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方力钧文字自传:像野狗一样生存-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性是最复杂的,我得到的乐趣和受到的伤害都是来自于人的,所以对人本身的问题我是着迷的。我的艺术主题基本确立在1999年之后。那时人性的变化无常对我绝对是一种非常大的震撼和启发。此后,人性、人的处境、人的欲望……核心来说,人的生命就一直是我创作的主题,只不过在不同的时间,我以不同的角度,近的、远的、转动的、静止的,来旋转这个主题。一个艺术家在做作品的时候,他是从生命本来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一个命题创作。

制造新物种 第44节:工作方法(3)

    有时候角度和方法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甚至起决定性作用。每个艺术家想达成的或者想讨论的目的是不一样的,但是都必须把实际的材料和方法落实在作品上。有的人用了非常实在的方法,绘画倾向于表达某个场景,如黄昏、画室一角,或传统的肖像画或风景画。如果没有误解,小东的现实,有指向,有意味,但基本还是现实场景。对我来说,作品不是就某一个物体或某一个人就可以立意的。我所谓的现实主义,着眼点是关系。

    我希望作品主要是在讨论各种关系…其实对于人而言,最重要的也是抽象的关系。每个人在社会中都处在动态的关系中,我的工作重点是描述确定的对象之间不确定的关系。个体和社会,或者说个人的梦想和个人的能力,或者说个人的生命和社会的要求,或者说与集体、与国家的体制,或者是文化的传承等等这些各种各样的关系。

    关系是虚的,而不是实的。我的所有道具都是为了讨论它才出现的。无论是云彩、人物、花朵还是水滴,我把它们统称为道具,道具不是重点,更不是我的终极目标,我的终极目标是在关系上。我并不是就某个物体或者某个人立意的。我必须利用这些道具。所以我就尽可能地避免实的场景,因为实的场景会误导别人,觉得你是在做一个纪实性的图像。我尽可能地不要让人们有这样的借口和理由,进入到这样的一个判断当中,尽可能地让人什么干扰都没有,除了我要讨论的这些关系之外,别的东西就不要出现了。

    同时,我努力去清除故事性。它只是在一种关系当中,而不是一个具体的故事情节里面。平常所有的照片和形象来源是去朋友家串门,借别人的影集看,然后有我认为可以用来画画的形象、照片,就借过来。所有画报、照片来源不限,在哪儿碰到就在哪儿找来。有的时候坐飞机什么的,看杂志上有好的就偷偷撕下来了。我还不能确定是否还有其他的可能性,但就目前而言,我的兴趣在这方面,人和人性对我来说始终是一个谜,我想通过绘画,嘲弄自己一下也好,点破自己一下也好,来对人性做一个解释。

    我一直比较乐观、积极地和社会保持一种关系和一种状态。我将来的作品也是跟我这种生活的状态结合的,这个状态包括和谐的地方,不和谐的地方,想得通的地方,想不通的地方,它跟所有与人的生命相关的东西有关。因此,保持一种鲜活的生命力对我来讲是很重要的,这种鲜活的生命必须有非常具体的理由,必须跟生活很贴近。当然这种所谓的〃鲜活〃并不是说你脸上有片血,我就把这片血画下来;你脸上有颗痣,我就把这颗痣画下来,它应该真正能造出一种生命的?感觉。

制造新物种 第45节:工作方法(4)

    更加有计划地去规划

    生命的话题是永恒的话题,没有任何一代人不去讨论这个话题,但重要的是能不能有新的发现。有一天,我突然就想,其实生命对于我来讲,最缺的就是一个量化的过程。如果每一毫米算作我们生活当中的一天,一百年大概就是三十六点五米。然后我把人放到这么一个长度上面,玻璃上刻上刻度,然后悬空挂起来,他就没有别的路可以走。有时候我自己体会这个作品,一步迈出来,约五十厘米,大概就是一个半月,或者是五十天。这种感觉对于我来讲,有特别大的现实教育意义。我发现,其实剥夺生命并不是最后的那一瞬间,而是在你活着的每时每刻。

    做完这个作品之后,我突然对时间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在这之前,时间对于我来讲有的是;而现在,时间对于我来讲就非常少了。我突然意识到,其实剥夺自己生命的人就是自己。我们经常在荒废自己的时间,荒废自己的生命。所以这个作品完成以后,我慢慢地再去规划我的时间安排与作品,过程就很有意思,就更加有计划。

    在这之前,我想我已经够用功了,但是在这之后,更加有计划地去规划。有些作品,可能需要五年或者是六年,有的甚至计划六年到八年的时间来完成。这些作品有可能是由局部再变成整体来完成的。所以我在做局部的时候,你并不知道我在干什么。这样的作品大体上是不用天天画的,不用去急着画,我能推进一点的时候,就推进一点。

    有的作品,我可能需要一年到两年来完成;有的作品,我可能需要一个月到三个月来完成;有的作品我只需要半个小时或者四十分钟就完成。可是有的时候,三十分钟到两个小时或者到四十分钟的作品,它汇总完之后又变成一个大作品的局部,你很难判断这个作品到底算是三十分钟的作品,还是算作八年的作品。有的时候大的作品又会分解成很多小的,相对比较轻松的作品。这个工作方法决定了你一定要做非常充分的前期准备。

    在前期准备阶段,我会把材料慢慢地汇总。我喜欢我始终处在一种非常open的状态,先不说要或者不要。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信息,或者更多的生活本身的感受涌进来,而不会因为自己的封闭状态,把这些东西挡在门外。具体收集的时候,我也不喜欢根据我的绘画题材自己去拍片子,因为我自己去拍片子的时候,我只能够在我的想象力当中摆姿势、找材料,这就意味着我的想象会越来越窄,我作品的生命力会越来越窄,越来越薄。我希望所有的创作素材都是我想象力之外的,所以我所有使用的这些照片,都是报纸啊,杂志啊,乱七八糟的地方找来的。我倾向于非常散漫,非常不着急地去汇总这些材料。

制造新物种 第46节:工作方法(5)

    一般一件作品中间,我所搜集的基本材料信息是八十张照片或者一百张照片,然后在这里面再选择、再搭配、再去处理。有时候,我的这些图片可能选择得会更多,几百张之类,慢慢地汇总,直到我所需要的作品的方方面面都已经好了,都已经有了,然后我才开始。也有的时候,需要的这些图片、材料只有一半就开始了。我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就必须得停止,等着别的材料来了,才能够再继续进行。所以这种工作方式,就变得一层、一层的。好像我们去河里面打鱼一样,这叫〃绝户网〃。有大的网眼、小的网眼;大网眼收网快鱼少,小网眼收网慢鱼多。准备作品时,大件的作品准备好,小件的作品也安排一下。相对而言,这样效率会高一点。

    我的很多作品,从思考到做完,提前量至少两年。〃阳光〃系列更早在1983年就动手了,所以不可能考虑时髦。一个人做画时,不需要客气,只需调整到与心理感受一样的状态。有胆量把作品限制在个人的感受中是自信。否则就漏气,哪儿都圆不起来。其实我遇到的困难很少,因为我总是把准备工作做得比较充分。在我开始做这些作品的时候肯定已经想很久了,事先各方面都琢磨很长时间了。

    我有三四个助手。干什么的都有。我从1995年开始版画创作,而且画幅都是那么大,我一个人不可能又刻、又调油墨、又印的。如果是那样的话,可能我一个月什么都不用干了。所以很多工作我会有一个大的安排,然后交给他们去做。比如有一个人就专门给我印版画,我告诉他程序和步骤之后,剩下的事情就由他自己去做了。这样我就可以有时间做别的事情。处理一些杂事,各种信件,参加各种国际展览的准备?等?等。

    我还有一套完整的电脑设备,它与我的创作密切相关。各种资料都需要扫描、储存、处理、打印,然后还要分类等等。这些工作有时是我自己来做,有时是助手来完成。

    对于规划,我最初的设想和估算和以后所做的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做着做着就把以后的工作安排下来了。从作品的顺序、步骤等都是提早开始安排的,我今天已经把今后几年的工作都安排了。有人笑我的画室大得像制造飞机或汽车零件的地方,这样大的工作室也意味着要有这样大的工作量。一切都是可能的,就连现实的残酷也可以像水一样化成诙谐的幽默与泼皮玩笑,关键是你的潜泳技巧是否高超。

    寻找更合适的语言方式

    单一艺术表现方式有局限性,有些特别重要的感受或题材,需要相对应的材质或方式来解决。所以我就开始寻找更合适的语言方式。现在,我既不像以前那么按照系列来做作品,也不太管单件作品到底是以怎样的形式来呈现。像只小蜜蜂一样干了十几年,这样跑来跑去地工作,这一块一旦放开了,我自己是很高兴的。自己把圈子画得越来越大了,里面可以放养的东西就多了,就不用拘泥这些小细节。

制造新物种 第47节:工作方法(6)

    我在早期,即从1988年开始一直到1996年左右,基本上一直倾向于一个阶段、一个系列,这个系列有可能是从艺术语言上出发的,也有可能是视觉的或是通过视觉从心理空间展开的,有的也顺便带着,比如颜色啊,或是材料啊,分成一块一块,要求自己很整齐地来做,不同时做别的。比如说,最早的时候,先画的这个纸上的铅笔作品、素描作品、黑白油画、彩色油画,然后再是黑白油画,然后再是彩色油画,再到版画、油画、彩色的版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