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五千年事物由来总集--博物分册-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雌鳖在傍晚或清晨便爬上岸来,选择一处比较湿润的泥沙地,用它的前后脚 

爪挖出一个如漏斗形状的洞穴,把卵产在穴中,一次产卵有10余个,产卵后 

便用泥沙把洞穴重新填平,最后还利用腹甲压平地面,才安然离去。鳖有一 

段较长的冬眠期,当水温降到摄氏10度以下时,基本上不食不动,进入休眠 

状态,这也是它成长较慢的一个原因。鳖肉营养丰富,人们把它当作滋补佳 

品,鳖甲也可入药,因而是经济价值很高的水产品。 


… Page 46…

                                 龟的由来 



      《礼记》说:“麟凤龟龙,谓之四灵。”麟、凤、龙、纯属天方夜谭, 

只有龟的形象是实有的。龟能跻身于神物之列确实不凡。龟作为地球的古老 

居民,生存已有二十几亿年。它行动迟缓,适应能力却很强,寿命也长,是 

长寿的象征。庄子《秋水篇》云:“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话虽 

夸张,倒也符合龟的身份。另外,“龟”与“贵”谐音,又是富贵的象征。 

古代殷商,人们起用龟甲作为“占卜”的用具,神圣无比。周代专设“龟人” 

的官职,由其“掌六龟,若有祭祀,则奉龟以往(《周礼》)。在汉代,丞 

相、列侯、将军所用的金印,印钮一律作龟形;俸禄2000石以上的大官,所 

用银印,印钮也是如此。在官饰上,唐代的职官习佩鱼袋。武则天上台后, 

改为龟袋,女皇帝崇拜灵龟,显而易见。陆游到了晚年,自号“龟堂”,并 

用龟壳做了一顶帽子戴在头上,以示尊贵。物极必反,龟似乎也犯了此忌。 

元代以后,龟的名声陡然下跌,变得丑陋不堪。有人把妻子不贞的丈夫称为 

戴“绿头巾”。又因为龟头是绿色,转而把戴“绿头巾”者称为“龟”。至 

此,其辱骂人的涵义,已明明白白了。 


… Page 47…

                                 养鱼的由来 



     鱼是人类的食物之一。但是,人类的幼年时期并不吃鱼。当人类使用火 

以后,鱼类才成为原始人的食物。 

     人类开始只是限于捕捞自然水域中的鱼类。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生活的需 

要,才逐渐出现了人工养鱼。据研究,我国人工养鱼,约在3000多年前的商 

代就开始了。最初养鱼是注意保护河湖中的天然鱼卵和幼鱼,并加以饲养。 

后来,才逐渐发展为捕捞天然鱼苗在池中放养、孵化繁殖。 

     古代人民在长期的养鱼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我国第一部养鱼专著 

 《养鱼经》,传说是春秋时代越国大夫范蠡所著。 


… Page 48…

                                金鱼的由来 



     金鱼,是我国的特产。因它体态憨浑优美,多姿多样,绚丽鲜艳,而成 

为历代人们的一种观赏物。 

     金鱼大约有100多个品种,其中有黑色、黄色、红色、青色、彩色等多 

种颜色之分。大体可分为金鲫种、文种、龙种、蛋种四大类。其中水泡眼、 

蛋球、狮子头、蛤蝗头、灯泡眼、各色龙睛、各色高头等,都是极美的珍品。 

     金鱼,古代又称“火鱼”、“金鲫鱼”。公元968年前后,北宋人在浙 

江一带的杭州、嘉兴及南屏山中发现了一种罕见的红色、黄色的鱼。人们十 

分惊叹它的鲜艳色彩。这种鱼被捕获后,好多人不忍宰割食用,于是就被放 

进了池塘里养饲起来。后来,一些文人雅士便给这种鱼起了个动听的名子— 

—金鲫鱼,俗称金鱼。 

     金兵入侵后,宋朝皇帝赵构被迫迁都杭州。不久,赵构听说杭州的金鲫 

鱼美丽无比,便命人造了个养鱼池,将捕获来的金鱼放进去,专门供自己观 

赏玩味。从此,赵构开创了家养金鱼的先例,随后南宋的皇亲国舅纷纷造池 

养鱼,一时养金鱼成风,几乎波及了整个杭州市。 


… Page 49…

                                鲥鱼的由来 



     传说,有一年,东海龙王的三太子跟鄱阳湖的乌龙公主结婚。一路上, 

吹吹打打热闹非凡。这时张天师正在小孤山上邀仙作法,突然被吹打的乐队 

给冲散了,非常气愤,就使出魔法,把全体乐队的人用网网住,不让行走。 

这当然气坏了三太子,举锤便砸,可是他斗不过张天师,张天师使魔法又把 

三太子捆了起来,关在小孤山的姑姑庙里。 

     这时,从庙里走出一位小仙姑,她认识王母娘娘瑶池中的仙童仙女,就 

想法找到他俩,从瑶池的宝莲叶上取了几滴露球,救出了龙王三太子,随后 

又去探望了乌龙公主。这事被王母娘娘知道了,就把这一对童男童女贬为鲥 

鱼,罚入东海,当三太子的侍男侍女。 

     一年,三太子有病,就让两条鲥鱼去小孤山姑姑庙里朝拜小仙姑。走到 

路上,又碰上张天师邀仙作法,就把两条鲥鱼用网网住,送给小仙姑做菜吃。 

因为小仙姑认识这两条鲥鱼,就把它们放了,并捎带礼品表示对三太子的慰 

问。三太子非常感谢小仙姑,就命两条小鲥鱼每年五月去朝拜小仙姑,每年 

四五月去探望乌龙公主。乌龙公主看这两条小鲥鱼很可爱,就留它们住下玩 

几天,这时,鲥鱼就在鄱阳湖中产了卵,从此,鲥鱼就代代相传下来。因为 

它每年五月都到鄱阳湖中产卵,准时不误,故名鲥鱼。据说,鲥鱼头上的点 

是小仙姑作的记号。 


… Page 50…

                               五柳鱼的由来 



     唐代爱国诗人杜甫,于公元760年为躲避“安史之乱”,漂泊到四川, 

由友人帮助安排在成都城外浣花溪畔的草堂居住下来。一天,下着毛毛细雨, 

杜甫望着自己栽种的杨柳翠竹,不禁诗兴勃发,立成一联,忽见友人从雨中 

来,他喜出望外,迎友人入室。杜甫无东西款待友人。恰好家人在溪里钓了 

一条大鲤鱼。杜甫万分高兴,亲自烹制。友人进餐,觉得这鲤鱼酸、甜、辣 

味俱全,还有酱香,别有风味。友人问其名称,社甫说;这鱼的背上有五颜 

六色的丝,形似柳叶,就叫它“五柳鱼”吧!前辈先贤陶渊明,采菊东篱, 

弃官隐居,人们称他为“五柳先生”,称五柳鱼,聊表吾辈对他的敬慕之情。 

从这以后,“五柳鱼”这个美名便流传开来。直到今日,它已成为川菜的传 

统佳肴之一。 


… Page 51…

                           “黄金”一词的由来 



     “黄金”一词,最早来源于梵语,意思是“照耀”。我国金矿资源丰富, 

开采历史悠久。汉朝时,我国黄金产量曾居世界首位。黄金的熔点是摄氏1063 

度,比铁的熔点还低472度。因此,所谓“真金不怕烈火炼”的说法,严格 

说是不科学的。金的性状稳定,在摄氏  1000度时也不熔化、不变色、不氧 

化。更可贵的是,金子具有优良的延展性,1克纯金 (约一颗绿豆粒大), 

可以拉成25公里长的金线。目前,含金量在99。99%,便算是最纯的金子了。 

纯金很软,且容易磨损。从前,人们常利用“试金石”来鉴定金子的真假与 

成色,所谓“试金石”,就是一种致密坚硬、表面光洁的黑色含碳的硅质岩 

石。把金或金制品在石头上划一下,便可从石头上留下的条痕色泽上来判断 

金子的成色。金子在地球上的储藏量很少,而且分布也极不均匀。在地壳岩 

圈中,金子的含量大约是十亿分之五,即每吨含金5毫克。在浩瀚的海洋中, 

黄金的总储量极为丰富,估计有  1500—1800万吨。但要从 200—400立方 

公里的海水中,才能得到1公斤黄金。 


… Page 52…

                                珍珠的由来 



     珍珠是软体动物生成的结核,由与软体动物的壳相同的物质 (称珍珠质 

或珍珠母)构成,是一种极有价值的宝石。珍珠的发现源于我国。4000多年 

前,我国便采集和使用珍珠,《尚书·禹贡》已有记载。公元前1000年以前, 

我国的淡水采珠业已很闻名。苏州保存的三国时代的瑞光塔,由32000颗珍 

珠编串而成,距今已有1700多年,珍珠的形成过程是:小砂石进入软体动物 

的壳体中,软体动物就用体内分泌的有机物,给小砂石镀上一层晶莹的角质 

外壳,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珍珠。 


… Page 53…

                                 玉的由来 



     玉是东方传统的艺术珍品,尤以饰物受到妇女的喜爱。玉的发现和珍重 

均源于我国。我国自古把玉当作美德的镜子。如,其坚硬象征智慧,圆润象 

征纯洁,瑕疵象征真诚。我国产玉、琢玉的历史可追溯5000多年前。《尚书》、 

 《尔雅》、《山海经》等古籍中,多有玉的记载。黄帝曾以玉分赐部族首领, 

作为享有权力的标志。商周,玉被充当祀神的供物与护身符。《周礼》载: 

 “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壁礼天,黄琮礼地,青圭礼东方,赤璋礼 

南方,白琥礼西方,玄璜礼北方。圭壁以祀日月星辰,璋射以祀山川。”以 

后历代许多帝王的“传国玉玺”,都是以玉刻制的。 


… Page 54…

                                琥珀的由来 



     天然琥珀是距离现在4000多年前,由富含树脂的树木如松树、杉树等受 

伤后淌出的树脂埋入地下而形成的。琥珀或淡黄或棕红,色泽柔和,呈半透 

明状,非常美丽。早在1000多年以前,人们就对它的形成有了一些认识,《博 

物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