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剑桥中国秦汉史-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喜功和无端牺牲生灵。 

                                     行政的任务 

       随着文帝和景帝采用的措施所带来的行政工作的日益复杂和繁重,政府 
  愈来愈需要招纳更多的人从事文职工作;新皇的最初几个步骤是注意吸收合 
  适的候选人。在公元前178年和前165年,政府号召向皇上荐举这类人才; 
                                                        ① 
  这些号召在公元前141年以诏令的形式再次提出。这导致大部分资深的官员 
  推荐德才兼备或对重大问题能够大胆陈述意见的候选人。在公元前135年以 
  及在整个汉王朝的其他重大庆典时,荐举人才的号召又被提出,其用意是通 
  过回答皇帝亲自 (在理论上)提出的问题,来证明候选人的才能。 
       从这些礼贤下士的最初行动和解决迫切问题的务实的企图开始,最后出 
  现了高度复杂的科举制度,这就形成了中国帝国行政中一种非常引人注目的 
  特征。从一开始,凡候选人的观点反映了申不害或韩非著作精神的,就要受 
  到一定程度的歧视。培养中国官员的进一步措施表现出一种偏爱与孔子有联 

② 见德效骞:《〈汉书〉译注》第2 卷,第7 页。 
① 《汉书》卷四,第116、127 页;卷六,第155 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1 卷,第241、259 页; 

第2 卷,第27 页)。 

… Page 108…

  系的传统著作的明显的偏见。这就是在公元前136年为博士设置官职之事, 
  目的是让这些人专门研究《易经》、《诗经》、《书经》、《礼记》和《春 
  秋》五部指定著作的诠释。这一十分重要的诏令具有深远的意义;中国经籍 
  的观念即由此产生,据此还开了以这些著作培训官员的先例。从公元前124 
  年起,下令应派50名学生由博士培训;但已无法估计贯彻这一命令的有效程 
  度。① 
       一个官员经常的配备物品包括毛笔、砚、刀和印鉴。他写报告时使用在 
  近期演变成的隶书,这种字体没有前帝国时期的字体繁复,并且对新型的文 
  房四宝很适合。例行的公事写在用麻带连结的窄木简上。丝帛专门用于书写 
  特定的文书:这些文书可能是以精美的书法写成的某些文学作品的抄本;或 
  是一连串木简容纳不下的材料,如地图或表格。刀用于抹字,这或是由于书 
  写错误,或是为了把木简括擦干净后再予使用。写完报告后,官员们在用以 
  固定一卷木简的小粘土块上加盖印鉴;这种印鉴表示文书生效。 
       中央政府和地方官员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草拟例行公事的报告和收 
  集治理帝国所需要的基本材料。吏的工作是抄录诏令和历法,以便向各郡县 
  分发。在地方官署,在职官员要准备他们治地的作为每年统计基础的人口和 
  土地簿册。他们填报所收税赋的报表和帐册,以证明他们是否兢兢业业地征 
  收应收的收入和支付官方的开支。有时这类文件保存一式两份。帝国的其他 
  官员负责填写路单或身份证件,官员在规定的旅程中通过所控制的地方时, 
  必须交验这些证件。② 
       从武帝及以后时期的文书残件中可以看出汉代官员履行其公务的方式; 
  现在还存有少数几份用于政府公务的地形图和军事地图。正史中有几卷所包 
  括的摘要就是以那些数目不详的在政府官署中任职的吏和官员的工作为基础 
      ① 
  的。其他的卷包括的文书,诸如对行政工作的直接建议或其他官员提出的对 
  政策的批评,通常经过删节,它们来自上层官员。 
       不同的官职的职责大不相同。正式的官僚等级制确保职责的分派,职责 
  的范围既划分明确,又得到正式的承认。这样,低级官员可以得到保护而不 
  对其上级的过错负责;同时也可能出现一种遏制主动性的倾向。行政机构中 
  有些最负责任的职务由郡守担任。许多郡远离京师,它们的郡守需要在不能 
  经常商讨的情况下作出决定;他们在文武事务中负有作出最后决断的职权。 
  在这些高级官员中,许多人肯定感到很孤寂,不能享有华夏文明和与其志趣 
  相投的同胞共处的乐趣;不妨把例如在朝鲜的一些郡任职的汉代官员的生活 
  方式与在不列颠的城郊和边区村落度日的罗马军官的生活方式作一比较。 
       在武帝时期,一种新的纪年方法被采用。到那时为止,纪年分别从每位 
  皇帝在位的第一个整年算起 (例如,文帝一年和二年相当于公元前179年和 
  178年,等等);但从公元前113年起,政府开始习惯于宣布年号,用年号 
  来确定年份,年号每几年更换一次。这一制度之使用部分地是出于方便;部 
  分地是确认王朝宣布的某些特点、特性或目的;部分地是为了纪念一些重要 
  事件。例如,公元前113年在汾阴发现古铜鼎,被认为是给王朝带来幸福的 
  一个非常吉祥的征兆。通过采用“元鼎”为年号,政府广为宣传它接受如此 
  明显的吉兆的洪福。这个年号的采用是追溯性的,因此元鼎元年相当于公元 

① 《汉书》卷六,第159 页及171 页以后 (德效骞:《〈汉书〉译注》第2 卷,第32、54 页)。 
① 例如见 《汉书》卷二八,其中列出了帝国的行政单位,并相当详细地说明它们的大小和范围。 

… Page 109…

  前116年。又有几个年号被追溯性地采用,以表示公元前116年以前武帝朝 
  的年份。从这时起,每隔几年换一新年号成为常事。这些年号见于大部分的 
  国家文献,它们提醒了读者一些王朝的重大事件,突出了举行的宗教礼仪, 
  或者表明了政府的精神状态或态度,所以起到了政治口号的作用。这一制度 
  直到帝制终了之前还在使用。① 

                                  地方的变化和刺史 

       在武帝时期,地方行政有了重大的变化。郡和国的面积缩小了,同时随 
  着本朝的领土扩张,一批新郡被建立。在公元前135至前104年期间,京畿 
  区被分成四个单位;在公元前135至前111年期间边疆区的四个大郡被分割 
  以增设五个新郡。在楚的很小一部分地区建立了泗水国(公元前115年); 
  在公元前136至前114年期间,14个王国或被改组,或丧失领地,领地被接 
  管而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郡。也许受影响的国中最有名的是淮南国,随着 
  叛乱和淮南王之死,它在公元前122年不复存在。但是,后人对淮南王的了 
  解,与其说是和他的叛乱和淮南国的命运有关,倒不如说是和他对学术的贡 
  献有关。他在王宫里召集了一批顾问,就感兴趣的哲学和科学事项进行学术 
  讨论;他们思考的成果及时地编入《淮南子》,此书为我们了解西汉时期的 
  道家思想提供主要的史料。 
        由于这些变化及军事和殖民的扩张,公元前108年的帝国包括 
                                                     ① 
  京畿区的两个部分、约48个郡和18个王国,这可能比汉代任何时期的版图 
  都要大 (见地图8)。此外,汉朝在非汉族部落已在一定程度上承认汉朝主 
  权的边境地区设置了官员。但是,这些部落仍保持相当大的独立性;在人地 
  生疏和根本不适合华夏定居生活方式的边境,中国的官员不能有效地施政。 
  有的边缘区称为属国,中央政府中有负责这方面事务的官员。 
       在武帝时期增设许多郡以后,又进一步进行了革新。在公元前106年, 
                           ② 
  有13名刺史被任命。他们直接对中央政府负责,每一个刺史负责视察帝国 
  中包括一批郡和国的指定的区域。他们调查皇帝的政府运转的情况,如果发 
  现压迫、无能或贪污的证据,就直接上报。刺史之职的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 
  是他们的地位,刺史的官阶大大地低于他们奉派去节制其工作的郡守;人们 
  可以假设,在有些情况下刺史本人也接受贿赂。到那时为止,这些官员的设 
  置与以后帝国时期演变成的很庞大的地方单位的建立无直接关系。 

                                         侯与爵 

① 关于对铜鼎实际发现的日期及追溯性地采用年号的做法的怀疑,见德效骞:《〈汉书〉译注》第2 卷, 

第71、 121 页。当时具有特殊意义的年号有“元封”(表示皇帝于公元前110 年登上泰山)、“太初”(表 
示公元前104 年皇帝感觉到的自豪感)。关于纪念吉兆的年号,见下文《思想文化背景》。与早期做法不 
同的是,明清时期,一个皇帝的整个在位期用一个年号。 
① 这里不能提供精确的数字,因为不知道有些郡设置日期的全部材料。 
② 《汉书》卷六,第97 页 (德效骞:《〈汉书〉译注》第2 卷,第96 页以下);卷十九上,第741 年。 

原来的编制为11 名官员,又为边外区 (朔方和交阯)增补了两名。此外,从公元前89 年起,京畿区及几 
个邻近的郡由一名类似的官员司隶校尉进行视察。 

… Page 110…

       不论采取了什么削弱诸王权力的措施,他们仍享有很高的地位;作为皇 
  室成员,他们的地位高于国土内的所有官员,也在侯之上。如果他们死后的 
  埋葬方式可以作为标志,那么他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必定是奢侈豪华的。 
  公元前113和前104年期间埋葬在中山王和王后墓中的珍贵铜器和其他珍宝 
  是他们财富的证明;他们尸体所穿玉衣表明了对他们生前地位的尊崇和他们 
  亲属准备不惜一切代价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