徐娘赋诗惊变 俘蜀帅得地报功
却说周主荣既败汉却辽,遂思西征南讨,统一中国。当下
召入范质、王溥、李穀诸宰臣,及枢密使郑仁诲等,开口宣谕
道 :“朕观历代君臣,欲求治平,实非容易。近自唐、晋失德,
天下愈乱,悍臣叛将,篡窃相仍。至我太祖抚有中原,两河粗
定,惟吴、蜀、幽、并,尚未平服,声教未能远被。朕日夜筹
思,苦乏良策。想朝臣应多明哲,宜令各试论策,畅陈经济,
如可采择,朕必施行,卿等以为何如?”范质、王溥等,齐声
称善,乃诏翰林学士承旨徐台符以下二十余人,入殿亲试。每
人各撰二文,一是“为君难,为臣不易论”;一是“平边策”。
徐台符等得了题目,各去撰著。有的是攒眉蹙额,煞费苦心;
有的是下笔成文,很是敏捷。自辰至未,陆续告成,先后缴卷。
周主逐篇细览,多半是徒托空言,把孔圣人的“修文德,来远
人”二语,敷衍成篇,不得实用。惟给事中窦仪,中书舍人杨
昭俭,谓宜用兵江、淮,颇合周主微意。还有一篇崇论闳议的
大文,乃是比部郎中王朴所作。略云:
臣闻唐失道而失吴、蜀,晋失道而失幽、并,观所以失
之之由,知所以平之之术。当失之时,君暗政乱,兵骄民困,
近者奸于内,远者叛于外,小不制而至于大,大不制而至于僭。
天下离心,人不用命。吴、蜀乘其乱而窃其号,幽、并乘其间
而据其地。平之之术,在乎反唐、晋之失而已。必先进贤退不
… Page 484…
五代史演义 ·482·
肖以清其时,用能去不能以审其材,恩信号令以结其心,赏功
罚罪以尽其力,恭俭节用以丰其财,时使薄敛以阜其民。俟其
仓廪实,器用备,人可用而举之。彼方之民,知我政化大行,
上下同心,力强财足,人安将和,有必取之势,则知彼情状者,
愿为之间谍,知彼山川者,愿为之先导。彼民与此民之心同,
是即与天意同。
与天意同,则无不成之功矣。凡攻取之道,从易者始。当
今惟吴易图,东至海,南至江,可挠之地二千里。从少备处先
挠之,备东则挠西,备西则挠东,彼必奔走以救其弊。
奔走之间,可以知彼之虚实,众之强弱,攻虚击弱,则所
向无前矣。攻虚击弱之法,不必大举,但以轻兵挠之。南人懦
怯,知我师入其地,必大发以来应;数大发则民困而国竭,一
不大发,则我可乘虚而取利。彼竭我利,则江北诸州,乃国家
之所有也。既得江北,则用彼之民,扬我之兵,江之南亦不难
平之也。如此则用力少而收功多。得吴则桂、广皆为内臣,岷、
蜀可飞书而召之。若其不至,则四面并进,席卷而蜀平矣。吴、
蜀平,幽州亦望风而至。惟并州为必死之寇,不可以恩信诱,
必须以强兵攻之。然彼自高平之败,力已竭,气已丧,不足以
为边患,可为后图。
方今兵力精练,器用具备,群下知法,诸将用命,一稔之
后,可以平边。臣书生也,不足以讲大事,至于不达大体,不
合机变,惟陛下宽之!
周主览到这篇文字,大加称赏,便引与计议。朴谈论风生,
无不称旨,因授为左谏议大夫。未几且命知开封府事。就是窦
仪、杨昭俭,也得升官;仪为礼部侍郎,昭俭为御史中丞。特
用声西击东的计策,先命偏师攻蜀,继出正军击唐。先是秦、
成、阶三州入蜀,蜀人又取凤州。见前文。蜀主孟昶,好游渔
… Page 485…
五代史演义 ·483·
色,浪费无度,国用不足,专向民间取偿。秦、凤人民,迭遭
苛税,仍欲归隶中原,乃相次诣阙,乞举兵收复旧地。周主正
要发兵,又得了这个机会,更加喜悦,立命凤翔节度使王景,
及宣徽南院使向训,为征蜀正副招讨使,西攻秦、凤。蜀主闻
报,忙遣客省使赵季札,趋赴秦、凤二州,按视边备。季札本
没有甚么材干,偏他目中无人,妄自尊大。一到秦州,节度使
韩继勳迎入城中,与谈军事,多经季札吹毛索瘢,免不得唐突
数语,季札怏怏而去。转至凤州,刺史王万迪,见他趾高气扬,
也是不服,勉强应酬了事。自大者必遭众忌。季札匆匆还入成
都,面白蜀主,谓韩、王皆非将才,不足御敌。蜀主亦叹道:
“继勳原不足当周师,卿意属在何人?”季札朗言道:“臣虽
不才,愿当此任,管教周军片甲不回!”令人好笑。蜀主乃命
季札为雄武节度使,拨宿卫兵千人,归他统带,再往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