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复件 佛陀教你不生气-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严格自律使人重获新生


  心平气和是人最简单的状态,但真正要做到这一点,没有深厚的涵养是不可能的。有涵养的人明知心平气和不容易做到,依然时时处处谨遵自己的戒律,这就比那些缺少涵养的人好得多,因为他们几乎实现了真正的“心平气和”。严守戒律,尤其是一个人内心的戒律,可以使人获得一个全新的世界。
  前些年,国内有一个富豪,花了很多年的时间,终于获得了事业的大丰收,他所拥有的财产,已经超过了上亿元。不过,大家能够想象出他平常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吗?到今天,他仍然坚持每天早晨五点四十五起床,七点钟听新闻报道,跟着打高尔夫球,然后返回办公室,展开一天的工作。
  对于常人不太理解的这个情况,这位富豪是这样说的:“前些年,我赚到了钱,那时,我很快乐。一年后,快乐换来迷惘,我想:有了金钱,人生是否就可以快乐呢?”
  左思右想,他终于想通了。“当你赚到很多钱,等有机会时,就要用钱,赚钱才有意义。”接下来我们要看看,这位富豪是如何用自己的节律束缚自己的。
  他将悟出来的道理用于教导自己的儿子。温室里的幼苗不能茁壮成长,他就带他们看看外面的艰苦,带他们坐电车坐巴士,又跑到路边报纸摊档,看小女孩边卖报纸边温习功课那种苦学态度。
  一到星期天,富豪的儿子都必定会跟着自己的父亲出海畅游,然后,他们要协力上演一幕“压轴好戏”。富豪说:“他们一定要听我讲话。我带着书本,是文言文那种,解释给他听,然后问他们问题。我想,到今天他们亦未必看得懂,但那些是最宝贵的经验和做人宗旨。”
  做人跟做生意一样,这位富豪有自己坚守的原则。“有些生意,给多少钱让我赚,我都不赚……有些生意,已经知道是对人有害,就算社会容许做,我都不做。”在滚滚红尘当中,可以辟一处地方安顿好自己的良心,身心亦较舒畅泰然。这样做,便是真正明白了戒律的重要性。
  自己给自己定的律条,看起来就像蚕茧一样把自己裹住了,然而,不经过被束缚的阶段,又怎么会有蜕变成蝶的时刻呢?
  戒律绝不完全只是一种令人难受的东西,它所带来的希望,很多时候是人们认识不到的。如果不偷盗,那么你的生活可能会变得富有;如果不邪淫,那么你的家庭就可以幸福美满;如果你不妄语,那么你可以获得别人的信任和赞誉;如果你不饮酒,那么你就可以常保身体的健康以及理智的清明。
  我年少的时候,邻居的男人是一个猎人,为人冷漠,经常独自上山打猎,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他的孩子那时比我大不了几岁,从小受他父亲的影响,性格有些残暴,和伙伴们在一起玩耍的时候,只要别人惹他不高兴他就会出手打人,周围的孩子都挺怕他。对此,他的父亲从不过问,可能是由于觉得这样才像个猎人的儿子吧。可以说,这个家庭是个没有戒律、没有做事规范的家庭,父亲和孩子都很任性,以自己的意愿为做事准则,霸道一时。请不要以为他们会一直很“风光”,实际上,后来,这个家庭的境遇是很凄惨的,猎人由于太贪心、太好强,在一次打猎的时候,掉下了山崖,摔坏了一条腿;而他的儿子呢,由于太放肆,从打人发展到偷窃,最后竟企图强奸一个姑娘,没有得逞,被抓进了监狱。
  我们来设想一下,如果当初这位父亲对自己、对孩子都做一些约束,又怎么会落得那么凄凉的下场呢?不尊重戒律的人,哪里又会得到来自戒律的回报呢?
  严于自律,言谈举止注意环境、场合。像那些做出随地吐痰、公共走道翘二郎腿,随意大声喧哗等不自律行为的人,除了让别人深受困扰外,自己也好受不到哪儿去。佛教上所谓的业,是人的思想、行为的总和,恶业得恶报,善业得善报。菩萨畏因,凡夫畏果,就是因为菩萨明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所以畏因,而凡夫从不追究因果,率性而为,等到报应到了眼前,后悔也来不及了。俗话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一不如意,就容易发生事端,所以为了避祸必须自律、忍耐。在这里,告诉你个避免吵架的小办法。当你准备跟别人吵架的时候,先去厕所解个手,等解手回来的时候,气也消一半了,架当然就吵不起来了。
  有个公司的经理,很有涵养,可以称得上是位儒商。一天,他的一个下属因打扫卫生的小事而和清洁工闹了矛盾,当时这下属非常气愤,便跑到老板那里去告状。
  这位经理静静地听他说完,然后对下属说道:“过几天再说吧。”
  下属气呼呼地回去了。几天后,下属又来找到经理,还是要判定个是非曲直。
  经理依然平静地说:“等你心平气和之后再来找我。”
  又过了几天,那下属又来了,说:“现在我已经心平气和了!”
  经理便笑着答道:“既然你已经心平气和了,那就回去工作吧!”
  如果我们能抛开干着急的毛病,以平和的心态从容分析事态,制定对策,就能将由于自身原因造成的损害降低到最低程度。心平气和的人往往也是正直无私也无畏惧的,他们面对变故和伤害,能够压制不切实际的冲动,以法理克欲,以情义动人,以智慧制敌,以德行服众。他们凭借浑身正气感动敌我,用坦荡的胸襟破除猜疑和畏惧,同时也能在艰难困顿之时,恐怖险绝之地,安详地入梦,享受独立的恬淡生活。


古法的深意


  佛陀为人们揭示了消减痛苦的办法,其中最重要的是竖立正见。正见指的是正确的见解和观念。如果能够建立正确的观念,那么个人、社会和世界都会受益多多。
  缺乏正见对个人有害。但如果缺乏正见的人是一个国家的领导人,那么受害的将会是举国的百姓;如果缺乏正见的是一个执掌军权的人,那么受害的将会是无数的平民。
  一个人的瑕疵,足以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在佛教看来,人的行为出现瑕疵并不可怕,因为还可以挽救;然而,如果是观念出了问题,那么后患将难以预料,想解救是不容易的。
  什么才是正见呢?有人曾经观察过一只野狼狗。那天,一只野狼狗从树林里跑出来,站了一会儿,又跑进了树林里的草丛中翻滚,接着它又跑出来。就这样野狼狗不停地跑进跑出,站也不是,躺也不是,仿佛它一直被什么东西追赶着。这个人一直看着它痛苦的跑来跑去,后来才发现它身上长了疥癣。
  之后,这个人就对自己的学生说道:“你们可曾注意到那只野狼狗?无论是行走坐卧,无论在树林还是在树洞里,它都觉得难受,都无法安定下来。它总觉得自己呆的不是地方,总觉得换个姿势可能会好一些,但无论怎样,它依然还是觉得痛苦。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问题并不是它自己的姿势不对,也不是身处的环境有什么不好,而是因为它的身上长了疥癣啊!”
  其实我们很多人的境况都和这只野狼狗很相似,不是抱怨这,就是抱怨那,以为只要换一个环境,或者换一种状态,我们的生活便会一帆风顺似的。因为我们没有训练自己对自己感官的制约,所以一直在抱怨外在的痛苦。无论我们住在中国、美国或法国,都还是觉得有不满足的地方。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内心仍然执著于错误的知见。只要这样的情况不改变,我们就无论在哪里都找不到快乐。 
  得了疥癣的狼狗不可能感到轻松,它只有在自己的疥癣好了之后才会不再痛苦。人又如何不是这样?只要心里面还被错误的见识占据,就难以真正地了解自己,更谈不上寻找快乐了。正见才是快乐的处方,拥有正见的人,几乎不会把不快乐的状态转到身外的环境等因素上去。
  不过,拥有正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用一个比较直白的比喻就是,蛆是不会觉得厕所脏的,“脏”对蛆而言是最好的环境。被错误知见左右的人,就好比住在粪堆里,从来不会怀疑自己所在的环境是否是肮脏的,假如有人告诉我们这一点,我们还会不高兴,我们甘愿躲在自己脏兮兮的粪堆里,“享受”只有自己才觉得好的异味和异物。心存妄见有很大的危害,但在还没有见到危害之前,人们是不会察觉的,当然也就不会有去除心头妄见的想法,这不利于我们的修行。
  正见给人一双明亮的眼睛,使人能够看清事物真实的一面。可以说,正见就是一个清凉的处所,是一个修炼内心的人应该到达的地方。没有正见,或大或小的灾难就要降临了。 
  那么人们应该到哪里去寻找帮助我们走出灾难的智慧呢?
  智慧自在人心。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无限的,你千万不要觉得自己是个很普通的人,没有太多的智慧和自性,你可不知道,你的心里积聚着多大的能量啊。
  自性便是佛性。如果我们能去除自性之上的遮蔽,我们就能够获得正见,从而随处都能获得幸福。所以无论是学佛还是生活,都需要修炼,去除颠倒妄想,让自性显露钻石般的光辉。
  “戒、定、慧”是学佛的三大原则。所谓“戒”,即生活的准绳、行为的宗旨,心中有戒,便会一心向善;“定”,即心之定力,因为有了戒,行为便不会发生偏颇,心就有了定力。身心相合,智慧应运而生,此谓“慧”。能将世上有情参透之人,便是有智慧的人。聪明不代表有智慧,聪明却包含于智慧之中。“聪明”多用来表示衡量利弊得失的能力,玩心眼耍花招也是聪明的一种表现。聪明人重得失,有智慧的人则无所谓“舍”和“得”。
  “舍得”与“得失”,两个词里都有同样的一个“得”字,但两个词却诠释出了完全不同的两种境界。如果你是个明白人,你就会勇于“舍”,并且会因为“舍”而“得”无限快乐;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