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芳草·网络2009.5-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终我不得不将我和宁可的一切事无巨细和盘托出,我不得不喘息着虚弱地说,我爱宁可,我真的爱她。 
  要知道,宁可没有给我接受事实的余地,她为了爱情的纯粹摈弃了我的同情心。宁可父母的表情平静依旧,但显然隐约有了几丝淡淡的笑容。我怔怔地看着他们。 
  停顿了一会儿,宁可的母亲说,如果你不兜圈子,我们也就不会和你绕来绕去了,我们也许会请你进屋去坐,和你详细聊聊关于宁可在深圳的情况。 
  宁可的父亲说,不过如果你开门见山就深情表白,那么我们也许会被你吓倒,极有可能把你当成一位精神不正常者。 
  我笑着和他们一起走进屋内,但当最终回到让我见到宁可的时候,宁可的父亲又面犯难色地说,其实我们真的很想帮你,可关键的问题是—— 
  宁可的母亲接过话说——她没有回来。 
  宁可的父亲又接着说道,也没有任何消息说要回来。他思虑了一番说,不过她曾寄回来一些画,是她在深圳所作,那时她还说她会留在深圳,她喜欢那座城市。不过后来,就在去年的夏季过后她的画突然多了许多对生命的感悟甚至敬畏,她似乎变得忧郁了,当然,这也说明了她的成熟。 
  他们淡淡的述说,一如娓娓道来的谴责,我的内心再次升起了一股无以言说的罪恶感,缓缓从我的脾肺之间扩散至整个身体,连呼吸都似乎充满罪恶,我唯有小声地轻微地气若游丝一般。 
  宁可没有回来。想至此,我顿时万般沮丧,但又有些如释重负的感觉,不知何故。但紧接着是我的不知所措,究竟我该何去何从?无人知晓。 
  正当我坐在带有宁可气息的客厅里局促不安时,电话铃声响起。五分钟之后,宁可的父亲对我说,你要见的人回来了。你知道,自从……他没有说完,继而凝视着我的眼睛一字一顿说,你知道,她喜欢“慢”的。缓慢的旅途和旅途的缓慢。 
   
  我跑回医院的吸烟室时,铁子似乎知道我会回来,他说他在等我。我默默地注视着铁子说了声,谢谢你。铁子的嘴角颤了颤,面朝窗外说,早晨就已经走了,她对我说了很多很多关于她自己的关于你的关于你们的,但却没说她要去那里,只是说她好累,要到很远的地方去休息。听完这句话我的脑子里立即划过一个意念,便迅疾向机场奔去。我听到铁子隐约在身后说道,我也该离开了。 
  我要赶往宁可的家乡,在今天之前。现在,我真的做到了。但令我没有预料到的是,宁可没有回来。原来宁可搭乘的是火车。 
  没想再次见到宁可是在人潮如织的火车站月台。如同电影里的重逢一般,我们久久相视而不语。宁可迟疑地立在原地,思索着事态的戏剧性变化,几乎是她不曾料及的。我似乎感觉到了宁可急促的喘息声,她的疾速的心脏跳动,但最终发现原来是我自己的。虽然宁可离我仍有一段长长的距离,但宁可表情微妙的变化,被我精准地捕捉与感觉。在我的潜意念中,如果宁可没有任何的变化,我似乎会生出老大的遗憾。 
  宁可径直向我走来的一瞬间我似乎有种血脉 贲张的心绪,一种至高无上的极度莫名的感觉立时涌现,如同身经百战的战士从遥远的沙场胜利归来接受勋章一般。我似乎完成了某种生命中重要的使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升华。但很快我便又手足失措了,我不知道该以何种方式面对以此种方式面对于我的宁可,我只有如木头般呆立着。冥想着。游离着。 
  宁可已经走至近前。宁可拥抱了她的父母。我踌躇地看着宁可。我怯懦地微微张开臂膀。我似乎回到了幼时羞涩的恋爱朦胧期。宁可没有拥抱我。也没有投入我的怀抱。我的双臂略略升起,尴尬地微张着,如同一只振翅欲飞却无力飞翔的小鸟。这只神情委顿的鸟儿,就这样张着虚空的双翅,却无以飞翔,甚至还未知晓飞翔该做出如何的姿态。 
  宁可站在我的翅膀之间,在我还未收拢之前,在我茫然不知是该向前包裹还是该垂直滑下之际,她凝视着我的眼睛,她的眸子很黑,透出旅途迷人的疲惫和令人心疼的倦怠以及无可企及的高贵的忧伤和让人捉摸不透的灵性。面对此般宁可,我形同雕塑。发丝也僵直未动。 
  直至宁可将她风尘仆仆的嘴唇贴在我受宠若惊的唇上,我便又瞬间恢复了战士的感觉,我的寂寞的翅膀,终于得以温暖地收拢。 
   
  十天之后,我和宁可在她的家乡举行了婚礼。在面对宁可的父母以及诸多亲人的时候,我的迸发的莫名感前所未有地高涨。在众多的亲人为我们送上预想的祝福的时候,宁可已经放逐了我曾暗暗为之担心的那些忧伤。我知道,在车站吻我的那一刻起,她便冲破了忧郁,脱茧而出,化身成为灿烂阳光下的翩翩鲜蝶。 
  婚后我们回到深圳。宁可专心画作,我也开始了有规律的工作。宁可再次面对这座带有传奇色彩的城市,她的平静让我吃惊,虽然我已经有所预料,虽然我知道宁可正用宁静去诠释生命中的一切可能。在深圳的几年我们曾度过了幸福的时光,我们常常往返于深圳和宁可的家乡两地,南北之间我们完成了最好的维系。 
  六年之后,宁可走了。宁可是在深圳离开这个世界的。在离开前的几个月里,她不断地要到医院去作关于心脏的透视检析。重复的检析,她感到疲倦,最后连医院也不想去了,只赖在我的怀内安静地看,看四下,看远处,看伴随她的一切。她似乎只等待着,微笑着面对离开,一如她微笑着离开家乡离开父母离开深圳离开萧何离开画室离开医院离开尘嚣却始终不动声色的世界。 
  宁可将余生最后的时光用来布置我们的房间,她的那些谜一般的画作的淡淡的色彩浸满了整个房间。最后,宁可躺在大片的宣纸上,那些完成的未完成的画作,淡然的妖艳的写实的抽象的内敛的奔放的速写的精描的朦胧的立体的,许多许多,我面对着满是飘忽的宣纸画作,面对着宁可平静得出奇的脸庞,面对着宁可离去前后的一切景象,陷入了一种思绪,我似乎找不到任何的词语来形容它,我所想到的一概偏离。但这种感觉却似曾相识。 
  一段时间后,我带着宁可的骨灰回到宁可家乡,我想这是我最后一次和宁可一起回去了。我选择了火车,火车的缓慢,完成了昼与夜的交替。面对四下的一切,面对车窗外浮动的景物,面对周围或庄重或欢笑或冷漠或哗动的人群,我再次陷入了同一种思绪;最后我来到宁可的家乡,参加宁可的葬礼,面对众多的亲人,面对一切似曾熟识而又陌生的场景,巨大的莫名感依旧袭来,我终于致命地想起:光荣。 
  在葬礼上,宁可的父母没有太多的悲伤。他们只表情肃穆,不言不语。我唯有默然。他们唯一的女儿死了。我拥抱着他们,一如我初次来到宁可的家乡,目睹宁可和他们的拥抱。我的脸部以及周身逐渐处于绷紧状态。我甚至感到有些寒冷,难耐,僵硬。最后,宁可的父母握着我的双手,郑重地对我说,谢谢你。我的光荣感又一次霎时间扩散,遍及周身,无一遗漏。 
  是的,光荣,一股独属于我自己的光荣感,将我托起。我顿时流泪了。唯有光荣,是的。我的无法抗拒的光荣感。我的不经意的却一直为之追索的荣誉。 
  (选自芳草网fangcao) 
  特约编辑:李娟 
  本期美术编辑:侯国涛 
  本期版面编辑:陈婉清 
   
  网友评论: 
  刘按:左看的语言有一种神秘的跳跃感。我不知道这种跳跃感来自何处,就像我不知道他是何时开始用这样一种属于他自己的语言开始小说写作这趟奇妙的旅途。身为他的同龄人,我对他的写作一直有一种自然的亲切感,这包括他选择的词语,他对感情的略微伤感又极端的表达方式,以及他突然的幽默、他叙述的口吻和节奏。这种亲切感直接给我带来的就是莫名其妙的感动。 
  吉林网友:不知道男性作家是怎么回事,既然写美好的东西又同时如此地露骨。可是在满是露骨文字的后面,又真的情不自禁地让人觉到悲凉。在我看来,他们一直在毁灭美好,却从来不停止怀念美好。 
  有狼的风景:《昼与夜》本该是爱人之间的情话,却成了悲伤宿命中谶语。甚至本该一通到底的情节,也被作者如命运之神般冷冷地撕裂开。一个被打上厄运烙印的爱人,一个青涩而无辜的情人,一个寡言但敏感的兄弟,主人公其间不断地被卷入黑夜的暴风雨中,但最终,他仍然能够得以逃离内心挣扎的泥沼,看来云淡风清的生命之白昼,总还是能够在前方闪耀的。 
  张勇:《昼与夜》给了我们一个爱,但却是支离破碎之后的,它还给了我们一个信仰,但却是伤痕累累之后的。纵然读起来揪心却不及生活本身揪心之十分之一,纵然读起来伤痛却难逃生活本身的变幻无常。作者左看用一双悲观的眼睛看到了这一切,又用一双冷眼来讲述了这一切,但最终却又给予读者一种难得的、坚韧的、乐观的信仰。 
   
  博士点评: 
  这篇小说笼罩着一种追忆的氛围,〃昼与夜〃这个多重隐喻蕴含着哲理。小说的叙事一直处在光与暗的交替,回忆与现实的交替,幸福与失乐的交替之中。在叙事的详略上,作者是有选择性的,然而,从对颜小语的叙事中,我们似乎可以感到伊甸园里宁可的影子,也是不断触发〃我〃的原罪思绪与展开回忆的折光。同时值得称道的还有小说生动、鲜活而忧郁的语言,从中可见作者转益多师融会中外语言大师们优长的努力,形成了自己杰出的表达风格。 
  点评人:复旦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 梁丹丹 
  
全球华文网站原创小说选目《芳草·网络小说月刊》2009年5期
短篇小说:坟前一棵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