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岁月无痕:中国留苏群体纪实-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鸿才回到北京后,立即联系两位同班同学,马上向洛阳汇去五百元,以解燃眉之急。同时,她向校友会负责学长详谈了黄士杰、张树平夫妇的情况。校友会领导成员马上开会商量应对措施,决定速办两件事:一是向处境艰难的两位学友写慰问信表示关切;二是以校友会的名义汇款五百元。在当期的校友会简讯上,于百川介绍了两位校友的困境,号召大家伸出援助之手。
  一石激起千层浪,各地校友们纷纷来信或打电话表示关心和同情。上海的马在田院士率先捐款五百元。他在来信中写道:
  “了解到洛阳两位同学的近况,心情十分沉重。以前总认为我们这些人还来日方长,殊不知人生旅途的终点已近在咫尺。”
  在半年时间里,先后有三十多位校友总共捐款约六千三百元。一笔笔寄托着关爱的汇款,一封封饱含深情的信函,像雪片一样飞向洛阳。不少校友多次捐款,有的校友捐款不留下姓名。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的廖学盛同志,既不是黄、张二人的校友,也不是亲故。当他得知列矿校友会的捐款活动后,也汇去五百元表示支持。
  1997年10月的一天,赵鸿才收到黄士杰女儿的来信,得知张树平已于当年四月因心脏病突发去世,黄士杰也因长期患病医治无效于五月去世。信中说道:
  “这几年来多次得到各位叔叔阿姨们的关心和经济上的援助,我们全家都非常感动。是你们给了我们向困难抗争的力量和勇气。在我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向我们伸出了一双双温暖的手,我父母亲的在天之灵会永远记住你们的。父母去世,对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不过在众多亲友的帮助和关怀下,我终于度过难关,开始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我会鼓起勇气继续生活下去的。再次向列宁格勒矿业学院校友会表示感谢!”
  校友们的鼎力相助,固然没有能够挽救同学的生命,但是这份胜似亲人的关怀,再次印证了留苏学子间积淀的“血浓于水”的亲情。61
  不是为了利益,不是有所图报,只因为共同的梦想、共同的誓言、共同的命运,只因为我们属于一个共同的光荣群体——留苏学人!


第十三章 百川入海(5)

     重逢在春花烂漫时
  2007年4月,我得到酆炳林副会长通知,列宁格勒造船学院的历届中国毕业生们将举行一次聚会。
  4月14日下午,我赶到北京市翠微路。在中国船舶总公司某部门院内,往日的寂静被沸腾的人声所打破。
  六十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聚集在庭院里,欢声笑语在天空中弥漫。在这里,同学们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温暖的夕阳,将最灿烂的余晖播撒在每个人的脸上,勾勒出一张张欣喜的笑容。
  事后,我才知道,这是列宁格勒造船学院的中国留学生们,在毕业五十年以后的第一次全体聚会!
  在苏联学习造船和海洋军事技术的留学生共七十八人,毕业后大多被分配到军工单位,长期从事保密工作,因此很多人毕业后再也没有见面。岁月沧桑,不幸有八人已经过世,十一人在国外定居或者失去了联系,能够联系上的还有五十九人。
  如今,当所有人已经步入古稀之年的时候,都想了却一个心愿,那就是能够和同窗五年的同学们再见上一面。
  然而,这并不是一件易事。
  酆炳林告诉我,最初在策划活动的时候,他不无顾虑。
  同学中,年纪最大的已经八十多岁了,最小的也在七十开外;有的人疾病缠身,有的人腿脚不便,平时在一个城市里见一面都已经很不容易,何况要把分散在北京、上海、大连、武汉等全国各地的同学聚在一起。
  “这么多人,分布这么广,组织一次聚会谈何容易。更重要的是,大家年纪都很大了,身体也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就怕出意外。可是,是几位老同学的坚持和热情影响了我,是同学们的积极响应打动了我,使我从怀疑派变成了一个积极推动者。”
  这么大的活动,需要有热心人来组织。王光启、余承安、刘其春就是热心人。但是,组织这种活动光有热心不行,必须还要有经费,几十人的食、宿、游览开销是一笔不小的数字。最终还是上海的校友、著名企业家李培植'U42',为举办这次活动慷慨解囊,提供了赞助。
  4月14日是预定聚会的日子。来自祖国各地的校友们如期来到北京,不少校友结伴而来,有人还带来了第三代。萦绕在同学们心头几十年的梦想,此刻终于成真了。
  母校列宁格勒造船学院(现已更名为圣…彼得堡国立海洋技术大学)校长得知中国留学生聚会的消息后,专门发来了贺电。他在贺电中意味深长的说:
  “……你们中的所有人,无一例外,都是优秀的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了俄语和造船的专业知识;
  你们是苏联的热爱者,一如既往地促进着两国间的友谊和合作;
  你们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为中国造船事业做出了卓有成效的业绩;
  你们中的很多人成了主任工程师、科学家,一些人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还有的走上了中国造船工业的领导岗位。
  时至今日,我们还常怀尊重之情回忆起你们。
  我们深信,中俄两国间的合作和传统友谊将日久天长!”
  欢聚场景非常动人。
  老同学们一见面你拉着我的手,我挽着你的臂,说不完的话语,道不尽的情,诉不完的思念。
  当看到这群早已是爷爷奶奶的老人们嘻笑打闹,看到他们脸上浮现出的年轻的红晕,听到他们彼此称呼对方的昵称,我有一种时光倒转的感觉。时钟仿佛一下子回拨了五十年。此刻,再没有身份、地位、财富的差别,只有同学间最纯真的友情。
  我曾亲眼目睹了这样一幕:
  当刘光宇、吕培忠两位老学长的手握到一起的时候,两个人同时愣住了。他们紧紧盯着对方的眼睛,头脑在飞速地翻阅五十年前的记忆。“你是刘光宇!”“你是吕培忠!”两人几乎同时喊了以来,紧紧拥抱在一起。
  五十年杳无音讯,五十年岁月沧桑。
  昔日的青春少年已经变成垂垂老者。每个人的面貌都发生了如此大的改变,以至于这对五十年前曾经大课、小课形影不离的好友,竟然无法一下子认出对方!


第十三章 百川入海(6)

  我至今还记得,在分别的酒宴上,同学们兴致勃发,一首接一首地合唱青年时代熟知的苏联歌曲《海港》、《在遥远的地方》、《纺织姑娘》,当然还有那首永恒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大家激动的情绪如潮水般一浪高过一浪。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光芒,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溢着幸福的红晕。
  我的耳边,至今还回响着严宝兴学长席间饱含激情朗诵的诗篇:
  “不论去到海角天涯,远渡重洋,
  ?? 我那忠实的朋友永远在我身旁。
  ?? 不论动荡的岁月里和暗淡的时光,
  ?? 友谊的火把为我们把道路照亮。
 我们在痛苦不幸的时候也很坚强,
  ?? 彼此帮助,相互鼓励,永不颓唐。?
  ?? 尽管岁月一年年地不再回头,
  ?? 我们的友谊永远放着青春光芒。
 每桩事情都忠于友谊,从不欺诳,
  ?? 同心同德走向目标,实现理想。
  ?? 深厚的友谊好像歌曲,毕生难忘,
  ?? 忠实的朋友肩并肩地一路前往!62
  我至今还记得,离别的时候大家紧紧握着对方的双手,一遍遍叮嘱保重身体,相约两年以后再次重逢。
  目送一位位老校友心满意足地离去,为这次聚会操劳了大半年的王光启如释重负。
  长期积压的劳累、紧张一下子释放出来,他病倒了。
  与此同时,信笺、电话如雪片般飞来,参加聚会的老同学们纷纷对这次活动的成功组织表示感谢。
  然而,欢声笑语犹存,一个意想不到的噩耗却突然袭来。沈士良'sg43'同学因癌症病逝了!
  王老告诉我,在得到消息的当晚,他彻夜未眠。老同学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聚会时的音容笑貌,在眼前一幕幕地闪现。当夜空中浮现出第一缕晨曦,他翻身下床。所有的切切深情,从笔端如激流般倾泻——
  士良,你怎么走的那么突然
  五一节刚刚过去,一条短讯击中了我的脑海,击中了我的心头,击的我脑海和心头发颤。我们在列宁格勒造船学院的同窗学友、大好人——沈士良在节日前的最后一刻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人间。欲哭无泪,泪流满面。
  士良,你知道,咱们的全国性校友聚会活动虽然已经过去了两周,可是我至今还没能从聚会的疲惫中复原,毕竟都已经是七十岁以上的人了,岁月不绕人,我有了亲身的体验。服药、输液都没能把我治好,整日卧床还得好几天。是的,若把分散在全国的五十九位学友凝聚在一起,这有多难!如果不去办,那就更难。五十多年的愿望只能是梦想,不会实现,那将成为终生的遗憾,成为我和其春、承安三位承办人以及诸多学友的遗憾。
  士良,你知道,聚会活动虽只三日,筹备工作何止百天,至少要再加一番。发出的函电一次次,长途电话打了个遍。个别学友事多、忙,不搭不理把你干,你得耐着性儿、厚着脸皮再把信息传。地址不详退回来,再查再找再发函。报到地点要写详细,避免出租车绕道把人骗,每件事情都得事先想完全,因为我们都已年事高,记忆不再那么健全。
  士良,你知道,二〇〇七年三月初的一天,我发现你在电话中吞吞吐吐,欲言又止定有变。老实人经不住盯着问,从未发过火的你说了一句:‘他妈的,我造什么孽了’后,对我说了实言:“肺癌在扩散!”轰的一下,天旋地转。我不敢把噩耗告诉学友,我愿在即将到来的聚会前奇迹出现,康复的士良高高的站在大家的面前,笑的那么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