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路历程-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约翰。本仁因此被判十二年的监禁。他入狱时32岁,直到44岁才获释。在这期间,他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有时对他的限制非常宽松,他可以到监狱外探访朋友;有时他不能外出,但朋友可以来探访他;有时对他的限制非常严厉,折磨审讯不断。他写到:“我发现自己疾病缠身,站立不稳。我被迫离妻别子,在这个地方忍受骨肉分离之苦。这一切痛苦不仅是缘于我对世俗享乐的贪爱,而且因为我想到如果我被迫与我可怜的家人分离,他们可能遭遇到的艰难、困苦和匮乏。我那可怜的失明的女儿玛丽,她尤其令我牵挂。唉,一想到我的玛丽所要忍受的,我就心如刀绞。可怜的孩子,你在这个世上会遇到怎样的苦难啊!你会被鞭打,不得不乞讨,忍饥挨饿,衣不蔽体,还有千千万万无法想像得到的灾难。我是不能见到你们,但愿这风儿能把我的思念吹到你们心里。哦,我也要提醒自己,要把你们都交在神的手里。可是离开你们实在让我痛心。”

    1672年,他终于获得赦免。新国王意于复兴罗马天主教。为此,他作了一个政策性的决定,释放所有的“持异见者”,企图让这些人在推行英国国教的各团体之间引起更多的纠纷,以便可以逐步削弱他们的势力。就这样,约翰。本仁获得了释放。获释后,他马上重返讲坛,在各村之间巡回讲道。

    约翰。欧文是本仁最熟悉的清教徒作家之一,他共有二十多部作品流传于世。他当时是国王的大臣,是一位法庭布道家,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他到伦敦地区时,常常去听约翰。本仁布道。一次,国王听说约翰。欧文常去听本仁讲道,就问欧文:“我不明白像你这样一个学识广博的人,为什么要去听一个从未受过教育,未受过训练的人讲道。”约翰。欧文回答得非常巧妙:“陛下,若我能拥有那补锅匠布道的能力,我宁愿放弃我的知识。”约翰。本仁在布道方面的恩赐的确是独一无二的。他能巧妙地抓住听众的心,在写作上也如此,我们可以在他的作品中看到他独特的风格。

    1675年年底,他第二次被投入监狱,这次又是因为根据法令,传道人必须持有执照才能布道。本仁的罪名是非法传教。幸运的是,这次监禁持续了不到一年。这样,约翰。本仁一生中共有13年是在监狱里度过的。他心里一定常常纳闷:如果神果真呼召我传道,为什么我会在监狱里呆这么多年?使我这么多年与会众分离?我本可以布更多的道,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为什么呢?

    如果一个人回首往事,他肯定能发现自己饱经磨难的原因。正是在狱中期间,本仁得以全力以赴地撰写《天路历程》。这本书日后成为历世历代读者的祝福,这想必是本仁从来没有预料到的,但神确实这样成就了。

    本仁在第一次监禁时着手写这本书,大约是在第二次监禁时完成的,因他第二次出狱后,《天路历程》便首次出版。这本书流传之广,翻译的文字之多,仅次于《圣经》。人们读的次数越多,越深入,就越会发现它是如此优美,如此生动地昭示了神圣的真理。书中有许多地方与主耶稣用比喻讲道时的风格很类似。本仁用通俗易懂的方法揭示了深奥的真理。

    'simg'img596。photo。163/kuanye。shuku/66362993/__scale__1_1861335618。jpg'/simg'

    后来,约翰。本仁撰写了《天路历程》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也是主要部分,讲述的是一个名叫基督徒的人,离开毁灭城,奔向天国城。这个故事有很大一部分取材于本仁自己的生平,以及他生命中不同时期悔改的历程。他自己生活中经历的许多事在基督徒的天路遭遇中得以反映。

    事奉多年,本仁亲眼目睹许多人走过了同样的历程。同时主也用不同的方法引领他们,在同一条天路上经历不同的事,进入不同的广度和深度。他从中取材,写了该书的第二部分,这回主人公不再是基督徒,而是女基督徒。他以他在事奉中所见的不同的人和他们的生活作原型,描写了基督徒的妻子和几个邻居的经历。

    在这里我们略举一个例子。在书中有一位害怕先生,他走的路与勇敢先生不同,甚至可以说是大相径庭。他们行的是同一条路,遇到同样的关键时刻,但他们行路的途径,应付的方式却很不相同。可见神在形式方面是不拘泥的。

    约翰。本仁卒于1688年。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有一位父亲将其子赶出家门,因他离家出走。这个年轻人到了本仁那里,央求他与其父谈一谈,以便能与父亲和好。本仁骑马冒雨赶去,见到了那个父亲。父子俩在他的劝说下和好。但本仁由此得了重感冒,并死于此。死时离他六十岁的生日还差两个月。

    'simg'img596。photo。163/kuanye。shuku/66362993/__scale__1_1861335467。jpg'/simg'

    'sea于2006…08…2906:31:08修改此小说'

 作者为本书所作的辩解

    为了要写作,当初我把我的笔

    拿在手中的时候,决没料及

    会写成这样一本小书;

    我要写的,原来是大相悬殊;

    等到接近完成,自己还不知道

    已经开始这样写了。

    事情是这样:我原想写下圣徒们

    在我们这个福音时代中所经历的路程,

    万想不到,我却写成了一篇讽喻,

    描述他们的旅程和到达荣耀的道路。

    我记下了二十件以上的事例。

    之后,又有二十件进入我脑子里;

    事情一件又一件地不断增加,

    好像燃烧的木炭中飞出的点点火花。

    于是我想,不成,要是你们孵化得这么快,

    我就再也不把你们理睬,

    免得你们最后变成“无穷无尽”,

    使我已经着手写的书被你们侵吞。

    好,我就这么做;并不想以如此方式

    使举世看到我的笔墨;

    我一心只想写,自己也不知道写些什么;

    要说借此讨好邻居,我也并没这个企图;

    不,我可不;我那样做,

    只是为了使自己心满意足。

    我既非为了消磨那无聊的时日

    才这样草草地书写;我也并不只是

    为了让自己散心消遣,

    借此逃脱那些使我犯罪的更坏的意念。

    于是,我愉快地落笔纸上,

    黑字白纸飞快地写下了我种种的思想,

    因为如今当我的思潮终止的时候,

    只要我再探索一下,它又涌了上来;

    于是我又把它们一一写下;终于,

    你看到它成了这样一本篇幅浩繁的巨著。

    好,我把这些片断的想法编写完竣,

    就拿去给别人看,为的是要弄清,

    他们表示谴责,还是表示赞许;

    有的说:让它们存在;有的说:让它们死去。

    有的说:约翰,把它印成书;有的说:别这样做;

    有的说:也许有好处;有的说:不。

    于是我进退两难,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最后我想,既然人们这样意见纷纭,

    我把它付印吧;这件事就这样决定。

    因为我想,我明知有人主张这么办,

    尽管还有人表示疑难;

    那么,要证实谁的意见是最好的意见,

    我认为不妨作一次试验。

    我又想,假若我现在拒绝去满足,

    那些主张这么做的人的愿欲,

    我不知道是不是会阻碍

    他们从那件事上可以得到的欢快;

    对那些反对让它发表出来的人,

    我说:“我并不愿意开罪你们”;

    可是既然你们的弟兄喜欢这样,

    暂且不要论短道长,等你日后看了再讲。

    要是你不愿意去念它,那就算喽;

    有人喜欢吃肉,有人喜欢啃骨头;

    对,我也许能更好地使他们心平气和,

    我也曾这样忠告过他们。

    难道我不能用这种风格著书立说?

    用这样的方式,同时又不失去我的目的——

    使你获益?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做?

    乌云带来雨点,灿烂的云却不。

    是的,不管是乌黑还是灿烂,

    只要它们降落银色水滴,使土地上谷物生长,

    那就全会受到赞扬,谁也不会受到责难,

    它们共同生产的果实都要被人珍藏;

    是啊,就这样把两种果实混合,

    因此对那些果实,没有人能辨别;

    她1饿的时候,它们对她都很合适;

    她饱了全吐出来,使它们的祝福毫无价值。

    你知道渔夫捕起鱼来怎么办;

    他用的是什么样的手段。

    看!他怎样把他的全部智慧都使出;

    怎样使用圈套,钓线,钓钩,钓具和网罟;

    然而有的鱼,无论你用钓线,钓钩,

    圈套,网罟,巧计,也不能捕到手;

    你得用手去摸,还得抓住,

    否则,你无论如何也无法捉捕。

    捕鸟人怎样去捕捉他的猎物?

    方法繁多,你没法一一说出:

    他的枪,他的网,他那些涂上了粘胶的杖、灯和铃;

    他一忽儿爬,一忽儿走,一忽儿站定;

    谁能把他这些层出不穷的姿势一一说明?

    然而光是这些,还不能使他随意捕获野禽。

    是啊,他还得吹笛子,吹口哨,去捕捉这一只;

    可是如果他这么做,他要失去那一只。

    如果珍珠会藏在癞蛤蟆的脑袋里,

    那么在牡蛎的贝壳里也找得出来;

    如果在那些微不足道的东西里,

    竟含有比黄金还要贵重的东西,

    那么凡是略闻风声的人,

    哪个会不屑朝那儿望一眼,把它找寻?

    说到我这本小小的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