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Page 15…
格局。
另一方面,新的阶级力量要求新的艺术为它们的政治斗争服务,从题材
选择、表现形式和艺术效果都力图变而化之,在这方面太平天国的绘画最为
突出。
(1)上海画派
19世纪中叶,上海经济发展迅速繁盛,很快成为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
市。张鸣珂的《寒松阁谈艺琐录》指出:“自海禁一开,贸易之盛,无过上
海一隅。而以砚田为生者,亦皆于于而来,侨居卖画。”上海经济的迅猛发
展,使这里成为了新的绘画市场,吸引了江浙一带的专业画家,麇集于此。
这些画家,师承不同,各有专长,虽有受“小四王”、“后四王”影响的名
家,但居主导地位的,则是被称为“上海画派”(又称“海上画派”或“海
派”)的群体。他们适应新兴市民阶层的审美需要,锐意求进,大胆革新,
善于把诗书画一体的文人画传统与民间美术传统结合起来,又从古代刚强雄
健的金石艺术中汲取营养,将明清以来大写意水墨画技艺与强烈的色彩相结
合,从题材内容、风格技巧等方面都形成了新的风尚。这个画派,以沪上“三
熊”(朱熊、张熊、任熊)开其先河,形成后大致可分前后两期。前期的代
表画家有虚谷、赵之谦,“海上三任”(任熊、任熏、任颐),以任颐(伯
年)为高峰;晚期则以吴昌硕为巨擘,蒲华也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虚谷(1824—1896),本姓朱,名虚白,字怀仁,出家为僧后以虚谷名,
号紫阳山民、倦鹤、室名觉非庵、三十七峰草堂等。安徽新安(今歙县)人,
移居江苏广陵 (今扬州)。曾任清军参将,参加过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常往
来于扬州、苏州、上海之间,以卖画度日。虚谷性格孤傲,非交往相知深者,
不易得到他的佳作精品。每到一地,求画者云集,画倦即罢。他擅画花卉、
蔬果、禽鱼、山水,亦工人物肖像。其花鸟虫鱼画师承华喦,运用枯笔逆锋
作颤动的线条,落笔冷峻,似续似断,形成一种“清虚”的笔墨韵味,富于
动态,清新可人,《绿竹松鼠图》、《蜀葵果品图》、《梅鹤图》、《枇杷》、
《水仙》、《杨柳八哥》、《松鹤菊花图》、《水面风波鱼不知》等均为珍
品。其山水画受渐江影响,用笔一如花鸟,洒脱清秀,《观潮图》、《日长
山静图》等都富有特色。其人物肖像画,造型准确,神态生动,注重色彩烘
染,用墨不多,面部具有一定的立体感,而衣纹及背景用笔却较简率,代表
作有 《葑山钓徒图》、《沈麟元像》等。虚谷的画,构图虚实相生,善于处
理空间,敷彩清淡,又间用重色点醒,形成一种质朴而耐人寻味的艺术格调。
论灵巧,似不及任颐,但在艺术上的令人耐看,却是晚清画苑中的第一家,
故评者谓其“画有内美”。
赵之谦,生平事迹详见第十章“中国书法”中的介绍。他是书法、篆刻
大家,并将书法、篆刻上形成的古拙风格移入绘画,使长期流行的那种柔媚、
纤细的画风一变为清末大写意花卉画的挺拔、峻峭、浓艳与厚重。在色彩上
则吸收民间赋彩的一些优点,变清淡为艳丽。他的花卉画,除传统题材外,
还喜画温州、福州等地的奇花异草,如葵树、绣球、铁树等,并扩大到日常
菜蔬,如白菜、萝卜、地瓜、蒜头等。代表作有《紫藤萱草》、《红梅图》、
《瓯中物产图》、《异鱼图》、《延年益寿》(菊)和《大华峰头玉井莲》
等。他还偶画人物,最为人称道的是扇面画《钟馗》,有如漫画,以鬼喻人,
是讽时佳作。赵的绘画布局经营独特,构图饱满严整,而且诗、书、画、印
… Page 16…
有机结合,流露出淋漓痛快、生动的情趣,形成了海派的基调,故有“前海
派”之称。
“三任”,为任熊、任薰兄弟及其学生任颐的统称。其兄任熊(1822—
1857),字渭长,号湘浦,浙江箫山人。少时家贫,曾从村塾师学画行像多
年。后为姚燮推重,邀至家中一年多,创作了《大梅山馆诗意图册》120幅。
后与兄弟任薰寄寓苏州,在上海卖画为生。任熊擅长画人物,兼工花鸟和山
水,主要师法陈洪绶,并形成个人风格。画风高古谨严,笔力刚健,勾勒方
硬,有装饰风,代表作有 《列仙酒牌》、《自画像轴》、《於越先贤传》、
《鸡石图轴》、《十万图册》、《秋林共话图轴》等。其弟任薰(1835—1893),
字舜琴,又字阜长。他与当时苏州收藏家顾文彬之子顾承也交往密切。当时
苏州书画家常在西园聚会,任薰与诸友常游宴其间,所见藏画名迹甚多,融
会贯通,自创一格。他对人物、山水、花卉、禽鸟,均有很高造诣。其人物
画,取法陈洪绶以及兄任熊,然奇躯伟岸,别出匠心,代表作有《苏武牧羊》、
《王羲之爱鹅图》等。花鸟画和《春江水暖》、《翠鸟鸣春》、《报晓图》、
《荷花鹨鹡鸰图》,工写兼善,取景布局,能突破前人窠臼,富有情趣。任
熊之子任预(1853—1901),字立凡,亦善画人物、山水及花鸟,颇有家法。
任颐 (1840—1896),初名润,字小楼,后改字伯年,浙江绍兴人。其
父任云松为民间画工,自幼随父学画肖像,在传神写照和默写方面打下了坚
实基础。青年时迁居箫山,画过许多灯片。他曾是太平军的一员。1864年太
平军失败后,到宁波师从任薰学画,同年春末又随任薰到苏州,后寄寓上海
近30年,以卖画为生。任颐来自社会底层,他的绘画发韧于民间艺术,又重
视继承传统,融汇诸家之长,还吸收了西洋画的速写、设色诸法,形成了风
姿多彩、新颖生动的独特画风。作品数以千计,人物、花卉、翎毛、山水,
无所不精,名重一时。尤以人物画对画坛影响最大。在画法上,取陈洪绶遗
风,得民间艺术精华。题材广泛,既有历史、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也有直
接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表现了民主、爱国的思想。代表作有《三友图》、
《酸寒尉像》、《倒骑驴图》、《钟馗》、《女娲补天》、《关河一望箫索》、
《仲英56岁小像》等。他所作的通景屏《群仙祝寿图》,金笺底,设色,纵
206。8厘米,横714厘米,以12幅条屏组成一个巨幅,人物众多,形象生动,
构思奇妙,堪称近代绘画史上少见的佳作。就他本人的成就而言,花鸟画又
超过人物画。他取华喦、朱耷诸家之长,能以勾勒、点簇、泼墨、细笔、阔
笔交错互用,浑洒自如;设色或清淡,或浓丽,明快鲜活,生动而有神韵。
代表作有 《牡丹》、《野塘雨后》、《柳溪鹅戏》、《紫藤鸳鸯》、《落花
飞燕》、《天竹雉鸣图》等。他的山水画创作不多,但别具丘壑,气象万千,
构图层出不穷,不落时流畦经,代表作有《寒林牧马图》、《竹林雅集图轴》
等。
蒲华(1830—1911),原名成,字作英,号胥山野史,浙江嘉兴人。家
境贫寒,淡于名利。中年曾居太平 (今温岭),一度寄寓城隍庙里,里人与
寺僧索画,有求必应。晚年寄寓上海,鬻画自给。与吴昌硕交往达40年,故
吴的画有蒲的题字,蒲的画也有任的题词。他俩的艺术主张和意趣大体相近。
蒲华工花卉,喜画竹、兰花、荷花、松树及枇杷等,笔意线条流畅凝炼,柔
中寓刚,以气势磅礴取胜,从《梅石图轴》、《兰石图轴》、《竹石图轴》、
《竹菊图轴》等作品中,可见其画风之一斑。
吴昌硕(1844—1927),名俊、俊卿,初字香补,中年后更字昌硕,
… Page 17…
亦署苍硕、苍石,别字缶庐、老苍、苦铁、大聋、石尊者、破荷亭长、五
湖印匄等,浙江吉安人。家境清苦,求学甚勤。22岁中秀才,中年曾任江
苏安东 (今涟水)知县,一月便辞去,以“酸寒尉”自嘲。后寓上海潜心
艺术,工诗、书法、篆刻,擅写石鼓文。吴的绘画是在他掌握书法之后开
始的。他曾对人说:“我平生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经友人
高邕介绍,求教于任颐,任对其浑厚的笔墨十分赞赏,两人遂结为至友。
吴的绘画以花卉为主,前期得到任颐指点,后又参用赵之谦的画意,服膺
于徐渭、朱耷、扬州八怪的画艺,从中受益颇多。他尤擅长大写意花卉,
取材于梅、兰、竹、菊、松树、荷花、水仙、社丹、紫藤和其他杂卉、瓜
果等,有时也作山水,摹写佛像和人物。下笔纵横飞舞,酣畅淋漓;用墨
浓淡干湿,各得其宜;用色讲究,喜用强烈、鲜艳的重色,大胆使用西洋
红,对比强烈,既有文人画淡雅调和的特点,又有民间画浓艳强烈的色调,
成为历代写意画中最善于用色者,从而表现出物体的内在气质和生命力,
并传达出超乎形似的神韵。画上再配上真趣盎然的诗文和洒脱不凡的书
法,并加盖上古朴的印章,使得书画印熔为一炉,对于近代花鸟画有很大
的影响。代表作有《紫藤》、《红梅》、《荔子》、《寿桃》、《珊瑚珠》、
《雁来红》、《岁朝清供图》、《墨荷图》、《杏花图》、《天竹花卉图》
等。吴是“后海派”最杰出的大师,也是晚清成就、影响最大的画家,陈
师曾、齐白石、潘天寿、陈半丁、王个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