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中期科技史-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人;他还认识到冰雹是由雨冻结而成的。 

          阿那克西美尼继承了米利都学派用自然的原因来说明世界本原的传 

    统,但他没有沿用阿那克西曼德把一种不定形的“无定”作为世界万物 

    始基的见解,而是像泰勒斯一样用一种具有特定形态的物质来作为世界 

    万物的始基。阿那克西美尼主张世界万物的始基是气。辛普里丘说:“欧 

     吕斯特多的儿子米利都人阿那克西美尼是阿那克西曼德的同伴,也同阿 

    那克西曼德一样主张自然界的基质是唯一的、无限的,可是他不同意把 

     它说成不定的,因为他主张这基质是气。这气通过浓缩和稀释形成各种 

     实体:它很稀的时候,就形成火;浓的时候,就形成风,然后形成云, 

                                                                           ① 

    再浓,就形成水、土和石头;别的东西都是由这些东西产生的。”看来, 

     阿那克西美尼对用“无定”来解释世界万物的产生是感到不满意的。他 

     觉得不如用既具有特定性质又是变动不居的空气来得自然,空气因浓度 

    不同而能产生世界万物,也就是说世界万物来源于不同含量的空气。他 

    把世界万物的产生归结为基质的不同数量的结合。这一见解是阿那克西 

    美尼在认识史上的一大贡献,意味着用量说明质的最初起步,对后来哲 

     学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如果说,阿那克西曼德用一种抽象物来代替具 

    体形态的物质,推进了认识的发展。那么,阿那克西美尼用量说明质来 

    代替用质说明质,则是从另一个方面对米利都学派唯物主义路线的发 

    展。当然,应该指出的是阿那克西美尼主观上并没有意识到这一改变的 

    意义,他只是从感性直观上觉得空气具有浓厚、稀薄的不同可以容易地 

    说明世界万物的产生和变化。另外,恐怕他也意识到人和其它生物需要 

    靠呼吸空气才能活着,因此他才把气作为世界万物的本原。 



① 辛普里丘:《物理学》,转引自苗力田主编《古希腊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年版,第24 页。 

① 辛普里丘:《亚里士多德》注》,转引自《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第17 页。 


… Page 32…

          米利都学派的这三位主要代表人物都是自然哲学家。他们研究的直 

    接对象是宇宙整体,探讨的是宇宙的生成问题。尽管他们在具体主张上 

    有所不同,但基本观点是一致的。他们的唯物主义思想建立在经验直观 

     的基础上,是自发的、素朴的。他们关于世界本原的认识虽是幼稚的, 

     却对后来的哲学与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稍晚,爱奥尼亚另一城邦埃菲斯的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540~约前 

    475)发展了米利都学派的思想。赫拉克利特的生平事迹,古代记载得很 

     少。只知道他出身于贵族,蔑视人民群众,并且他自视甚高,很少有他 

    看得起的思想家。因此,他常被认为无所师承,是一个愤世疾俗和离群 

     索居的哲学家。 

         在现代德国学者第尔斯所编的 《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的残篇》一书 

     中,收录了赫拉克利特的著作残篇。其中,赫拉克利特关于世界的本原 

    及其存在状态作了这样一个概括地说明:“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 

     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 

    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 

                   ① 

     寸上熄灭。”赫拉克利特所指出的“永恒的活火”与米利都学派所说的 

    水、无定、气为万物始基具有同样的哲学含义。在古希腊,火和水、土、 

    气一起是四种最基本的物质元素,因此,我们说在本原问题上,赫拉克 

     利特的思想和米利都学派的素朴唯物主义是一致的。不过,赫拉克利特 

     的“永恒的活火”具有更丰富的内容。虽然古人将火看成和水、土、气 

     一样都是物质性元素,但是仔细分析起来,火与水、土、气还是有较大 

     区别的。水、土、气都是一种实体,即是一种实在东西;而火则不然, 

     它本身不是一种实体;实体在燃烧才会有火。用现代语言来表述,则可 

     以说水、土、气等是物质,火却是物质的运动。当然,这种区别在赫拉 

     克利特所处的时代尚未明确地认识到;但赫拉克利特已经认识到了火是 

     一种运动过程。他称之为“永恒的活火”就表达了火是永远燃烧、永恒 

    运动的思想。强调运动变化构成了赫拉克利特自然哲学的特色,他提出 

                                                                ② 

     过一个著名的命题:“我们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由于河水总在不 

     断流动,一条河流总在变为另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用这样生动的比喻 

    来说明万物都是在不断运动变化中的。赫拉克利特用朴素的语言讲出了 

    辩证法,引起了后世哲学家的重视。黑格尔的辩证法中许多重要的思想, 

    都可以从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中找到其萌芽。 



                      3。古希腊的“四根说”和“种子说” 



          (1)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 

          恩培多克勒(约公元前495~约前435)是古希腊一位富有传奇色彩 

     的学者。他是西西里岛南部阿克拉加斯城邦人。阿克拉加斯是希腊的一 

    个殖民城邦,是西西里岛重要的农业和海外贸易中心,也是一座著名的 

     文化古城。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恩培多克勒观察、分析种种自然事物 

     与现象,总结出许多自然知识;不过,他也难以摆脱宗教迷信思想的束 



① 第尔斯: 《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的残篇》,转引自《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第21 页。 

② 同上书,第23 页。 


… Page 33…

     缚,是一个虔诚的宗教布道者。所以,英国哲学家罗素 (1872~1970) 

     说,“哲学家、预言家、科学家和江湖术士的混合体,在恩培多克勒的 

     身上得到了异常完备的表现。”① 

          恩培多克勒认为宇宙是球形体或蛋形的东西;太阳是火球,月亮因 

     反射而发光。他知道日蚀是由于月亮的位置居间而引起的,当太阳经过 

     月亮的上面时,月亮遮掩了太阳的光线,于是便在大地上投下了黑影。 

     他还运用自己的元素理论,解释人与动物的机体构造和胚胎发育,以及 

     呼吸、生殖等生理现象。他是当时著名的医生,重视临床实践,特别在 

     内科医学方面,对后世有较大影响。恩培多克勒不仅孜孜不倦地探索自 

     然奥秘,而且还以先进的知识技艺为民造福。据说,当时塞利努斯地区 

     由于河道污染而造成瘟疫传播,居民大量死亡。恩培多克勒实地考察后, 

     设计了治理方案,把临近的两条河流引入这个地方;疏通了被污染的河 

     道,净化了河水,制止了瘟疫的流行。当地人为此在河岸宴饮庆祝,把 

     他当作神来膜拜。 

          恩培多克勒作为一个自然哲学家,以他提出的“四根说”,回答了 

     世界的本原问题。他在《说自然》中,对他的弟子说:“你首先要听到 

     那生化万物的四个根,照耀的宙斯,养育的希拉,爱尔纽,以及内斯蒂, 

                                        ① 

     它的泪珠是凡人的生命之源。”恩培多克勒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四个神 

     的名字来喻指火、气、土、水四个根,他把火称为温暖万物的宙斯,把 

     气称为养育万物的希拉,把土称为爱尔纽,把水称为内斯蒂。在恩培多 

     克勒看来,这四个根就是构造万物的四元始基。他说:“在一个时候, 

     事物由多结合为一个,在另一个时候,它又分解为多,不再是一。 (元 

     素有四种:)火、水、土以及那崇高的气,……这四大元素是势均力敌 

     的,但是各有各的不同职务,各有各的特殊本性,在时间的流转中轮流 

     占居上风。在元素以外没有什么东西产生,元素也不消灭。因为如果元 

     素逐渐消灭,现在就不存在了,有什么东西能增广这个全体呢?它能从 

     何而来呢?既然元素没有空隙,它又怎么能消灭呢?不,存在的只有元 

     素,它们互相穿插,一会儿产生这个,一会儿产生那个,并且象这样一 

                              ② 

     直下去,永无止境。”这就是说,世界万物都是从这四大元素混合而来 

     的。恩培多克勒“四根说”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第一,四大元素作 

     为世界的本原是既不能产生也不能消灭的,它们充满并构成世界;第二, 

     把四大元素作为构成万物的基本单位,用它们的混合与分离来说明万物 

     的形成与消失;第三,四大元素在数量上按不同比例进行混合,就造成 

     万物在性质和形态上的千差万别。恩培多克勒关于世界本原问题的见解 

     是沿着爱奥尼亚元素论的方向前进的,他的发展在于把关于物质始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